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西省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cinereaPers.]进行了乙霉威的抗性监测。用MIC法测出乙霉威敏感菌株114个,抗性菌株74个,并测定了4地区的抗性频率。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 0085μg·mL-1,EC90值为0 2596μg·m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1 5563μg·mL-1,EC90值为3 0512μg·mL-1;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为183 09倍。晋北、晋中、晋东南和晋南的抗性频率分别为0%、26 0%、51 6%和52 3%。从山西省四大地区抗性监测结果看,晋南和晋东南抗性较强,晋中和晋北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
灰葡萄孢对速克灵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江苏各地采集番茄等15种蔬菜灰霉病标本,经分离获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127株。以速克灵有效成分5μg·mL~(-1)为标准,检测灰葡萄孢对速克灵的抗性。结果表明:病菌抗速克灵菌株频率平均为11.0%。抗性菌株中,85.7%属低抗水平,EC_(50)值在2.21~6.67μg·mL~(-1)之间。但菌株D_(1-3)抗药性水平极高,EC_(50)和EC_(95)分别达263.78和6000μg·mL~(-1)以上,EC_(95)值约是敏感菌株的1400倍。抗性菌株转管培养15和30代后,抗性水平仍较稳定。抗性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分生孢子与菌核形成以及对番茄致病力等方面无明显规律性,但高抗菌株D_(1-3)具有很强的生长、繁殖能力和致病力。  相似文献   

3.
灰霉病原菌对速克灵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从山西晋中、晋南、晋东南、晋北4地区22个市县采集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cinereaPers.]对速克灵的抗性鉴定,得到速克灵敏感菌株76个,抗性菌株112个;并对4地区的抗性频率进行了测定。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 2307μg·mL-1,EC90值为3 1898μg·m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2 7921μg·mL-1,EC90值为16 7015μg·mL-1,抗性倍数为12 10倍。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表现为低水平抗性。且MIC的室内测定表明,速克灵抗性菌的MIC值均小于25μg·mL-1,这与生产中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低水平抗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从山西晋南、晋中、晋东南、晋北4个不同地区蔬菜上采集分离到169株灰霉病原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2454mg·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219.1650mg·L-1,最低抑制浓度1mg·L-1。以此作为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相对敏感基线,所测晋南、晋中、晋东南、晋北4个地区相比,晋南和晋中地区已产生较高水平的抗药性,其抗性频率分别为89.5%和60.0%;而晋北和晋东南地区则主要以敏感菌株为主,分别占58.9%和75.0%。因此,根据各个地区的测定结果可以得出,在晋南和晋中地区已经形成嘧霉胺的抗性群体;而在晋北和晋东南地区,抗性水平还比较低。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多菌灵作为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在很多地区已产生抗性.川渝地区是我国油菜的重要产区,油菜菌核病发生普遍,但该地区病原菌对多菌灵抗性研究未见报道.该文开展川渝地区油菜菌核病对多菌灵敏感性基线、抗性监测及抗性分子机理的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6个野生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原菌EC50值在0.009 12~0.182 7μg/mL之间,不同敏感性的菌株频率呈近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平均EC50值为(0.067 25±0.034 06)μg/mL;以5.0μg/mL作为田间抗性菌株的区分剂量,检测了2013年采自该地区10个区、县、市585株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为敏感菌株,占99.49%,仅发现3株田间抗性菌株,占0.51%;3株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达2 085倍以上,均为高抗菌株;以引物B1-1/B3-1PCR扩增抗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测序并与标准菌株1 980比对,结果发现3株抗性菌株的198位氨基酸均由Glu变为Ala.