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莪术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莪术、绿丝郁金及其栽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并评价莪术各部位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莪术各部位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均有一定差异,其中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本研究结果可为莪术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紫茎泽兰对重金属Zn的富集特性。[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在重金属Zn胁迫下的富集作用。[结果]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紫茎泽兰对Zn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Zn在紫茎泽兰不同部位的含量不同,茎叶>根;随着生长环境中Zn浓度的增加,紫茎泽兰各部位Zn富集量随之增加,但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随之降低。[结论]紫茎泽兰可用于植物修复Zn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3.
Cd Pb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辣椒生物量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和化学分析,研究了重金属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辣椒生物量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金属处理显著降低辣椒果实产量,复合污染处理大于Cd/Pb单独处理对辣椒果实重的影响。(2)单一重金属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辣椒根、茎、叶的生长,增加根冠比;重金属复合作用时,毒害作用逐渐增强。(3)辣椒对Cd的富集能力大于对Ph的富集能力,各部位对Cd、Pb的平均富集能力以根最高,果实最低;Pb一般集中在根部,难于向果实转移且根是受重金属影响最严重的器官。(4)Cd处理增加果实中Cd、Ph、Zn、K、Ca、Mg含量,显著降低Cu、Mn、Mo含量;Pb处理增加果实中Ph、Zn、Mg含量,降低K、Cu、Fe、Mn、Mo含量;复合污染处理对各元素的吸收作用有增有减.作用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蚯蚓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向供试土壤中添加CuSO4、ZnSO4、Pb(Ac)2、Hgcl2:以模拟受污土壤,研究接种于其中的微小双胸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以不加重金属盐类为对照,分别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重金属浓度对富集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对各种重金属的富集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变化,且对不同重金属最大富集量的出现时间也不相同.在第2周时蚯蚓对Cu、Pb富集量达到最大,而对Zn的富集量在第4周时达到最大.与Cu.Zn、Pb的富集量相比,蚯蚓对Hg没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且对Hg的最大富集量时间不明显.在其耐受浓度范围内,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量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顺序为:Zn>Cu>Pb>Hg.说明了微小双胸蚯蚓对Cu,Zn、Pb、Hg4种元素有一定的忍耐和富集能力,但其对重金属的忍耐和富集能力是有选择性的,说明不同重金属表现出的毒性是不一样的.研究结果初步推断,影响蚯蚓对重金属富集作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体内酶的作用,不同重金属可以从多方面干扰了动物机体内的生理生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农田土壤重金属镉与铜的富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与铜污染修复能力的差异。[方法]选用10个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油菜品种在重金属镉、铜污染区与非污染区种植,研究不同品种在两种不同背景土壤下生长期与植株部位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与铜的吸收富集差异。[结果]甘蓝型油菜对土壤中的重金属镉与铜有较强的吸附与富集能力,但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间与植株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吸附富集能力有差异。油菜植株对镉的吸收富集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尤其是茎秆上,各部位富集能力依次为:茎秆>叶片>根>种籽;对铜吸收富集主要集中在根部和种籽上,各部位富集能力表现为:根>种籽>叶片>茎秆。