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株型谷子品种源库关系。结果表明 ,粒叶比均以倒 2叶最大 ,其次是倒 3叶和剑叶 ;单叶对子粒的贡献率也是倒 2叶最大。上部叶对产量的贡献率 5 9 89%,中部叶2 2 82 %,下部叶 17 2 9%。茎鞘光合贡献率 2 1%,穗光合贡献率 1 34%。因此 ,要进一步提高谷子生产力 ,还应重视中下部叶片及茎、鞘、穗光合能力和贮运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谷子不同品种、生育时期、叶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究谷子不同品种、各重要生育时期、不同叶位与光合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谷子光合蒸腾和叶绿素等生理参数进行采集与分析,研究归纳了谷子相关光合特性,结果表明:谷子在孕穗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较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高出247.7%和32%,蒸腾速率分别高出100.4%和104.7%,叶片气孔导度也较高,而胞间CO2浓度较低;灌浆期谷子顶三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出下部叶片,自上而下各叶位单叶的叶绿素含量呈现出由低到高再转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不同株型水稻品种子粒形成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子粒形成期剑叶与倒二叶的光合能力及其对CO2和光强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叶片的光合能力有差异:沈农8718、沈农8714、辽粳454与辽粳294的叶片光合速率均高于其他品种;高气孔导度或高同化能力均可能使品种具有高光合能力。光合速率随外界CO2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随光强度的增强而上升,且光合能力强的品种(辽粳454)在光强2 000 μmoL/(m2·s)以下未发现有光饱和现象。高光合速率品种具有较低的CO2补偿点(沈农8718为50.54 μmol/mol)和较低的光补偿点(辽粳454为31.40μmol/mol,不同光强及CO2浓度下,气孔导度并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大粒小麦品种86(79)生理特点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粒小麦品种86(79)、中粒小麦品种豫麦41号为材料,在河南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大粒小麦品种生理特点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粒小麦品种净同化率高,灌浆期叶片叶绿素、总糖、全氮含量高,光合速率高,茎鞘中总糖、全氮含量高,但下降快,碳水化合物运输受阻,后期氮素相对缺乏;大粒品种粒重增长快,子粒中蛋白质含量高,变化平稳,不受子粒积累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大粒品种后期灌浆不充分,子粒饱满度差,子粒中GA3/ABA与子粒灌浆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旗叶与子粒中GA3/ABA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寒地冬小麦返青后各生育阶段光合生理特性对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及籽粒形成的影响,以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对大田种植返青后不同生育阶段小麦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总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及籽粒总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返青后,随着生育期延长,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在开花期之前,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均呈上升趋势,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因素影响;开花期后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呈相反变化趋势,此时期影响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灌浆期达到最大值;总可溶性糖及蔗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籽粒中淀粉含量随总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的下降而上升。  相似文献   

6.
促花肥施氮对超级杂交稻冠层叶片生长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促花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180kg/hm2)对超级杂交稻冠层功能叶片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穗分化初期,施氮量对倒1叶(剑叶)和倒2叶的叶片形态影响较大,但对倒3叶生长影响较小.剑叶和倒2叶的长和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增加叶面积,提高上部功能叶的叶面积比率,且对叶长的影响大于叶宽,但叶片过长也易造成开花后叶片的挺直度下降,叶片披散,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差.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的SPAD值相应增加,剑叶的SPAD值在叶片展开后约20d达到最大,随后下降;高氮处理下,倒2叶和倒3叶在开花后期SPAD值下降加剧,衰老加快.3)促花肥增加施氮量能提高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齐穗后剑叶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剑叶、倒2叶、倒3叶.  相似文献   

7.
不同谷子品种形态特征和光合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4个常规谷子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其主要形态特征指标、光合生理特性指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参试品种的形态特征指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品种间净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抽穗期和灌浆期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大于品种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并对形成产量的主要性状指标与产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谷子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且灌浆期的显著性水平高于抽穗期;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和千粒重与产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千粒重与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均不高,且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抽穗期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0.492)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0.232),在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时增加叶绿素含量可以提高谷子的净光合速率,但当叶片叶绿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叶绿素含量,谷子的净光合速率不一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紧凑型小麦冠层叶片对籽粒的影响,选用紧凑型小麦高优503、郑麦004、济麦20为材料,对小麦冠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不同剪叶处理籽粒灌浆期的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紧凑型小麦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旗叶、倒2叶>倒3叶;光合速率表现为旗叶>倒2叶>倒3叶;旗叶对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影响最大,冠层叶片对强势粒的影响是旗叶、倒3叶>倒2叶,而对于弱势粒则是旗叶>倒3叶、倒2叶。  相似文献   

