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喜马拉雅山珠峰段的蚂蚁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喜马拉雅山的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测定珠峰段(海拔变幅5 260~1 840m)30块样地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观察蚁科昆虫22 796头,经鉴定隶属于3亚科、13属、23种。各样地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为0~8种(平均1.9种),个体密度0~1 254.8头/m2(平均107.8头/m2),多样性指数0~1.211 1(平均0.278 3),均匀度指数0.020 9~0.996 2(平均0.272 6),优势度指数0.390 3~1.000 0(平均0.599 3);北坡、山间谷地和南坡的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0.0910~0.400 0(平均0.195 3),海拔对蚂蚁的物种分布有较大影响,坡向和海拔对蚂蚁群落分化具有重要作用。珠峰段蚂蚁物种丰富度总体较低,北坡和山间谷地栖息的物种较少,南坡的物种较多;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基本规律,但在南坡中上部、中下部、下部出现3个峰值,分别为温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物种的聚集群,称之为多域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华宁县3种柑橘幼园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10年8月-2011年4月使用陷阱法调查了云南省华宁县盘溪镇荒地改造型柑橘园(Ⅰ)、农田改造型柑橘园(Ⅱ)和传统型柑橘园(Ⅲ)的昆虫群落多样性.样地Ⅰ中采集标本212号,在样地Ⅱ中采集标本313号,在样地Ⅲ中采集标本431号.鞘翅目(Coleoptera)、双翅目(D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为优势类群,占59.5%.3种类型柑橘幼园中蚂蚁常见种及蚂蚁物种组成有差异;样地Ⅲ的昆虫多度及物种丰富度S值最高,样地Ⅰ昆虫多度最低,样地Ⅱ昆虫物种丰富度S值最低;3种类型柑橘幼园昆虫群落结构不相似;3种类型橘园蚂蚁指示物种也不同.研究表明,前期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以及周边生境影响了柑橘幼园内昆虫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群落结构及指示物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方差(v)/均值(m)方法研究乌尔旗汉分布的兴安落叶松群落种群分布格局,采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乌尔旗汉分布的兴安落叶松样地Ⅰ以兴安落叶松为主,有少量白桦和山杨,样地Ⅱ和样地Ⅲ以兴安落叶松为主,有少量白桦;林分密度差异较大:样地Ⅰ(1 740株/hm2)>样地Ⅲ(1 080株/hm2)>样地Ⅱ(910株/hm2).样地Ⅰ和样地Ⅲ的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样地Ⅱ表现为随机分布.样地物种数为:样地Ⅰ (23种)>样地Ⅲ(21种)>样地Ⅱ(19种),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在垂直结构上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除样地Ⅰ与样地Ⅲ的pielou指数(JsW)和样地Ⅲ的Alatalo指数(Ea)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外,其余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4.
哀牢山西坡蚂蚁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样地调查法对云南省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西坡4个垂直带、8个水平带28块样地蚁科昆虫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多样性在垂直带上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样地间蚂蚁群落的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西坡样地中蚂蚁物种数目介于1~43种。蚂蚁物种数目、多样性及个体密度在垂直带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优势度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一致,均匀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但也出现了一些非规律性的例外,可能与植被的次生化和片断化有关。样地的85组相似性系数中,有3组相似性系数处于0.25~0.50,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并接近极不相似,占3.5%;其余82组为极不相似水平或无任何相似,占96.5%。在北段2250m、中北段2500m、中南段2250m海拔以上植被类型和其它植被类型之间,基本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在这些海拔之下则基本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说明生境的异质性对蚂蚁群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金河兴安落叶松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了兴安落叶松群落树种组成结构,并采用方差(v)/均值(m)方法研究其种群分布格局,选取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揭示其物种多样性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3块样地均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并伴生少量白桦,样地Ⅱ还伴生有少量樟子松。3块样地的林分密度分别为:样地Ⅲ(1 350株/hm~2)样地Ⅱ(1 330株/hm~2)样地Ⅰ(840株/hm~2);(2)样地Ⅰ的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为随机分布,样地Ⅱ和样地Ⅲ均为聚集分布;(3)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D和H′)和丰富度指数(S)均表现为:样地Ⅱ样地Ⅰ样地Ⅲ。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Jsw)和Pielou指数(Jsi)表现为:样地Ⅱ样地Ⅲ样地Ⅰ,Alatalo指数(Ea)为:样地Ⅱ样地Ⅰ样地Ⅲ。在群落垂直结构上,3个样地的丰富度指数(S)及样地Ⅰ、样地Ⅱ的多样性指数(D和H′)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三个样地的均匀度指数规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北京市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状况,为有效保护北京市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根据实地调查的大量样地数据,对北京市主要植物群落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比较。