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武育粳3号(粳)和汕优63(杂交中籼)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旱秧本田期氮素营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粳稻旱秧本田期植株含氮量、吸氮量、根重和根系伤流强度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杂交稻施氮量过多,生育后期植株含氮量、根系伤流强度下降,吸氮量降低;与湿润秧相比,旱秧拔节前和抽穗后根系活力具有明显优势,植株含氮量高,吸氮量多,但拔节至抽穗根系活力较低;旱秧返青至N-n叶龄期具有明显的分蘖优势,N一n叶龄期之后分蘖消长速度低于湿润秧,茎蘖动态表现出速发稳降的特征;在适宜的施氮水平下,旱秧比湿润秧产量高,在穗粒结构上表现为穗数多、德型大、千粒重偏低的特点,提高千粒重是进一步发挥旱秧增产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施氮肥时期对土壤供氮、稻株吸氮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施氮肥时期对土壤供氮、稻株吸氮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基肥对土壤供氮影响持续期长 ,一直持续到成熟期。蘖肥对土壤供氮仅影响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穗肥对土壤供氮影响到抽穗至成熟期。不施基肥与施基肥相比 ,植株各生育期的吸氮量少 ;不施蘖肥与施蘖肥差异较小 ,仅影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到拔节期的吸氮量 ;不施穗肥的植株拔节到成熟期吸氮量下降 ,而不施粒肥仅影响抽穗至成熟期的吸氮量。基肥施用量在保证 N-n叶龄期达到够穗苗数的情况下 ,不施或少施蘖肥 ,增施粒肥量 ,有利于提高茎蘖成穗率 ,促进穗大粒多而高产。  相似文献   

3.
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施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田间试验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的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位面积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适当增大本田中后期的施氮比重可较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抽穗后水稻植株的含氮量、剑叶的光合速率和维持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缓解重穗型杂交稻的库、源矛盾,促进穗部物质积累和提高结实率,从而保证在适应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实现多粒大穗,较好地发挥重穗型杂交稻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施氮肥时期对土壤供氮、稻株吸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施氮肥时期对土壤供氮、稻株吸氮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肥对土壤供氮影响持续期长,一直持续到成熟期。蘖肥对土壤供氮仅影响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穗肥对土壤供氮影响到抽穗至成熟期。不施基肥与施基肥相比。植侏各生育期吸氮量少;不施蘖肥与施蘖肥差异较小,仅影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到拔节期的吸氮量;不施穗肥的植株拔节到成熟期吸氮量下降;而不施粒肥仅影响抽穗至成熟期的吸氮量。基肥施用量在保证N-n叶龄期达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秧大田期需水特性与节水灌溉指标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水稻旱秧移栽后有明显的分蘖和生长优势 ,尤其在较低土壤水分或节水灌溉条件下 ,旱秧有效穗数多 ,干物质累积量高 ,籽粒灌浆速率快 ,成熟期叶片衰老慢 ,根系活力强 ,较湿润秧显著增产。在严重土壤水分胁迫下 ,旱秧较湿润秧减产的幅度小。研究表明 ,旱秧大田期具有适应较低土壤水分的能力。依据旱秧各生育时期对土壤水分反应的特性 ,提出了控制低限土壤水势的高产节水灌溉指标 :移栽后返青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 - 1 5~ - 2 0 k Pa;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二次枝梗分化期为 - 2 0~ - 40 k Pa;二次枝梗分化期至出穗后 2 0 d为 - 1 5~ - 2 5k Pa;出穗后 2 1~ 45d为 - 2 5~ - 35k Pa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代表性品种迟熟中粳广陵香粳、香粳49和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25优6547、汕优63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对水稻品种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随穗部吸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随成熟期植株吸氮量的增加先增加,达到一定的值后不再增加;增施氮肥总吸氮量逐渐增加,但施氮处理间秸秆相对含氮量和转移量逐步下降,滞留在叶茎鞘中的含氮量比例渐增;秸秆氮素转化率杂交中籼型品种较粳型品种高;氮素生产力和氮素表观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粳型品种较籼型品种高;当季氮素利用率因品种而异,杂交中籼稻利用率高于粳型品种。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国丰一号”特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国丰一号分蘖成穗,株叶形态,产量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丰一号虽长势繁茂,但需氮量中等偏下。其最佳施氮量为157.5 kg/hm2,施氮量低于该水平,分蘖数和有效穗下降,营养生长不足,产量降低;施氮量高于该水平,剑叶增长加宽较披,植株增高、抗性减弱、结实率、千粒重降低,表现减产。  相似文献   

8.