9.
3.6%阔世玛除草剂对冬小麦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喷施3.6%阔世玛除草剂对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在拨节前、后分两组进行不同浓度喷药试验。结果表明:拔节前、后喷施3.6%阔世玛除草剂均可降低净光合速率,但倒2叶以0.3 kg/hm2剂量在挑旗期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喷施0.15 kg/hm2剂量的阔世玛倒2叶在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气孔导度在短期内随喷药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拔节前、后喷施0.15kg/hm2的阔世玛,倒2叶气孔导度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增大,而挑旗期各浓度处理均使气孔导度呈减小趋势。因此,从冬小麦叶片光合特性角度考虑,建议在冬小麦田拔节前喷施0.15~0.3 kg/hm2的3.6%阔世玛进行除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麦叶片逆向衰老过程中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揭示叶片逆向衰老的生理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指导。【方法】以逆向衰老小麦‘温麦19’和‘兰考矮早8’为试验材料,在小麦扬花后6,12,18,24,30和36d,分别采用CCM-200手持式叶绿素仪和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田间测定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温麦19’和‘兰考矮早8’在灌浆结实后期(花后18~36d)均出现倒二叶叶绿素含量高于旗叶的现象,即叶片逆向衰老的现象;‘温麦19’较‘兰考矮早8’叶片逆向衰老现象出现早。在灌浆后期,‘温麦19’旗叶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低于倒二叶,而‘兰考矮早8’旗叶的光合速率低于倒二叶,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仍高于倒二叶。【结论】在逆向衰老过程中,随着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且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窄行稀条播与常规条播2种栽培方式,对山农9801和山农9-1这2个小麦品种单株的干物质积累及运转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窄行稀条播方式能增加小麦的叶质量、茎鞘质量,提高花后小麦营养器官及各节间的干物质运转量、干物质运转率及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窄行稀条播下,山农9801的干物质积累量多于山农9-1,但干物质转化量、转化率及贡献率均低于山农9-1。  相似文献   

