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俄罗斯在转轨时期,农业经济发展与农地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而当时农地初始状态复杂、农业市场环境不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多元,三者交织在一起造就了俄罗斯农地制度改革的复杂逻辑。基于此,本文从苏联时代农地产权的复杂性入手,分析了俄罗斯农地私有化作为激进式改革,却取得了渐进式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共领域、私有产权和低效率劳动并存的局面,农业企业的"公共领域"与"私有产权"居民经济的相互补充,造就了低效率劳动和高收入回报,农民从中获得的效益明显大于单独组建家庭农场所获得的收益,这就是其农地制度变迁的基础。认清了其农地制度变迁的逻辑基础,才能真正理解其私有化改革和农地流转改革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有效开展农地流转市场建设。作者介绍了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农地流转市场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农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得益于明晰的土地私有产权、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政府的扶持等。最后,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有效开展农地流转市场建设。作者介绍了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农地流转市场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农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得益于明晰的土地私有产权、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政府的扶持等。最后,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引入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使得土地制度内部权利体系更加精细化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农地自身具有独特的属性:土地的边际递减规律对农地使用权制度设计的影响,中国当代农村土地状况对农地使用权制度设计的影响,农地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这些决定了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模型无法全部适用。因此,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农地私有化行不通,土地私有化不利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农地的利用规律决定了不适用农地的私有化。  相似文献   

5.
"三权分置"进一步丰富和细分了农地产权结构,本文从农地产权配置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三权分置"的制度内涵,同时对各地区形成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农地流转模式进行划分尝试,总结出"所有权主导型"、"承包权主导型""经营权主导型"三种不同权利主导的土地流转模式,并分别结合上海松江家庭农场、山东枣庄土地托管和四川崇州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案例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启示,使农地"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更为丰富,从而指导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6.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施的土地确权政策通过颁发经营权证书的方式保障农民合法的土地转让权,对农民财产性收入不仅有着直接的促进效应还有着潜在的激励作用。本文将要探究的就是功能视角下农地产权与群体增收效应的关系;梳理了中国农地制度演变历程并且对同时期农户群体收入状况进行分析和归纳;从农地产权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不同农地功能差异入手,对低收入群体增收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以自主经营、抵押贷款、土地流转为着力点,对农地产权影响农户增收效应的机制和内在路径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农地制度改革是兵团经济发展的关键,农地流转创新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前人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对兵团13个农业师进行农地流转现状调查分析,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探索农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第八师农地流转的具体制度对策。结果表明:北疆团场土地流转较活跃,其中第八师流转规模最大;土地流转价格、土地流转信息获取量、团场引导土地流转力度、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是影响兵团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兵团农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清晰、农民收益缺乏增长机制、土地流转不规范、权利流转服务机构缺乏、权利流转监管困难、利益保护机制缺乏等。  相似文献   

9.
张兴 《甘肃农业》2006,(6):50-51
中国的农地产权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必须承认,中国对农村进行的改革发展到今天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不凡的业绩;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深层次的矛盾和弊病日益暴露和突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焦点,所有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集体制经济;只有变革这种土地产权制度确立农民对土地的私有产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口农村现今面临的各种棘手问题;而事实上,通过对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回顾我们发现这种演变其实是在渐进地向私有产权过渡。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制度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农村土地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研究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和俄罗斯、中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农地流转制度。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制度是实现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晰的权利界定,赋予农民充分的土地权利是实现农地流转的必要条件;完善的土地交易市场,市场一方面是农地交易的平台,另一方面能够在国家的监督下实现土地的公平交易;其他制度的保障,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能够在农地流转中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运用制度形成原理及产权理论解释了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形成的困境,地方集体组织与政府、农户之间相悖的利益关系以及农户残缺的农地产权是农地流转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地方集体组织利用职权通过对农户农地产权的侵蚀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依靠政府的力量变革农村中的部分生产关系、削弱地方集体组织的权利是农地新制度形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建立以来,国家长期致力于农地产权改革。但由于在制度实施中过度依赖农村集体等原因,导致农地产权关系界定不清,集体过度干预,农地自发流转不足,农地配置效率长期未得到有效改善。为了保护农民土地权利,降低农地交易成本,以农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地登记制度被引入中国农村,以期创造有利于农地高效、持续利用的制度环境。但现有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应按照规范的土地登记制度要求,从登记机关、运作方式、经费资助等方面深化农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实现农村土地制度较为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农地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农用地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现行农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现状,认为我国目前的农用地制度存在所有权主体不明、土地产权缺乏保护、没有合理的土地产权流转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农村非农化对土地产权制度所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明确界定农地产权主体、大力推进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锟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2):196-199,229
以往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由于土地产权的缺陷,导致了土地物权的虚置和缺失,进而造成了土地流转、土地征用的制度性缺失,从而导致了土地产权模糊、土地流转困难、土地价值低估和补偿标准过低,这些缺陷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因此,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按照有利干明确和保护土地物权的思路,建立以承包权为核心的农地产权制度、基于承包权的农地流转制度和基于土地物权的农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用地流转有助于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家庭承包土地制度带来的农地产权分散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尚存在着承包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流转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协调,土地流转处于低级自发阶段。本文通对不同利益主体(农户、政府、经济组织)的流转诉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最关心的是流转的土地收益、经济补偿和自身的社会保障度,流转的方式倾向于保留承包权出租使用权;经济组织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收入,但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政府部门认为农地流转可以提高农地利用率,但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政策过程中会遇到农户对政策不了解和对自身利益担忧的实施阻力。最后从三个利益主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制衡关系出发,从完善农地产权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需要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撑,金融支持的加强和完善又会促进农地流转,进而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并促进当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土地三权分置明晰了土地产权,为解决农地流转的资金问题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文章认为应当从完善金融机构服务、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建立健全新型农业主体扶持措施方面促进农地流转金融支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土地规模经营,土地规模经营需要农地流转,农地流转呼唤"三权分离"。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农地产权改革,对当前的农地"三权分离"进行了产权界定,强调"三权分离"的重要性;继而分析认为农地"三权分离"存在农地"非农化"与"非粮化"、工商资本挤压农民利益、信贷配给等风险,需要党和各级政府警惕,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地制度改革的回顾及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亲身经历,回顾了安徽省农村改革、主要是农地在全国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大包干”的起源、改革变迁的历程,研究探索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途径,介绍了阜阳地区农地制度改革,特别是临泉县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的经验,提出在适当时机将农地产权归还农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农村妇女土地产权贫困主要表现为农地使用权贫困、农地处分权贫困和农地收益权贫困,妇女土地产权贫困导致了其家庭贫困.从习俗元制度的视角来看,农村妇女土地产权贫困可以通过从夫居习俗、"丁口制度"、农地流转习俗及习俗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解决农村妇女土地产权贫困应确认土地承包权物权性质及加快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逐渐改变农村妇女从夫居习俗制度,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土地权利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农村土地流转便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一种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多种形式和途径,但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方面。该文分析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问题和农民权益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