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伍晓春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093-7094
[目的]为了测定并比较不同年限野生及种植的杏香兔耳风总黄酮的含量,为杏香兔耳风药材的栽培及采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仪器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杏香兔耳风中总黄酮含量的可行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生长年限野生及种植杏香兔耳风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生长年限和种植方式对杏香兔耳风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影响。人工种植杏香兔耳风的总黄酮含量较高,比野生杏香兔耳风高20% ̄50%。1年生种植杏香兔耳风总黄酮含量最高,达5.92%。[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杏香兔耳风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准确、快速,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杏香兔耳风药材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种子表型性状和淀粉含量的地理变异规律。[方法]以8个种源的辽东栎种子为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及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种源辽东栎种子在种长、种宽、种长/种宽、单粒重及淀粉含量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种源辽东栎种长、种宽变异幅度分别为14.38~18.72和11.10~12.82 mm,种长/种宽变异幅度为1.19~1.53,单粒重变异幅度为0.69~1.28 g,淀粉含量变异幅度为46.71%~52.56%;种子种长与种长/种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种长与单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长/种宽与单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7月均温与种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单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宽与年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聚类分析表明,8个辽东栎种源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群:大果高淀粉率类群和小果低淀粉含率类群,前者主要分布于辽东栎天然分布区的西部,后者主要分布于辽东栎天然分布区的东部;陕西黄陵、陕西陇县和内蒙古赤峰种源种子为优良种源。[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辽东栎良种选育、种子调运和原料林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24个油松种源单株采集2年生枝条上的针叶,进行单萜烯组分分析,研究种源综合萜烯组分变异性与地理空间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茨烯相对质量分数在种源间的变异幅度较大,其相对质量分数的差异在油松全分布区范围内存在着显著的地理变异趋势。油松种源差异显著,可分为北部类群、中部类群、西南类群和山东类群等4个类群,类群间单萜烯组分分化显著。观察到α-蒎烯、茨烯和β-蒎烯等成分的质量分数与其种源产地经纬度有机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基质、不同遮荫度、不同移栽时期对杏香兔耳风组培苗移栽成活、根系生长、植株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香兔耳风移栽的最佳基质为松树皮+椰壳(1.5:1),最佳遮荫度为70%,最适宜的移栽时期为4月份。  相似文献   

5.
三门峡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河南省三门峡市4个烟区土壤与烟叶各68份成对样品的测试数据,运用多重比较、最优曲线回归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三门峡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3.63 g/kg,大多分布于10~20 g/kg之间;高类群总糖、还原糖含量和钾氯比分别与中、低类群间差异显著;高、中类群总氮和烟碱含量分别与低类群间差异显著;不同有机质类群间绿原酸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莨菪亭和芸香苷差异均不显著;中、低类群烟叶中磷和钙含量显著高于高类群,高、中类群铁含量显著高于低类群;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总糖和烟碱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钾氯比呈显著负相关;绿原酸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S形曲线方程,且其决定系数(R2=0.650)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烟叶中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钙、锌显著正相关,与磷显著负相关,关联顺序依次为钙铁锌磷铜镁硫。  相似文献   

6.
烤烟钾含量与多酚、有机酸含量及评吸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国主产烟区294份烤烟样品为材料,研究了烤烟叶片钾含量与多酚、有机酸含量和评吸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烤烟样本钾含量变幅10.5~43.4 g·kg-1,平均值(20.6±5.6) g·kg-1;烤烟钾含量在产区、部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年份间差异不显著.(2)基于烤烟钾含量的聚类分析将供试样本分为高、中、低3类,在高钾类群中,绿原酸、芸香苷、多酚含量、非挥发性有机酸、挥发性有机酸、有机酸总量均为最高,莨菪亭和高级脂肪酸含量最低;在中钾类群中,多酚和有机酸含量均表现中等;在低钾类群中,绿原酸、芸香苷、多酚含量、非挥发性有机酸、挥发性有机酸、有机酸总量均为最低,莨菪亭和高级脂肪酸含量最高.