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表现较大差异,苗期秦优10号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最强,成熟期秦优11号与绵油11号表现出对镉的超富集能力;不同油菜品种对铜的富集能力也表现出差异,苗期秦优10号叶片的铜富集能力较强,成熟期秦优10号与浙油51种籽的铜富集能力较强。[结论]该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高粱品种N5D61号为材料,研究了5种种植密度(16.50、14.63、12.75、10.88、9.00万株/hm~2)高粱对耕地5种重金属(镉、铅、铬、砷、锰)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低密度种植(12.75、10.88、9.00万株/hm~2)时,单株生物产量较高,但16.5万株/hm~2的高密度种植可获得高于另外处理的实际生物产量;在对重金属的吸收修复作用上,植株各部位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效果有差异;通过对富集系数进行分析发现,N5D61对镉和铬的富集系数较高,根部的富集系数达6.00以上;对锰、砷和铅的富集系数小于1,其中对铅的富集系数只有0.1左右;种植密度16.5、14.63、10.88万株/hm~2下对重金属的吸收总量较大。综合考虑,16.5万株/hm~2为获得高生物产量和高重金属吸收量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西北干旱樱桃种植区樱桃重金属富集状况及其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富集系数法对土壤及樱桃重金属富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发现樱桃种植区土壤未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从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种植区东北部土壤重金属污染较西南部污染严重;樱桃各部位(叶片、果皮、果肉)中Cd、Cu、Pb、Zn、Cr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叶片和果皮中Pb、Cr、Cd超标,果肉中Pb、Cd超标;樱桃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富集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趋势为叶片果皮果肉;不同重金属元素被樱桃同一器官吸收富集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叶片部位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大小依次为CdCuPbZnCr,在果皮部位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大小依次为CdCuZnPbCr,在果肉部位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大小依次为CdCuPb=ZnCr;Cd在樱桃叶片、果皮、果肉的富集系数均为最大,具有较强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苎麻生长初期对重金属铅镉汞的迁移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植物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作用,以重庆市郊某蔬菜基地的农田土为试验土壤,研究Pb、Cd、Hg单一污染及Pb+Cd、Pb+Hg复合污染情况下,苎麻吸收、富集及转运相应重金属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单一重金属污染时,苎麻各部位积累的重金属浓度为根茎叶,对单一重金属的富集效果为PbCdHg,转运能力为HgPbCd;在Pb、Cd复合污染时,土壤中(Pb+Cd)浓度较小时,苎麻主动吸收占主导,土壤中(Pb+Cd)浓度较大时,苎麻被动吸收占主导;在Pb、Hg复合污染时,Hg抑制了苎麻地下部分对Pb的吸收,同时抑制了Pb从根部向地上部分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昆虫取食对杨树富集Cd、Cu、Zn能力的影响,对1年生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扦插盆栽苗,分别人工施加一定量的Cd、Cu、Zn,待苗木生长30 d后,接种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取食14 d取出,7 d后取样,分析小黑杨根、茎、叶的干质量、重金属质量分数、富集系数、转运系数、贮存量。结果发现:各处理间根(8.0%~19.7%)、茎(61.0%~69.7%)、叶(17.3%~26.1%)干质量占植株的比例较为一致,不受重金属胁迫或重金属+昆虫取食胁迫影响。在Cd胁迫或Cd+昆虫取食胁迫下,小黑杨各部位对Cd的富集量及贮存量未产生显著响应。在Cu、Zn胁迫下,小黑杨根茎叶对Cu、Zn的富集量极显著增加(P0.01)、贮存量显著增加(P0.05);在Cu、Zn胁迫叠加昆虫取食胁迫后,对Cu、Zn的富集量及贮存量显著降低(P0.05),但其在小黑杨各部位的分布状况不变。Cd在小黑杨各部位的富集量比较相近,Cu主要在茎部,Zn主要在叶部。Cd、Cu在茎部贮存量最高,达总贮存量的50%以上,而Zn量主要贮存在茎、叶部,达总贮存量的80%以上。各处理组的转运系数(TF)由大到小为Zn、Cd、Cu,Zn胁迫降低了小黑杨的TF,Cd、Cu胁迫增加了小黑杨的TF;昆虫胁迫增加了小黑杨对Cd和Zn的TF,降低了对Cu的TF。说明昆虫取食能显著影响杨树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0.
