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为探讨干旱胁迫下天目琼花的光合机构功能及其干旱逆境的生理响应机制,采用室外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天目琼花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生理生态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天目琼花的蒸腾速率日进程曲线由双峰变成单峰,净光合速率、Fv/Fm日进程曲线由低谷变成深谷,电子传递效率大幅降低,PSⅡ反应中心关闭。在供水处理Ⅱ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Car含量有所升高,热耗散能力明显增强,说明天目琼花能够对干旱胁迫做出积极响应;而在供水处理Ⅲ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气孔关闭,Car含量大幅下降,热耗散能力达到饱和,不能对对干旱胁迫做出积极响应,说明叶片的光合机构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光损伤。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春小麦和冬小麦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陈璇  李金耀  马纪  张富春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5):553-556,F0002
研究比较了新疆春小麦喀什白皮和冬小麦新冬22号两个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生长状况及脯氨酸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4℃低温冷驯化3 d后再于-3.5℃胁迫24 h,小麦两个品种的生长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新冬22号叶片在低温胁迫中没有受到损伤,而喀什白皮叶片则出现了倒伏现象.4℃低温胁迫4 h后,新冬22号叶片的脯氨酸积累显著增加,而喀什白皮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在4℃低温胁迫48 h 才开始积累.新疆两个小麦品种的脯氨酸积累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也说明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抗寒性显著高于春小麦喀什白皮,为小麦抗寒品种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浸种对低温胁迫下二叶期冬小麦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温是作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主要胁迫因子,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试验以冬小麦晋麦70为材料,研究了0.25,0.50 mmol/L水杨酸(SA)浸种对-5℃胁迫6 h的二叶期冬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硝酸还原酶(NR)、脯氨酸、可溶性糖、细胞膜透性和细胞水势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冬小麦二叶期的抗寒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SA浸种具有增强晋麦70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损伤、增强氮代谢能力、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作用;二叶期晋麦70经低温胁迫后,SA具有防止氧化损伤、维持膜的正常功能、增强其抗逆境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萌发及苗期生理活性的影响,以商麦1619、小偃15、黑小麦1号、131232这4种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浓度梯度(0%PEG;5%PEG;10%PEG;20%PEG),采用水培法,用聚乙二醇(PEG-6000)对其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后测量其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4种小麦的发芽率、最大根长、最大芽长、最大叶片面积随着聚乙二醇浓度的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4种小麦叶绿素总含量表现为下降趋势;而随着聚乙二醇浓度的增大,4种小麦叶片中所含的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随之增加;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有所差异。综合分析发现黑小麦1号和商麦1619抗干旱稳定性能力较强,小偃15和131232抗干旱稳定性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幼苗叶片适应土壤干旱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试验对冬小麦幼苗叶片适应土壤干旱的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幼苗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叶片日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降低,饱和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以及SOD和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这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通过改变叶片内部的生理变化和降低蒸腾来适应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对冬小麦幼苗叶片适应土壤干旱的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幼苗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叶片日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降低,饱和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以及SOD和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这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通过改变叶片内部的生理变化和降低蒸腾来适应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7.
逆境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植物在环境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对植物的生理代谢有很大影响.对在逆境胁迫条件下(干旱、盐碱、温度),植物体内脯氨酸的积累及质量分数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脯氨酸对逆境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脯氨酸的累积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外源腐胺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叶片膜质过氧化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腐胺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干旱胁迫处理的1.73倍,9.51倍,1.5倍;降低了冬小麦叶片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与干旱胁迫处理相比下降了82%和84.5%,显著降低了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因而,外源腐胺能改善冬小麦幼苗叶片干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能力,从而增强植株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EG胁迫下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了解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苗期的抗旱特性.[方法]选取11份新疆主栽小麦品种,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过氧化物酶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干旱胁迫对参试材料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生理指标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程度明显不同.干旱胁迫下,11个小麦品种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升高趋势.[结论]小麦幼苗应对干旱胁迫时,基因型是影响其各指标变化的重要因素,不同基因型小麦通过不同的生理机制或调控方式来适应逆境.  相似文献   

10.
