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茶树对镍的吸收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镍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结果表明,土壤镍污染对茶树的生长和光合速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镍处理浓度≥10 mg/L时,水培茶苗不仅出现严重的毒害症状,甚至部分茶苗整株死亡.盆栽和水培茶树各器官对镍的累积量与镍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盆栽茶树各部位的镍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吸收根、主根、新梢、叶片、主茎,分配比约为:17∶10∶2.3∶1.7∶1;当添加10,20 mg/kg的外源镍,供试土壤的镍含量达到33.15,43.15 mg/kg时,新梢中的镍含量由对照的0.01 mg/kg升至8.72,18.75 mg/kg.水培茶树的分布次序由高到低为:主根、吸收根、主茎、枝条、叶片、新梢,分配比约为:2 0∶4 0∶1 1∶1.9∶1.7∶1.茶树吸收的镍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但外源镍在茶树体内的活性以及向新梢迁移、富集的能力较强,镍污染容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应深入研究茶树各部位镍含量与各土壤因子相关性,以便制定更合理的土壤镍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 研究了镍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 结果表明, 土壤镍污染对茶树的生长和光合速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镍处理浓度≥10 mg/L时, 水培茶苗不仅出现严重的毒害症状, 甚至部分茶苗整株死亡. 盆栽和水培茶树各器官对镍的累积量与镍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盆栽茶树各部位的镍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 吸收根、主根、新梢、叶片、主茎, 分配比约为: 17∶10∶2.3∶1.7∶1; 当添加10,20 mg/kg的外源镍, 供试土壤的镍含量达到33.15,43.15 mg/kg时, 新梢中的镍含量由对照的0.01 mg/kg升至8.72,18.75 mg/kg. 水培茶树的分布次序由高到低为: 主根、吸收根、主茎、枝条、叶片、新梢, 分配比约为: 20∶40∶11∶1.9∶1.7∶1. 茶树吸收的镍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 但外源镍在茶树体内的活性以及向新梢迁移、富集的能力较强, 镍污染容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 应深入研究茶树各部位镍含量与各土壤因子相关性, 以便制定更合理的土壤镍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茶树对铜的吸收与累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壤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铜对茶树生长的影响,铜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结果表明,铜对水培茶树有较强的毒性,铜处理浓度≥3 mg/L时,茶树不仅出现严重的毒害症状,甚至死亡;而土壤铜污染对茶树的生长和光合速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茶树吸收的铜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根部对阻止土壤中的铜向新梢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盆栽茶树各部位的铜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吸收根>主根>枝条>主茎>新梢(1芽2叶)>叶片,且各部位的铜含量与土壤外源铜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水培茶树的根和叶片的铜含量与铜处理浓度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花生壳粉吸附模拟废水中Cd~(2+)·Pb~(2+)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获得较为理想的花生壳粉作为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Cd2+、Pb2+的吸附条件,为花生壳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花生壳粉为主要原料,对含Cd2+、Pb2+的模拟废水进行了吸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pH值、废水中Cd2+及Pb2+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花生壳粉对Cd2+、Pb2+的吸附效果。在Cd2+、Pb2+初始浓度均为30 mg/L、pH值为6、搅拌2 h、花生壳粉的投加量为0.25 g的条件下,Cd2+、Pb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2%、90.0%。[结论]花生壳粉对Cd2+、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林地下的黄壤为载体,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Pb2+、Cd2+胁迫作用下接种蚯蚓、菌根菌以及二者联合接种状态下对植物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可显著提高植物地上部分的生物量,而接种菌根菌可提高植物体内重金属积累的浓度,二者联合作用下植物地上部分吸收的重金属总量最多,修复效率最高。可为植物修复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金属Zn2+、Cd2+对田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田菁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Zn2+、Cd2+对田菁幼苗生理上的毒害。[结果]Zn2+、Cd2+对田菁幼苗毒害作用显著。