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调环酸钙对小麦产量相关因素及安全性的影响,以小麦品种‘豫麦49’为材料,返青后施用不同剂量的5%调环酸钙EA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返青期施用5%调环酸钙EA 150~ 600 g/hm2,可矮化植株高度,降低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和茎壁厚度。调环酸钙能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返青期施用5%调环酸钙EA 300 g/hm2和5%调环酸钙EA 300 g/hm2+0.01%芸苔素内酯SL 150 mL/hm2的产量较高,分别达7410.0 kg/hm2和7560.0 kg/hm2,较对照(CK)分别增产10.7%和13.0%。5%调环酸钙EA对小麦安全无药害,建议在小麦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对小麦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调环酸钙在小麦上的应用潜力,选用小麦品种皖麦68和郑麦9023,分别在拔节前1周左右施用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结果表明,施用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1 500~2 100 g/hm2可显著降低小麦株高,增大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并能提高光合速率、千粒质量和产量。其中,皖麦68施用2 100 g/hm2和郑麦9023施用1 500 g/hm2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的产量最高,分别达6 678.75、7 666.80 kg/hm2,比各自对照(CK)分别增产9.89%和11.29%。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对小麦控长和增产作用明显,值得在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调环酸钙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调环酸钙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应用不同剂量的10%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在襄阳和东明等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前施用调环酸钙10%泡腾颗粒剂10~100 g/667 m2,可矮化植株高度,缩短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并能增加穗长,提高千粒重和产量。其中,施用10%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50 g/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在襄阳和东明两地产量分别达476.36 kg/667 m2和570.85 kg/667 m2,比对照分别增产13.27%和11.80%。10%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各用量均对小麦安全,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调环酸钙对小麦生长的调控作用和对小麦的安全性,设置不同剂量10%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分别在息县和郸城县两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期前施用调环酸钙10%泡腾颗粒剂150~1 500 g/hm~2,可矮化植株高度,降低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并能增加穗长、千粒重和提高产量。其中,施用10%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1 500 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在息县和郸城县两地产量分别达8 109.52 kg/hm~2和8 709.52 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13.92%和16.21%。各用量10%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对小麦安全,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5.
调环酸钙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是由日本组合化学工业公司首先开发合成的,用于控制禾谷类作物的旺长,相比三唑类延缓剂,具有对植物无残留毒性、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目前,国内对调环酸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成工艺及其在花生上的应用,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为此,笔者设置不同剂量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以周麦36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方式探究调环酸钙在提高小麦产量及抗倒伏方面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27%环磺酮·特丁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玉米田的推广应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环磺酮与特丁津复配剂在玉米田的除草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价。试验设27%环磺酮·特丁津可分散油悬浮剂(简称“环磺酮·特丁津”)用量324.0、364.5、405.0和729.0 g/hm2计4个处理,以及5%环磺酮可分散油悬浮剂(简称“环磺酮”)对照、50%特丁津悬浮剂(简称“特丁津”)对照、空白对照和人工除草对照,2018年和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环磺酮·特丁津处理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反枝苋、铁苋菜)的防除效果及其对玉米的安全性。2 a结果表明:环磺酮·特丁津用量为364.5~405.0 g/hm2时,对马唐、牛筋草、反枝苋和铁苋菜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对狗尾草防效偏差,且防效均高于环磺酮和特丁津2个单剂处理;玉米产量与人工除草处理差异不显著。在玉米5叶期、杂草2~5叶期,用环磺酮·特丁津364.5~405.0 g/hm2进行茎叶喷雾施药,除草效果好,且对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7.
水稻拔节前施用5%调环酸钙的抗倒增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拔节前10 d,用5%调环酸钙375 g/hm2,对水225 kg/hm2,均匀喷雾。施用后15 d与未施用5%调环酸钙空白区有明显高度差异,至抽穗期成熟期都一直表现比空白区株高明显矮,且施用5%调环酸钙区冠层整齐,抗倒伏,秸青籽黄熟相好,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都较高,比对照增产11.58%。  相似文献   

8.
