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播种密度的基本苗对苏啤3号群个体质量与产量的影响。设120万1、80万2、40万3、00万和360万/hm25个播种密度基本苗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基本苗与不同生育时期总苗数、单株分蘖(成穗)数、叶龄、株高、次生根条数、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单茎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和粒叶比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随基本苗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的总苗数和有效穗数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次生根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单穗粒数、千粒重等不断减少,叶龄、株高变化不明显。个体与群体有相互补充作用,当个体弱而群体强或群体强而个体弱时,都可能取得理想产量。综合考虑,基本苗为270万/hm2时,对江苏里下河地区的啤麦生产最有利。  相似文献   

2.
石在臣  刘宗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08-3509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冬小麦生理、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烯效唑显著增加了小麦次生根的数量和单株干重,小麦次生根数量的增加以抽穗期最为显著;植株干重的增加以拔节期和抽穗期最为显著;烯效唑能显著降低株高,随浓度增加而更显著;烯效唑能显著增加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越冬期高于拔节期;烯效唑能显著增加粒位叶叶面积;烯效唑能显著增加小麦分蘖数,以增加冬前分蘖最为显著;烯效唑提高了产量,同时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增加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烯效唑可导致每穗粒数降低,随浓度提高而更明显.烯效唑的使用浓度以20 mg/kg为佳.  相似文献   

3.
选择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水稻品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结果表明:在贵州中低海拔山区生态条件下,水稻超高产达12 t/hm2以上;晚熟品种黔南优2058(17.4叶),38 d达到最高苗,分蘖率为211.42%;移栽期、分蘖盛期、分蘖临界期、拔节期、抽穗期单株干物质重分别为0.55、8.90、24.40、46.90、60.20 g,拔节期、抽穗期叶面积指分别为9.01和8.70;单穗灌浆速度前期(抽穗后20 d)每天增重0.15 g/穗,后期(抽穗20 d以后)每天增重0.148 g/穗。中熟品种益农一号(15.2叶),栽后33 d达到最高苗,分蘖率为204.75%;移栽期、分蘖盛期、分蘖临界期、拔节期、抽穗期单株干物质重分别为0.64、12.80、22.10、49.00、55.40 g,拔节期、抽穗期叶面积指分别为9.66和8.70;单穗灌浆速度前期(抽穗后20 d)每天增重1.42 g/穗,后期(抽穗20 d以后)每天增重1.24 g/穗。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小麦基本苗数在120~360万/hm2范围内增加时,总体上而言,各生育阶段的总苗数呈现上升趋势,单株分蘖数呈现下降趋势,冬前期至拔节期的株高呈上升趋势,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呈下降趋势,有效穗数呈上升趋势,而分蘖成穗率、实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均呈下降趋势;当基本苗数为300万/hm2左右时,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最高;当基本苗数为240万/hm2左右时,单产最高。表明只有适宜的基本苗数才能协调小麦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生长发育矛盾,从而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5.
赵绘  慕向宾  王占林  高鹏  杜吉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057-8058,8062
[目的]为明确使用SODM调节剂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增产效果。[方法]结合运用喷施、浸种等措施,对2种不同小麦品种(弱筋小麦扬麦15和中筋小麦扬麦16)施用Cu/Zn和Mn 2种金属离子类型SODM调节剂,测定分析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及成熟期的穗数、每穗粒数、粒重和产量。[结果]各处理增加了苗期、拔节期、挑旗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重及叶面积指数,浸种处理和浸种+喷施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除Mn-SODM喷施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小麦穗数、每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其中Cu/Zn-SODM浸种处理增产14.1%~16.1%,增幅最大,Mn-SODM喷施处理增产2.6%~4.0%,增幅最小。[结论]用Cu/Zn-SODM浸种对提高扬麦15和扬麦16产量最有效。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播期及播种量对稻茬小麦扬麦16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与拔节期小麦株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各时期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种量(基本苗)增加,株高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面积降低。同一播期处理下,拔节期至抽穗期,小麦单茎干物质量逐渐增加。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播期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产量形成。11月8日播期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在同一用种量(基本苗)处理下,11月8日有效穗数最高。随着播期推迟,有效穗数降低。扬麦16在苏南太湖地区11月8—15日播种最佳,基本苗225万~300万/hm2为最适。  相似文献   

7.
