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为探索农户主观认知对耕地“非粮化”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实地调研数据,对农户耕地“非粮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粮食作物家庭增收程度、亲朋好友影响力、耕地距住宅远近程度等对农户耕地“非粮化”行为具有较大影响;2)从事养殖(挖鱼塘)意向、工商资本合作意向的中介效应显著,是形成耕地“非粮化”的主要路径;3)不同类型的农户“非粮化”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独立决策的农户影响显著,行为意向对在工商资本等第三方干预下做出行为决策的农户影响显著。最后,提出加大政策宣传、严控工商资本下乡、差异化农户管理措施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户施用农药效率不高,过度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农户高效喷雾技术采纳意愿的心理归因。结果表明:1)高效农药喷雾技术得到了大部分农户的认可,有62.3%的农户表示愿意采纳该技术,其他农户持观望或否定态度;成本偏高和扩散渠道不畅是影响农户采纳该技术的主要障碍。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即农户对高效农药喷雾技术的态度越积极、主观规范越强、知觉行为控制越充分,农户对技术的采纳意愿越强;影响程度依次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3)不同群体的农户对高效农药喷雾技术采纳意愿的心理归因具有差异,老年群体、小规模种植群体和不认可技术补贴群体的技术采纳意愿较低。老年群体的采纳意愿更易受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小规模家庭种植群体的采纳意愿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者的影响;不认可技术补贴群体的采纳意愿主要受行为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农户电商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为潜变量,选取14个观测变量,构建农户参与农产品电商意愿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农产品电商意愿的形成受到其电商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共同作用;在电商态度的形成中,农户对自家收益的重视程度要高于集体利益;在主观规范的层面,电商先行示范户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家人朋友和农村技术员的作用;农户对电商政策的了解是知觉行为控制方面的主要控制力。  相似文献   

4.
在机械农业和化学农业的发展模式下,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农户是低碳农业生产的主体,从源头上把握农户生产行为的内在机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的低碳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是农户有计划的行为决策,遵循计划行为理论,其低碳生产行为意向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三个主要变量的影响,具体包括认知评价、法规政策、社会舆论、农户禀赋、风险因素及过去经验等六个最终决定因素。建议从加强低碳农业理念宣传、规范低碳生产法规政策、营造舆论监督环境,以及推进农业培训和教育等方面促进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加入种植习惯这一新的变量,构建了农户安全蔬菜种植意愿模型。通过对湖北省226 家农户的调查研究发现,种植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种植习惯对农户安全蔬菜的种植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种植态度在主观规范和种植习惯与种植意愿之间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不断优化农户种植习惯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提高农户安全蔬菜种植意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绿色消费"浪潮席卷而来,绿色食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该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引入健康意识、社会影响2个变量对原模型进行扩展,认为健康意识、社会影响分别对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施以正向影响,并间接影响消费意向;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消费者绿色食品的购买意向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够共同解释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7.
项朝阳  孙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8):176-181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加人种植习惯这一新的变量,构建了农户安全蔬菜种植意愿模型.通过对湖北省226家农户的调查研究发现,种植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种植习惯对农户安全蔬菜的种植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种植态度在主观规范和种植习惯与种植意愿之间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不断优化农户种植习惯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提高农户安全蔬菜种植意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广东农村村民应急行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调研数据对应急行为结构方程模型 进行实证分析与修正完善,分析影响应急行为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以及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影 响应急实际行为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应急知觉行为控制、应急主观规范、应急行为意向和应急素质条件,应 急行为态度与应急主观规范以及应急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最后提出改善农村村民应急行为 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顺利推进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发挥农地整理项目长效机制,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安徽怀宁县475个样本开展定量分析,探究农户参与的意愿与行为转化路径。结果发现:农户认可后期管护可能带来的积极效益,灌排保证率与田间道路通达度是其关注重点。外界影响力中的政府部门与专业合作组织的主张作用相对较大。农户对后期管护目标信心不足与资金成本是相对突出的障碍因素。政府帮助解决资金投入瓶颈、成立基层组织结构与完善后期管护制度体系是农户关注重点。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潜变量效应排序是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政府支持。后期管护的农户行动遵循“行为态度→意愿→行为”“主观规范→意愿→行为”“知觉行为控制→意愿→行为”“政府支持→意愿→行为”“政府支持→行为”共5条路径。同时,意愿传递的中介效应显著。意愿是农户行动逻辑的重要条件,尊重农户意愿,是高效推进后期管护的重要保障。后期管护供给准公共物品的效用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与竞争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户行动响应的内在“自发性”驱动力效应,政府支持的外在“诱发性” 驱动力对农户行为响应发挥着主导作用效应。据此,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保障充足的管护经费,搭建农户参与管护的平台,建立后期管护制度体系等,助推农户意愿与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利用武汉城市圈4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主观决策因素。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意向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感知行为控制,而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控制力较弱;2)经济收益是农户农地转出的最大动力,而就业保障程度则是农户农地转出的最大阻力,感知风险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具有负向影响;3)农户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村集体的信任度;4)受制于村集体的统一流转,农户的自我决策能力较弱,对行为意向的作用不明显。因此,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本文建议建设因地制宜的租金制度,促进农地信息交易平台的建立,同时优化务工环境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都经历了灌溉管理制度改革,即将灌溉管理权利和责任从政府机构向用水协会或其地方非营利组织转移。