一、死苗原因分析 1.低温冻害。天气忽冷忽热,导致麦苗冻结过快,解冻过速,来不及适应而造成死亡。越冬前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能忍受-23℃的低温,温度再低则死苗严重。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抗低温能力明显减弱。遇冬季气候寒冷,土壤水分冻结,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吸水能力很弱,麦苗茎叶仍然蒸腾失水,致使小麦脱水死亡。  相似文献   

11.
干旱锻炼对小麦幼苗期形态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干旱锻炼对小麦幼苗期形态指标的影响,对经过干旱锻炼的小麦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小麦的苗高、苗鲜质量、叶相对含水量、叶干质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等形态指标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过干旱锻炼的小麦幼苗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苗高、苗鲜质量和叶干质量都相对较高,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减少程度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在较低胁迫下经过干旱锻炼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由此得出小麦幼苗期干旱锻炼能显著提高小麦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2.
以宁夏灌区自育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限水和后期人工升温研究了旱、热胁迫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千粒重、穗粒重平均为46.7 g和2.7 g,比正常环境下平均降低3.8%和4.9%。旱胁迫 热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千粒重、穗粒重平均为43.7 g和2.2 g,比旱胁迫下的千粒重、穗粒重分别降低6.5%和18.9%。耐热材料的千粒重感热指数(S)平均为0.26,比热敏感材料低1.17。不同胁迫对小麦千粒重降低幅度的大小顺序是:旱、热胁迫互作>旱胁迫>热胁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的动态模型。[方法]以冬小麦品种鲁麦2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和防雨池栽2种方式研究其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干物质分配的动态变化。[结果]干旱对鲁麦21号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处理小麦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表现为:穗>茎秆>叶片。鲁麦21号穗部、叶片、茎秆干重与单株干重的关系依次为:Y=1.87+2.22X、Y=1.939+5.250X、Y=-2.202+3.267X。小麦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符合方程Y=43.76+702.35X;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率的关系为:Y=8.92+8.73X。[结论]对华北地区而言,冬小麦拔节期的灌溉效果好于孕穗期。  相似文献   

14.
引种桉树苗期的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合江西省推广栽培的速生耐寒桉树,通过桉树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反应和冻害后的形态变化来研究其抗寒能力.以引进的7种桉树(Eucalyptus spp.)1年生苗叶片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低温处理,测定桉树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变化,并用Logistic方程拟合求拐点值来估计其半致死温度,结合田间冻害症状变化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bZIP类转录因子基因AtTGA4转化小麦创制耐低磷转基因小麦新材料,同时分析AtTGA4提高小麦抗逆性的生理机制,为小麦耐低磷胁迫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最小表达框基因枪转化法将AtTGA4和筛选标记基因Bar共转化受体小麦石4056,通过PCR检测筛选出无Bar并能稳定遗传AtTGA4的转基因小麦新株系。基于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施用不同水平的磷肥,形成一定程度的正常和低磷营养胁迫,对AtTGA4转基因小麦新株系进行低磷胁迫耐受性试验。在开花期进行了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light efficiency of the light system Ⅱ,Fv/Fm),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readings,SPAD值)和气冠温差(canopy temperature depression,CTD)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在成熟期进行了株高、分蘖数、穗粒数等农艺性状的调查,并在小麦收获后进行了产量及不同组分(根、茎、叶、籽粒)磷浓度和磷吸收、残留总量的测定和统计。【结果】PCR分析结果证明,AtTGA4已在石4056小麦中稳定遗传至T4代,共获得4个稳定转基因株系。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结果,在正常条件地块施加812.39 kg·hm-2的过磷酸钙,低磷处理地块不施磷肥。产量及农艺性状统计结果显示,AtTGA4转基因株系L1和L2在正常和低磷胁迫条件下的产量相对于受体对照小麦显著增加,正常条件下产量增幅为5.3%-8.6%,低磷胁迫下产量增幅为4.4%-7.7%。在低磷胁迫条件下,过表达AtTGA4的转基因小麦种子千粒重显著比受体显著增加。开花期田间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L1和L2在低磷条件下的Fv/Fm和CTD明显优于受体,而SPAD值没有明显差异。田间调查时发现,低磷条件下受体比转基因材料提早结束灌浆,表现在穗子提早变黄。成熟末期磷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L1和L2在低磷条件下茎杆磷浓度比受体显著提高,在其他组织中则无显著差异。