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麦14号小麦不同播期、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小麦不同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但主要是前期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中后期生殖生长期则相对稳定,全生育期变短,总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变矮,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群体前小后大,分蘖成穗率降低,穗数不足,穗型变小,粒数减少,粒重提高,产量下降,品质变优。迟播小麦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教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要远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因而,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增强群体质量性状,弥补个体性状瘦弱之不足,有利于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360万/hm^2,产量最高,但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8.
不同拌种剂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简化施药操作条件下实现小麦防病高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药剂拌种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拌种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拔节期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清水对照(CK)相比,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均可降低冬前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重,增加小麦冬前和拔节期的单株根干重,其中,高巧2 mL/kg+立克秀0.8 mL/kg处理、福蝶套装2.5 g/kg+益微6 g/kg处理、福蝶套装2.5 g/kg处理和40%甲基异柳磷5 g/kg+益微6 g/kg处理均增加了冬前和拔节期的次生根条数,以及拔节期的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重;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均降低了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了其穗粒数和千粒重;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均可增加小麦产量,但与CK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中,高巧2 mL/kg+立克秀0.8 mL/kg处理产量最高,较CK增产3.4%。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宁麦9 号若干形态生理指标调查与测定,明确了该品种的主要形态生理特性:生长发育进程较快,穗发育进程到雌雄蕊分化期平均较扬麦158 快半个时期,叶龄进程到拔节期较扬麦158 快08 叶左右,株高90cm ,株型较好,生育后期绿色叶面积较大,分蘖成穗率高,产量高于扬麦158 。高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穗数和粒数多,但粒重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方法]以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10月15、22、29日和11月5、12日)和不同种植密度(120万、180万、240万、300万和360万株/hm2)下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结果]扬农啤5号粒叶比与基本苗数呈抛物线关系,当基本苗为250万株/hm2时,粒叶比最小。粒叶比与各生育阶段总苗数呈周期性振荡关系,且随着冬前期、越冬期和拔节期总苗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返青期总苗数的增加而增大,当冬前期总苗数在270万~320万株/hm2、返青期总苗数在640万~820万株/hm2时,粒叶比较高。[结论]大麦总苗数对其粒叶比有一定影响,冬后做好促个体、控群体工作有利于提高其粒叶比,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疆滴灌冬小麦生长特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以新冬20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对其群体、个体生长性状及产量构成进行调查。[结果]随生育进程的发展,总茎数与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干物质积累量则持续增加;最大总茎数在拔节期出现,单株叶面积和群体LAI最大值在抽穗-扬花期。随密度增加,最高总茎数、株高、单株最大叶面积、群体最大LAI、单株和群体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350万株/hm2密度处理下的总茎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而65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群体LAI变化较大,50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且产量构成因素均达到最大,产量最高达8 472.49 kg/hm2。[结论]在南疆地区,为了获得高产高效,冬小麦密度应控制在500万株/hm2时较好。  相似文献   

12.
干湿变化条件下小麦的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研究了土壤干湿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拔节期和抽穗期恢复供水,可使在苗期和孕期遭受不同程度干旱的冬小麦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以及干物重等方面都超过其相应对照,表现出明显的补偿生长效应。同时,各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分配到冠部的干物质比例增加,R/S下降。中度水分胁迫后充分供水的处理,可以在生物量和产量上都超过一直保持充分供水的对照,发生了超补偿。从而达到了农业生产上所要求的节水和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苏啤3号大麦长势与穗粒结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苏啤3号大麦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和适宜的管理栽培措施。[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开展苏啤3号的种植试验。[结果]苏啤3号在冬前期以长个体为主;江苏里下河地区常因暖冬造成旺长,引起冻害;返青和拔节期是大麦群个体关系最为复杂的阶段;抽穗期是发挥叶功能的关键阶段。[结论]冬前期生产管理措施主要以实现壮苗越冬为目标;冬季生产管理措施重点要以防止旺长和冻害为主;返青和拔节期田间管理的核心是要控群体促个体,提高整体素质;抽穗期要以防早衰为田间管理的重点。可以根据各类长势指标与单产的定量关系上机计算模拟出不同单产对应的长势指标定量值。通过生产管理措施,调控群个体,可以让长势向着设计的产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求适合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的灌水模式。