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西神池山区采集到 30个番茄叶霉病菌 [Fulviafulva (Cooke)Ciferri]菌株 ,测得对多菌灵 (MBC)EC50的平均值为 0 0 978μg/mL ,最低抑制生长浓度 (MIC)值为 0 5 μg/mL。该区从未用过MBC ,以其EC50 的平均值定为敏感基线。从其它六个地区数十个县市采集分离得到 347个菌株 ,并测定了对MBC的敏感性。有 30 1个菌株属于抗性菌株 ,占总数的 86 7% ,并且 95 %以上的菌株EC50 >10 0 0 μg/mL。晋南和晋北地区的抗性频率最高 ,分别达到97 6 %和 10 0 % ;太原和吕梁地区相对低 ,但也分别达到 74 4 %和 79 6 %。抗性菌株经过多代无药培养后抗性程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贵州省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为水稻纹枯病的科学防治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从贵州省4个地区采集分离的52株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药剂间的相关性。【结果】供试菌株对丙环唑的EC_(50)值为0.058~2.381μg·mL~(-1),均值为0.422μg·mL~(-1);供试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EC50值范围从0.077~0.936μg·mL~(-1),均值为0.313μg·mL~(-1)。抗性水平分析表明,湄潭地区的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出现了低抗水平的菌株,抗性频率分别为16.7%、13.3%。聚类分析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且这两种药剂的敏感性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供试菌株中多数菌株对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较高。药剂间未产生交互抗性,生产上可以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2013—2015年采集来自上海郊区8个区(崇明、金山、奉贤、松江、宝山、嘉定、青浦、浦东)的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spp.) 233株,其中对多菌灵敏感的菌株207株,占总菌株数的88. 84%;抗药性菌株26株,占总菌株数的11. 16%,且均为超高抗药菌株。从分布上看,除奉贤区尚未出现抗药性菌株外,金山和崇明的抗性菌株出现的平均频率较低,分别为4. 55%和8. 22%;其次是浦东和青浦,频率分别为10. 91%和12. 50%;松江、宝山和嘉定抗性菌株出现的平均频率较高,分别为20%、27. 27%和28. 5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13、2014、2015年上海郊区对多菌灵敏感的小麦赤霉病菌株的平均EC_(50)值依次为(0. 463 1±0. 033 7)μg/mL、(0. 251 6±0. 038 4)μg/mL、(0. 130 9±0. 013 8)μg/mL,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和2014年抗性菌株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10. 650 5±1. 413 7)μg/mL和(12. 303 4±0. 626 3)μg/mL,但2015年抗性菌株EC_(50)平均值达到(20. 530 1±1. 823 0)μg/mL,较前两年的抗性水平有明显的升高(达到高水平抗性)。2014和2015年上海郊区赤霉菌抗药性菌株出现的频率明显增高,分别达到了11. 61%和15. 38%。对来自同一病穗的不同分离菌的抗性检测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分离的抗药菌株的抗性较高且具有群体遗传的稳定性。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发生频率的增高与秸秆还田年限增加呈现出正相关性。建议加强麦类赤霉病菌抗药菌群发生动态的监测与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对生产上常用药剂的敏感性,从江苏省及全国其他地区共分离获得纹枯病菌株293株,采用含药培养基-区分计量法测定菌株对药剂的敏感性,确定病菌对药剂的敏感基线,检测其抗性频率。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戊唑醇和丙环唑的敏感基线分别为0.129 0、0.834 3和0.660 3μg·mL~(-1),以敏感基线10倍值为标准测定各地菌株对3种药剂的抗性频率发现,除5个菌株对丙环唑产生了抗性外,绝大多数菌株对3种药剂均表现敏感。据各菌株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相关分析显示,水稻纹枯病菌对3种药剂不存在交互抗性。所有供试菌株对井冈霉素均表现较高抗性,近70%菌株EC_(50)值大于500μg·mL~(-1)。该研究说明除井冈霉素外,其他3种药剂在田间均有很好的防病效果,但应注意其用量和使用频次。  相似文献   

10.