2个转基因株系在低磷条件下茎、叶和籽粒吸收、残留的总磷含量都要高于受体,地上部总磷含量增幅达6.38%-17.47%。转基因材料AtTGA4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目标基因在株系L2中的表达量较株系L1中的低,是株系L1的0.69倍。【结论】在低磷胁迫条件下AtTGA4可以显著提高转基因小麦对磷元素的吸收及运输,提高转基因小麦的产量,进而提高转基因小麦对低磷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因型春小麦根系对低磷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3个春小麦品种(加春1号、2号、4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春小麦根系的形态学与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1)在缺磷环境中,小麦的根重、根数、总根长、总吸收面积、根活力、根系SOD及POD活性、根系活性吸收面积均明显降低,但根冠比与根系分枝密度明显增加。不同基因型间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异。(2)根系的形态与生理学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而且在低磷水平下这种差异表现的更为突出。表明作物品种之间对磷胁迫反应存在差异。(3)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可以作为筛选高效吸磷小麦品种的参考指标。在供试的三个基因型中,加春1号对低磷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沟播对盐碱地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麦6号为材料,设置平播(CK)、沟内2行、沟内3行3种处理,探究了沟播对盐碱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SPAD值、穗数、千粒重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两种沟播处理较平播显著提高了盐碱地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并提高了胞间CO2的利用能力。与CK相比,沟播显著(P0.05)提高了小麦产量与穗数,但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沟播主要通过影响小麦的穗数进而影响小麦产量。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下光合特性及产量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沟内3行是盐碱地小麦较为合理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网室盆栽试验,研究砂土、壤土、粘土3种质地土壤上不同w(Cd)胁迫对灌浆期小麦根际环境的影响,测定小麦根的形态生理指标(根长、根系活力)、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土壤w(Cd)及其有效态w(Cd)、小麦根和籽粒w(Cd)。结果表明,当w(Cd)≤40mg/kg时,小麦根长、根系活力和土壤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当w(Cd)≥60mg/kg时,小麦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土壤酶活性均明显下降。对于不同质地土壤,壤土上小麦根长、根系活力及土壤酶活性较砂土和粘土高;对w(Cd)来说,土壤w(Cd)依次为壤土>粘土>砂土,土壤有效态w(Cd)为砂土>粘土>壤土,小麦根w(Cd)为砂土>壤土>粘土,籽粒w(Cd)为砂土>壤土>粘土。说明壤土和粘土对Cd的吸附性较高,土壤中Cd的可利用性较差,因而Cd从土壤迁移到植株中较少;而砂土对Cd的吸附能力最差,进入小麦植株中也最多。因此,在壤土和粘土上种植小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d的胁迫作用,能有效缓解Cd对小麦的毒害,而在砂土上种植小麦,Cd胁迫作用则表现的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生态、光合、产量及光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维佳  常志云  李宁 《山西农业科学》2013,(12):1314-1318,1346
利用2010—2011年度小区冬小麦干旱试验资料,研究不同干旱时长和保持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生理生态以及光谱的变化特征,为改善冬小麦田间管理和减少农业损失提供依据。从孕穗期开始,研究了受试品种(中优9507)株高、叶绿素、净光合速率、产量及光谱特征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并据此构建出冬小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植被指数(EVI)同冬小麦减产率的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受干旱胁迫后,冬小麦株高、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能力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随着胁迫的加强而增大。NDVI和EVI同减产率能够建立很好的关系模型,可以为作物产量监测和干旱风险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境因素对小麦苗期SOD、MDA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 ,模拟干旱胁迫、铜污染 (三级农田 )及不同施肥状况 ,测定了小麦苗期的生物量及叶片中的 SOD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 ,水分、铜污染和施肥三因素对小麦苗期的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 ,表现为水分 >施肥 >铜污染 ;水分对 MDA含量的影响大于铜污染和施肥 ,表现为干旱可显著增大叶片 MDA含量 ,并使 MDA/SOD值增大 ;对 SOD和可溶性蛋白 ,水分和铜污染的影响大于施肥的影响 ,表现为干旱胁迫下 ,SOD活性升高 ,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 ,而铜污染处理使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 ;3种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