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采自老白山和长白山不同海拔的牛皮杜鹃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产地不同(长白山和老白山)的牛皮杜鹃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距离较大;而产地相同(长白山不同海拔)的牛皮杜鹃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具有较小的遗传距离,即遗传背景相对相似;长白山不同海拔的4个牛皮杜鹃种群还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2.
诊贵的天然红松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山区。在长自山地区不但有水平分布,同时还有垂直分布,因长白山海拨高达2700米,而2000米以下为森林植被所覆盖。北坡自上而下,形成亚高山岳桦林、暗针叶林和红松阔叶林三个明显垂直分布带。天然红松林,除主要分布在红松阔叶林外(海拨500—1000米),在暗针叶林下限(海拨1100—1300米)向红松阔叶林过渡的地段,形成红松云冷杉林。因此,天然红松林在长白山沿垂直分布形成红松云冷杉林和红松阔叶林。 天然红松林在长期进化因素作用下,形成一定遗传结构及其功能,本文继分析研究红松阔叶林红松群体酯酶遗传变异之后,仍采用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研究红松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长白山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化特征及其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通过对以往在该地区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统计得出长白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34科517属1 323种。对这些植物从属、种两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4个植被垂直带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在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包含有少量的热带成分,主要体现在阔叶红松林带;随海拔的升高,温带性质逐渐减弱,寒带亚寒带逐渐增强。植物区系的垂直变化反映了长白山低海拔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的联系,以及高海拔地段与北极成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峨眉山车前草、水辣蓼及天名精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峨眉山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车前草、水辣蓼、天名精野生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4条随机引物中分别筛选得到5条(车前草)、3条(水辣蓼)、5条(天名精)能够产生可重复DNA片段的随机引物,PCR扩增片段的多态率分别为45%、63.9%、71%;通过遗传距离的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峨眉山不同海拔高度的车前草、水辣蓼、天名精在遗传距离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遗传距离最大的是不同海拔之间的天名精,其次是水辣蓼,最小的是车前草。笔者对峨眉山车前草等3种药用植物的鉴定和资源保护、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地理分布区(辽宁凤凰山、吉林长白山、黑龙江宁安、勃利、带岭、新青林业局、胜山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大杨树林业局)紫椴的宏观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不同纬度还是不同海拔,紫椴的形态结构数值变化均具有一定的规律;除有花数目与纬度和海拔、叶片宽与海拔不相关外,紫椴的其它形态结构与纬度和海拔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多为负相关;紫椴的枝叶、苞片和花序形态结构在纬度和海拔梯度上的变化是不连续的,与遗传距离不相关,说明其形态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环境压力造成的;果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完全按纬度和海拔距离而聚类,在纬度和海拔梯度上是连续的,说明其主要受遗传因素所影响。  相似文献   

6.
发展前景广阔的红松果林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zb.)为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红松天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和小必安岭地区,以及俄罗斯的布列雅河、阿尔穆河流域和远东沿海地区,朝鲜半岛北部和日本国的本洲岛的高山地带, 垂直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之间。是我国东北林区特有的珍贵用材和经济树种,其根、叶、花、果、木材都具有较高的经济用途。红松又称“果松”,具有果树的结实特性,红松天然林200年树龄时仍然结实。红松籽作为休闲与保健食品,远在唐代时就早有记述,到宋代时已相当普遍,并且享有盛誉。红松种仁含有大量的脂肪酸,而且以不  相似文献   