[方法]以郑麦98为供试品种,对冬小麦6个不同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株高、分蘖、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同。冬小麦生长前期(苗期、越冬期和返青期)亏水后恢复正常灌溉,对株高、最终的分蘖、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不大。在冬小麦生长前期灌水控制下限为45%田间持水量,在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灌水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和65%,是适合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的灌水模式。[结论]该研究提出的灌水模式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小麦冬前生长期气象条件对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不同播种期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小麦冬前气象条件对冬后冻害程度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农业气象试验和统计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样气象条件下,不同品种冻害影响程度不一样,差异较大。冬前的温、光、水等气象条件都与冬后的冻害程度相关显著,尤其是出苗到越冬期间更明显。10月20日~11月4日播种,穗粒结构相对随播种期变化波动较小,产量较高。[结论]江苏省里下河腹地的小麦常年播种期安排在10月20日~11月4日,以适当迟播为宜;加强灾害影响和救灾措施研究,在栽培管理上做到适期播种,施足基肥和苗肥,培育壮苗越冬,做好以施好腊肥为主的冬季田间管理工作,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对减轻灾害影响的程度、提高产量和品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的动态模型。[方法]以冬小麦品种鲁麦2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和防雨池栽2种方式研究其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干物质分配的动态变化。[结果]干旱对鲁麦21号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处理小麦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表现为:穗>茎秆>叶片。鲁麦21号穗部、叶片、茎秆干重与单株干重的关系依次为:Y=1.87+2.22X、Y=1.939+5.250X、Y=-2.202+3.267X。小麦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符合方程Y=43.76+702.35X;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率的关系为:Y=8.92+8.73X。[结论]对华北地区而言,冬小麦拔节期的灌溉效果好于孕穗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超高产群体进行构建研究,并探讨高产群体形成机制。[方法]以超级粳稻品种龙粳21为材料,设置2个水平的行距处理,3个水平的穴距处理和3个水平的穴基本苗数量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等相关指标。[结果]产量与株距和行距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每穴苗数相关性不显著,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株距行距苗数。超级粳稻品种龙粳21最优群体插植规格是行距24 cm×株距12 cm,每穴5株基本苗,产量达到10 473.0kg/hm~2,高产原因主要是群体颖花量增多(4.5×108个/hm~2以上)。超高产群体在生育前期群体茎蘖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6月25日)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7月6日),数量少(为预期穗数的1.2倍),抽穗期成穗率高(85%)。超高产群体在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大,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高、群体质量优[高效叶面积率、总颖花量、颖花/叶(cm~2)和单茎茎鞘重均高],在抽穗期-成熟期光合能力强(叶面积衰减率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高)、干物质积累量高、群体库容的总充实量大、茎鞘物质的输出与转运协调(实粒数/叶和粒重/叶)均高。[结论]以足够穗数为基础,提高抽穗期-成熟期光合效率,从而提高群体库容总充实量,是寒地粳型超级稻的超高产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适宜冬小麦的生长调节剂,探讨其适宜的浓度和施用方法。[方法]以邯生329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新型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和GGR8号对河北地区冬小麦进行试验,分析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种生长调节剂均能促进根茎的发育、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性状的改善及产量的增加,尤其以GGR8号20 mg/kg拌种+拔节期20 mg/kg喷施对冬小麦促进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冬小麦生产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25-17428
[目的]探讨播期对小麦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扬麦158、9356、宁麦9号为供试品种,设置7个播期,考察播期对小麦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拔节期、抽穗期依次延后,成熟期差异不大;小麦全生育期所需天数缩短。不同播期处理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播期与产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不同品种最高产量所对应的播期不同。播期对容重、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淀粉含量、支直淀粉比等有明显的影响,但各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扬麦158、9356、宁麦9号的适宜播期范围分别为10月28日~11月4日、10月27日~11月4日、10月26~29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密度试验,初步明确弱筋小麦扬麦9号和中筋小麦扬麦12号优质高产的群体与个体品质指标,并比较密度对其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①弱筋小麦扬麦9号以较高密度的基本苗(240万/hm)可建立合理的优质高产群体结构及个体株型指标,协调群体与个体发展的矛盾;中筋小麦扬麦12号以较低密度的基本苗(150万hm)可建立优质高产群体结构及个体株型指标。②弱筋小麦扬麦9号以较高密度建立的优质高产群体及个体株型指标中,孕穗后各时期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量总积累量、成穗数、株高构成指数、穗下节间/节间总长、(穗下节间+穗长)/株高均低于中筋小麦扬麦12号以较低密度建立的优质高产群体;但其高峰苗、花后叶面积指数下降速度却明显大于优质高产中筋小麦扬麦12号的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