贵阳乌当区太子参及其种植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阳市乌当区太子参及其种植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子参和种植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分布都遵循Oddo-Harkins定律,分布模式极为相似,呈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与中国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背景值和平均值的分布规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太子参对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富集能力较低,生物富集系数为0.003~0.021;从稀土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来看,研究区的太子参无论是作为药用或食用,都对人体无害,可以放心使用;从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轻稀土元素与重稀土元素分馏作用、稀土元素含量等几个方面来看,太子参中稀土元素含量对其种植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s)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于2015年6月向太湖4个控藻区(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乌龟山)水体中投放规格约3 g/尾的鳙Aristichthys nobilis幼鱼,8—11月每月中旬从各控藻区固定采集鳙样本15尾,分别测定水体、鳙不同组织和器官中MCs的含量,并结合各控藻区的水质指标分析了MCs在鳙体内的累积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4个控藻区鳙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总MCs含量依次为肌肉肝胰脏血清,且肌肉、肝胰脏中累积的总MCs极显著高于血清(P0.01);肌肉、肝胰脏和血清中MCs的累积在不同控藻区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鳙肌肉、肝胰脏和血清中MCs的累积月份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水温和藻类胞内MCs含量对血清、肝胰脏和肌肉中MCs的累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体长对血清、肝胰脏中的MCs累积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蓝藻爆发期间,MCs含量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MC-LR日允许摄入量,4个湖区中每日人均可摄入鳙肉229.62~977.20 g,并不会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可为微囊藻毒素在鳙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积累效应和水产品食用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鲤鱼、黄鱼和大眼鰤鲈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鲤鱼 (Cyprinuscarpio)、黄 鱼桑鱼 (Pseudobaqrusfulvidraco)、大眼 鱼师鲈 (Stizostedionvitreum)各消化器官消化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鲤鱼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最强 ,黄鱼桑鱼和大眼鱼师鲈胃中蛋白酶活性最强 ,3种鱼蛋白酶活性顺序为 :大眼鱼师鲈 >黄鱼桑鱼 >鲤鱼 ,表明食性不同 ,摄食能力不同 ,蛋白酶活性也不同 ;3种鱼淀粉酶的活性顺序为 :鲤鱼 >黄鱼桑鱼 >大眼鱼师鲈 ,其酶活性与鱼类的食性有关 ;消化酶在肠道分布 ,无固定规律 ,而是因鱼而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14CO3^2-在红鲤体内的分布与积累动态.结果表明:在红鲤各部位中均检测到了14C的存在,表明红鲤会从水体中摄入、吸附^14CO3^2-,并在各组织器官中积累.红鲤从水体中摄入和吸收^14CO3^2-的主要器官是肠胃道(内脏),与水体直接接触而吸附、吸收的^14CO3^2-主要集中在鱼鳃、鱼鳍和鱼鳞中,肉、皮和骨中的14C比活度相对较低,但远远高于本底,表明由内脏、鱼鳃等组织吸附、吸收的^14CO3^2-除大部分被排泄、解吸外,仍有部分输运到了鱼体的内部组织.鱼体各部位中14C的比活度差异很大,其大小次序为:内脏>鱼鳃、鱼鳍>鱼鳞>鱼头,鱼骨>鱼皮、鱼肉.  相似文献   

14.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组织亚显微病理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肝、脾、肾组织亚显微病理变化及防治方法,并比较了鲫、团头鲂、鲢、鳙患此病后的症状和病理变化都基本相同。呈败血症症状,只是垂死的鲫较团头鲂、鲢、鳙为严重而已,这与鲫的生命力较强有关。在光学显微镜还不能察觉细胞组织的病变时,在电镜下已呈现出细胞病理变化。肝、睥、肾等脏器最早出现的病变是细胞的膜性结构受损。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肝细胞中有很多被苏木素深染的丝状物是高度密集成束的粗面内浆网。这是机体的一种补偿性反应。根据病原、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研制出复合新药——鱼泰8号,并提出三步曲治疗方法及16条治疗注意事项,从而确保治愈率在95%以上.治愈了2000多公顷内的病鱼。从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及时杀灭病原出发,提出10条综合预防措施,在300公顷的鱼池中实施后均未发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肝、脾、肾组织亚显微病理变化及防治方法,并比较了鲫、团头鲂、鲢、鳙患此病后的症状和病理变化都基本相同。呈败血症症状,只是垂死的鲫较团头鲂、鲢、鳙为严重而已,这与鲫的生命力较强有关。在光学显微镜还不能察觉细胞组织的病变时,在电镜下已呈现出细胞病理变化。肝、睥、肾等脏器最早出现的病变是细胞的膜性结构受损。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肝细胞中有很多被苏木素深染的丝状物是高度密集成束的粗面内浆网。这是机体的一种补偿性反应。根据病原、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研制出复合新药——鱼泰8号,并提出三步曲治疗方法及16条治疗注意事项,从而确保治愈率在95%以上.治愈了2000多公顷内的病鱼。从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及时杀灭病原出发,提出10条综合预防措施,在300公顷的鱼池中实施后均未发病。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黄河鲤与松浦镜鲤不同可食用部位中铜、锌、铁和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部位肌肉中,尾部肌肉中铜含量最高,腹部肌肉中锌含量最高;2种鲤均以脑中铜和铁的含量最高,以皮中锌的含量最高;镉在两种鲤体内不同部位的蓄积量均较低,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鲫鱼(Carassius auratus)冰温无水保活技术,通过冰点测定确定了鲫鱼的生理冰温,采用僵硬指数作为离水后鲫鱼的活力指数,并通过比较冰温及冷藏(4℃)保鲜鲫鱼的氨基酸变化分析了冰温技术对鲫鱼营养吸收及口感的影响。结果表明,-0.3℃为鲫鱼生理冰点,在水中经过1℃/h由室温18℃降至冰温,离水后僵硬指数上升缓慢,可以在无水冰温状态下存活32h;并且水解及游离氨基酸中部分氨基酸含量得到提高。降温处理可能提高了鱼体的抗冻能力,显示经过冰温储藏后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并提高了风味口感。  相似文献   

18.