5%调环酸钙泡腾片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湖北移栽灵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5%调环酸钙泡腾片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上施用5%调环酸钙泡腾片具有一定的矮化植株和抗倒伏效果,对增收增粒和提高产量效果明显.对抗倒性差、生育期短的品种效果好于抗倒性强、生育期长的品种;适宜剂量在315~450 g/hm2之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塑型剂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棉花塑型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67号为材料,于人工打顶前选取3种塑型剂按照药剂施用方法,在棉花盛蕾期(6月26日)与初花期(7月13日)施药2次,2次施药量设置为T1氟节胺70 ml/667m2、T2羟芸·烯效唑 12 mL/667m2与T3调环酸钙15 g/667m2和对照(CK)甲哌鎓5.5 g/667m2。【结果】调环酸钙对株高伸长抑制作用最佳,氟节胺与羟芸·烯效唑对株高抑制作用稍弱。氟节胺、羟芸·烯效唑与调环酸钙处理下,株高表现较对照缩节胺高出7.20%、5.90%、4.36%。氟节胺能够促进棉株紧凑,高宽比表现与氟节胺、羟芸·烯效唑处理呈现差异,但不显著。氟节胺与调环酸钙能够有效促进棉花果枝苔数的增加,分别为9.51苔、9.45苔,较缩节胺9.10苔有一定的提升。单铃重最高为调环酸钙处理,达到了5.51 g,较对照(CK)提高了0.03 g,羟芸·烯效唑处理较对照(CK)降低了0.49 g。籽棉产量表现为各处理较对照(CK)均表现为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调环酸钙的籽棉产量为最高,达到了7 164.04 kg/hm2,较对照(CK)提高了728.69 kg/hm2。各试验组衣分较对照(CK)表现为无差异(P>0.05)。各试验组马克隆值、成熟度、整齐度、比强度、纤维长度、伸长率均与对照(CK)无差异(P>0.05)。羟芸·烯效唑与调环酸钙马克隆值为标准级,氟节胺与CK缩节胺为C级。【结论】不同塑型剂对棉花农艺性状塑造效力不一,但都能起到一定降低株高、紧凑株型的作用。调环酸钙处理下棉花株高等农艺性状表现与缩节胺较接近,且对产量有一定的提升,选择调环酸钙作为棉花花期与蕾期塑型剂的较优。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调环酸钙对小麦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设置不同剂量的5%调环酸钙EA分别对豫麦035和周麦22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前7~10d施用5%调环酸钙EA 40~160g/667m2,可矮化植株高度,降低节间长度、增加茎粗,提高光合速率、千粒重和增加产量。其中,施用5%调环酸钙EA 160g/667m2的产量最高,豫麦035和周麦22的籽粒产量分别达630.52kg/667m2和583.57kg/667m2,较对照(CK)分别增产12.70%和10.26%。5%调环酸钙EA对小麦安全有效,无药害,可在小麦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5%调环酸钙泡腾片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5%调环酸钙泡腾片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对水稻关键生育期、株高、节间长度、抗倒伏性以及产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拔节前10 d喷施5%调环酸钙泡腾片,能够有效降低株高,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减少倒伏发生面积,增加穗数及千粒重,进而达到增产效果,其适宜剂量12~30 g/667 m2。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48%氰烯·戊唑醇SC、30%丙硫菌唑OD、30%戊唑·福美双WP、30%肟菌·戊唑醇SC 4种杀菌剂在小麦赤霉病防控上应用效果及对小麦生产安全性,开展田间防控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8%氰烯·戊唑醇SC750mL/hm2(有效成分用量360mL/hm2)、30%丙硫菌唑OD600mL/hm2(有效成分用量180mL/hm2)、30%戊唑·福美双WP900g/hm2(有效成分用量270g/hm2)、30%肟菌·戊唑醇SC600mL/hm2(有效成分用量180mL/hm2),连续用药2次,对水450L/hm2均匀喷雾,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娟 《湖南农业科学》2023,(1):52-54+63
为了验证中量元素肥料对杂交中稻的降镉增产增效作用,选择叶面阻控剂“归欣甲”水剂作为降镉肥料,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分别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归欣甲”水剂(T1和T2处理用量分别为4 500和3 000 mL/hm2),以不喷施叶面阻控剂和清水作为对照处理进行杂交中稻大田试验。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的稻米镉含量分别为0.146和0.162mg/kg,低于国家限量标准(0.2 mg/kg),分别比CK降低0.189和0.173 mg/kg,降幅达56.42%和51.64%,差异极显著;杂交中稻的株高、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增加;T1和T2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为7 920和7 800 kg/hm2,分别比CK增产6.88%和5.26%,差异极显著;经济效益分别比CK增加1 092和858元/kg。这说明施用叶面阻控剂“归欣甲”水剂对杂交中稻稻米的降镉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建议在中低度镉污染农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10%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对甘蓝甜菜夜蛾的防效,以1%甲维盐乳油和5%氟铃脲乳油为对照药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150~450 g/hm2防治甘蓝甜菜夜蛾速效性较好且药效稳定,药后7 d防效达81.9%~90.5%,且均无药害现象发生。其中,10%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450 g/hm2田间防效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甲维盐乳油、5%氟铃脲乳油。综合考虑生产成本等因素,生产中10%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蓝甜菜夜蛾建议药剂用量为300~450 g/hm2,施药次数为1次。  相似文献   

15.
