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杂交粳稻辽优9906、辽99优15、辽99优19,常规粳稻盐丰47为材料。在辽西滨海盐碱稻区通过硅肥不同处理试验,研究硅肥施用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以提高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并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选用杂交组合中产量最好的辽99优19与盐丰47在不同处理下对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杂交粳稻辽99优19在穗长、每穗实粒数优势较强,而平均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方面明显低于盐丰47,说明杂交粳稻的增产主要缘于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2.
采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严格监测土壤水势,用2个生育期相同的品种垦鉴稻5号和垦稻12号在防雨棚内进行盆栽控水试验.水稻返青至成熟进行-8~-10 kPa的间歇控水处理,较系统地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进行-8~-10 kPa的间歇控水,加速了2个品种的叶龄进程;使2个品种株高增加;使2个品种茎数减少;减少了2个品种收获的每穴穗数,且垦稻12号的穗数降低达到极显著水平;提高了2个品种的穗粒数、结实率;增加了2个品种各粒位的籽粒千粒重(垦稻12号的优势粒除外);提高了垦鉴稻5号的经济产量,降低了垦稻12号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3.
选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的4个主栽粳稻品种,垦鉴稻6、龙粳26、龙粳31和垦稻12,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灌浆结实期高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不大,各供试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降低,糙米率、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晚熟品种垦稻12和垦鉴稻6的产量性状的变化趋势小于早熟品种龙粳26和龙粳31。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黑龙江西部地区粳稻最适宜施钾量,以垦稻12和龙粳2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垦稻12和龙粳21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为171.0kg·hm-2时,垦稻12和龙粳21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9 540和9 770kg·hm-2,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寒地杂交粳稻高产优质育种生理基础,以第二积温区生产试验对照品种龙稻5号和杂交组合800s/958为试验材料,对寒地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的源库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源特性方面,杂交粳稻组合800s/958株型紧凑,株叶型配置好,群体透光性强,叶绿素含量高,光合作用能力更强。库特性方面,杂交粳稻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多于龙稻5号,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略低。流特性方面,杂交粳稻物质积累能力和运转能力突出。源库关系方面,杂交粳稻的粒叶比是龙稻5号的1.13倍。与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粳稻源丰库大,库、源、流三者相互协调,成为其高产优质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不同穗型品种在寒地特殊气候条件下光合特性和光能利用率的差异,促进水稻高光效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利用,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半直立穗型垦稻29、龙稻5号和弯穗型品种垦稻10号、垦稻12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特殊的寒地气候条件下,围绕两种穗型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直立穗型品种在瞬时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面积和叶源量等方面均优于弯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7.
对2009~2012年浙江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单季杂交粳稻组试验45组数据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有效穗。构成单季粳杂稻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是生育期、穗实粒数和株高等,其中,熟期因子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穗数因子,株高因子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单季杂交粳稻高产组合单产8215 kg/hm2以上的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总粒数171.6~197.6粒,结实率82.8%~87.2%,穗数195.8万~208.9万/hm2,千粒重24.9~26.4 g,株高101.3~106.8 cm。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瘟病接种技术及2009年江苏省区试品种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分别进行了水稻稻瘟病苗瘟接种和穗颈瘟接种技术研究,并对江苏省2009年水稻区试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苗瘟和穗颈瘟抗性不同,其中杂交籼稻、杂交粳稻抗性较好;常规粳稻和迟播稻的抗性较差;单个水稻品种对苗瘟的抗性和穗颈瘟的抗性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特征及穗部性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旨在探讨大穗型杂交粳稻库容构成特征及其穗部性状,探索其群体生产力增长途径。【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穗型杂交粳稻品种(A18/F7562、A2/F7563、A20/F7501、A5/F9249、A2/F7513、A20/F7503、甬优8号和甬优13号)和2个中等穗型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和武粳15)为材料,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特征、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部性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等穗型常规粳稻,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极显著低于中等穗型常规粳稻。随着每穗粒数的增加,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先增后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不断增加,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一、二次枝梗数比值、一、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值和一次枝梗结实率不断降低,除产量、库容量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外其它与每穗粒数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每穗粒数的提高由中等穗型到偏大穗型,主要依靠一次枝梗的贡献,而由偏大穗型到大穗型以及特大穗型和超大穗型,则主要依靠二次枝梗的贡献。