Zinc(Zn) is an important essential microelement for wheat.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n absorption,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highly-yielding winter wheat(with a grain yield of 9 000 kg ha-1),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Gaocheng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China.Four winter wheat cultivars,i.e.,Shimai 14,Jifeng 703,Shimai 12,and Shixin 828,and four cultivars,i.e.,Temai 1,Shimai 12,Shixin 531,and Shixin 828,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during 2004-2005 and 2005-2006,respectively.Plant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plots at each growing stage for Zn concentration analysis.The mai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Zn in various above-ground organs of wheat was 9.5-112.5 mg kg-1 at different growing stages.The organ with the highest Zn concentration differed with the change of growth center at different growing stages.Accumulation of Zn in leaf blades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the organs during early growing period,and more than 50% of the Zn accumulation was distributed to leaf blades before jointing,and higher than that to other organs.In late growing period,however,the accumulation of Zn in grains was the highest,and 58.1% of the Zn accumulation was distributed in grains at maturity.The total accumulation of Zn in wheat plant during its life span ranged from 384.9 to 475.9 g ha-1.The amount of Zn required for the formation of 100 kg grain yield ranged from 4.3 to 5.2 g.All the organs were ordered in such a sequence that leaf blades 〉 spikes 〉 leaf sheaths 〉 stems according to their net absorp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Zn as well as their contribution to Zn accumulation in grains.58.2-60.3% of the Zn accumulated in grains was redistributed from other organs,mostly from leaf blades.Concent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Zn in all the organs of wheat was high during early and middle growing periods,while accumulation of Zn in grains during late growing period mainly depended on the redistribution from other organs.According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Zn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Zn should be applied as seed dressing or basal fertilizer,so as to accelerate the early growth and Zn absorption of wheat.  相似文献   

19.
匙吻鲟摄食器官发育期较长,全长65.5mm,以前为仔稚鱼期,摄食方式为吞食,适口饵料粒径大于0.3mm,阶段口径,口宽及齿的数量发育较快。全长65.5mm后开始出现鳃耙,其长度及过滤面积呈幂函数增长,显示具有较强的过滤能力。滤食阶段,鳃耙间距小于0.1mm,饵料规格与鳙相似。本文对匙吻鲟口及鳃耙数量发育进行了回归分析,并探讨了其摄食器官数量性状与食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匙吻鲟摄食器官数量性状胚后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匙吻鲟摄食器官发育期较长,全长65.5mm,以前为仔稚鱼期,摄食方式为吞食,适口饵料粒径大于0.3mm,阶段口径,口宽及齿的数量发育较快。全长65.5mm后开始出现鳃耙,其长度及过滤面积呈幂函数增长,显示具有较强的过滤能力。滤食阶段,鳃耙间距小于0.1mm,饵料规格与鳙相似。本文对匙吻鲟口及鳃耙数量发育进行了回归分析,并探讨了其摄食器官数量性状与食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