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黑龙江省种植的10个早熟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品种与密度互作产量差异显著;各品种最高产量密度不同,众德331、绥玉10和绥玉7为5.0~5.5万株·hm-2,绿单1、东农254、登海19、绿单2为7.0~7.5万株·hm-2,哲单37、登海20和德美亚1号为7.5~8.0万株·hm-2;最佳密度下平均单产最高的品种为德美亚1号和东农254.试验结果对我国北方早熟玉米生产中优良品种适宜密度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品种筛选、比较试验,选择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玉米新品种,为农场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共计27份:宏育416、龙单63号、绥玉19号、绥玉23号、龙单60号、绿单1号、绿单2号、松玉410、龙单59号、龙辐玉7号、合玉24号、德美亚3号、丰单4号、东农254、郝育20号、哲单37号、合玉22号、绥玉7号、绥玉10号、绥玉20号、垦玉6号、垦单10号、垦单25号、鑫鑫1号、龙单62号、垦单13号、德美亚1号.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部分晚熟耐密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选用耐密品种并合理密植是玉米增产的主要途径。以6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61、久龙8号、东农253和京单28号在三种密度下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吉单261、东农253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郑单958、先玉335、久龙8号、京单28号适宜种植密度在4.50~6.00万株·hm-2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锦单9号是辽宁省锦州农业科学院研制的中熟、高淀粉玉米新品种,为了找出适合当地的栽培模式,于2004~2005年进行大垅双行和平作2种栽培方式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锦单9号既可以大垅双行种植,也可以平作。大垅双行最适密度为5.25万株/hm2,平作最适种植密度是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及群体结构下,两个不同株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可以有效地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其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产量。种植方式与密度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6.7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5.25-6.00万株/hm2,分别比对照小垄栽培增产19.09%和14.25%。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品种筛选、比较试验,选择出适宜黑龙江省八五○农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玉米新品种,为八五○农场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共计16份玉米品种:合玉24、绥玉19、南北7号、哈丰3号、绿单2号、合玉22、垦单10、绥玉28、绥玉24、禾田1号、禾田4号、龙单63、38P05、垦单20、富单6、九玉1034。  相似文献   

7.
选择23个不同生态类型玉米品种为试材,以当地主栽品种海玉6为对照,筛选出适合甘南县密植栽培特点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大垄双行密植比中高产田小垄平均产量9180kg/hm2,增产1378.5kg/hm2,增幅为15.02%,比全县平均产量4 170 kg/hm2,增产6 388.5 kg/hm2,增幅为153.2%,其中,丰单1号、丰单3号产量超过13 500 kg/hm2,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品种筛选、比较试验,选择出适宜黑龙江省八五○农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玉米新品种,为农场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共计10份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38P05、合玉24、哈丰3号、绥玉19、南北7号、绿单2号、合玉22、绥玉  相似文献   

9.
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间作大豆的密度配置和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2行玉米3行大豆间作栽培模式下,播种不同的大豆品种和密度,采集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株高等数据,利用DTOPSIS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行玉米3行大豆的栽培模式下,玉米播种密度为61 500株·hm-2,大豆的适宜品种和密度分别为冀豆12(30万株·hm-2)和沧豆6号(3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高纬地区几个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高纬地区的3个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制定了3个主栽玉米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平展型品种克单11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半紧凑型品种边单3号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紧凑型品种德美亚1号的最适种植密度为...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玉米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通过玉米在平作、常规垄作和大垄双行三种模式下的栽培试验,研究其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比垄作具有较好的保墒作用,但增温效果差;大垄双行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和增温效果,还达到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是一种适合高纬寒地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2005年以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得出如下结论:适当缩短品种生育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从而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密度范围内以57 000株~60 000株/hm2产量为高;参试组合的整体质量不高,反映出优异的育种基础材料匮乏;多抗性和稳产性至关重要,是优良品种得以大面积推广的基础.提出如下建议:(1)继续调整育种目标.由高秆大穗向中矮秆中大穗转变、由稀植向密植转变、由晚熟向中熟、中晚熟转变,由机械化程度不高向全程机械化转变.(2)努力从源头开始积累熟期较短且耐密植的基础材料.(3)提高对品种多抗性及稳产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先玉335适宜栽培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求先玉335合理的种植密度,明确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高产豫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材,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式,设4种种植密度(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大垄双行种植备件下,先玉335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呈降低趋势,在6.75万株/hm^2密度时,产量较高,玉米群体具有合理的株高和冠层结构,棒三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也较高。对株高、穗位高度以及LAI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该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的增加会使玉米群体的抗倒伏能力降低,单株叶面积减少,群体LAI有所增加,L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有所上升,玉米群体适宜高产的LAI在5.7左右。[结论]在试验条件下,先玉335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I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随着密度的增加上移。  相似文献   

14.
密度和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以玉米品种东庆1号、本育9号、东农250、东农0304和东农25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它们在密度为37500-67500株·hm^-2,追肥量为75-225 kg·hm^-2范围内的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适合其种植的密度和追肥量不同;东庆1号和东农252密度和追肥量的变化对其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他3个品种密度和追肥量的变化对其产量影响不大。确定了5个品种的密度和追肥量的最佳组合方案,建立了5个品种密度和追肥量变化与产量关系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能够替代德美亚1号或与其搭配种植的品种,从而避免由于种植品种单一而产生的病害等问题,通过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对8个参试品种综合性状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德美亚2号的产量是参试品种中唯一一个超过对照德美亚1号的品种,产量为10 056.3kg·hm-2,比对照高3.34%,植株紧凑,抗倒伏,生育期比对照短6d,其它品种产量均未超过对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主栽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潜力,以黑龙江省讷河市为玉米新区代表,对该地区推广的16个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变化范围为4.81~36.30。玉米抗大斑病表现好的品种(病指≤15)为众单1号、齐山2号、龙单39等;中等抗病表现的品种(15病指≤30)为德美亚2号和龙单29;抗性表现较差的品种(病指30)为绥玉19;不同玉米品种按产量大致可分三个等级,即高产品种为齐山2号、海玉11号和甘玉2号等;中产品种为克单14、众单1号和哈丰3号等;低产品种为德美亚2号和绥玉13。从抗大斑病和产量水平综合分析,供试的16个玉米品种中齐山2号、海玉11和甘玉2号3个品种表现最佳,德美亚2号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7.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形态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玉米生产形势上看,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在种植密度较高的地区,更宜种植紧凑型玉米品种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结论,从群体冠层形态结构和光合生理角度,比较了紧凑型玉米品种与平展型玉米品种差异,系统阐述了紧凑型玉米品种产量提高的形态生理学基础,为紧凑型玉米品种高产高效栽培生理研究和抗逆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种植模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生产上推广面积最大的夏玉米品种之一郑单958作为试验材料,在7.5万~10.5万株/hm2的高密度种植下,采用每穴单株对称、单株三角留苗和双株三角留苗3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植株和籽粒干物质积累、穗部等性状的影响及变化趋势。结果筛选出7.5万株/hm2的双株三角留苗新模式下栽培产量最高,为夏玉米创新栽培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