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p27蛋白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27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36.8%,无脉管侵犯病例p27表达高于有脉管侵犯病例,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低表达、有脉管侵犯、肿瘤直径≥4cm这3种因素与胃癌的不良预后有关.结论:p27蛋白表达为判断胃癌组织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检测,用有关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53蛋白阳性率为27.9%。正常甲状腺组织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与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有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可能与p53蛋白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与胃癌组织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inase,DAPK)的异常表达,探讨DAPK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DAPK1 mRNA在30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5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肠上皮化生组织、胃癌组织中DAPK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8%,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DAPK1在高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为占55.6%,而在低分化癌为1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DAPK作为一种促细胞凋亡的正性调节因子,其表达低下或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DAPK1蛋白可以作为判断胃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肿瘤类型的新的生物分子学指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观察抑癌基因p53在鸡马立克氏病肿瘤组织及体外培养感染马立克病毒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后,感染的CEF呈阳性。在马立克氏病的发生过程中,突变型抑癌基因p53在病鸡的肝脏、肾脏、肿瘤、心脏、脾脏、肺脏、胸腺及法氏囊中均可检出中等量的表达。p53发生突变时所产生的p53蛋白突变体的半衰期比未发生突变时要长。[结论]突变型p53基因具有直接转化细胞和阻碍野生型p53发挥作用的特点,致使突变的DNA得以积累,最终导致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16及nm2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抑癌基因p16及nm23在53佣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喉正常黏膜组织对比,结合喉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喉癌中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7.2%,nm23的阳性率为52.8%;中、低分化的鳞癌(Ⅱ~Ⅲ级)组p16阳性率低于高分化鳞癌(Ⅰ级)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p16的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NM分期Ⅰ~Ⅳ期肿瘤的nm23表达率高于Ⅰ期肿瘤(P〈O.01);颈淋巴结转移组nm23表达率低于非转移组(P〈0.01)。结论:p16蛋白表达与喉癌的细胞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无关;nm2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型、细胞分化程度无关。两者的检测对估计喉癌的恶性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p53基因突变对细胞正常功能的影响,阐明肝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202例中国肝癌患者p53基因的11个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MV-R248W,Western blot检测突变体蛋白R248W在p53缺失型H129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和流式细胞仪,研究R248W突变对转录活性及促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在其中1例样本的7号外显子处筛查到突变形式为CGG→TGG的点突变,使p53蛋白248位的精氨酸(Arg)突变为色氨酸(Trp),即R248W,突变率为0.495%;在H1299细胞中转染等量的pCMV-p53和pCMV-R248W时,野生型p53与突变体R248W的蛋白表达量相当,但R248W的转录活性及促凋亡能力显著低于野生型p53。【结论】R248W突变可能引起p53蛋白构象的改变,从而影响p53的转录活性及促凋亡能力,使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导致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 p5 3及 PCNA在皮肤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结果 :皮肤癌组织中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 P<0 .0 1 ) ;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上升 ( P<0 .0 5 ) ;PTNM 、 期皮肤癌组织中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 PTNM 、 期 ( P<0 .0 5 )。PCNA指数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 P<0 .0 5 ) ;PTNM 、 期皮肤癌组织中 PCNA指数明显高于 PTNM 、 期 ( P<0 .0 5 )。p5 3阳性组 PCNA指数明显高于 p5 3阴性组 ( P<0 .0 5 )。结论 :p5 3及 PCNA表达与皮肤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 ,皮肤癌的发生与演进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两者的检测对估测皮肤癌的恶性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克隆表达斑马鱼p53基因。RT-PCR法从斑马鱼胚胎中扩增获得p53基因编码区,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28a/z-p53,将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受体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镍柱纯化、尿素透析复性,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p5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的p53融合蛋白分子量大约为53kD,透析复性后获得了高纯度可溶性的p53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与胃癌组织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inase,DAPK)的异常表达,探讨DAPK与细胞冽亡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DAPK1mRNA在30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5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肠上皮化生组织、胃癌组织中DAPK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8%.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DAPK1在高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为占55.6%,而在低分化癌为1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DAPK作为一种促细胞凋亡的正性调节因子,其表达低下或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DAPK1蛋白可以作为判断胃痛细胞的分化程唐及肿瘤娄型的新的卓物分子学指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4AR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IP方法检测68例喉癌组织标本中p14ARF蛋白的表达,同时以20例喉部正常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喉部粘膜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喉癌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40.18%(P〈0.01);在喉癌组织中其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中、低分化的喉癌组织其p14ARF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喉癌组织,其表达随T分期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喉癌组织中p14ARF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抑癌基因p14ARF在喉癌的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4AR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8例喉癌组织标本中p14ARF蛋白的表达,同时以20例喉部正常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喉部粘膜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喉癌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40.18%(P<0.01);在喉癌组织中其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中、低分化的喉癌组织其p14ARF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喉癌组织,其表达随T分期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喉癌组织中p14ARF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抑癌基因p14ARF在喉癌的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6和CyclinD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骨肉瘤和l6例骨软骨瘤组织中p16和CyclinD1的表达,并比较p16、Cyclin D1表达在骨肉瘤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间的差异。结果46例骨肉瘤组织中p16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和69.6%;而它们在骨软骨瘤的阳性表达率为18.8%和25.0%,与骨肉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肉瘤中,低分化组织p16的阳性率明显低于高分化组织(P<0.05);低分化组织CyclinD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织(P<0.05),p16、CyclinD1在不同组织类型骨肉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肉瘤中p16和CyclinD1的表达异常,两者的表达都与骨肉瘤的病理分期无关,但与分化程度有关。提示它们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乌慧玲  孙莹  王文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28-10629