在北京市的山地森林群落中,森林群落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灌木层次之,乔木层最低,不同层次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在12个森林群落类型中,有7个群落类型样地内的平均物种数在36种以上,5个群落类型样地内的平均物种数在30~36种之间。各群落类型中,紫椴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杂木林、黑桦林、核桃楸林、山杨林、白桦林和鹅耳枥林;山杨林、白桦林、紫椴林、杂木林和栓皮栎林群落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各群落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别不大,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乔木层、灌木层的两个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在灌丛群落中,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灌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在8个主要灌丛群落中,平榛灌丛样地内平均物种数最多(39.54种),其次是杂灌丛(36.94种);群落样地内平均物种数超过30种的灌丛群落有4种,为柔毛绣线菊灌丛、平榛灌丛、山杏灌丛和杂灌丛,同时也是样地内物种变化较大的4个群落类型,物种变化范围超过了30种。灌丛群落间物种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大部分森林群落类型间物种相似性在0.30~0.60之间,部分森林群落类型间的物种相似性存在较大差异。灌丛群落间物种相似性较大,大部分灌丛群落间的物种相似性指数在0.45以上,鹅耳枥灌丛和柔毛绣线菊灌丛群落间物种相似性最高(0.60),平榛灌丛和荆条灌丛间物种相似性最低(0.39)。除了源于植物群落自身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物种多样性以外,人为因素干扰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四川省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蚂蚁物种多样性.观察蚂蚁27 788头,经鉴定,隶属于5亚科、37属、77种.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1~30种(平均12.7种),个体密度0.2~1 332.4头·m~(-2)(平均316.3头·m~(-2)),多样性指数0.000 0~2.219 8(平均1.223 1),均匀度指数0.024 8~0.999 6(平均0.550 8),优势度指数0.139 2~1.000 0(平均0.383 6).不同海拔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在0.000 0~0.552 6之间,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相似水平.总体来看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同时存在多域效应现象.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垂直带高差达2 920 m,栖息着丰富的蚂蚁资源.纬度和海拔共同影响蚂蚁物种的丰富度,气温决定植被的垂直分布,植被类型进一步影响蚂蚁物种的垂直分布,森林结构和人类干扰对蚂蚁群落有重要影响.除了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应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外的蚂蚁多样性进行保护,充分发挥蚂蚁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普洱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蝽类昆虫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样地调查及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省普洱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刺栲+泥柯(华南石栎)+西南木荷群落(Ⅰ)、思茅松+小果栲+西南木荷群落(Ⅱ)、披针叶楠+耳叶柯(粗穗石栎)+刺栲群落(Ⅲ)、西桦+西南木荷+飞机草群落(Ⅳ)和人工植被(Ⅴ)的蝽类昆虫群落多样性。共采集标本807头,隶属于18科82种。蝽科、缘蝽科、长蝽科和猎蝽科种类丰富,占全部种类的56%,长蝽科和蝽科个体占个体总数的69%。研究表明,捕食性蝽类在自然植被中占据优势,植食性蝽类在人工植被中占据优势。5个样地灌草层蝽类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排序为:Ⅴ>Ⅳ>Ⅲ>Ⅱ>Ⅰ,群落多样性表现为:Ⅳ>Ⅰ>Ⅱ>Ⅲ>Ⅴ。5个样地蝽类昆虫群落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217~0.488,任意2个样地蝽类昆虫群落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水平。蝽类对于植物多样性和植被性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生长更新状况及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黄土高原森林区油松人工林初植密度对群落更新和持续发育的影响,为当地油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陕西宜川地区不同初植密度(1 m×1 m(密度Ⅰ),1 m×2 m(密度Ⅱ),2 m×2.5 m(密度Ⅲ))35年生油松人工林的林木个体生长、林地更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特征。【结果】油松人工林的死亡率随初植密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油松死亡年龄、胸径、树高、冠高和冠幅随初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油松死亡率、胸径、冠高和冠幅与初植密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油松树高与初植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油松人工林林下幼苗(树)的更新状况在低密度林地内最好。在各初植密度油松人工林中,各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群落总体多样性表现为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3种初植密度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Ⅲ>Ⅱ>Ⅰ;均匀度指数Jsw和Ea则表现为Ⅰ>Ⅲ>Ⅱ,而Jsi表现为Ⅲ>Ⅰ>Ⅱ。