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认知语境是一种概念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它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被认为是一种认知机制或认知模式,它是对日常隐喻语言的概括和总结,它具有概括性、系统性和生成性等特点。隐喻映射是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一种本体对应的关系,而映射过程中认知语境对"蕴涵"选择的限定功能确证了概念隐喻及其表达式的生成及其理解过程是在认知语境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同时认知语境对概念隐喻及其表达式的理解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符号空间的拼接、叠加或整合,多模态隐喻得以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建立映射关系,构建整体意义,提供认知线索。理想化认知模型在两域映射关系建立及特征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多模态隐喻的特征及识解机制,阐释了在多模态隐喻的识解过程中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文章以英语和维语中表示上下的概念为例,探讨了英语和维语的空间隐喻,比较了英语和维语表示数量、等级、状态、质量、时间等的异同,说明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  相似文献   

4.
以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用原型范畴化理论对英语介词"from"的空间隐喻拓展进行认知研究.介词"from"是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隐喻为认知机制,利用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拓展和延伸,最终实现从空间概念的始源域到非空间概念的目的域的映射,即从空间域拓展到时间域、状态域、范围域、原因域、否定域以及其他域.  相似文献   

5.
选取英语中表量结构的基本形式“a(n) N1 of N2 ”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角度探析N1量词、N1名词和N1动词分别与无界性的语义焦点N2的组合机制。研究发现,英语表量结构的建构通常有四种方式,即N1量词与N2之间的转喻映射、N1量词的搭配原型(N2′)与N2之间的隐喻映射、N1名词与N2之间的隐喻映射、N1动词与N2之间的概念整合。其中转喻映射形成的表量结构可视为原型,其他三种类型是在原型表量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或概念整合依次拓展而成。这说明英语表量结构的建构是在多种认知操作下进行的一种渐变的、有梯度的过程,不同类型的表量结构之间存在着认知理据性。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已不再停留在语言学本身,而是从多元化角度展开的研究,构建了不同的隐喻理论。隐喻的产生是通过人类通从一个概念域的事物的解释和经历到另一个一个概念事物域事物的方式,是特情况下的心理符合。满足人们的想象、推理和日常思维的要求,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隐喻的特点为系统性和普遍性,形成于人认知中,在认知成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认知的结果,有助于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结合"婚外情"题材电影的语类特点,从认知的层面对冯小刚三部电影中的婚恋关系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该类电影通过图像、语言、文字、色彩等模态呈现结构隐喻("婚姻是旅途、婚外情是绝路")和大链条隐喻("人是动物、情人是金鱼"和"情人是鬼")的方式,并阐释多模态隐喻形成过程中,源域的选择及源域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隶属于修辞学的范畴;现代隐喻观则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隶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隐喻以其特有的信息筛选功能和感情移就功能被广泛运用于政治语篇中。由于人的思维活动是动态的,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详细阐述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作用,为政治语篇的解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道家经典,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了道家“天父地母”隐喻的图式映射关系,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始域“父母”和靶域“天地”的映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养功能的映射、生理结构映射、感知和情感功能映射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道家“天父地母”隐喻所蕴含的生态智慧: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性和整体性;承负观;人类要尊重、敬畏和感念自然,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天父地母”隐喻形象化地表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方式及其重视生态、亲和自然的生态伦理。表1参13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从认知的角度来理解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并根据隐喻的心理运作机制来确定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吴立  刘红叶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1-113,132
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探讨了其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和优化的问题。在分析了前人关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表明:黄山市旅游区目前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可以促使黄山市旅游区演变为较理想的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与"双循环"背景下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和扩大内需的重要路径之一,而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空间网络的构建,对其分析可为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环巢湖十二个乡镇的旅游空间互动模型网络中心性分析显示,环巢湖乡村旅游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三河镇构成较为突出的一极,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旅游进一步发展潜力大;旅游特征向量中心性值未出现较大变化,说明核心节点的辐射作用不足;旅游网络系统尚未健全,中心节点数量偏少,密度较低,有效连接性差。建议从空间结构上对环巢湖乡村旅游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周边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武汉市周边旅游资源,形成武汉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空间分布图,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对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分布进行结构优化,最终形成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图,以此来探讨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金华市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  桑广书  胡嘉贝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1009-1012,1016
在总结了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金华市农家乐旅游资源点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最邻近指数R、优越度指数、规模度指数、网络密度、网络通达度、网络连结度6个指标对2010年金华市市本级175处星级农家乐资源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得出金华市175处星级农家乐的空间结构概况,为农家乐空间结构优化和金华市环城游憩带开发与规划提供参考,对金华市乡村旅游其他业态的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于伟咏  朱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87-14888,15021
从成都市近郊旅游市场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供需配置、消费结构3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康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84-6986
四川酒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相关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且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市场开发价值高;发展酒文化旅游,有助于推动四川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四川酒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四川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指出其缺乏整体规划,难以发挥规模效应,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不够,特色不鲜明,且营销力度不够,总体旅游形象不明确,在旅游开发中多头管理现象严重,使得整体发展进程受到制约。针对以上不足,笔者提出了以酒文化为核心的四川旅游经济发展的策略,认为应当转变思想观念,从战略高度统一规划四川酒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运用"点、线、面"一体的旅游开发思路,避免粗放式经营,充分利用四川当地民族风情特色,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加大旅游宣传和扩展力度,积极推进川酒文化产业集团化建设,提高其核心市场竞争力,建设高素质的四川酒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黄河风情线景观旅游功能空间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旅游功能优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风情线景观旅游开发具备的区域优势条件,并以主要景观类型为例,深入剖析其游憩功能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风情线旅游功能空间优化的基本思路,试图为兰州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持续发展,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加强,旅游需求愈发强烈。“新鲜,休闲,内涵”成了人们旅游的关注点。近年来,国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产业的升级再创造成为一大重点。本文首先从旅游资源供给角度对行业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其次落脚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市场,并提出“优化,配比,跟进”的改进突破口,最后从供给侧角度对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的发展给出建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以三明市的旅游发展效率为研究对象,对比省内其他市区,从从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数 量、导游人数等投入因素方面及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等产出方 面研究其旅游发展效率。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建议。为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提 供希望之源,以驱动三明市的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生态化和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分布特征是旅游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基础,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获取不同角度的分析结论,进而可以协助人们更准确地认识旅游经济时空特征,对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具有积极意义。以新疆14个地州(市)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分形理论对2005—2012年的新疆旅游经济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分别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较发达区域,如乌鲁木齐市、伊犁直属县(市)等,以及较滞后区域,如和田地区、博州等,并呈现由较滞后区域向较发达区域靠近的趋势;同时,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旅游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作用。据此,新疆旅游经济优化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旅游优化圈,通过旅游优化圈的层层辐射作用,使新疆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突破原有状态,达到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