以寒地穗数型中晚熟高产品种松粳6号和穗重型晚熟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在统一施氮量不同施肥方式条件下,比较分析水稻根系形态和活力、茎秆抗倒性状等动态变化,以期为寒地水稻施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随氮肥量增加,根系体积、长度、干重和伤流液量也随之增加。在生育后期,随穗肥施氮量减少,根系体积、长度、干重和伤流液量均先增后减。因此,后期施用较多肥料不利保持根系形态和活力。随基蘖肥施氮量增加,穗肥施氮量减少,第一节间长度呈增加趋势,第二节间长度先升后降,第一节间和第二节间茎秆直径与抗折力均先升后降,产量上也表现相同趋势。因此,适宜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可显著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和茎秆抗折力,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中粳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氮、钾施用量对单季中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62.5 kg/hm2和施钾为375.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11211.1 kg/hm2.水稻的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而分蘖成穗率、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和总颖花量以施氮量为262.5 kg/hm2为最高,进一步增施氮肥则下降,不利于群体质量的提高.钾肥对水稻的有效穗和穗粒数影响不大,但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下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的群体质量得到优化,产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是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水稻品种改良和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高产氮高效水稻品种(江优9527和Q优6号)为研究对象,以高产氮低效水稻品种(丰研425和冈优527)为对照,比较研究两类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氮素吸收与利用、根系生长等指标的差异,探讨水稻高产与氮高效的协同性。结果表明:较高产氮低效型品种,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有效穗数降低,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高产氮高效品种拔节前的氮素积累量降低,抽穗至成熟阶段的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抽穗后的茎叶氮素转移量和转移率增加。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单茎根干重、单茎根系伤流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钾肥用量对优质粳稻钾素积累利用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以武香粳14号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钾肥用量对优质粳稻群体钾素积累利用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一次性基施,水稻群体吸钾量在K2O用量为12.8 kg/667m2时最大,过量施钾却降低了群体吸钾量,稻谷吸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则逐渐降低;优质粳稻群体最大吸钾数量和比例出现在拔节至抽穗阶段,但不施钾肥和过量施钾,造成拔节前吸钾比例较大,从而抑制有效穗数;钾肥一次性基施,以N∶K2O为1∶0.8对优质粳稻产量构成和品质性状影响最佳,有较高的成穗率和结实率,显著降低稻米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同时钾素生理效率、农艺效率较大;钾肥的穗肥追施比一次性基施,能够明显增加拔节至抽穗的吸钾数量和比例,提高实粒数、结实率和产量,降低稻米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胶稠度,改善稻米品质,并显著提高钾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超级稻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八五四农场水稻高产创建品种龙粳20为材料,研究分析适宜超级稻高产的氮肥基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8:2的处理每穴茎数、收获穗数都比其他处理多。穗肥施氮量主要影响抽穗及其后的植株吸氮量,对水稻高产起着关键的作用。穗肥过多,不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间的干物质生产量,难以获得高产。基蘖穗比例为5∶3∶2的处理在分蘖、成穗率、肥料利用率、结实率上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以直播稻品种郑旱1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8种施氮水平,即全生育期施氮肥(折合纯氮)0、150、180、210、240、270、300、330 kg/hm2,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直播稻郑旱10号的群体特征、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稻郑旱10号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kg/hm2时,产量最高(10.4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施氮量处理。直播稻郑旱10号的最高分蘖数、穗数、叶面积指数、株高、叶基角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成穗率、结实率、粒叶比、透光率则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地上部干物质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增加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在齐穗后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降低趋势,但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同一时期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最高。综上,当施氮量在270 kg/hm2条件下,直播稻郑旱10号的群体质量较好,根系活力最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淮北地区高产小麦植株吸氮及土壤供氮特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984–1986年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了植株吸氮及土壤供氮特性,试验结果:亩产400–450公斤,植株每亩总吸氮量15公斤左右。