随着Zn2+、Cd2+胁迫浓度的增高,田菁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增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SOD与POD活性表现为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Zn2+、Cd2+对田菁幼苗的毒害作用强度不同,Cd2+表现出更强的毒害作用。[结论]该研究为了解海滨地区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毒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砂基培养方法,研究重金属Pb、Cd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离子浓度≤15mg/L,Cd离子浓度≤5mg/L,二者复合离子浓度≤10mg/L时,对小麦种子的萌发率、芽及幼根生长、叶绿素含量、CAT、POD酶活性都有促进作用;当超过此浓度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从根冠比可看出Pb、Cd对小麦根的影响大于对芽生长的影响,植物根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性最为敏感。Cd对小麦的毒害作用强于Pb;Cd、Pb复合污染对小麦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比较复杂,复合浓度≤10mg/L时略弱于Cd单一污染;随着浓度进一步升高,会强于Cd单一污染,始终强于Pb单一污染。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水鳖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培养的方式,探索不同浓度的重金属Pb2+对水鳖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和水鳖对不同浓度Pb2+的吸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Pb2+浓度的升高,水鳖的叶片和根系的正常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生物量随着Pb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叶片的SPAD值及其各项光合指标也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浓度Pb2+的处理下,水鳖对Pb2+的吸收百分数均达到90%以上,可作为超富集植物净化水体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探讨Pb、Cd单一及复合胁迫下桂花幼苗的吸收积累特性。[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法,以桂花幼苗为对象,选择重金属Pb在浓度梯度0、50、100、500、1000和2000mg/kg,Cd在浓度梯度0、1、10、50、100和200mg/kg/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Pb、Cd单一及复合胁迫对桂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条件下,土壤Pb含量达到500mg/kg时显著抑制桂花幼苗的生长,土壤Cd含量达到100mg/kg时显著抑制桂花幼苗的生长。桂花幼苗各部分对Pb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根>茎>叶;各部分Cd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根>茎>叶,但是各部分对Cd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茎>根>叶。[结论]在复合胁迫中,低浓度Pb、Cd处理表现出相互促进吸收积累,高浓度处理表现出相互抑制吸收积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拟基于干旱区绿洲土壤Cd-Pb-Zn-Ni复合污染下的油菜盆栽试验,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浸提法探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及其各形态的转化归趋和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随着Cd-Pb-Zn-Ni复合胁迫水平的升高,油菜的干重先增加后减小,根系的生长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对照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可交换态的含量均很小;随着外源重金属的添加,油菜种植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各形态含量随之增加,Cd、Pb、Zn的可交换态和Ni的碳酸盐结合态对外界胁迫响应强度最大,Cd、Pb、Zn、Ni的活性增加,且Cd、Pb的主要赋存形态迅速转变为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Zn的主要赋存形态由残渣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过渡到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Ni的主要赋存形态为碳酸盐结合态;Cd、Zn在茎叶中的含量大于根系,Pb、Ni反之,油菜能将Cd、Zn更多的运输至茎叶,Pb、Ni则主要积累在根系;油菜茎叶吸收Cd和油菜各部位吸收Zn的主要贡献形态为可交换态,根吸收Cd的主要贡献形态由可交换态转变为有机结合态,根吸收Pb和油菜各部位吸收Ni的主要贡献形态为碳酸盐结合态.  相似文献   

11.
梁剑  刘小文  唐琳  徐莺  王胜华  陈放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31-34,封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和铅(Pb2+)对麻疯树幼苗生长及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细胞超微结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重金属处理后,麻疯树幼苗的株高、根长、根重和地上鲜重抑制作用较为明显;随着Cd2+、Pb2+浓度的增大,叶片叶绿素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SOD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Pb2+胁迫下,POD活性随浓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AT活性则逐渐上升,叶绿体双层膜分辨不清,基质大量溢出;Cd2+胁迫下,POD活性随浓度缓慢上升,CAT活性则是先上升后下降,叶绿体结构轻微变形,呈圆形且有肿胀现象,基质少量溢出。  相似文献   

12.
