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春萍  隋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67-6868,6915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该村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该村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生态经济系统承受能力有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27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1.716 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444 hm2,属于较小程度上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近年来榆林市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接近或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的改进模型,对福州市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29 hm2,人均生态承栽力为0.17 hm2,生态赤字为1.12 hm2,福州市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一致.但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更具合理性,更真实的反映了区域的生态资源利用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目前国际上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在分析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构建旅游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通过对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的计算来定量描述旅游者活动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旅游地生态环境状况,为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农业生态足迹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理论模型,对河北省2001~2010年农业生态足迹和农业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业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而且逐年扩大,生产力和科技的提高并没有改变城市扩张对农业的破坏程度,现有农业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由此分析了形成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吉安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吉安市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处于生态系统较合理的承载力范围,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安全,人类社会发展处于相对可持续状态.为引导吉安市继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市政府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地方政府的忧患意识,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生态足迹方法,对生物资源消费帐户和化石能源消费帐户的涵盖范围进行了界定。根据1990~2005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市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的需求、供给及供需差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0~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足迹总量均呈迅速增长的趋势,生物资源消费所占比例较化石能源存在绝对优势,化石能源足迹增长速度快于生物资源足迹,但生态足迹总量的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的需求远远超出了该区的生态承载力,但其土地利用强度并未超出支撑土地利用系统消费性功能持续产出的生态环境阈值,从而说明花都区生态环境系统仍然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六安市为大别山生态区域的中心城市,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农业、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原材料,同时也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六安市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显示,2004~2012年六安市人均生态足迹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在0.73~0.85之间,为保护皖西大别山的生态环境,应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六安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河北省农业开发战略的核心是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因此,深入分析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实践意义。采用生态足迹的研究模型深入分析河北省生态环境所存在的盲目开发、缺乏规划、监管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应当从协调农林牧渔业发展,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广农业生态技术,加强政府监督,推进生态经济示范点等方面进行改善,以期实现河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兰州市生态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兰州市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兰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引入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并以5年时间序列克服生态足迹动态性不足的缺点.改进后的模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确立了指标,改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2.022 3hm2上升到2009年的2.107 2hm2,增长了4.15%,人均生态容量由2005年的0.562 7hm2下降到2009年的0.524 0hm2,下降了6.88%,5a平均生态足迹约为生态容量的3.8倍,人均生态赤字达1.541 7hm2.表明兰州市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超过承载力3.8倍,差距仍在逐年增加,其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最大;草地的退化是导致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转变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改造生态环境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三生态"     
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合称“三生态”.“三生态”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表征以人为本,人类回归自然,它完整的表述了当今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式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出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耗的人均生态足迹,并利用生态承载力公式计算了雷锋镇的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雷锋镇生态系统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减少生态承载力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区域开发活动,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和间接的、有利的和有害的影响.在综合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使土地整理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生态补偿,并从生态结构的合理性、生态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适宜性3个方面构建了由植被覆盖率、景观破碎度等1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前后的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调节土地整理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式以及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园林观及其实施发展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综合前人有关生态园林论述的基础上,对发展的生态园林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分析探讨,并认为要发展生态园林不仅要加深理论认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发展一些生态方法在园林中的应用,促进生态园林观的真正实施和发展。本文提出应用长期规划、整体控制下的景观规划和动态规划等生态规划的方法,并提出应用风险-效益综合预评价的方法来进行设计方案的多方案选优决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环境热、环保热和对"生态学"的再认识,中国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也越来越强,出现了很多不同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对近年来"生态的设计"的实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和谐生态伦理观是在传统生态伦理观基础上的观念创新,是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主要体现在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三个主要理论问题上。人类利益至上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基础;平衡协调发展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永恒主题;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文化中普罗米修斯被解读为唯生产力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象征,“绿色普罗米修斯”的提出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误读马克思的修正。“美丽乡村”要求把生态放在突出位置,但现代农业技术的非理性应用造成了农村生态治理的困境,其根源在于农业实践方式的“绿色”理念匮乏和环境美德缺失。生态治理需要“定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发展与生态的矛盾对立。基于安徽农业大省的省情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发展绿色农业对于反思人与农业的关系、实现农业生态化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黑龙江省进行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结果表明,26年来黑龙江省生态足迹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生态承载力缓慢下降,从而导致黑龙江省的生态赤字逐年加大。2005年黑龙江省生态赤字已经达到0.745hm2,是当年生态承载力的0.8倍。和全国以及世界相比,黑龙江省生态赤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生态县建设指标和方法,以河南省南召县为例,建立了涵盖资源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人居等3类15项指标的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采用直线趋势方程拟合法,从生态县建设指标变化的过程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阈值法将不同量纲的指标转换为统一的分值,进行生态县发展潜力的评估。结果表明,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等5项指标未来较难达标,根据发展潜力评估的结果,划分2014—2016和2017—2020分别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县发展阶段,对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山区农业大县的生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