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对农村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并新增耕地,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本文以福建省内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操作,为研究其它同种类型区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解决当前用地矛盾的途径之一,有利于优化用地结构,盘活农村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用地空间,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寻求推进钦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措施和办法,着重分析了安徽省合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钦州市挂钩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53-154
为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城乡分配不均、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保护等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用地合理布局、建设用地总量稳定并节约集约利用、耕地有效面积增加等目标,我国开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解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基础上,以南赵庄村为例,对农户搬迁意愿进行入户调研,分析项目区农户搬迁诉求,并根据农户搬迁诉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极  李淑杰  刘兆顺  任江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26-13128
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社会、生态、经济3方面对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耕地面积增加51.45 hm2,建设用地面积减少52.05 hm2,土地垦殖率提高了28.47%,提供可出让建设用地面积108.83 hm2,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并有效缓解开发区发展中的土地瓶颈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高35.14万元/年,净效益达95 559万元,建立了生产生活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开发区作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能够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提供优良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5.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于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合理布局建设用地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使该项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地运行和发挥其作用,通过从政策制度、整理潜力分析、土地整理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研究,并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增减挂钩工作的合理开展。  相似文献   

6.
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解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基础上,以阜平县楼房村为例,对项目实施环境进行优劣势分析,采用相关数据分析方法,重点探讨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得出的结论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对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助力脱贫攻坚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背景,从政府层面、农村集体层面和捉户层面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增减挂钩实施效果的一系列因素,探讨如何有效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蓑,从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及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要求的提出,上海市各部门相继开展了小城镇发展试点、农村宅基地置换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分析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以及整理机制,并从工作机制、财政投入、产权、退出机制等各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已陆续开展了十几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有效控制了增量建设用地,盘活了存量建设用地,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挂钩项目涉及指标使用、资金测算、权属调整、农民利益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已开展项目中的农民利益保障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已陆续开展了十几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有效控制了增量建设用地,盘活了存量建设用地,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挂钩项目涉及指标使用、资金测算、权属调整、农民利益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已开展项目中的农民利益保障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6~2005年以及2008年甘肃省会宁县建设用地数据,对会宁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结构进行研究,表明会宁县城乡用地总量呈上升趋势;城乡用地存在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偏高、结构不合理,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失调、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等问题;未来城乡用地总规模将继续扩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将有所减少。对城乡建设用地做出了预测,并进行结构优化,提出了会宁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发展思路:明确县域空间结构布局;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用地布局优化;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用地布局优化;协调生态因素与城乡用地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赣州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破解城乡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瓶颈的新思路:创新各类规划方法,突破耕地占补平衡常规,拓展城乡用地空间;组建建设项目推进委员会,实行"一张图"管地,推动地方问责;加快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并纳入政绩考核;严控土地抵押贷款行为,清查"圈地"、"囤地"企业;探索集约节约用地新思路,建立"亩均效益"评价机制,改变粗放用地模式;创建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存量土地动态台账,盘活存量土地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为支撑,研究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规模测算方法。基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腾退规模的测算,从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出发,运用需求与腾退平衡体系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腾退规模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潜力系数为1.02,增加潜力面积为40.40hm2。研究立足于缓解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反映地区实际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流转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进一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鱼台县为研究区域,对鱼台县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建立鱼台县城乡建设用地集约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专家咨询法及AHP层次分析法确立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城乡建设用地集约程度综合得分。提出了适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鱼台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兵  欧名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25-10327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急剧扩张,使得耕地保护压力加大,还呈现出用地内部结构不合理和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对扬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对土地资源保护、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以及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解决城镇政府现实用地压力的有效手段。但该政策在执行中却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区域差距扩大、城镇用地粗放、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难以维系、耕地质量下降、村民利益受损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增减挂钩工作中政府的完全主导和农民集体失语。应让政府保持中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利于"三农"发展的增减挂钩方式。  相似文献   

17.
林和明  蔺中  李金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85-2287,2309
鉴于广东省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水平普遍不高,村庄用地布局缺乏规划,环境质量较差等现状,系统分析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的影响因素,详细制定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的测算方法,据此得出相关测算结果,为广东省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和城镇化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使增减挂钩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达到城乡公平发展的目标,应用城市土地供需模型和帕累托最优模型推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合理性,分析增减挂钩模式促进城乡公平发展的困境。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通过规范的土地市场交易实现,规范、高效的土地市场有助于从经济上督促城市开发者主动集约用地,从收入上引导农村经营者主动节约用地;同时,良好运作的土地市场也极大地改善着政府的公众形象,城市投资向农村分流成为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地规划分类和节约集约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分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毅  陈进发  徐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76-10178
以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在新的土地规划分类的基础上,应用建设用地分类预测法,分别对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需求量预测,同时结合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潜力分析,得出乳源瑶族自治县新一轮土地规划各项建设用地指标。结果表明,以土地规划分类和节约集约为基础,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分类预测,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更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