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研究环城游憩带的理论基础上,从社会效用、市场主体、区域范围、旅游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国内已构建环城游憩带的城市模型,以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为基点,以旅游出行时间为空间轴,提出了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并进行了说明;同时依托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提出贵阳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环城游憩带的理论基础上,从社会效用、市场主体、区域范围、旅游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国内已构建环城游憩带的城市模型,以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为基点,以旅游出行时间为空间轴,提出了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并进行了说明;同时依托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提出贵阳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3.
环城乡村游憩带建设研究——以广西柳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俊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212-214,218
以环城游憩带理论为指导,运用空间结构和计量地理学的技术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对柳州市57处乡村旅游地进行分类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此为依据构建柳州环城乡村游憩带空间格局,即城市滨水游憩带、近郊农业休闲带、远郊观光度假带、偏远民族风情体验带等4大圈层结构,并针对性地提出各圈层的旅游发展路径和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4.
胡浩  南颖  刘继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30-14833
通过对延吉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深化对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的系统认识。延吉市应在当前环城游憩带雏形的基础上,抓住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契机,挖掘环城游憩的需求市场潜力,优化环城游憩地的空间布局,完善延吉市城市旅游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金华市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  桑广书  胡嘉贝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1009-1012,1016
在总结了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金华市农家乐旅游资源点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最邻近指数R、优越度指数、规模度指数、网络密度、网络通达度、网络连结度6个指标对2010年金华市市本级175处星级农家乐资源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得出金华市175处星级农家乐的空间结构概况,为农家乐空间结构优化和金华市环城游憩带开发与规划提供参考,对金华市乡村旅游其他业态的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济南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类型作了描述,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环城游憩带作了市场研究,最后从产品升级改造、销售渠道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为济南环城游憩带的旅游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开发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琴  李俊  张述林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728-4731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具有典型的内陆山地景观特色,开发应以旅游资源特色和游憩空间特色分析为基础,定位游憩主题、形象、产品、市场,以实现重庆市区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夏文桃  袁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42-12743,12747
调查了怀化市旅游活动现状、休闲旅游空间结构布局特征。指出其旅游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即旅游功能分区不明确,"点—轴"空间结构的关联性较差,旅游空间的线性水平连贯性、垂直连贯性较差。建议从休闲游憩空间圈层结构模式(将怀化市作为中心,由内到外分为城市内部休闲岛、环城游憩点、远郊城镇及乡村休闲点3个圈层的模式),以及点、轴、面的空间布局模式合理构建怀化市旅游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
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玮  赵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21-7923
以南京市行政区域内除了主城区之外的包括栖霞区、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高淳县和溧水县的4区2县中的105处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旅游地资源属性和旅游活动类型交叉组合的复合方法将南京周边旅游地分为5种类型,并对这5种类型的105处旅游地的大量数据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空间分布曲线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最终得出南京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绵阳市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结合四川省绵阳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了绵阳市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绵阳市在开发乡村旅游中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并提出了以城乡道路为骨架,依托“北部自然生态和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区、中部商务会议休闲度假旅游区、南部生态观光旅游区”,构建绵阳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提高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从而加快促进绵阳市乡村旅游价值的提升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  邵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7-7960
综合考察了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献资料,在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从分析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入手,分别介绍了9个城市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引入基尼系数,从定量的角度探究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村落的空间形态,指出其表现出显著地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空间连接度、通达度的测量,指出其交通连接度属于中等水平,各主要乡村旅游城镇均具有较好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的模式,即"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双核结构模型的提出丰富了经济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旅游业经济分析入手,选取渭南市作为研究区域,在对渭南市旅游业资源空间分布和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渭南市构建"华阴—合阳"双核型旅游空间结构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与"双循环"背景下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和扩大内需的重要路径之一,而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空间网络的构建,对其分析可为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环巢湖十二个乡镇的旅游空间互动模型网络中心性分析显示,环巢湖乡村旅游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三河镇构成较为突出的一极,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旅游进一步发展潜力大;旅游特征向量中心性值未出现较大变化,说明核心节点的辐射作用不足;旅游网络系统尚未健全,中心节点数量偏少,密度较低,有效连接性差。建议从空间结构上对环巢湖乡村旅游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分类回归树(CART)从高分一号遥感影像提取武汉市2015年不透水面,总体精度为94.17%,Kappa系数为0.8986,满足精度要求.然后通过Moran指数I和Moran散点图对武汉市13个城区的不透水面盖度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oran指数为0.2412,高度显著,说明武汉市13个城区的不透水面盖度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同时,位于武汉市中部的武昌区、青山区、江岸区、江汉区、汉阳区和硚口区都位于Moran散点图的第一象限,说明武汉市不透水面在中部地区高度集聚;其他7个城区位于第二象限,说明这7个城区的不透水面盖度较低且呈离散分布.总体而言,武汉市2015年13个城区不透水面盖度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且中部高,四周低,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