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羽《茶经》是茶文化的“圣经”.发展当代茶文化必须继续重视陆羽《茶经》,以弘扬光大陆羽的精神;必须精研陆羽《茶经》,于继承中创新;必须超越陆羽《荼经》,接轨世界,与各国茶人合作.建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各国茶经济、茶文化专家编撰《世界茶经》,以推动全世界的茶经济、茶文化持续发展,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2.
徐荣铨 《农业考古》2002,(4):273-274
《瑞草之国———中国茶文化随笔》是一本写得很好的介绍中国茶文化的通俗读本。作者王旭烽 ,是一位年轻的国家一级女作家。她出生于浙江平湖 ,现任浙江文学院副院长。其代表作《茶人三部曲》(一、二部 )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1 989年底 ,她调入在杭州的中国博物馆工作 ,参加该馆的筹建和布展工作。在筹建茶博馆的日子里 ,她结识了许多茶人。 1 990年她开始构思“茶人三部曲“ ,而这部文化随笔 ,就是为工作所需和小说创作作文化准备的。 1 992年完成初稿 ,茶叶专家庄晚芳先生为她作了序 ,此书后来并未完整出版 ,只是被引用一些片段 ,倒是…  相似文献   

3.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3,(2):237-237
茶人 ,这一今天看来带有茶香雅气的称号 ,在唐代仅用来称呼茶农。如《茶经·二之具》中有 :“ ,……茶人负以采茶也。”皮日休、陆龟蒙写的《茶人》诗 ,指的也是采茶人。往后 ,茶人概念扩大了 ,泛指茶业、茶学、茶文化工作者和爱茶人。据老茶人冯和法回忆 :抗日时期 ,由吴觉农领导的浙江茶叶改良场的同人出版过《茶人》刊物 ,那时他们一面在浙东茶区搞茶叶科研、生产 ,一面宣传组织抗日斗争。“茶人”更有了进步爱国者的涵义。改革开放后 ,茶文化得到复兴 ,杭州庄晚芳先生建议提倡“廉、美、和、敬”中国茶德。使“精行俭德”之茶人家风得…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既有自己的精神原则,又有自己的实践之道。精神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仁为前提的“中庸之道”、“中和”哲学或“中”的境界上。而实践则主要体现在化民成俗之道上。儒家茶人及其茶文化也无不体现了这种精神。茶之为物,最为高贵醇厚,而茶人茶事也须相应的纯洁平和。可以说在漫长的茶文化历史中,中庸之道及中和精神一直是儒家茶人自觉贯彻并追求的某种哲理境界和审美情趣;这在诸多的文化典籍如《尔雅》、《礼记》、《晏子春秋》、《华阳国志》、《桐君录》、《博物志》、《凡将篇》等内容中,都有所体现;而在《茶经》等茶文化专著…  相似文献   

5.
《陆羽与茶经研究》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羽 ,一生嗜茶 ,精于茶道 ,以著世界上第一部茶及茶文化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对中国乃至中国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此 ,被誉为茶圣 ,尊为茶仙 ,祀为茶神。陆羽《茶经》 ,是唐及唐以前茶文化、茶生产、茶科学、茶经济的系统总结 ;是陆羽毕生事茶 ,躬身实践 ,广采博收茶人经验的结晶。对此 ,宋人陈师道为《茶经》作序 ,盛赞陆羽是“夫茶之著书 ,自羽始。其用于世 ,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茶人寇丹 ,学识广博 ,平生与茶结缘 ,尤精于茶文化研究 ,颇有建树。近 1 0余年来 ,先后发表了许多茶事著述。这次 ,又把近十年来写的关于陆…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由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茶人之家”召开的北京“茶道茶艺馆迎新年座谈会”于1998年12月24日在北京崇文区龙潭湖公园内京华食苑举行,有力多家茶艺馆负责人参加。据1998年底不完全统计,北京已有茶馆94家。与会者认为,国家昌盛,茶文化空前繁荣,全国茶馆业蓬勃发展。茶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类拔革的组成部分。茶既是健康饮料,又是富有文化色彩的产品,是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喝茶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的享受。应当在茶馆中进一步宣传和普及茶文化知识,可建立不同类型的茶艺馆…  相似文献   