盐分胁迫下番茄盐分离子和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分含量处理下番茄不同器官盐分离子(Na+、K+、Ca2+)和重金属离子(Cd2+、Pb2+、Cr2+、Zn2+、Cu2+、Ni2+)的分布特征,探讨盐分离子对番茄不同器官吸收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机制,为重金属污染盐渍土壤的农业可利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番茄根、茎、叶和果实Na+含量均随盐分含量增加而增加;番茄根K+含量随盐分含量增加小幅上升,茎K+含量则显著下降,叶K+含量无显著变化;番茄各器官Ca2+含量随盐分含量增加无明显变化。番茄根Cd、Pb、Cr、Zn和Cu含量以及番茄茎、叶Cd含量均随盐分含量增加而增加;番茄根Ni含量、番茄茎叶Pb、Cr、Ni、Zn和Cu含量以及番茄果实各重金属含量受盐分含量变化影响不大。因此,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对番茄根部吸收重金属(Ni除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growth situation and peroxidase (POD) of seedlings of two tomato cultivar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stres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u2+ and Cd2+. The toxicity differences of Cu2+ and Cd2+ to tomato seedling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tomato cultivars were observed through the stress trial with the above two heavy metal 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concentration of Cu2+ and Cd2+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and could enhance the POD activity of tomato seedlings,while high concentration Cu2+ and Cd2+ could inhibit seedling growth and POD activity of tomato seedlings. Cd2+ function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at of Cu2+,two tomato cultivars also presented difference in response to heavy metal stres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重金属污染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铅-镉复合污染对天竺葵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铅-镉复合浓度的增加,天竺葵的株高、地上及地下干重和Cd、Pb的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都呈下降趋势。在1 500 mg/kg Pb、50mg/kg Cd污染的条件下,天竺葵植株没有出现萎黄、死亡等胁迫症状。铅、镉主要分布在天竺葵的根部,造成铅-镉复合污染对天竺葵根的抑制效应明显大于地上部分。镉、铅之间存在拮抗作用,且相互抑制地下向地上的转移量。[结论]天竺葵对铅-镉复合污染有较高的耐性。  相似文献   

15.
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评价(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程度。[方法]采样分析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Cr、Ni、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及富集状况,分别以现代工业化以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全球最高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为参比值,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系数以及生态危害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以2种背景值为参比得出的重金属污染水平相近,Cd和Pb是对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五指山茶园重金属污染修复、茶园生态系统科学管理、保证五指山茶叶的优质高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外源镉离子(Cd2+)溶液,研究了pH值分别为4和5两种环境下,不同添加量的Cd2+胁迫对茶园土壤中养分和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的速效钾、速效磷等养分呈下降趋势;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Cd2+的敏感性不同,Cd2+添加量升至0.4 g/kg时,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Cd2+添加量继续升高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都呈缓慢下降趋势,亚硝化菌几乎不能成活,但放线菌、真菌相对能耐受较高浓度的Cd2+;不同的pH环境添加等量的Cd2+,微生物种群数量受抑制程度及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土壤pH、有机质和含水氧化物对镉、铅竞争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采用一次平衡法(振荡16h)研究了土壤pH值、有机质和含水氧化物(以晶质氧化铁和非晶质氧化铁为代表)对Cd^2+、Pb^2+在水稻土上竞争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土壤吸附Cd^2+、Pb^2+的主要因素,土壤对金属离子Cd^2+、Pb^2+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土壤pH值为5.0和6.5时,对Cd^2+、Pb^2+的吸附量分别达到最大。