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农场》2007,(2):44-45
目前,全世界每年柿子总产量已超过200万t,并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欧盟于1996年在农业种质资源的保存项目中,专门立项收集、保存、开发和利用柿属植物尤其是甜柿品种资源。柿果富含Vc且润肺、清热、化痰、止咳,除鲜食和做柿饼外,还是各种菜肴和糖果点心的蜜饯,用柿子做的醋呈琥珀色且风味独特,是许多菜肴的调味剂。柿果中的丹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及化妆品行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信息》2007,(1):16-17
目前,全世界每年柿子总产量已超过200万t,并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欧盟于1996年在农业种质资源的保存项目中,专门立项收集、保存、开发和利用柿属植物尤其是甜柿品种资源.柿果富含VC且润肺、清热、化痰、止咳,除鲜食和做柿饼外,还是各种菜肴和糖果点心的蜜饯,用柿子做的醋呈琥珀色且风味独特,是许多菜肴的调味剂.  相似文献   

3.
桂林市是广西最重要的柿子产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悠久的柿子栽培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柿种质资源。在对桂林柿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桂林柿种质资源概况、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利用桂林柿子资源的对策措施,为桂林柿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引种驯化、种质保存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盘山磨盘柿脱涩保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子是一种广为人们喜爱的鲜食水果。柿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对高血压、咽喉肿痛、肠胃病等具有较好医疗作用。我国是世界生产柿子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柿子栽培面积已经达到24.2万hm2,年产鲜柿果165.5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70.9%。我国柿子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市场需求量在逐年上升,柿果价格逐年上扬,柿子产业国际发展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5.
3.柿子脱涩  柿子脱涩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收前在树上已自然脱涩,如日本富有柿、次郎柿和罗田甜柿等。另一种是树上不能自然脱涩,必须经过人工处理等才能使柿子脱涩。由于品种不同,脱涩难易不同。采收成熟对脱涩也有影响,一般采摘早、成熟度低的柿果,脱涩较难。  硬柿的脱涩方法:  (1)温水脱涩法:将柿果装入缸内(不能用铁质)或铝锅内,倒入40℃温水,使柿果完全浸入温水中,密封缸口。控制水温维持在40℃下10小时~24小时可完全脱涩。温度低则脱涩时间延长(如10℃~20℃水温下3天~7天才能完全脱涩)。温度过高,柿果易被烫裂…  相似文献   

6.
柿实蛾又叫柿蒂虫,多发生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安徽和江苏等省的柿产区,陕西商洛地区发生较严重。幼虫在果实贴近柿蒂处为害,被蛀食的柿子早期变软和脱落。在多雨年份,常造成柿子严重减产,是危害柿果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7.
<正>6.脆柿选用尚未熟透(最好是有柿蒂且采摘不久)、全果呈青色的柿子。先取适量的鲜玉米叶,在坛、桶等能装水的容器底部铺一层,上面轻放一层柿果,柿果上再铺一层鲜玉米叶。这样依次码放至容器口,最上层用玉米叶盖好后,灌入清水将柿果和鲜玉米叶完全淹没,加盖密封保存。一般浸泡10天左右取出1个品尝,如果甜、脆,口感好,就说明已浸泡好。若还有涩味则需继续浸泡,直至  相似文献   

8.
以满城磨盘柿为试材,研究了3.3%1-甲基环丙烯微囊粒剂(聪明鲜TM)熏蒸对常温贮藏柿果腐烂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3%1-甲基环丙烯微囊粒剂熏蒸,可以明显延缓柿子果实硬度下降,降低柿子腐烂率,延长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对20株小方柿的10项指标进行测定,经逐步回归,确定总果数和单果重为柿子产量形成的主要作用因子。本试验条件下,保持平均单果重120g、每cm主干直径留果73个,单株产量可达95kg,每hm ̄2柿果产量可达26400kg  相似文献   

10.
浙南山区生产的柿子制品,特别是景宁畲乡柿子加工品种多样,风味独特,市场卖价好,深受欢迎。现将其中两种产品的主要加工方法介绍如下。1.柿丸选择质地坚实、没有软化、八成熟的柿果。旋削果皮,置于烈日下曝晒,夜间露宿,让寒霜冷风刺激。一般晒8天左右,柿果开始变软。此时有的柿果会互相粘结在一起,可用手掰开。然后再晒2天后进行揉心,即将柿果置于竹箩内用手揉搓。这道工序要在傍晚或早晨进行,因为这时气温冷凉,果实内部热量散尽,果肉凝结,可以加工成品质优良的柿丸。若是果肉气胀,则会发酵变质。经过揉心后的柿果,再晒至表皮呈皱纹干时,收  相似文献   

11.
柿子味美,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钙、磷、铁等矿物质也很丰富,含糖量13%~24%,被号称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为使柿子转化增值,下面介绍五种加工方法。一、甜柿甜柿,又叫泡柿、脆柿,是用尚未熟透的青柿通过浸泡而成,具有甜、脆的特点。其浸泡方法如下:1采果当柿果尚未熟透,全果完全呈青色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果,要将柿带把一起采下,同时,要注意轻摘轻放,以防造成柿果损伤影响浸泡。采摘的柿果要及时浸泡,以免时间一长,果肉自然软化,浸泡会失去脆的特点,甚至造成腐烂。2浸泡选用坛、…  相似文献   