(3)中、高钾含量类群的评吸质量显著高于低钾含量类群;不同香型风格类群、不同工业用途类群间相比较,烤烟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但评吸总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厚朴种质资源的品质优劣,同步研究了20个种源9年生厚朴林分的生长特性、药材产量和药效成分变异规律,结果显示不同地理种源间厚朴生长及药材产量性状在各指标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生物量和药材产量的性状遗传力(0.84~0.86)均很高,说明对这些性状选择都具有较高的价值;以隶属函数分析了20个厚朴地理种源的综合排名,以20%的比例进行筛选,4号(湖北利川)、12号(江西庐山)、20号(湖南永州)和17号(四川都江堰)等入选优良种源,综合排名第5、6名的5号(贵州习水)和16号(湖北香党坪)种源厚朴的总酚含量分别为4.06%、3.14%,在20个种源中处于次高水平,值得继续观察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苦楝种源幼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苦楝Melia azedarach种源的生长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选择适宜在广东地区造林的优良种源,为苦楝造林种子调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苦楝分布区53个种源,在广州增城开展种源试验,观测了幼林期树高、地径、侧枝数、干型和冠幅等性状,分析其地理变异规律,并探讨种源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结果】各种源在6个性状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树高和地径在种源间的差异最大,变异幅度分别为5~280 cm和1.2~64.0 cm。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干型在种源间的差异达显著(P0.05)水平,其余5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等性状的重复力达到40%以上,说明这些性状较其他3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更为稳定,而地径重复力仅为29.92%,表明地径在种源间表现的差异稳定性较弱。苦楝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趋势为:采种点由南至北,苗期生长变慢,高海拔种源生长更快。各性状受纬度、经度和海拔多重控制,但各生长性状多以纬向变异为主。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存在明显的气候生态学特征。气温较高、降水丰富、气压低、平均最低气温高、日照丰富地区的种源苗期生长快,生物量大。根据种源幼林生长性状采用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进行聚类,可以将53个种源大致划分为6个类群,且分类群具有明显的地理格局。【结论】各种源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初步挑选出生长快、生物量大、干型优良、适应性好的种源740、629、843和349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优势种源。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源青钱柳叶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个种源青钱柳叶片黄酮类物质生长期动态规律的分析,寻求最适宜的利用时期,并初步筛选优良种源.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数据,对其功能叶黄酮类物质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黄酮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湖南江华和江西庐山种源的最佳采收期为7月,其他种源为10月;不同种源间黄酮类物质含量变异极显著,初步筛选出江华和庐山...  相似文献   

10.
以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农艺性状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除根茎长外,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等农艺性状及其根茎多糖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面积与其根茎长、根茎粗、根茎鲜质量均呈正相关,根茎多糖含量与株高、地径、根茎粗均呈负相关;多花黄精不同种源间没有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除株高外,多花黄精不同种源的其他农艺性状与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遗传方差均小于其环境方差,遗传变异系数也均小于其环境变异系数;除株高和根茎多糖含量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力均比较低;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筛选出石门壶瓶山、沅陵火场、安化仙溪、溆浦低庄和恩施咸丰等5个多花黄精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1.
以带岭试验点内25个种源的12年生蒙古栎种源林的生长性状为试验材料,通过综合分析,揭示蒙古栎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选出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种源及优良家系。结果显示:12年生蒙古栎25个种源间生长性状变异幅度较大,树高的变异幅度在4.45~6.75 m,平均值为5.68 m,超过平均值的有11个种源。胸径的变异幅度在30.60~63.27 mm,平均值为51.94 mm,超过平均值的有12个种源;种源间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显示蒙古栎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这种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综合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指标,评选出盘石、集安、弯甸子、沾河、白石山、绥棱、松花湖7个种源为伊春地区的优良种源,树高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7.0%~19.0%以上,胸径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18.0%~22.0%以上,材积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39.0%~54.0%以上。其中盘石为最优种源,其树高大于群体平均值19.0%,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22.0%,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54.0%;在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择优良个体,其树高平均值超过优良种源平均值的11.80%,超过种源群体平均值的22.2%;胸径平均值超过优良种源平均值的17.3%,超过种源群体平均值的39.4%。  相似文献   

12.