7.
一、庆茶会杭州“茶人之家”,1982年9月20日,在花港饭店举行茶会,斌些此庆. 茶人集花港,人乐胜鱼乐, 花香茗更香。味隽友谊长。(注):此诗曾写成书幅.并影印刊载于《茶人之家》第二期。二、贺诗 1983年10月应邀参加在杭州召开的“茶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议”,出席者有昊觉农等老前辈多人,特斌此致贺,并呈庄晚芳教授请正。 绿荫深处古汪庄,迎宾西子秋愈艳, 此地评茶意味长。赏菊东蔫晚更芳。 一百学人来四海,山色湖光都入盏, 三秋丹桂喜飘香。·以茶代酒寿而康!、 (注):开会地址在西子宾馆,原名汪庄。三、沈溪沙·蹭台湾陆羽茶艺文化访问…  相似文献   

8.
《农业考古》2015,(2):337
春之梦,茶飘香。2015年2月6日,由陕西省茶人联谊会主办的会刊——《陕西茶人交流》季刊出版发行,这是陕西全省茶文化界一件大喜事。这份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是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同意创刊的。本期约10万字,设置了16个栏目,集中展现了全省茶文化、茶经济、茶产业、茶品牌、茶贸易发展等方面内容以及茶人群体中的先进事迹。"创刊号"上有著名文化学者商子雍,诗人作家商子秦、何金铭、王国龙等人的原创茶文化作品,还有外省茶文化专家竺济法、卢正勋等人文章与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北京市的“五福茶艺馆”创办于 1994年 ,是首都第一家茶艺馆 ,现已经发展到 12家连锁店 ,对北京茶艺馆事业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五福”历来重视普及茶文化知识 ,经常举办茶艺、茶道讲座 ,积极参与举办国际茶叶博览会 ,进行国际茶艺交流 ,协助组织华侨茶叶发展研究基金会茶人之家 ,支持茶文化书籍的出版和发行 ,充分发挥了茶艺馆在茶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近 ,“五福”茶艺馆又开展了“‘五福’让您把中国茶文化带回家”的活动 ,凡是“五福”的会员或是在茶艺馆消费满 2 0 0员的顾客 ,就可以获得…  相似文献   

10.
《农业考古》2007,(2):14-14
由韩国《茶的世界》杂志社、韩国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主办、台湾佛光山国际佛教促进会协办的“第二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21日至23日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举行,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近200位茶人出席了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11.
余悦 《农业考古》2002,(4):11-14
中国是茶的故乡 ,也是茶艺的故乡。 2 0 0 1年 1 2月 ,《茶的世界》发行人崔锡焕先生来南昌市与我恳谈 ,希望了解中国茶艺的发展轨迹、现实状况和未来展望。这一话题 ,也是韩国和海外许多爱茶人迫切希望了解的。故借这次中韩茶文化交流会的机会 ,特撰此专文。中华民族发现和利用茶叶 ,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中国茶艺的滥觞 ,起码也有两千多年的岁月。西汉辞赋家王褒在《僮约》中就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之句 ,透露出当时家僮必须承担去集市买茶、煮茶和洗涤茶具的杂役 ,并且已有专门的饮茶器具。东晋杜育作的《赋》 ,描写了煮茶用…  相似文献   

12.
《喝杯好茶》是一本阐扬茶文化的书,作者范增平先生,为台湾茶文化的发展奔走呼号了20多年,这是他著作出版的第4本书,将中国茶文化从古至今,具体而微的精华,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周甘训宾女士于今年旅美期间读到这本《喝杯好茶》,随即有感而发,写了这篇共鸣,愿分享给我国爱茶人。  相似文献   

13.
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陆鸿渐。茶,弥漫于人间,融合于生活,升华为文化。它既不是饮食文化,又不是娱乐文化,而是纯正的、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和茶人追求着一个至高无尚的理想,就是政通人和,国富民强。这是出于茶的本质。陆羽《茶经》一本正经;茶之德行,俭是本性。政通人和“政通”。就是政治清明,“人和”,就是人民团结。“政通人和”出自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正是茶文化所追求的。陆羽《茶经》,反复强调了一个“俭”字,在“一之源”中,谈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五之煮”中,提出了“茶性俭…  相似文献   

