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对尾叶桉苗木采用Pt菌剂(Pisolithus tinctorius)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该苗木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方面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剂后水分胁迫条件比常规供水更利于苗高生长.无论常规供水还是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菌剂10 g地径增长量都最大,高Pt菌剂施用量对地径增长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剂处理能提高苗木生长质量.常规条件下,菌剂5 g处理苗木质量最高;胁迫条件下,菌剂10 g处理苗木质量最高,而对总体抗旱性而言,菌剂15 g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周利平  周桃华  马乔 《农技服务》2013,30(7):673-674
以湘杂棉8号、鄂杂棉11号及爱棉1号(对照)为材料,探讨了湘、鄂杂交棉品种在安徽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湘杂棉8号生育期与对照基本一致,各性状略优于对照,产量略低于对照;鄂杂棉11号生育期基本一致,各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对照,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2个品种均较适合在安徽沿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根瘤菌菌株和接种根瘤菌植株的耐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利平  刘文杰  马焕成  伍建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78-11980,11983
干热地区适生豆科树种及其特有的固氮根瘤菌为该地区生态植被恢复和农业生产能力提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发展思路。在干热地区能筛选出耐干热的根瘤菌菌株和接种根瘤菌植株,接种耐干热的根瘤菌能提高寄主豆科植物的耐干热能力,但其机理国内外鲜有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恶化和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木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针对我国木材利用现状,提出了全木利用的概念和2套模式,并对全木利用模式的实施进行了必要性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着重阐述了木材的生态循环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5.
10%氟氯菊酯乳油防治菜青虫,防效略优于对照药剂4.5%高效氟氯菊酯,速效性,持效性明显,且对作物安全.在甘蓝上使用,推荐用量为300~450m1/hm2.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对包头市达茂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后)旗等戈壁羊分布重点区域的戈壁羊养殖进行调研,并结合现场考察、查阅普查资料,从戈壁羊的品种介绍、历史追溯、培育必要性和优势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戈壁羊品种(配套系)的保护工作和戈壁短尾羊的培育工作既可优化地方种畜资源,也能迎合市场需求,符合国家"供给侧"内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周利平 《花卉》2012,(8):36-37
金灰蝶具有艳丽而独特的外观。据《世界线灰蝶族大图鉴》记载,全世界约有金灰蝶(Chrysozephyns)42种、铂金灰蝶13种、铱金灰蝶2种和喀金灰蝶2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13个杂交抗虫棉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品质的差异进行比较以及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在123d左右,在整个生育期生长势较强;皮棉产量与第一果枝节位、株高、株果枝数、株铃数、总铃数和籽棉产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第一果枝节位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正相关;科杂1号和春杂棉1号马克隆值最优,均为4.5;各品种的比强度在27~30cN/tex之间,差异较大;品种间皮棉产量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为杂交棉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老区农民增收面临诸多困难,通过对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干部思想保守落后、流通服务落后、科技服务消极、农民素质较低及负担过重等六个方面的分析,说明老区要加快农民增收的速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流通为重点,不断完善服务网络;以改革为契机,不断保护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灰蝶分类研究工作较为深入,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有关灰蝶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结合的方法,在秦岭山区对扫灰蝶Subsulanoides nagata的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扫灰蝶1年2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初越冬蛹开始羽化活动,5月下旬为第1代成虫的羽化高峰期,第2代成虫期于7月中旬出现,可持续至8月中旬。成虫将卵散产于寄主植物啤酒花Humulus lupulus嫩芽,幼虫共4龄,幼虫期23~28d。扫灰蝶的栖息地主要为海拔1 300~1 600m的开阔林间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