对河南郏县侧柏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66个种源19年生植株的性状分析表明,主干生长、冠幅、分枝角和树形指标在种源问差异显著,主干生长、冠幅、分枝角的种源遗传率均达到0.6以上.种源各调查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无明显相关,呈随机地理变异特点,表现与苗期性状不同的地理变异.主成分分析表明主干生长、树冠和形质指标对侧柏种源性状变异的影响较大.按主干生长和树冠可把供试种源聚为4个类群,但类群内无明显地理集群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种源试验基地的48个杉木种源材性测定研究表明,种源间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杉木木材材性地理变异呈“W”型。通过材性评估,浙江龙泉、广西贺县、融水、湖南永顺、福建长汀、江西安福、河南新县、福建南平、江西武宁等地理种源为杉木建筑材优良种源;四川邻水、福建大田、湖南江华、浙江龙泉、四川全南、广东乐昌、江西乐安、贵州锦屏、湖北鹤峰等地理种源为速生、丰产、优质种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湖北不同种源红椿天然居群种实变异特征、变异规律与地理区域的关系,利用单因素方差、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不同分析方法,对湖北不同种源红椿8个天然居群的12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间种实表型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果纵径和果型指数差异最显著;不同居群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4. 582%,居群内为8. 324%,居群间变异大于居群内;果纵径等多数性状表现出地理差异性。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湖北不同种源红椿种实表型多样性较高,地理变异趋势较为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果纵径、果大小指数、种大小指数、种纵径为变异主要性状,鄂东南种实表型性状与其他居群离散程度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鄂东南与鄂西南、鄂西北居群聚为2大类群,说明湖北不同种源红椿天然居群种实表型变异为显著地理隔离模式。因此,在种源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工作中,应该注重优良种源和优良个体选择,为湖北红椿的种子资源保护、评价与利用提供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5个种源地草珊瑚进行种植试验,测定其2年生实生苗的株高、地径、叶片形态、根系生长、生物量、叶片光合参数和有效成分含量等,并进行差异性分析,以期筛选出在湖南地区生长适应性强、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草珊瑚种源。【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成熟叶片的光合参数,采用HPLC测定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含量,采用热浸法测定浸出物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个草珊瑚种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各草珊瑚种源间株高、地径、叶片形态、根系生长及生物量差异显著,其中广西昭平种源株高为35.53 cm,地径为4.03 mm、叶面积为302.9 9 cm~2、根长为508.80 cm、根表面积为150.43 cm~2,生物量为17.06 g,显著高于其他种源。(2)不同种源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广西昭平种源草珊瑚净光合速率最大、为3.91 μmol/m~(2.)s,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3)不同种源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及浸出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广西昭平种源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81、44.08 mg/g,福建三元种源浸出物含量较高、为26.52%。(4)对不同种源在湖南地区的生长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西昭平种源江西九江种源湖南永定种源福建三元种源贵州黔东南种源。【结论】广西昭平和江西九江种源草珊瑚对湖南生长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在杉木地理种源矿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地理种源矿质养分(氮、钾、磷、钠、铁等元素)的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杉木种源针叶灰分中钾、铁和磷的百分含量达到了极显著,显著差异,其中钾含量与高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即生长快的种源钾含量高于生长慢的种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中国特有的木本药用植物青钱柳进行优良种源和家系筛选和研究,分析了12个种源33个家系青钱柳的生长和黄酮积累。结果表明: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均对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变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种源的影响更大;而总黄酮和黄酮单体(槲皮素、异槲皮苷、山奈酚)的含量仅在种源内家系间产生了显著的变异,家系的影响平均占到总变异的86%,而且生长和黄酮积累均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个青钱柳家系可以划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供试何首乌种源内各单株叶性状较为稳定,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面积、叶片中宽、叶宽等指标;种源间叶各性状变异明显,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干重、叶片面积、叶片中宽、叶长等指标。对何首乌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单叶干重均与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厚、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WWR(叶宽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LWR(叶长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柄长这几个直观的叶性状指标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7.4%,能够较准确反映何首乌种源叶性状的综合表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1个何首乌种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1类群地理区域为贵州中部、西部和相邻的广西西北部及西部高海拔地区;第2类群地理区域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第3类群地理区域为安徽、江苏、河南及山东。[结论]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源能聚在一起。该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乌桕不同种源间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乌桕不同种源间种子带蜡和去蜡百粒质量均呈极显著差异。有7个种源的种子外形大,带蜡百粒质量在14 g以上,为大粒型;有3个种源的种子较小,带蜡百粒质量在10 g以下,为小粒型;其余种源种子为中粒型,带蜡百粒质量为10~14 g。湖南新宁、江西上饶、湖北房县、浙江宁海4个种源种子去蜡百粒质量在所有种源中最大(〉10 g),带蜡百粒质量也很高,为大粒果用乌桕良种选育的种源材料;贵州龙里、开阳、道真,四川广元,湖北房县,江西新建、于都、上饶,广东阳春9个种源净籽率较高(75%~90%),为梓油果用良种选育的种源材料;浙江杭州,广西南宁,江西遂川、赣县,贵州石阡,湖南新宁,安徽黄山、贵池8个种源净籽率较低(60%~70%),为皮油果用乌桕良种选育的种源材料。相关分析表明,与纬度密切相关的年均温度与≥10℃积温是影响乌桕种子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0.
香椿种源苗期性状变异与原产地生态因子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揭示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变异规律以及与原产地生态因子间典型相关程度,对香椿天然分布区内的35个种源3个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椿不同种源间苗高、地径和抗冻性3个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57、0.782和0.950,说明香椿苗期生长性状在种源水平上主要受较强的遗传力控制,综合选出7个速生、抗冻的优良种源;香椿苗期性状与原产地生态因子之间关系极为密切,苗期性状地理变异的基本模式是以纬度变异为主,来自偏南、偏西的种源比偏北和偏东的种源生长快,但抗冻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