14.
寇丹 《农业考古》2001,(2):322-323
我来自中国浙江湖州市 ,它是 1 2 6 0年前中国唐代的陆羽写成的《茶经》的地方。这次被邀请参加这样的会议 ,感到荣幸并表示感谢。这是我第二次访问新加坡。在最近 1 0年中的不同地点的国际茶会上 ,能和新加坡许多知名茶人多次相聚 ,并在湖州多次接待新加坡数十位茶人瞻仰中国茶文化历史遗迹 ,我相信通过这些互相访问与交流 ,“天下茶人是一家”这句话 ,变得更为亲切、实际了。新加坡在繁荣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成就 ,在中国已家喻户哓。中国国土面积与新加坡虽然悬殊 ,但是多元的种族、民族 ,多种语言文字 ,多种民俗习惯和多样的饮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万物都是某种方式的符号。茶符号作为符号的一种,是携带着茶文化而被接收的感知。茶符号是茶文化的典型体现,是茶文化的焦点。同时,茶符号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促进茶人理性活动的发展和情感寄托的实现,使茶人的文化生活得以连续积淀,有助于茶人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有机结合。茶文化精髓在于“和”,它是建立在个体感性生命的土壤上,在儒释道文化灌溉下形成的。另外,符号具有时空性,可以“透射”一种超越体验,茶事参与者借助超越的时空体验,可以进入茶汤背后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三晋茶商曾雄踞明清五百年 ,在中华茶叶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当今三晋茶人正沿着前辈开创的“心茶之路” ,“吃茶来。”“吃茶去。”《走近茶道》 ,渐入佳境 ,崭露风采 :李亚民 山西忻州地区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生态林业协会会长、中国五台山国际茶会常务主任、太原市茶业协会顾问。 1 997年独资举办了首届“五台山国际茶会”。 1 998年又创办了占地 40 0 0 0平方米的天元生态园林种苗公司 ,并在园林内开办了茶文化陈列室。是在三晋本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位有胆有识的茶人。袁成达 山西太原江南茶叶公司总经理 ,太原市茶业协会常务理事。大学…  相似文献   

17.
茶人情怀──朱自振先生印象记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政教室陶德臣我本茶盲,几年前由于偶然因素才把注意力转向茶业经济,成为不折不扣的“茶痴”的,详细原委,曾写有《茶情》一文,刊于《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第十辑上。文中提到朱自振先生,回顾几年来与朱先生的交...  相似文献   

18.
舒曼 《农业考古》2007,(2):147-148
我习茶,时间不长,此生见识过的真正茶人,屈指可数。寇丹老先生是我认识的一位真正的茶人。寇老不但是著名的茶文化专家,更是一位鉴壶大家,其《鉴壶》一书为我国紫砂壶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寇老在茶界的资格虽老,却常以“我是一片茶叶”自勉,或以“山野草寇之人”自贬。显示  相似文献   

19.
茶歌探源     
李沁遥  廖婷 《农业考古》2004,(2):228-230
我国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茶诗、茶歌、茶文化渊远流长。“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唐陆羽《茶经》)至三国、西晋,茶人茶事多有所见,茶诗、茶歌始有载记。西晋左思《娇女》诗中有记:“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写的是左恩的两位娇女心急品茗,对“鼎”吹气的娇态可掬。从现存茶史资料来看,茶叶成为  相似文献   

20.
中华茶艺概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2,(2):139-144,159
“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 ,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 ,然而对茶艺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可谓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近日拜读陈文华先生的大作《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 ,深以为是。下面也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并求正于广大茶文化界人士。一、“茶艺”一词溯源中华茶艺古已有之 ,但在很长的时期都是有实无名。中国古代的一些茶书 ,如唐代的陆羽《茶经》 ,宋代的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茶论》 ,明代的朱权《茶谱》、张源《茶录》、许次纾《茶疏》等 ,对中华茶艺记载较详。古代虽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