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麦高产必须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和较高的经济系数。1977—1979年试验结果,扬麦一号小麦品种千斤田块的干物质积累特点:前期物质积累较多,后期物质积累强度较大,总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小麦各部器官的物质分配率,在生育前期叶片的分配率较大,生育中期茎秆分配率增多,生育后期穗器官的分配率占优势。小麦在灌浆过程中,叶片、叶鞘、茎秆等器官的贮存物质重新分解向穗部运转,干物重降低,穗子干物重直线上升,直到成熟。高产小麦籽粒产量约有1/3来自抽穗前叶片、茎、鞘等贮存物质,其余约有2/3直接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因此,提高小麦后期叶片的光合效率,对增加穗粒重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提高小麦光能利用和经济系数是高产更高产的方向。其途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在各个生育阶段合理的群体结构,主要通过合理安排基本苗数,采取肥、水促控等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氮素营养对小麦群体光合碳同化作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小麦春季生育期间,群体光合速率(CPR)的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于孕穗至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不同氮素用量处理CPR的峰值大小、峰值出现时间和高值持续期不同。群体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CPR pa)与氮素用量呈显著负相关,高氮条件下CPR的提高主要起因于其群体叶面积的增大和冠层光截获率的增加。叶面积系数(LAI)随氮素用量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但高氮处理生育后期LAI的衰减速率较快。CPR与同期及相邻生育时期的LAI呈显著正相关表明,CPR与LAI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生育中后期 CPR 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不同氮素处理生育期间群体干物质的累积量与CPR的表现相似,CPR与同期及下一时期的群体干物质累积量成显著正相关。供试氮素范围内,整个春季生育阶段的群体叶源量(CKSC)随氮素用量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施N 225kg·hm-2处理群体叶源量最高,与开花期CPR、开花 蜡熟CKSC和同期CPR及LAI衰减速率的表现趋势相同。表明提高生育后期的群体光合速率,延长其高值持续时间,对于增加整个春季生育阶段的群体碳同化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对小麦开花后生理活动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开花后土壤干旱(占35—45%的田间持水量)促进营养器官中贮存物质向籽粒转运,初始灌浆速率上升较快,但后期灌浆速率下降也早而快,光合产物积累少。胚乳细胞形成期土壤干旱,主要引起粒数减少,籽粒最大吸涨体积变小。胚乳细胞充实期土壤干旱,引起叶片早枯,光合源减小,有机体早衰,灌浆期缩短,拉重明显下降。土壤湿度过大(占90—100%的田间持水量),营养体中贮存物质向籽粒转运受抑,籽粒灌浆速率在上升期较缓慢。胚乳细胞充实期土壤湿度过大引起根系早衰,叶片早枯萎,光合产物供应不足导致籽粒充实度低、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4.
淮南稻麦地区,小麦生育期间降水较多,渍害严重,而且小麦生育后期的五月份,日照百分率仅40~50%,影响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1980—1981年在江苏沭阳县城郊公社叶庄大队进行小麦高产、低成本栽培试验,种植的100.14亩淮麦11号小麦平均亩产1090.5斤。高产田小麦每百斤的生产成本为4.4元,一般大田小麦每百斤为5.7元,高产田比一般田降低30.7%。 淮北地区半冬性多穗型品种千斤小麦的合理群体动态模式:基本苗10—12万,最高茎蘖数90—110万,每亩穗数45—50万,每穗30粒以上,千粒重38—40克。叶面积指数控制指标,越冬始期1.5—2,拔节期4左右,最大叶面积指数7左右,乳熟期3.5—4。干物质积累量,越冬期150—200公斤,拔节期400公斤左右,孕穗期750—900公斤,灌浆成熟期1300—1400公斤,经济系数0.4左右。 达到上述高产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1)适期早播,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促苗早发;(2)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匀;(3)看苗诊断,合理用肥,施足基肥,看苗补施分蘖肥,拔节孕穗期看苗追施穗肥,保花增粒;(4)建立田间灌排工程,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生长情况,合理用水,满足小麦对水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小麦冠层结构与光分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987~1989年分别在江苏沐阳和南京卫岗进行了小麦冠层结构与光分布及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的高度及叶倾角影响光在冠层内的分布,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可反映叶面积和光的空间分布状况。低产群体的最高叶面积指数小于4.0,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部位较低,消光系数分布均匀,但漏光严重,光能利用率低;过旺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过大,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部位较高,消光系数呈上大、中小分布,光在冠层上部递减迅速,中下部光环境差,叶片早衰,净同化率低;高产群体叶面积及其垂直分布合理,孕穗期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在相对高度0.60~0.65处,冠层中下部消光系数较大,上部较小,利于光向冠层深处透射,冠层50cm处透光率40%~60%,地面透光率2.5%~3.0%,净同化率较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小麦生育后期根叶生理功能衰退特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小麦生育后期,叶片光合速率、RuBPcase活性和根系TTC还原力、呼吸速率均随生育进程而不断下降,叶片生理功能的衰退速率快于根系。对生育后期上位叶、根系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细胞活性氧含量以及根、叶激素含量和糖、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根系较叶片维持了相对较高的SOD活性和CAT活性、较低的O#+(-)#-2产生速率及H#-2O#-2含量;较高的ZRs含量和较低的ABA含量以及相对较高的糖、氮含量。上述结果可能是小麦生育后期根系生理功能衰退慢于叶片的重要生理生化基础。生育后期根系与叶片生理功能的不断衰退可能还与两者间的相互反馈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