12.
以桂华占、八桂香为材料,在高氮(NH,High nitrogen)、中氮(NM,Middle nitrogen)、低氮(NL,Low nitrogen)三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优质稻花后碳氮物质积累、运转与籽粒生长特征及其相互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干物质转运效率为53.60%~62.23%,氮素转运效率为12.33%~37.95%,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转运对籽粒干物质积累的贡献率为12.33%~37.95%,茎鞘和叶片氮素转运对籽粒氮素积累贡献率为47.93%~117.2%。②施氮水平影响桂华占和八桂香花后碳氮流转及籽粒的生长。高氮条件下增加叶片碳氮同化物的转运,不利于茎鞘碳氮同化物向籽粒转运。增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上总氮和籽粒氮的积累量,提高了籽粒氮收获指数,蛋白质含量上升。低氮处理虽能促进茎鞘碳氮同化物的转运率,但籽粒收获指数明显变低。③不同施氮水平下,桂华占和八桂香花后碳氮流转与籽粒的生长间存在密切的相关,花后茎叶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转运率都与籽粒起始灌浆势呈正相关;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叶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转运率呈正相关;叶片中总氮转运率与籽粒蛋白质产量呈正相关。花后茎叶氮素积累量的减少,伴随着籽粒氮素积累量的增加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升高是同步的;茎鞘花后同化物碳氮比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呈正相关,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蛋白质比呈负相关。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转运效率和贡献率表现出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植株自身对氮生理利用效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谷子不同类型品种生育后期物质生产与转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 2 6个品种比较表明 ,新品种的子粒产量和经济系数比老品种高 ,生物产量二者相仿。不同栽培条件下 ,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均表现为高秆弯穗品种高于矮秆直穗品种。而且高秆弯曲穗品种叶输出率高于矮秆直立穗品种 ,说明叶片不仅是光合器官 ,也是贮藏器官。茎鞘物质输出主要是叶鞘中的物质输出 ,茎秆中的物质不仅未输出 ,而且还要补充。新老品种和高秆弯穗品种子粒的干物质 ,全部都是抽穗后积累。矮秆直穗品种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有少部分转运到子粒中 ,产量大部分是来自抽穗后干物质的供给。不同类型品种和不同株型品种干物质积累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小麦的源库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25株/m2(D1),320株/m2(D2)2种种植密度,并进行剪旗叶(L1)、剪倒二叶(L2)、剪上半穗(L3)和不做处理(对照)4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不同种植密度的小麦灌浆速率和千粒重均表现为L3〉对照〉L2〉L1;小麦穗粒重和各器官干物质转移量密切相关,不同种植密度的小麦各器官干物质转移量和穗粒重均表现为对照〉L2〉L1〉L3。[结论]剪叶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小麦千粒重和干物质转移量,导致产量显著降低,且剪旗叶处理产量下降显著高于剪倒二叶;剪上半穗处理千粒重显著增加,但由于库容量显著减小、干物质转移量显著下降,致使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砂姜黑土区缓释氮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以北青340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对照(C0)、缓释氮70 kg/hm2(C70)、140 kg/hm2(C140)、210 kg/hm2(C210)、280 kg/hm2(C280)5个水平。【结果】 随缓释氮施用量的增加,抽雄开花后器官干物质量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产量因素与器官干物质量相关性有差异,与R3茎+鞘、R6茎+鞘之和干物质量负相关,其它正相关,产量性状与器官干物质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结论】 缓释氮210 kg/hm2可作为砂姜黑土区夏玉米氮素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品种绿叶面积和茎鞘干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子粒结实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抽穗3周后的绿叶面积、抽穗后2周内的茎鞘干物质量与结实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洛玉818群体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洛玉818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产量结构为67068穗/hm2、穗行数15.6、行粒数35.8、千粒重326.5 g,群体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产量达11454.2 kg/hm2。适宜密度下,群体各项生理指标发展协调,叶面积指数(LAI)在吐丝期最大值达到5.72,且稳定期长,成熟时仍达3.19;光合势(LAD)总量达到356.91×104(m2·d)/hm2,在各生育时期的分配合理;净同化率(NAR)与叶面积持续期(LAD)协调较好;干物质积累总量25113.7 kg/hm2,其中吐丝期以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占全部积累量的60.9%;群体生长率(CGR)达256.7 kg/(hm2·d);灌浆速率始终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沿江稻区多熟制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长江下游沿江稻区多熟制生产的自然生态特点,以春玉米露地移栽和地膜直播为对照,研究了营养钵育苗两段覆膜新型种植方式下春玉米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具有增产与早熟的显著特征。春玉米的主要生长发育特性为大田初期株高日增量大,叶片早生快发,生长旺盛;中期植株叶面积多且高峰稳定期长,叶面积系数大,光合势强;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多,贮藏物质向穗部运转效率高,穗大粒多粒重。通过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寻优,探明了春玉米两段覆膜方式的最大生产潜力和高产技术优化组合。玉米产量8250kg/hm  相似文献   

19.
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为大穗型品种遗传改良及从栽培角度调控源库提高穗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2001年、2002年分别以88个、122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结果】大穗型籼稻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系数、绿叶重及比叶重均较大,但结实期叶面积系数下降比例小。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大叶面积系数有利于提高单穗重;大穗型籼稻品种结实期净同化率大于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库容量较大,适当增大穗重有利于库容量的提高;大穗型品种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干物质库容量、单位氮素库容量较大;影响穗重的主要叶源性状是抽穗期绿叶重、净同化率;影响穗重的主要库性状是库容量、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氮素库容量、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结论】大穗型品种叶面积系数及其构成、库容量及其构成(或库源比)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绿叶重、结实期净同化率是影响穗重的主要叶源性状,库容量、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氮素库容量、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是影响穗重主要库容性状。  相似文献   

20.
以超级稻‘中嘉早17’为材料,研究和分析了4种不同氮肥施用量和2种不同栽培密度下的群体茎蘖动态、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构成特点,探讨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栽培密度下物质生产特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195 kg/hm2,栽培密度为24×104和30×104穴/hm2时,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种植时,以施氮量为105 kg/hm2时产量最高;低密度种植时,以施氮量为150 kg/hm2时产量最高。同时发现适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可提高抽穗期的茎鞘重和总干物重;有利于维持生育后期叶片中较高SPAD值,有利于减缓叶片的衰老,提高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从而使抽穗后新增同化产物(同化物直接供应量)和(叶片+茎鞘)的表观输出率均有所增加。适宜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也可以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