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鲤鱼白肌中RNA/DNA值与其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鲤鱼白肌中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的比值(RNA/DNA)可作为种群生长的生理指标,并用此指标预测和评价生态环境、饲养条件的优劣对其生长可能产生的影响。鱼体白肌中RNA/DAN值与其生长率呈正相关(r=0.8994);鱼体增重率和RNA/DNA值的季节变动规律基本一致,都是在9-10月最高,4月次之,11-12月最低。鲤鱼生长良好时,RNA/DNA值大于2.0;反之,低于2.0;Hg^2 浓度达到0.005mg/1时,才对鲤鱼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并在RNA/DNA值上显示出来。用RNA/DNA值评价鱼的生产快慢、环境优劣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鲤鱼白肌中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的比值(RNA/DNA)可作为种群生长的生理指标,并用此指标预测和评价生态环境、饲养条件的优劣对其生长可能产生的影响。鱼体白肌中RNA/DAN值与其生长率呈正相关(r=0.8994);鱼体增重率和RNA/DNA值的季节变动规律基本一致,都是在9-10月最高,4月次之,11-12月最低。鲤鱼生长良好时,RNA/DNA值大于2.0;反之,低于2.0;Hg^2 浓度达到0.005mg/1时,才对鲤鱼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并在RNA/DNA值上显示出来。用RNA/DNA值评价鱼的生产快慢、环境优劣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选择了4种家鱼作指示生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白肌中RNA和DNA的含量。结果表明:同种鱼,污染区的R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区,白鲢和鳊鱼白肌中RNA/DNA低于对照区;不同种的鱼,污染区鱼肌核酸比对照区下降的程度有鳊鱼>白鲢>鲫鱼和鲤鱼的趋势。鱼肌核酸下降同水体重金属污染有一定联系,RNA是比RNA/DNA更合适的指标,鳊鱼和白鲢是比鲫鱼和鲤鱼更敏感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4.
饲料蛋白对翘嘴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Ⅰ: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 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为40.89%时翘嘴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31.04%、35.51%组(P<0.05),但与46.62%、50.3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翘嘴鲌白肌RNA和RNA/DNA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升高,40.89%组的白肌RNA/DNA显著高于31.04%和35.51%蛋白组(P<0.05),但与46.62%、50.33%蛋白组间差异不显著.白肌RNA/DNA、RNA/Prot(蛋白质)分别与饲料蛋白水平和SGR显著正相关(P<0.05).试验Ⅱ:用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0%、40.5%、54.0%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平衡关联度的等蛋白、等能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翘嘴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量为54.0%时,翘嘴鲌的SGR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当替代量达40.5%时,白肌RNA、RNA/DNA和RNA/Prot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肌RNA/DNA、RNA、RNA/Prot分别与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GR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试验分成4组进行,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5%壳聚糖、0.50%壳聚糖和1.00%壳聚糖的试验饲料,自然水温下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50尾/池[初始体质量为(78.31±2.15)g].64 d后,采用国标常规方法测定异育银鲫肌肉的营养成分,采用国标间接法(以Cr2O3为外源指示剂)测定饲料能量和营养成分消化率,并计算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白肌RNA/DNA,旨在探讨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饲料营养成分和能量消化率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50%以上的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P<0.05)、蛋白质消化率(P<0.05)和白肌RNA/DNA(P<0.05),显著降低异育银鲫对饲料脂肪的消化率(P<0.05).添加0.50%壳聚糖可以显著降低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P<0.05),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和肌肉中的蛋白质沉积率(P<0.05),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对饲料能量的消化率(P<0.05).添加0.25%和0.50%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鱼体肌肉中的灰分含量(P<0.05).由此看来,在饲料中添加0.50%壳聚糖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从而降低饲料系数、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以D-MEM和M199为基础培养基,对菲律宾蛤仔的外套膜进行了细胞培养,并以RNA/DNA比值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的指标.结果表明:外套膜细胞增殖的主要形式是从组织块中迁出,培养前期细胞分泌旺盛,细胞在体外生长可达15 d;外套膜细胞在D-MEM中的生长优于M199;RNA/DNA指标与直观观察的细胞生长状况相吻合,利用这一指标,有助于客观评价体外培养菲律宾蛤仔细胞的增殖特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对黄河鲤鱼(Cyprinuscarpio)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体重121g左右的黄河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日粮中添加0、400、800、1200、1600mg/kg的牛磺酸,以0mg/kg添加组为对照组,试验期56d。结果表明:牛磺酸促进黄河鲤鱼生长,添加量为800mg/kg时,生物学综合评价最高、饵料系数最低(P<0.05);添加适宜牛磺酸(800-1200mg/kg),显著提高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P<0.05)。结果提示,黄河鲤鱼日粮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800mg/kg。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开口苗生长性能的影响,为草鱼开口苗培育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用0(对照),1,100,1000mg/L的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12h,投喂给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开口苗,分别于7,14,21d取样测定鱼苗的体长、体质量,21d时取样测定生命力及鱼体RNA/DNA比率的变化。【结果】1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草鱼开口苗的体长、体质量、体长日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00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开口苗的生命力较其他3组有升高趋势(P0.05);100,1000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开口苗的RNA/DNA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开口苗的RNA/DNA比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以1mg/LL-肉碱强化卤虫投喂草鱼开口苗,可明显提高草鱼开口苗的生长性能;过高质量浓度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开口苗生长没有影响,但能提高其体内的RNA/DNA比率。  相似文献   

9.