在满足一定穗数和具备稳定的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是充分利用大穗型杂交粳稻获取超高产的关键;提高群体颖花量是增加产量的基础,而提高库容量是增加产量的重点,在提高群体颖花量的同时还需兼顾千粒重的稳定。【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穗型杂交粳稻每穗粒数250左右时穗粒结构合理,群体颖花量高,库容充实足,产量最理想。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最适值还将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机插产量表现及高产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穗数型、穗粒并重型、大穗型等3组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机插水稻取得高产的适宜类型粳稻品种以及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高产途径,同时设常规手栽稻对照.结果表明,在苏中地区,大穗型粳稻品种最适宜应用于机插稻,其次为穗粒并重型品种,穗数型品种不宜应用于机插稻.大面积生产上,在选用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品种的基础上,拿足适宜穗数,主攻大穗增产效果最好.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不论是机插稻还是手栽稻,其高产途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利用SSR技术构建以杂交粳稻亲本为主的SSR指纹图谱。[方法]用48对SSR引物扩增了42个杂交粳稻亲本的基因组DNA,从中筛选出12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推荐为核心引物。建立了42个杂交粳稻亲本×12个核心引物的DNA指纹数据库。[结果]采用类平均法聚类分析计算42个基因型的相似系数,在相似系数0.73处,可将42个杂交粳稻亲本分为5大类。[结论]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反映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哈尔滨地区对9个杂交粳稻组合材料进行栽培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杂交粳稻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穗长x4,千粒重x8,株高x1和活动积温x3对产量影响较大;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长x4〉千粒重x8〉株高x1〉活动积温x3〉穗数x7〉穗粒数x5〉根干重x2〉结实率x6。说明提高杂交粳稻产量首先应该考虑...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甬优12病虫害发生特点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甬优12杂交稻在余杭区病虫害发生特点,对甬优12与常规粳稻秀水134等的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发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一防治水平下,甬优12田块稻纵卷叶螟虫苞量比秀水134高26.43%,虫口数量高45.03%;在不同时段稻飞虱百丛虫量分别是对照品种的5.4倍、5.1~11.0倍和4.7~6.6倍;在直播条件下,甬优12和秀水134感染稻曲病病穗数分别为6.60个·m-2和0.40个·m-2,可见甬优12杂交稻易受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曲病危害,需要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药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三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选用10、11、12叶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产潜力最大的为10叶品种三江1号和11叶品种垦稻17,其产量分别为11 070和10 875kg·hm-2,分别增产12.8%和10.9%。产量最低的为垦稻16和垦稻12,产量为7 740和8 820kg·hm-2。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推荐在三江地区生产中可以大面积种植的10叶品种为三江1号,11叶品种有垦稻17、垦稻22和三江3号,12叶品种垦鉴稻6号。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建议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2004-2005年江苏省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区域试验结果,比较了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常规粳稻相比,杂粳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为在产量和穗粒结构上优势明显,穗大粒多,增产优势明显,但存在结实率偏低的问题;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杂交粳稻籽粒较长、较宽,具有一定的粒型优势。根据分析结果,对江苏省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籼粳稻米食味品质差异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籼、粳稻是栽培稻的两个亚种,由于其进化过程中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致使其形态结构、稻米的理化性质、食味品质等产生了明显的差异,为探索其影响籼粳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选择了20份早籼稻、12份晚籼杂交稻、12份粳稻共44份品种,测定了5个粒型指标、8个RVA特征指标、5个理化指标、6个品尝指标共24个参数,对籼、粳稻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通径系数、回归方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品尝的7个指标与早籼、晚籼杂交稻、粳稻三组品种品尝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大,且基本达到极显著水平;外观结构对早籼稻食味品质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硬度对晚籼杂交稻和粳稻食味品质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回归方程显示影响早籼稻、晚籼杂交稻、粳稻食味值的主要理化指标有所不同,在食味品质改良过程中,籼稻和粳稻的选择指标有所偏向。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是影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对空育131、垦稻12和松粳9号等黑龙江省部分优势品种进行抗瘟性改良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在对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生产调查和前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稻瘟病爆发的原因、品种改良的前提和目标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常规育种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具体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杂交晚粳与迟熟中粳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10~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和迟熟中粳3年区域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迟熟中粳相比,杂交晚粳组合表现为穗大粒多,增产优势明显,但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具有一定的粒型优势,最后对江苏省杂交晚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