当土壤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Cd^2+、Pb^2+的吸附均降低,与对照相比,分配系数Kd,cd、Kd,pb西分别下降54%~64%和36%-52%;土壤去除非晶质氧化铁后,Kd,cd、Kd,pb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32%~45%和15%~33%。有机质和非晶质氧化铁对Cd^2+、Pb^2+的选择性为:Pb^2+〉Cd^2+.当土壤晶质氧化铁和非晶质氧化铁均去除后.土壤吸附Cd^2+、Pb^2+不但未降低,反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Kd,cd、Kd,pb西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长期定位施肥下设施土壤重金属积累及生态风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改良设施土壤的同时,设施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污染状况,本文以长期定位施肥的设施土壤(建于2009年)为供试土样,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土壤中重金属(Cd、Cr、Cu、Ni、Pb、Zn)积累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中除Cd以外的其他5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均未达到污染水平。Cd、Cr、Zn在鸡粪、秸秆、K_2SO_4、生石灰与复合肥共同施入时积累速率最大,Cu、Ni、Pb在鸡粪、秸秆与复合肥同时施入时积累速率最大。目前,Cd仅在CK处理下无污染,其他处理均产生污染,其中在鸡粪、秸秆、K_2SO_4、生石灰与复合肥5者共同施入时污染最严重,且20年后污染将加剧。同时该处理下的土壤Zn将于近20年后超标,造成污染。该处理下土壤的综合污染状况也最为严重。而不同施肥处理均可增加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其中5者同时施入时生态风险最强。研究表明,鸡粪、秸秆、K_2SO_4、生石灰与复合肥不同组合的长期施入可导致设施土壤重金属不同程度的积累,产生污染,增加其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茶树对铅、镉、铜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茶树对Pb、Cd、Cu的吸收累积规律,在具有不同土壤铅(Pb)、镉(Cd)、铜(Cu)背景值的5个茶园,分析了同一茶园5个茶树品种和5个不同生境茶园福鼎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cv.Fuding-dabaicha)种群的土壤和侧根Pb、Cd、Cu的含量,以及相应5个品种及5个种群的老嫩叶Pb、Cd、Cu的含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结果表明:①同一生境下5个茶树品种体内Pb、Cd、Cu含量分布次序为侧根>老叶>嫩叶,品种间Pb、Cd、Cu含量存在一定差异.②同一生境下5个茶树品种老叶、嫩叶Pb、Cd、Cu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差异显著,Pb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12 ~0.18和0.09~0.11;Cd富集系数分别为1.59~2.97和0.72 ~1.31;Cu转移系数分别为0.32 ~0.41和0.20 ~0.28.③不同生境下福鼎大白茶种群的Pb、Cd、Cu含量也存在差异,MT种群嫩叶Pb、Cd含量分别为3.46和0.37 mg/kg,高于有机生态茶园XRL种群嫩叶中Pb、Cd的含量(1.50、0.07 mg/kg);土壤理化性质与茶树Pb、Cd、Cu的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洗涤前和洗涤后的茶叶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福鼎大白茶老叶洗涤前Pb含量为8.59 mg/kg,洗涤后为5.13 mg/kg.同一生境下的不同茶树品种受遗传作用控制,对Pb、Cd、Cu的吸收累积能力有一定差异;不同生境下的福鼎大白茶种群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侧根及老嫩叶Pb、Cd、Cu的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土壤-烤烟系统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烤烟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烤烟系统中As、Cd、Pb 3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烤烟的株高、叶片数、生物量均低于对照,且各处理烟株生物产量的减少幅度表现为:As+Cd+Pb>Cd+Pb>As+Pb>As+Cd>As>Pb>Cd;Cd在烟株中的迁移能力大于As和Pb;土壤中的Pb、As对Cd在烟株中的积累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土壤中的Cd对Pb在烟株中的积累产生拮抗作用,As和Pb在土壤中则产生沉淀钝化作用;烤烟植株中的As、Cd含量分别与土壤中的As、Cd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烟株体内的Pb含量除与土壤中的Pb含量极显著相关外,还与土壤中的As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