对大菱鲆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胚体的生长性能以及核酸、蛋白的变化,分析生长性状与生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在不同发育时期,大菱鲆胚体长度呈现“缩小-膨大-再缩小-再膨大”的变化过程,在受精后5 h 40 min出现最小值0.998 mm,在孵化期出现最大值1.089 mm。(2) 油球在卵裂期之前逐渐增大,在卵裂期之后逐渐缩短;在受精后9 h 40 min的多细胞期达到最高值0.192 mm,在受精后65 h达到最低值0.176 mm。(3) 胚体质量在原肠期之前呈增大趋势,原肠期之后呈降低趋势;在受精后7 h 30 min的128细胞期出现最低值0.340 mg,在9 h 40 min的多细胞期出现最高值0.674 mg。(4) RNA/DNA和蛋白质/DNA比率变化表明,大菱鲆胚胎发育至卵裂期后,胚体的生长以细胞增殖为主直至囊胚期;之后胚体生长以细胞增大为主直至原肠期;胚胎发育至原肠期后,胚体的生长以细胞增殖为主直至器官形成期;之后胚体生长以细胞增大为主直至孵出;即大菱鲆胚体的生长是细胞增殖和细胞增大周期性交替的过程。(5) 胚胎形态性状和胚体质量跟生化指标间均为“二项式”关系,而且RNA/DNA比率是与胚胎生长性状关系密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苹果二倍体品种富士(Malus pumila cv.Fuji,2n)、三倍体品种乔纳金(Malus pumila cv.Jonagold,3n)和四倍体品种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4n)为试材,对不同倍性苹果花芽分化过程花芽中核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倍体与二倍体花芽中DNA、RNA和总核酸含量及DNA/RNA值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同一分化期,多倍体花芽中DNA、RNA和总核酸的含量比二倍体明显增加;但对花芽中RNA/DNA值的研究表明,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花芽的RNA/DNA值增高,但增高幅度不大,四倍体花芽的RNA/DNA值却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草鱼、鲢、鳙、团头鲂4种养殖鱼类在鱼苗期、1龄期、2龄期的RNA和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指出RNA/DNA的变化规律与鱼类的生长情况一致,因此,RNA/DNA可以怍为评定这4种养殖鱼类在鱼种阶段生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草鱼、鲢、鳙、团头鲂4种养殖鱼类在鱼苗期、1龄期、2龄期的RNA和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指出RNA/DNA的变化规律与鱼类的生长情况一致,因此,RNA/DNA可以怍为评定这4种养殖鱼类在鱼种阶段生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投喂皇竹草和配合饲料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短期内投喂优质牧草对大规格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以皇竹草、配合饲料在半径为5 m的圆形室内水泥池中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0±0.1)k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分别记为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每天于8:30和16:30投喂两次,试验时间为3个月,试验结束时对其生长、体型和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牧草组草鱼的增重率、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而空壳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组草鱼肌肉中普通营养成分、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月桂酸外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牧草组和配合饲料组草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53%和19.33%;牧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85,配合饲料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67,其组成均符合FAO/WHO的标准;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草鱼肌肉中均含有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n-3 PUFA/∑n-6 PUFA值分别为25.80%和22.56%。研究表明,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在不降低肌肉营养物质含量前提下,摄食牧草的草鱼具有出肉率高、体型好等优点,更符合商品鱼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14.