不同初植密度林地间土壤养分和水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根据样地数据和野外实地观察结果认为,宜川地区油松初始造林密度应在2 800~3 000株/hm2,在进入生长高峰期后,适时间伐至1 200~1 500株/hm2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垦复干扰对糙花少穗竹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竹林的垦复利用是一种持续的综合性的干扰,垦复干扰对糙花穗竹林的物种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降低了样地内的物种总种数,尤其对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有较大的影响;但垦复反而使草本层的丰富度有所提高.垦复干扰使林地的优势种的变化十分明显,未垦复样地的优势种以耐荫或半耐荫植物为主,垦复样地的优势种则以不耐荫植物为主.垦复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未垦复样地,而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垦复样地.垦复样地与未垦复样地的共有种数较少(最少为7种),二类样地的相似指数较低,最低仅0.173.而垦复样地间的共有种数较多(最多为21种),相似指数最大达0.656.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4种不同经营模式下(荒废野生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传统经营的山核桃林,参照有机化管理的山核桃林)昆虫群落结构的差异,对山核桃林经营模式提出意见与建议。采用马氏网、灯诱和样方调查收集昆虫标本,利用Excel 2013,SPSS 19.0软件对昆虫多样性特征参数、群落稳定性、主分量、群落相似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共获得标本22 283号,共计9目84科163种,在物种数上优势类群均为鞘翅目Cole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个体数量上优势类群均为同翅目Homoptera和直翅目Orthoptera。从特征性指数看,荒废野生的山核桃林昆虫多样性指数为3.64,均匀度指数为0.74,表现都为最好;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昆虫多样性指数为3.12,均匀度指数为0.61,表现次之;马氏网法收集到的昆虫群落中,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的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显著高于其他林(P < 0.05),荒废野生和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的昆虫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林(P < 0.05),传统经营的山核桃林的昆虫优势度指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林(P < 0.05)。从群落结构稳定性上看,参照有机化管理的山核桃林的天敌与害虫种数比值(Sn/Sp)为0.39,表现最好,说明昆虫群落内部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及相互制约能力较高;荒废野生的山核桃林的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比值(St/Si)为0.04,表现最好,说明昆虫种间数量的相互制约能力较强。主分量分析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昆虫群落变化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相似性分析发现,在度量值为5时,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和参照有机化管理的山核桃林的昆虫群落结构接近,荒废野生的山核桃林和传统经营的山核桃林的昆虫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荒废野生的山核桃林的昆虫生态结构最稳定,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次之。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无法荒废山核桃林,因此,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经营模式更适合农户,也是未来山核桃林经营模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濮永胜  陶玉  王金秀  赵苓  李强  马丽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0):2911-2918
【目的】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下蛛蜂的群落结构及不同季节蛛蜂优势类群的个体数量变化,为蛛蜂与生态环境协同演化及传粉昆虫和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5月每月定时、定点在西双版纳勐海县贺开村采用马氏网结合黄盘诱集法系统调查农田区(样地Ⅰ)、农田与茶园交界区(样地Ⅱ)、茶园区(样地Ⅲ)和次生林区(样地Ⅳ)4种不同生境蛛蜂群落特征及优势物种种群动态。【结果】在西双版纳勐海县4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到蛛蜂标本801号,隶属于2亚科33属112种,其中农田生境的蛛蜂个体数量和物种数量最多;4种生境中共有的属有9个,Poecilopompilus、副湾蛛蜂属、铁色蛛蜂属、童蛛蜂属、盗蛛蜂属和隐唇沟蛛蜂属仅分布于农田生境,刺沟蛛蜂属仅分布于农田与茶园混合生境,狭鳞沟蛛蜂属仅分布于落叶阔叶林生境;奥沟蛛蜂属和扁腹沟蛛蜂属为优势类群,未采集到稀有类群。4个样地蛛蜂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排序为:样地Ⅰ(12.42)>样地Ⅲ(8.47)>样地Ⅱ(8.04)>样地Ⅳ(6.2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样地Ⅰ(3.50)>样地Ⅲ(3.26)>样地Ⅱ(3.01)>样地Ⅳ(2.46);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排序为:样地Ⅳ(0.44)>样地Ⅱ(0.24)>样地Ⅰ(0.20)>样地Ⅲ(0.15);Pielou均匀度指数排序为:样地Ⅲ(0.87)>样地Ⅰ(0.81)>样地Ⅱ(0.80)>样地Ⅳ(0.71)。不同生境蛛蜂群落不相似,一种生境与周围生境共有部分蛛蜂种类,且距离相对接近的农田区与茶园农田混合区、茶园区与次生林区中的蛛蜂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2个优势类群奥沟蛛蜂属和扁腹沟蛛蜂属的个体数量在4个样地中均是干热季最多,湿热季和雾凉季数量相对较少;奥沟蛛蜂属在样地Ⅰ中个体数目雾凉季比湿热季多,其余样地的奥沟蛛蜂属和扁腹沟蛛蜂属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均是湿热季大于雾凉季。【结论】西双版纳勐海县蛛蜂属种丰富,但不同生境中蛛蜂的群落组成和特征存在差异。蛛蜂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在相邻的生境中共享了部分种类。蛛蜂优势类群个体数主要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高温、低湿的季节更适于蛛蜂生存。  相似文献   

13.