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及乙霉威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山西省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速克灵的抗性水平,运用组织分离法从太谷、祁县和平遥的罹病黄瓜上分离到30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这30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30个菌株对乙霉威、多菌灵和速克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0%,80%和90%;3种杀菌剂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分别为0.036 9,0.057 4,0.269 2μg/mL;3种杀菌剂抗性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66.0倍、421.5倍和55.3倍。表明山西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和速克灵的抗性达到中抗,对多菌灵的抗性为高抗。建议在该地区生产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减少使用乙霉威和速克灵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番茄早疫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选择可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菌的杀菌剂,本文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罹病叶片分离出病原菌,并通过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测定其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对腐霉利最敏感,其平均EC50为1.24μg.mL-1,对杀毒矾、代森锰锌中度敏感,其平均EC50分别为32.64μg.mL-1、56.38μg.mL-1。对百菌清、甲霜灵、异菌脲低度敏感,其平均EC50分别为263.68μg.mL-1、443.33μg.mL-1、605.44μg.mL-1。由此可见,腐霉利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在试验药剂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山西省番茄早疫病菌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菌株分布情况,对其进行了抗药性监测,以便合理用药。从五寨县分离出的15株菌对腈菌唑的平均EC50值为0.52mg.L-1,最低抑制浓度为5.0mg.L-1,以此作为番茄早疫病菌对腈菌唑的相对敏感基线。所有菌株中有56.52%敏感菌株,40.87%低抗菌株和2.61%中抗菌株,表明低抗菌株和敏感菌株是山西省内的优势菌株,中抗菌株还未形成规模,因此可判定山西省番茄早疫病菌还未对腈菌唑产生严重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3.
核盘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择防治菌核病的有效药剂,采用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研究了常用杀菌剂对核盘菌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山西五寨菌株WZ2对腐霉利、多菌灵、菌核净、福美双、乙霉威、乙烯菌核利高度敏感(EC50在0.117 0~4.965 4μg.mL-1之间);对异菌脲中度敏感(EC50为5.069 0μg.mL-1);对代森锰锌和百菌清最不敏感(EC50为20.760 0,32.107 6μg.mL-1)。内蒙古菌株NM15和NM17均对腐霉利、多菌灵、菌核净、福美双、乙烯菌核利高度敏感(EC50在0.064 0~3.059 0μg.mL-1);对乙霉威、异菌脲中度敏感(EC50为7.330 7~13.823 4μg.mL-1之间);对代森锰锌最不敏感(EC50分别为37.645 3,42.303 0μg.mL-1)。另外,菌株NM15对百菌清高度敏感(EC50为2.104 8μg.mL-1),而NM17则对百菌清中度敏感(EC50为11.777 9μg.mL-1)。并且这三个菌株对腐霉利、百菌清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而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番茄早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诱导及突变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ina对嘧菌酯的抗性风险,试验以敏感菌株为材料,通过室内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了3株番茄早疫病菌抗嘧菌酯突变体,并比较了抗、感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变体EC50值均大于200μg.mL-1,达到高水平抗性,且突变体抗药性稳定,经无性繁殖10次,抗性不丧失。在无药情况下,敏感菌株致病力较强,叶片发病面积达到95%以上,而抗性菌株的发病面积仅为70%;在药剂存在的情况下,敏感菌株生长被抑制,而抗性菌株致病面积达80%以上。突变体在生长速率较敏感菌株有所下降,产孢量及分生孢子萌发率与敏感菌株没有显著差异。突变体粗毒素对番茄种子萌发抑制率高于敏感菌株。孢子的竞争能力明显弱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①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 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 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 μg·mL-1。②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③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①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 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 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 μg·mL-1。②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③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监测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2012 年12 月到2013 年5 月,在山东省内10 个市县,采集灰霉病菌样本150 余份,分离得到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130 株,采用生长速率法对130 株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腐霉利对灰霉病菌的EC50的范围为0.1208~12.486 μg/mL,平均EC50为4.03 μg/mL,抗性频率达到67.69%。其中低抗菌株占52.38%,中抗菌株占19.048%,未检测到高抗菌株。本研究可为灰霉病的防治特别是杀菌剂的轮换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