各生育期植株含氮率为:出苗至分蘖期5%左右,拔节期3%左右,孕穗期2.5%,灌浆期1.8%左右。小麦一生应在分蘖至越冬始期和拔节孕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前者约占总吸氮量23%,后者占33.6%。吸氮强度:每日每亩吸氮量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大,依次为返青至拔节和分蘖至越冬始期;氮的相对积累速率则以分蘖至越冬始期最高,其次是拔节至孕穗期。土壤氮素供应量为18–20公斤/亩;土壤供氮与植株吸氮比值:分蘖期最高为11–12∶1,拔节后为1.6–1.8∶1,孕穗期为1.2∶1。土壤供氮与生育进程之间呈4次方程,据此可求得各生育期土壤供氮指标和补差施氮量。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62-76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氮磷肥配施对旱地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0~100 cm土壤蓄水量均表现为低氮高于高氮,且N,P比为1∶1时差异显著。低氮可增加各生育期0~80 cm各土层根系总面积、总周长、总长及根系活力;可增加群体分蘖、生物量、穗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且N,P比为1∶1时差异显著;可显著提高N,P比为1∶0.5,1∶1时花后5,20~35 d根系活力;可显著增加N,P比为1∶1时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结果还表明,低氮条件下,增加施磷量,可增加各生育期根系总面积、总周长、总长及根系活力、群体分蘖、生物量、穗数,可显著增加穗粒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高氮条件下,各生育期根系活力、群体分蘖、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N,P比为1∶0.75最高。总之,施氮量为150 kg/hm2,N,P比为1∶1,是旱地小麦高产和高效利用水分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早熟晚粳武运粳30号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机插秧和机直播2种播栽方式下的早熟晚粳武运粳30号进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武运粳30号单位面积穗数明显增加、每穗颖花数先增加后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抽穗前和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抽穗后氮素累积量和抽穗后氮素累积比例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下降,施氮量对武运粳30号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在机插秧和机直播处理间表现趋势基本相同。武运粳30号机插秧和机直播处理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的产量水平最高,根据氮肥效应方程计算得出的氮肥适宜用量分别为290和283.3 kg·hm-2。建议在大田生产中施氮量控制在270~290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水稻旱熟品种龙粳27的最佳施氮量,实现早熟品种高产稳产,利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对寒地早熟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均明显增加。施氮肥的处理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均比不施氮肥处理高。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施用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493.11+53.747x-3.591x^2。最高产量下的施氮肥量应为112.2kg·hm^-2,最高产量为10413kg·hm^-2。  相似文献   

18.
水稻始穗期和齐穗期施氮钾肥的生理性状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始穗斯和齐穗期施氮肥或氮钾肥,能提高结实期间叶片含氮量,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增加剑叶中^14C-光合同化物的输出率及其分布在稻穗中的比例,促使中部和下部枝梗的谷粒灌浆充实,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稻谷产量。始穗期和齐穗期施氮钾肥比单施氮肥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肥料密度对直播水稻"武运粳8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材料,设置施氮量处理、磷钾肥配比处理及密肥互作试验,分析它们对直播方式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①提高施氮量、增加磷钾肥配比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增加基本苗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而降低每穗颖花数;肥料、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影响。②限制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颖花量,提高产量途径是在形成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颖花数从而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③直播稻单位面积穗数与基本苗数相关密切;每穗颖花数与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相关密切;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与拔节至抽穗期氮素吸收量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20.
精播高产小麦吸氮和土壤供氮特点及施肥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公顷产7635kg小麦籽粒,全生育期植株吸氮量为247.5kg/hm2,其中冬前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18.8%,越冬期占10.8%,返青至拔节期占21.7%,拔节至孕穗期占29.5%,孕穗至开花期占9.5%,开花至成熟期占9.7%。各生育期的吸氮强度(每日每公顷吸氮量)以拔节至孕穗期最高,其次为返青至拔节期,但是氮素的相对积累速率则以分蘖至越冬始期最高,其次为拔节至孕穗期。文中还讨论了施氮对叶片衰老、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氮肥的生产效率及适宜的施氮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