北京静福寺侧柏古树林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11 年4 月至2012 年4 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对北京静福寺侧柏古树林区的侧柏古树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 阔叶林3 种林型进行鸟类群落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5 种,隶属8 目27 科,留鸟28 种,夏候鸟23 种,冬候鸟5 种, 旅鸟9 种,国家域级重点保护鸟类4 种;鸟类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共44 种(占67.69%),东洋界鸟类9 种 (占13.85%),广布种12 种(占18.46%);优势种为大山雀、喜鹊、灰喜鹊、大嘴乌鸦和红嘴蓝鹊。调查结果显示:3 种林型鸟类种类、数量与多样性指数变化不一致,其中侧柏古树林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少,落叶阔叶林鸟类种类和 数量最多;而侧柏古树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但优势度指数最大;落叶阔叶林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针 阔混交林的均匀度指数最高。调查结果反映出侧柏古树林鸟类分布最均匀,鸟类优势现象最明显。不同林型鸟类 食物功能团组成不一致,其中侧柏古树林鸟类包括4 种食物功能团,针阔混交林鸟类包括5 种食物功能团,落叶阔 叶林包括6 种食物功能团,反映出鸟类对不同林型生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变化对不同生境类型的生态反应。[方法]选取哈尔滨市不同生境区域中的样地,分析鞘翅目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共获得鞘翅目昆虫标本3 215个,隶属鞘翅目55科120属233种,其中以小蠹科(Scolytidae)等为优势类群。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哈尔滨植物园,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最低。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其次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哈尔滨植物园最低。不同生境类型的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动态不同,哈尔滨植物园的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随时间的波动最小,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物种数和优势度指数波动较大。不同生境区域鞘翅目昆虫相似性系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水平,说明各生境类型的鞘翅目昆虫栖息地空间异质性较大,导致鞘翅目昆虫群落间相似性程度较低。[结论]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华木莲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的计算,对华木莲SinomanglietiaglaucaZ.X.YuetQ.Y.Zheng分布的群落中60个主要树种间的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木莲分布的群落总体种间关联性为显著正相关;236个种对呈显著正联结,44个种对为显著负联结,PC≥60%有28对,40%≤PC<60%有121对,20%相似文献   

16.