农民用水协会被广泛认为是地方农业灌溉管理的卓越制度安排。农户参与对用水协会的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影响农户参与用水协会行为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江西省307 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用水协会行为因素。结果表明,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用水协会的意向,而行为态度对农户参与用水协会的意向影响不显著。行为意向显著影响农户的决策参与和灌溉管理参与。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不断涌现,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而生态农业技术的采纳是缓解生态压力的前提基础。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AM-TPB),利用湖北、湖南、安徽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稻虾共作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的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直接因素。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农户采纳意愿有直接影响,且以行为态度为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呈正向作用。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建议有关部门集中宣讲稻虾共作技术的综合效益;建议农技部门给农户提供技术帮助;建议村委会定期组织农户间交流。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省滑县农户调研数据为粮食主产区代表样本,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选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从农户分化视角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4种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和行为。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正向影响耕地保护意愿,农户耕地保护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耕地保护行为。多群组分析得出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其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较大;农业兼业户和非农兼业户的知觉行为控制对其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较大;不同兼业化程度的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均较大。样本区农户兼业化水平相对较高,纯农户仅占样本农户总数的1/5。最后,提出实行差异化的农户技能培训工程、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积极推进耕地流转以及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宣传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林农特征、加入林业合作组织的预期收益与成本风险、法律政策等制度环境和社会舆论、周围人群的期望和态度、林业生产经营状况等因素分析林农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等,最后指出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提高和保障林农收益、优化制度环境和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以及指导林业合作组织进行规范化管理等增强林农加入林业合作组织的意向。  相似文献   

15.
卢冲  王雨林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3):189-194
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户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在312户微观问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各个因素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中农户的意愿问题;其中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作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决策正处在"生存理性"和"经济理性"并重的阶段,二者没有明显的过渡趋势,农户的"价值理性"开始形成;农户对贷款的价值判断、家人和亲友意见及和自身抗风险能力评估对抵押贷款决策存在较强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选取陕西省安塞和米脂县6个乡镇21个村为分析样本,探讨退耕农户的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生态建设意愿的影响以及生态建设意愿对生态建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退耕农户的生态建设意愿和行为,其中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态建设意愿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与适应力,对于降低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提高生计适应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粤北山区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对贫困农户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及适应力的因素。研究表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与农户自身因素是影响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因;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的结构性变化、生计的自适应、政策协同是贫困农户生计适应力的举措。研究为粤北山区乃至我国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识别及适应力提供决策参考,对于促进偏远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 036户农户的访谈调研数据为依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与农户植棉意愿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农户在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与植棉意愿的行动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这一路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植棉政策显著正向影响外包倾向,其中,主观规范促进作用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与外包倾向呈负相关;植棉政策有利于促进植棉行为的产生,并通过调动农户外包倾向间接诱发植棉行为;外包倾向在其认知与植棉行为响应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影响着农户植棉强度,驱动着植棉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是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湖南省祁东县与浏阳市两地206户农民进行田野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显示:农户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参与绿色生产行为的意向有直接影响,同时绿色生产的意向指导其行为响应;邻里间的交流监督、制度环境、农户自身能力以及政策的补贴都有利于农户响应绿色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认知行为控制等3个方面设计问卷,对佤族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并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行为态度在5%水平下对佤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在5%水平下对佤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认知行为控制在5%水平下对佤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具有正向的影响,但不是很显著。论文提出少数民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形成,需要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制定进行低碳生产的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