12.
柿果上市时节,正是保鲜贮藏、特色加工的好时机。市场上的鲜柿果零售价一般1~4元/kg,而加工成柿饼,1kg就能卖到6~8元,如果加工成酒柿子、柿子酱、柿子干等特色产品,更能填补市场空白,卖上高价钱。因此,柿果的保鲜加工成本低、利润大,是农民朋友的一项致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柿蒂虫又叫柿子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柿果为害,造成柿子早期发红、变软、脱落,对柿果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1柿蒂虫的生活习性柿蒂虫在黎城县1年发生2代,1头柿蒂虫幼虫可蛀食4~6个柿果,老熟后在树干和老皮裂缝内、树干附近土中越冬。其成虫喜欢昼伏夜出,多在果梗与果蒂相连处产卵。  相似文献   

14.
柿树由于柿炭疽病之类蔓延危害,引起大量落果。笔者利用柿子(涩柿)落地果制柿涩汁,对防治冻疮冻伤的效果确实很好。特别是对出现冻伤搔痒及水泡时,更有卓越疗效。7~9月到柿园捡收落地的青柿果(已变黄色的不要),剔除果蒂和病斑部分,用清水洗净,投入石臼等器具打碎或加入20%~30%的清水打碎,用稀薄棉布袋盛装后榨取柿涩原汁,装瓶备用。也可在打碎涩柿后用缸或宽口瓶盛装密闭保存数日后,滤取上清液,按此法第一次榨取的柿涩,药用效果最佳。从其残渣榨取的第二次乃至第三次涩汁仍可药用。柿涩汁呈赤褐色或赤黑色,它具有防腐作用,可长期保存。使用时,用药棉蘸柿涩汁涂擦冻疮或冻伤患处,或把柿涩汁浸于纱布后敷在患处,每日数次,即便是重症患者,3~5日至多7日便可以治愈,次年不复发。此法无副作用。如取柿涩汁加水配成20%~30%的水溶液,加温后浴洗患处,每日1-3次,疗效也很好。此外,柿涩还具有保护皮肤并促其恢复光泽的作用。柿子落地果防治冻疮有良效@杨长林$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农业局!542500  相似文献   

15.
柿蒂虫,又叫柿实蛾。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安徽和江苏等省柿产区,陕西山阳发生较普遍。幼虫在果实贴近柿蒂处为害,被蛀食的柿子早期变软和脱落。在多雨年份,常造成柿子严重减产,是危害柿果的重要害虫。通过笔者近几年的试验与观察,现将柿蒂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20株小方柿的10项指标进行测定,经逐步回归,确定总果数和单果重为柿子产量形成的主要作用因子。本试验条件下,保持平均单果重120g,每cm主干趱以留果73个,单株产量可达95kg,每hm^2柿果产量可达26400kg。  相似文献   

17.
柿果采后处理及保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柿子属柿树科 ,柿属 ,原产于我国 ,栽培历史悠久 ,在我国各地分布广泛 ,并有相当大的种植面积 ,在我国水果产量中 ,柿排列第四位。柿果色泽鲜艳 ,风味独特 ,营养丰富 ,是人们喜食水果之一。柿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每 10 0 g鲜果中含糖及淀粉 12 - 18g ,蛋白质 1 2g ,脂肪 0 2 g ,维生素A 4 5 0国际单位 ,维生素C 30mg ,以及磷、铁、钙等其它矿质元素。柿子在树上着生期长 ,成熟集中 ,采后短期内极易软化伤烂 ,给贮藏、加工、运销等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较好的解决柿子贮藏、运输过程中的保鲜问题 ,本文总结了常用的柿子…  相似文献   

18.
柿蒂虫,也叫柿实虫,以幼虫钻蛀柿果,造成柿子早期发红变软,然后脱落。被害果实群众称之为“黄脸柿”、“蛋柿”。发生严重时,能造成柿子绝产。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脱涩程度的鲜柿经不同温度干制柿果干,研究脱涩和干制对柿果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抗氧化活性通过铁离子总还原能力和DPPH·抑制率来反映。结果表明:随着脱涩时间的延长,柿果的可溶性单宁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柿子中的抗氧化成分主要是可溶性单宁;随着干制温度的升高,柿果干中抗氧化成分会有所损失,但当温度为75℃时会发生褐变,产生活性较强的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20.
正脆柿选择采摘不久尚未熟透带有柿蒂的柿子,先取适量鲜玉米叶,在坛、桶等能装水的容器底部铺1层,上面轻放1层柿果,柿果上再铺1层鲜玉米叶。这样依次码放至容器口,最上层用玉米叶盖好后,灌入清水将柿果和鲜玉米叶完全淹没,加盖密封保存。一般浸泡10天左右取出1个品尝,如果甜、脆、口感好,就说明已浸泡好;若还有涩味则需继续浸泡,直至完全无涩味为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