张广才岭南段不同林分天牛科昆虫物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在张广才岭南段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采用拦截式诱捕器系统地调查了5个林分中天牛科昆虫的物种多样性,比较了各林分中天牛物种组成的差异,探讨了天牛科昆虫对森林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在森林监测中的应用潜力。共记录到天牛科昆虫 64种,隶属于7个亚科41属。其中,棍腿纹虎天牛和凹缘金花天牛为优势种,花天牛亚科、沟胫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为优势类群。3个优势类群的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在不同林分中具有较大的差异。在未经采伐的阔叶红松林(Ⅲ和Ⅳ)中,花天牛亚科的物种数、个体数量高于其他优势类群,同时也高于其他林分;在新采伐过的阔叶红松林Ⅴ中,沟胫天牛亚科物种数、个体数量高于其他优势类群;沟胫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物种数和个体数量高于其他林分。个体数量较多的13种天牛对林分的选择倾向不同,在新采伐的阔叶红松林Ⅴ中天牛科昆虫物种多样性最高,杨桦林和水胡林中最低。各林分中物种数量与个体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P0.001)。未经采伐过的阔叶红松林间相似性处于中等相似水平,相似性系数为0.62。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和2006年7月,对红花尔基草原—森林过渡带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调查到鸟类6目13科25种。其中:鸦科(Corvidae)、鹀科(Emberizidae)、鹡鸰科(Motacillidae)的鸟类占观察鸟类总数的69.34%。树鹨(Anthus hodgsoni)、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沙即鸟(Oenanthe isabellina)、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白头鹀(Emberiza leucocephala)为本地区的优势鸟类,占观察鸟总数的72.99%。3种边缘类型生境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灌木草原—樟子松林、白桦针阔混交林生境鸟类物种数是18种,多样性指数为2.4245;草甸草原—天然樟子松成熟林鸟类物种数是14种,多样性指数为2.2348;草甸草原—樟子松人工林鸟类物种数为11种,多样性指数为1.9485。但是树龄长的草甸草原—樟子松成熟林生境内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最高,为0.8388;草甸草原—樟子松人工林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显示最低,分别是1.9485、0.7841。对不同边缘距离鸟类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边缘50m的范围内,3种边缘类型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都显示最高。随着边缘距离的加大,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灌木草原—樟子松林、白桦针阔混交林生境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鸟类群落显示出显著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主要树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对生境特征的适应能力是其存活和生长的关键。根据河口区样地和问卷调查结果,以森林营建主要树种适应性评价为总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确定指标评分标准,运用线性加权法构建数学模型,划分树种等级,提出本区森林营建主要树种的规划与配置模式。结果表明:1)耐盐碱性、成活率、生长速度、生态服务价值、抗病虫害能力5个指标对总目标有重要影响,权重值分别为0.316 5、0.247 8、0.123 9、0.081 4、0.060 4。2)筛选得到40个适于本区森林营建的主要树种,其中,Ⅰ级(Y≥3.8)树种是森林营建的基调树种,计2种;Ⅱ级(3.5≤Y<3.8)树种是慎重选择的骨干树种,计21种;Ⅲ级(3.2≤Y<3.5)树种是适于轻度盐碱区域营林的一般树种,计12种;Ⅳ级(2.4≤Y<3.2)树种是城市客土造林的边缘树种,计5种。3)得到6种森林绿地类型:道路绿地、河岸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的主要树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种速生材榫接合节点增强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硬木镶嵌的速生材榫接合节点增强方法。以速生杨木椭圆榫接合的T型构件为例,在杨木横向构件榫孔处嵌入材质较硬的榉木,并通过榉木椭圆插入榫将其与杨木竖向构件接合。首先,通过创新的测量方式对榉木在杨木横向构件中镶嵌的最佳配合参量进行了研究;然后,对榉木椭圆插入榫与杨木竖向构件接合的最佳配合参量进行了研究;最后,保持榫接合构件尺寸不变,采用最佳配合参量进行组装,探讨了榉木以不同纹理方向镶嵌时对椭圆榫接合节点抗拔力的影响,并将其与未经镶嵌的杨木整体式椭圆榫接合T型构件以及榉木整体式椭圆榫接合T型构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得出:榉木整体式椭圆榫接合(Ⅳ型节点)抗拔力为5 027 n,榉木顺纹镶嵌椭圆插入榫接合(Ⅲ型节点)抗拔力为4 242 n,榉木横纹镶嵌椭圆插入榫接合(Ⅱ型节点)抗拔力为3 775 n,杨木整体式椭圆榫接合(Ⅰ型节点)抗拔力为3 123 n,也就是抗拔力Ⅳ型节点>Ⅲ型节点>Ⅱ型节点>Ⅰ型节点。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Ⅲ型节点的抗拔力比Ⅱ型节点提高了约12.4%,说明榉木镶嵌的纹理方向对节点强度有明显影响,且顺纹进行镶嵌效果更佳;Ⅲ型节点的抗拔力比Ⅰ型节点提高了约35.8%(约为1 119 n),说明在速生材榫接合构件中以顺纹方向嵌入硬质木材可以大幅增加节点抗拔力,进而为速生材直接应用于实木榫接合家具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林地为Ⅰ、Ⅱ类地的条件下,尾巨桉3 229无性系造林3 a时已郁闭成林,并显得较为拥挤。为了培育尾巨桉中、大径材商品林,必须进行适时间伐。试验结果表明,在我省南部Ⅰ、Ⅱ类立地和尾巨桉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的前提下,3 a一般都已郁闭成林,应及时有效地采取下层间伐方法,间伐后保留木应掌握在800-900株/hm^2,实现保留木速生、丰产效果,达到培育尾巨桉中、大径材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