控失尿素施用量及不同配比对棉花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控失尿素、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对棉花生长发育、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8个处理,(1)CK:不施氮肥;(2)常规尿素:施N 225 kg/hm2;(3)等氮量控失尿素:施N 225 kg/hm2;(4)控失尿素减量20%:施N 180 kg/hm2;(5)控失尿素减量30%:施N 157.5 kg/hm2;(6)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7∶3配比:施N 225 kg/hm2;(7)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5∶5配比:施N 225 kg/hm2;(8)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3∶7配比:施N 225 kg/hm2,测定棉花干物质、氮素吸收量和产量,明确棉花干物质、氮素吸收、产量与控失尿素配施常规尿素的关系。【结果】与常规尿素相比,控失与常规尿素7∶3配比能显著增加棉花干物质量,提高棉花产量,增产14.34%;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增加了10.2百分点;控失尿素减量20%处理与常规尿素处理的棉花干物质与产量大体相同,控失尿素减量30%处理显著低于常规尿素处理,产量降低了5.85%;控失尿素减量20%处理与常规尿素处理的棉花N素吸收量大体相同,但大幅度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利用率增加了11.26百分点。【结论】用控失尿素和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均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其中控失与常规尿素7∶3配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新型高效药剂及研究其对小麦品质、产量的提升效果,在如皋市丁堰镇新堰村开展了施用不同药剂组合药效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先正达方案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病指防效均达99%以上。拔节孕穗期施18.7%嘧菌·丙环唑悬浮剂750 mL/hm2+40%环丙唑醇悬浮剂300 mL/hm2+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50 mL/hm2+含氨基酸生物激活剂750 mL/hm2,扬花初期施27.5%麦甜预混剂悬浮剂1 200 mL/hm2+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50 mL/hm2+含氨基酸生物激活剂375 mL/hm2,扬花盛期施27.5%麦甜预混剂悬浮剂1 200 mL/hm2+含氨基酸生物激活剂375 mL/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95.00%和95.39%,且有一定的增产提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自2009年开始探索北粳南引,推进“籼改粳”稻工程。为验证“籼改粳”稻的产势,探索粳稻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方法,江西省景德镇市于2016年开展了“籼改粳”晚稻产势与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方法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施肥和同时收割条件下,粳稻‘甬优1538’比籼稻‘粤优9113’增产稻谷1450 kg/hm2、增16.06%。粳稻较籼稻产量高的原因在于粳稻每穗实粒数较多。试验结果显示,推荐施肥方法2比农户施肥方法节省氮磷钾养分123.9 kg/hm2、节省20.31%,增产稻谷483.75 kg/hm2、增4.67%,节本增效1765.35元/hm2、增7.87%,增收效果达显著水平。推荐施肥方法较农户施肥方法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促进了籽粒结实,增加了每穗实粒数。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粳稻较籼稻增产优势明显,推荐施肥方法较农户施肥方法节本增产增效。推荐施肥方法在氮磷钾养分协调及分蘖、孕穗施肥时间上更为合理,粳稻孕穗肥施用时间后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秋季豇豆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秋季豇豆采用大棚与露地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棚种植模式的豇豆前期产量和全收期产量比露地种植模式的豇豆分别增产68.67%、21.24%,熟期提早18d,商品性和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模式。豆荚螟发生极少,并容易有效控制豆荚螟等虫害的发生及危害,不仅节省用药成本和劳力,同时为豇豆无公害栽培提供较理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20%异丙甲·苄泡腾粒剂对移栽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持效期、适宜剂量及安全性等,为该农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相关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异丙甲·苄泡腾粒剂对移栽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显著,在水稻移栽后5-7d、杂草萌发高峰前用药,每667 m~2用50-60g,对禾本科杂草中稗草、莎草科杂草中异型莎草及阔叶草中耳叶水苋、鳢肠、陌上菜等均有显著的防除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0.
调环酸钙对轮台白杏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调环酸钙在轮台白杏生长发育调节中的作用,为有效控制轮台白杏营养生长、提高果实品质的化控技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轮台白杏开花后10 d,选取大枝分别用调环酸钙100、125、150和175 mg/L水溶液处理,以喷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组在新梢停长后的枝叶特性、光合速率,果实成熟后的品质,分析调环酸钙处理后对轮台白杏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喷施的最佳浓度。【结果】不同浓度调环酸钙的喷施处理与喷清水对照相比,坐果率平均提高了4.85%。新梢长平均缩短了1.80 cm,新梢节间长平均缩短了0.50 cm,新梢基部粗度平均增加了0.10 cm。叶片长平均缩短了0.52 cm,叶片宽平均增加了0.65 cm,叶面积平均增加了0.85 cm2。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了4 SPAD,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增加了0.83 μmolCO2/(m2·s)。果实单果重平均增加了1.42 g FW,果实硬度平均增加了1.11 kg/ cm2,果实可滴定总酸含量平均增加了0.69 g/kg FW,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浓度中,125 mg/L的调环酸钙喷施处理后效果最佳。【结论】轮台白杏落花后10 d叶面喷施125 mg/L调环酸钙能够有效抑制枝叶的旺长,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增加果实单果重、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