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发展繁荣的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历史经验。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紧密结合农林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和素质教育实践,坚持服务“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重点特色专业和创新型学术研究群体,为进一步推动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策略是,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确立围绕“三农”问题为核心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创立创新型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和整合型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地方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展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对农林院校整体工作的促进作用。从改变"重理轻文"的思想观念、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文学科实力、多学科交叉融合、改革完善管理等几方面提出了促进地方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而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尤为突出,农林高校作为为基层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部门,其大学生毕业后真正服务基层的却很少,这导致基层人才的匮乏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双重矛盾。通过对某农林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进行调研,从面向基层就业的视角提出充分发挥农林高校基层人才培养的作用,加强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就业教育,并为基层单位与大学生之间搭建有效的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4.
农林高校是新中国建立后院系调整形成的,目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其人文社会科学不断发展壮大,在理论创新、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其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现状并不完善,存在着指导思想模糊、评价主体分散、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周期短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符合农林高校自身特点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其发展,进而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形成"农林学派"。  相似文献   

5.
将脱贫攻坚典型实例有效融入农林高校思政课,可强化农林大学生政治站位,细化农林高校德育素材,优化脱贫攻坚实例教学梳理。但在具体融入过程中,存在部分农林高校大学生对脱贫攻坚事业情感认知不足,脱贫攻坚典型实例与农林思政教学融合程度不深,以脱贫攻坚典型实例为主题开展的实践教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农林高校特点探索教学融合模式,通过突出脱贫攻坚精神的情感认同,创新典型实例教学的呈现方式,建立实践调研教学的长效机制,达到让思政课堂更具针对性、亲和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哲学社会科学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搞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形式与手段。  相似文献   

7.
农林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科建设、科研人才、科研机构、科研项目以及科研产出五个方面看,农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实力快速增强,且具有传统学科优势更优,多学科开拓发展,新兴学科领域不断涌现以及地区、院校间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建立完善适合于农林高校的人文社科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林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农林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所具备的文献资源优势、服务方式优势和环境优势。从加强文献资源建设、重视对大学生阅读的引导和督促、提高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与敬业精神三方面来搞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需要承担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大多数农林高校文科教师发表核心期刊数量存在不均衡。文章以9所农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为样本,分析了农林高校教师的论文发表情况。研究表明:1.中游和普通农林高校二级文科学院中,20%的教师发表了80%以上的核心期刊论文,80%的教师发表不到20%的核心期刊论文; 2.学校层次越高,教师发表论文数量越多,不均衡程度越小。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排名较低的农林高校文科教师的论文发表更加集中,无论是在上游农林高校、中游农林高,还是普通农林高校,论文发表的集中趋势基本保持在高位。农林高校应该给学术论文发表有困难的教师进行帮扶或者提供多样选择,以保证大部分教师都有向上提升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农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因而,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成为高校一项急切而重要的任务。阐述了农业高校本科生培养的实际问题,从5个方面提出了农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现状,从明确培养目标、强化社会实践教学、学科知识的融合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注入等4个方面对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特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林院校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科综合化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整体服务,但农林院校还存在农科专业“离农”形势严峻,非农学科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专业认同感不强等问题。协调学科发展、加速综合化进程是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林院校学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是农林高校为非语言类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讨论农林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这一问题时,既应考虑到大学英语本身的特点,又要兼顾这类行业院校特色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近年来,各农林高校在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材教辅、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教学改革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这就要求各校在保持行业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不变的前提下,在本校未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新的调整,以便尽最大可能来提高我国农林高校大学英语整体教学水平。从我国农林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特点、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与现状以及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应对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颉登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64-6066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实践模式为例,探讨了农林高校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促进作用及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现阶段农林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生考研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林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生考研所具备和面临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并提出了在报考学校、选择专业及复习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最高级的文明形态,农林院校在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先天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因此,加强农林院校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文明行为培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从培养生态文明观入手,通过一系列措施与途径,开展生态教育,实施生态实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生态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农林类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既有普通高校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对此,通过对全国六所农林类高校的调查,找到农林类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特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式——分组教学,最终提高农林类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园林专业毕业生存在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难以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应该抓住“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契机,进行教育改革。借鉴博耶学术思想和欧林工程学院的教育理念,探索适合我国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育思想,以期对“卓越园林X-程师”培养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林高校法学教育的发展,如何构建1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1个现实的问题。概述了我国农林高校法学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林高校法学专业师资队伍相对落后的原因,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引进优秀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崔峰 《中国农业教育》2013,(1):42-46,90
旅游高等教育正进入由数量扩张向全面提高质量的转型时期。相对综合性高校而言,农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存在优质生源缺乏、学科被"边缘化"、办学空间受限、学生就业竞争力弱等诸多瓶颈。为进一步提升高等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水平,应在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彰显专业特色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