从紫外刺激的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抽提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有完整读码框的p53基因,并且通过对p53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所得到的序列与网上已经登陆的果蝇p53序列有99.4%的相似系数,而与其他生物的p53序列存在一定的分歧。系统进化树的分析表明,7个物种来源的p53基因起源于同一个祖先分子,且同属于一个有相似功能作用的蛋白家族。但由于长久以来的进化发展,p53基因在不同的物种内发生了一定的突变,并延续了这种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原核表达新型细胞穿膜肽RDP介导p53融合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的强弱.方法:以质粒pET28ap53为模板扩增p53基因,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RDP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DP-p53,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IPTG诱导表达蛋白并纯化,SDS-PAGE确定该蛋白准确性.同时,将昆明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等容生理盐水)和RDP-p53融合蛋白高、中、低剂量(4mg/kg,2mg/kg,1mg/kg)组,经腹腔注射免疫,每隔2d给药1次,30d后眼球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gG的含量.结果:双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p53基因已克隆入表达载体中;RDP-p53融合蛋白在上清和沉淀中均获得表达.ELISA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gG含量没有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RDP-p53融合蛋白,其免疫原性较弱且与给药剂量相关,为进一步研究RDP-p53融合蛋白对脑肿瘤的药理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肠癌p53的表达与病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癌胚抗原(CEA)及p53、PC-NA、CEA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法,观察44例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石腊标本中的p53表达、PCNA的阳性率和CEA的表达型式。结果:大肠癌p53阳性表达率为52.3%;大肠癌p5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和湿润深度无关(P>0.05),p53阳性表达者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阴性者高(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细胞增殖活性分别较p53阴性表达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高(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CEA表型均以胞浆型和间质型为主(P<0.05)。结论:检测p53和PCNA表达及CEA表型对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其林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5 3、bcl 2和c myc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对 73例甲状腺肿瘤中 p5 3、bcl 2和c myc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3 6例腺瘤中 p5 3、bcl 2和c 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 0 / 3 6)、88.6%( 3 2 / 3 6)和 5 0 .0 %( 18/ 3 6) ;3 7例腺癌则分别为 :2 1.6%( 8/ 3 7)、64 .9%( 2 4/ 3 7)和 89.2 %( 3 3 / 3 7) ;p5 3、bcl 2、c myc蛋白分别在 3 6例腺瘤与 3 7例腺癌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p5 3蛋白阳性表达的腺癌 8例 ,其bc1 2及c 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5 .0 %( 6/ 8)和 10 0 %( 8/ 8) ,在腺癌中 p5 3蛋白表达与bcl 2蛋白表达仅呈低度正相关 (r =0 .3 5 1,P <0 .0 5 )。 5例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癌中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0 0 %( 3 / 5 ) ,但均无bc1 2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p5 3、bcl 2及c myc蛋白可能共同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检测 p5 3蛋白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2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27基因在62例官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官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2例宫颈癌组织中,p27的阳性表达率为38.7%(24/62);p27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或〈0.05);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p27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MDM2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mdm2、p53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肠癌79例,大肠腺瘤样息肉34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15例中MDM2、p53的表达。结果:MDM2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1/15)、41.18%(14/34)、63.29%(50/79);p53阳性率分别为0、35.29%(12/34)、67.09%(53/79)。MDM2、p53在正常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逐渐增加(P〈0.01),两者与DukesC期、D期及远处转移相关,与年龄、性别及组织细胞分化程度无关。MDM2与p53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MDM2、p53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C—erbB—2、nm2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6例乳腺癌组织进行了ER、PR、p53、C—erbB—2、nm23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及随访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ER、PR、p53、C—erbB-2、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1%、47.9%、46.9%、62.5%、70.8%。浸润型乳腺癌组织C—erbB-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浸润型(P<0.01);ER、PR 、p53、nm23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53、C—erbB-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干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ER、PR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ER和(或)PR、nm23阳性组乳腺癌复发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而p53、C—erbB—2阳性组乳腺癌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ER、PR及p53、C—erbB-2、nm23基因对评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3-氯-1,2-丙二醇(3-MCPD)脂肪酸酯是一类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关于其毒性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以大鼠肾细胞NRK-52E为模型,采用RNA干扰技术,研究3-MCPD-1-棕榈酸单酯(C_(16:0)-ME)诱导肾细胞凋亡过程中JNK及p53的靶向调控作用,以及JNK1、JNK2和JNK3亚型在肾损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浓度为300μmol/L的C_(16:0)-ME处理细胞24h,JNK及p53磷酸化水平均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显著上调,bcl-2表达被明显抑制。当采用shRNA沉默p53蛋白表达后,采用浓度为300μmol/L的C_(16:0)-ME处理细胞24h,bax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均被抑制。在JNK 3个亚型中,只有JNK1shRNA处理组能显著减轻C_(16:0)-ME引起的肾细胞凋亡,p-c-Jun、bax、cleaved caspase-3、p53及p-p53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研究结果表明,C_(16:0)-ME通过JNK1/p53通路诱导肾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