草鱼脆化过程中血液学指标及组织氧化还原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常规配合饲料和蚕豆饲喂平均体质量为(936.7±6.1)g的草鱼,测定了草鱼在脆化过程中血液学指标及肌肉、肝胰脏、鳃组织氧化还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受饲料种类和饲喂时间的双重影响,蚕豆组草鱼12 w时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蚕豆组草鱼4 w时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8 w时鳃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肌肉丙二醛(MDA)含量,12 w时肝胰脏、肌肉及鳃SOD活性,肌肉及鳃CAT活性,肝胰脏、肌肉MDA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蚕豆组草鱼在4 w时的肌肉、鳃,8 w时的肝胰脏、鳃,及12 w时的鳃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 w时的肌肉、鳃,8 w时的肝胰脏、鳃、肌肉,及12 w时鳃中的GSH/GSSG系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摄食蚕豆会对草鱼带来血液学指标及组织抗氧化机能的时间累积性损伤,提示在养殖过程中需采取措施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重5.93 g±1.20 g)继饥饿后的摄食和生长进行了研究。牙鲆饥饿5d(S5)、10 d(S10)和15 d(S15)后恢复喂食20 d,对照组持续喂食20 d,测定恢复喂食期间牙鲆的摄食率(FR)、食物转化效率(FCE)、吸收率(AE)和排粪率(DR),同时测定饥饿和恢复喂食期间牙鲆的全长、体重、特定生长率(SGR)、比肝重(HSI)、肝胰脏和肌肉中的RNA/DNA。结果表明:恢复喂食过程中,牙鲆的FR先升高后下降,而FCE则均先下降后升高;S5和S10组牙鲆的总吸收率(TAE)高于对照组,而S15组则低于对照组;S5组牙鲆的全长和体重接近对照组,而S10和S15组则不如对照组;饥饿处理组牙鲆的SGR在恢复喂食后先升高后降至对照组水平;饥饿时间越长,牙鲆的HSI越小,在恢复喂食过程中HSI逐渐接近对照组;饥饿时间越长,肝胰脏和肌肉中的RNA/DNA越小,在恢复喂食过程中RNA/DNA迅速升高,接近或超过对照组;在20 d的恢复喂食过程中,S5组出现完全补偿生长,S10和S15组出现部分补偿生长。研究表明,牙鲆在恢复喂食过程中,通过先提高FR后再提高FCE的方式产生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28%,32%,36%)条件下,于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150,200,250mg/kgL肉碱,研究其对鲤鱼(Cyprinus carpioL.)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末添加150mg/kgL-肉碱处理组鲤鱼体重最大,低蛋白水平饲料添加L-肉碱后鲤鱼增重率最大,肌肉业蛋白质含量相对增加了3.13%,肌肉粗脂肪含量相对降低了11.4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在不同饲料蛋白质含量相对增加了3.13%,肌肉粗脂肪含量相对降低了11.4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在不同饲料蛋白质含量条件下,添加外源性L-肉碱可明显促进鲤鱼的生长,改善肉质质量,在较低蛋白质含量饲料中添加一定量L-肉碱,可使鲤鱼的生长速度和肌肉营养成分达到较高蛋白质含量饲料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饲料钙磷比(质量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钙磷比。【方法】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氯化钙为钙源,分别配制等磷(总磷为9~10 g/kg)、等氮、等能、钙磷比理论值分别为2∶1,1.5∶1,1∶1,1∶1.5,1∶2和1∶3(实测值分别为1.8∶1,1.3∶1,1∶1.1,1∶1.5,1∶2.5和1∶2.9)的6组纯化饲料,用之饲养吉富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46.03±2.14) g/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其体质量增加率、饲料系数、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等。用折线模型分别对供试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与饲料钙磷比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结果】钙磷比为1∶1.1~1∶2.9的试验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钙磷比1.8∶1组(P<0.05);钙磷比1∶2.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8∶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钙磷比1∶2.5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8∶1组、1.3∶1组和1∶2.9组(P<0.05),但与1∶1.1组和1∶1.5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钙磷比对吉富罗非鱼的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钙磷比的下降(钙水平的降低),全鱼和脊椎骨的钙、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而全鱼和脊椎骨的粗灰分含量及Ca/P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升高的趋势(P<0.05),饲料钙磷比对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其饲料中最适钙磷比分别应为1∶1.5,1∶1.1,1∶1.1和1∶2.4,据此建议在饲料总磷水平为9~10 g/kg时,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为1∶1.1~1∶1.5。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黄河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对饲料钙、磷的适宜需要量,选取总能、钙、粗蛋白质、非植酸磷、赖氨酸5个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各设6个水平,钙为0.50%~1.34%,非植酸磷为0.50%~1.00%,采用均匀设计法U*6(64)设计6种配合饲料,饲喂体质量为(170±5)g的黄河鲇幼鱼,分别记为A、B、C、D、E、F组,饲养时间为60 d。试验结束后,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和肝脏RNA/DNA值、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为试验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通过降维分析和优化求解,分析研究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和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结果表明:C组(钙0.56%、非植酸磷0.60%)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肌肉RNA/DNA最高,分别为84.83%、1.02%和2.98,肠、肝、胃中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7.53%、66.76%、51.52%;随着饲料中钙、非植酸磷含量的增加,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和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钙和非植酸磷含量对黄河鲇幼鱼生长、蛋白质合成能力、饲料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影响明显,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的适宜需要量为0.54%,对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为0.50%~0.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