7.
硫磺菌原变种与淡红变种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用中国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森林垂直分布带内、不同寄主上的硫磺菌原变种及淡红变种进行了培养特性的比较研究,二者在培养特性的宏观方面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木本植物在东大坡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分布特点,对不同海拔高度上群落的组成结构及类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红松等呈连片分布,鱼鳞松等则呈不连片分布,同时在不同海拔梯度的群落类型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山银花主要病虫发生与海拔高度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海拔高度的山银花病虫害发生规律。为综合防治山银花病虫害提供依据,通过调查不同海拔高度危害山银花植株的胡萝卜微管蚜、白粉痛、尺蠖发生程度,探讨山银花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海拔高度内。白粉病的病情指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长,4—5月生长在海拔430m地带的山银花植株白粉病发生严重。胡萝卜微管蚜在所调查的各个海拔高度均有分布,1-3月在海拔290m-350m之间发生较重、4月份在海拔320-430m之间发生较重;5—6月发生逐渐减轻。山银花尺蠖在夏梢期对叶片的危害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轻。结果表明:山银花主要病虫发生与其所处的海拔高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钟春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893-8895
通过调查不同海拔高度危害山银花植株的胡萝卜微管蚜、白粉病、尺蠖发生程度,探讨山银花主要痛虫发生程度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海拔高度内,白粉病的病情指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长,4~5月生长在海拔430m地带的山银花植株白粉病发生严重。胡萝卜微管蚜在所调查的各个海拔高度均有分布,1~3月在海拔290—350m之间发生较重,4月在海拔320~430m之间发生较重;5~6月发生逐渐减轻。在夏梢期,山银花尺蠖对叶片的危害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轻。山银花主要病虫发生与其所处的海拔高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该项调查研究为探索不同海拔高度山银花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空间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结构参数,分析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空间结构;用平均混交度和混交度分布,分析了林分的树种空间配置情况,得到该种林分总体上处于中度混交的水平.树种的混交度和分布格局与繁殖方式有关.处于乔木上层和中层的树种混交度以强度和极强度混交为主,明显高于乔木下层主要以营养繁殖为主的槭属类植物的混交度.上层乔木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27,与中层乔木的0.40和下层乔木的0.55相比,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角尺度分析表明,该群落整体上以聚集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2.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水分变化,模拟研究了不同土壤干湿交替模式下土壤呼吸产生的CO2体积分数和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活性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降低,但降低程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缓.随土壤水分减少,土壤真菌的数量增加,土壤细菌的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带内柞树林动态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经改进的适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带的ZELIG模型模拟了长白山柞树林的动态变化过程.根据红松种源的存在与否,将模拟分为两种方案,结果显示出:红松参加演替与否决定了柞树退出林分时间的早晚;红松种源存在时,演替的最终结果是阔叶红松林;没有红松种源时,演替的最终结果是阔叶混交林,两种林分的生物量和蓄积量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4.
红松林天然更新对连续小梯度海拔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拔是影响森林类型分布及其更新的重要生态因子,研究海拔梯度上森林更新的变化,对不同海拔梯度的森林经营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红松母树林群落的天然更新为研究对象,在小兴安岭地区东折棱河林业经营所56号林班,以连续小梯度海拔变化,沿林班内山坡下部、中下部、中部3个坡位,设置12块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无人为干扰条件下,随海拔梯度升高,林内针、阔叶树总株数逐增,立木层(红松、臭冷杉、鱼鳞云杉等)针叶树逐渐取代伴生阔叶树(青楷槭、花楷槭、黄桦、白桦等);林冠下层,针、阔叶树更新苗株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针叶树更新苗数量与阔叶树差距逐渐缩小,在海拔447 m时,针叶树更新数量首次超过阔叶树更新数量。(2)有人为干扰条件下,立木层林木稀疏,林内针、阔叶树更新不良,样地H主要树种更新频度均为0,林窗下以阔叶树更新为主(样地F、I仅有1种更新苗,分别为花楷槭与青楷槭),红松仅有极少幼树存在。(3)随着海拔梯度升高,红松断面积组成与重要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保持稳定增长,红松群落优势更加明显。(4)海拔变化对立木层红松分布格局无明显影响,低海拔区红松无更新或更新极少且呈随机分布,中海拔区红松更新良好且多呈聚集分布,在演替过程中,最终以随机分布进入主林层。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长白山北坡原始阔叶红松林内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与细根生物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块样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程分别为3.568、5.866、2.773 m,结构比为40%~65%,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与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相似;3块样地分别在5.011、4.590、4.912 m空间距离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细根生物量存在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细根生物量协方差函数的结构比为50%~80%。  相似文献   

16.
根据标准地样方频度调查数据,用概率论模型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小兴安岭过伐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红松种群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在不同类型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红松在主林层和演替层中的分布格局各不相同,在过伐林的演替层中红松种群呈现负二项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森林空间结构是森林生物物理过程和动态演替的结果,又决定着森林的生长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小兴安岭地区作为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森林退化已经非常严重,有必要对现存的地带性顶极群落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退化森林的结构优化与调整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其发挥应有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方法  本文以细鳞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建立Voronoi多边形,确定空间结构单元,计算聚集指数、大小比数、竞争指数、多样性混交度等空间结构参数,分析阔叶红松林的空间结构特征。  结果  阔叶红松林林分水平格局为聚集分布,聚集指数与Voronoi多边形边数标准差的判定结果一致;针叶树比阔叶树有更大的竞争优势,阔叶树的种内竞争更激烈,但Hegyi竞争指数与大小比数二者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树种多样性混交度表明林分处于中度混交的水平,但每一树种的多样性混交度并不相同,针叶树的树种隔离程度比阔叶树的要高,并且这种隔离程度的强弱与树种在林分中的丰度没有直接关系。  结论  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以聚集分布、混交程度中等、竞争程度中等为其特征。红松与冷杉所在的结构单元混交度高、二者在各自结构单元内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枫桦、青楷槭、暴马丁香所在的结构单元混交度低,他们受到的竞争压力大,更多表现为种内竞争,尤以暴马丁香最具代表性。这些特征与文献报道的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的不尽相同,这既有选用参数不同的原因,也可能是地形气候差异的自然选择结果,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大小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应用高斯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二阶对数分布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大小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模型的模拟效果,并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以中小型林隙为主,大林隙极少出现. 林冠空隙总面积占调查样地总面积的12.5%,扩展林隙总面积占调查样地总面积的28.8%;冠空隙面积在20~100 m[[sup]]2[[/sup]]之间的林隙占林隙总数的80.7%,扩展林隙面积在80~240 m[[sup]]2[[/sup]]之间的林隙占林隙总数的81.8%. 冠空隙和扩展林隙的大小结构都呈峰值左偏的偏山状分布. 冠空隙大小结构服从高斯分布,扩展林隙大小结构可以用高斯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二阶对数分布进行理论描述;根据复相关系数、决定系数、校正决定系数、回归标准误、预测残差平方以及模型拟合度(α=0.05)对模型拟合优度进行评价的结果一致,模型拟合优度顺序为:对数正态分布二阶对数分布高斯分布. 该文所采用的单峰分布模型能够从数学及生态学上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大小结构进行较好的解释. 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04,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该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81。说明它是一个由不同树种呈现强度混交结构状态组成的复杂森林群落。针叶树种具有胸径和树高的优势,尤其是红松的直径和树高最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