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草原红牛、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对各组饲料营养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肉用群体高营养组能量和粗蛋白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高营养组粗脂肪和粗纤维消化率极显著低于低营养组(p0.01);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粗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草原红牛(p0.01)。血液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肉用群体高营养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1);在低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1)。且各血液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在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肉用群体的平均日增重随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营养水平对草原红牛及其肉用群体肉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草原红牛的种质特性提供基础数据,为提高草原红牛的生产性能和进一步开展草原红牛肉用新群体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原红牛、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进行育肥、屠宰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高营养组在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上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肉用群体高营养组的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高营养水平显著增加了肉用群体的总氨基酸含量(P〈0.01),提高了牛肉的营养价值。[结论]高营养水平下,杂交改良提高了草原红牛的生长性能和牛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草原红牛及其导入利木赞血牛产肉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营养水平中等,饲养管理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草原红牛、草原红牛导入1/2和1/4利木赞血牛的产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原红牛导入利木赞血后,可显著地提高其产肉量,而脂肪量有所下降,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对草原红牛肉的品质和风味不会有不利影响。综合评价认为,草原红牛导入1/4利木赞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安格斯改良草原红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草原红牛和红草F1杂交牛作为试验牛种,在相同营养水平下饲养,然后进行育肥、屠宰试验。结果表明,红草F1杂交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较纯种草原红牛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红草F1杂交牛的剪切力值比草原红牛的要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用安格斯改良草原红牛,可使草原红牛的产肉性能明显提高,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测定了18头利木赞和草原红牛杂交牛F1代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5种酶的活性与肾脂重、产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根据线性回归分析结果,GPT活性可作为选择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的参考指标,GOT活性可作为选择眼肌面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利用草原红牛、安格斯杂种牛(F1)作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中营养水平组进行育肥、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安格斯杂种牛(F1)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高于草原红牛;草原红牛肉中氨基酸、脂肪酸、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安格斯杂种牛(F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研究如何对草原红牛进行品种改良,提高其生产性能,采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5头牛为试验牛群体进行了增重研究,选取ETH225、IDVG44、IDVGA55 3个位点,对不同标记基因型间生产性状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协变量初始重对饲后重的影响极显著,在剔除了初始重的影响后,增重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为进一步研究性状与微卫星关系,以体尺、体重等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并测定其肉用性能,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了3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生长性状评分的关系,表明3个微卫星标记与牛的生长发育性状存在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8.
2号染色体牛微卫星标记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运用SPSS软件之GLM分析了21个性状与2号染色体上的3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结果表明,BM2113等位基因C(142bp)对腿围、净肉重和净肉率等性状有正面影响;IDVGA46等位基因C(21lbp)对5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肴甲、肩部、腰厚、大腿肌、臀部外形以及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等屠宰肉用性状有负面影响;TGLA44等位基因E(221bp)对耆甲、腰厚、臀部外形等肌肉度评分性状和体重、胴体重以及净肉重等屠宰肉用性状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3个品种肉牛小肠组织结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品种肉牛小肠组织形态的差异性,取成年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牛和夏洛莱牛的小肠空肠段,制作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肠绒毛长度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及夏洛莱牛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1),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肌层厚度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差异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与夏洛莱牛差异不显著(P0.05),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显示:不同品种肉牛小肠组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预示着不同品种肉牛的消化吸收能力、饲料利用率、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肉用黄鸡是用肉质鲜美的上种黄鸡与生长速度较快的或具有其它某种特点的鸡进行杂交所得的后代。这种鸡的生长发育速度比肉鸡慢,比蛋鸡稍快。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的日粮饲喂不同杂交组合肉用黄鸡的营养试验。  相似文献   

11.
文敏 《北京农业》2013,(15):146+150
肉羊养殖,在我国畜牧业中,属于重要产业之一。但是,对肉用羊的营养需要的研究,以及相关的营养饲料探究,相对于其它国家来说较晚,如欧美国家。就其发展速度来说,也相对缓慢一些。但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中,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促使对肉用羊的需求不断扩大,其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基于此尝试对肉用羊的营养需要,以及其研究的方法进展进行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与东北细毛羊杂交,构建了东北细毛羊肉用类型群,并进行了生长与屠宰性状、肉质性状和毛用性状的检测与评定。结果表明:杂交羔羊适于舍饲强度育肥,对高营养水平反应敏感,平均日增重>180 g,屠宰率>45%;成年母羊羊毛细度23 μm,羊毛长约13 cm,毛用性状与东北细毛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草原红牛及其杂种牛群体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代群体在8个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草原红牛中,ETH225,IDVGA2,IDVGA46,IDVGA4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420,0.6736,0.5218,0.5750,这4个座位为高度变异座位。另4个座位BM2113,BM1824,IDVGA55,TGLA4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698,0.3604,0.3538,0.4708,属于中度多态性座位。在杂种牛中,这8个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大于0.5000,属于高度多态性座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草原红牛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13头草原红牛和18头利×草杂交牛的转铁蛋白(Tf)和后转铁蛋白(Ptf)2个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结果]Tf和Ptf分别受3和2个等位基因控制。[结论]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与生产性能的方差分析表明,2个蛋白位点对草原红牛及其利木赞改良牛群体的某些性状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选用1日龄健康的青脚麻肉用雏鸡270只,将其分为3组: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对照)、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制剂50 mg/kg)和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制剂100 mg/kg),饲养试验周期56 d。研究结果表明:试验2组和3组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2、3组鸡的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试验2组鸡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3组鸡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弱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胸肌失水率较对照组降低了24.50%(P<0.05)。因此,牛至油制剂可使肉仔鸡增重加快,改善营养代谢,增强免疫机能,改善鸡肉品质;牛至油能替代肉用仔鸡日粮中抗生素;肉用仔鸡日粮中牛至油制剂的适宜用量为50~100 mg/kg。  相似文献   

16.
牛至油替代肉用仔鸡日粮中抗生素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日龄健康的青脚麻肉用雏鸡270只,将其分为3组: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对照)、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制剂50 mg/kg)和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制剂100 mg/kg),饲养试验周期56 d。研究结果表明:试验2组和3组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2、3组鸡的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试验2组鸡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3组鸡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弱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胸肌失水率较对照组降低了24.50%(P0.05)。因此,牛至油制剂可使肉仔鸡增重加快,改善营养代谢,增强免疫机能,改善鸡肉品质;牛至油能替代肉用仔鸡日粮中抗生素;肉用仔鸡日粮中牛至油制剂的适宜用量为50~100 mg/kg。  相似文献   

17.
锌源及锌-钙水平对肉用仔鸡的营养效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近年来对肉用仔鸡锌营养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肉用仔鸡锌的吸收代谢、营养评定标识、不同锌源生物学利用率、锌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锌利用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在萨福克羊群体中的多态性预测绵羊群体的肉用性能。【方法】选用4个微卫星座位对萨福克羊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群体杂合度进行了遗传检测,并在分子水平上测定了4个微卫星座位与12个体尺性状的关系。【结果】4个微卫星座位在萨福克羊群体中存在遗传多态性,可用于绵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在基因座BM1824中,基因型DI对萨福克羊的肉用性能有显著正效应(P<0.05),而基因型HH有显著负效应(P<0.05);在基因座ETH225中,基因型CG、EH和EI对萨福克羊肉用性能有显著正效应(P<0.05);在基因座ETH152中,基因型AF、BH和CG对萨福克羊的产肉性能有显著正效应(P<0.05);在基因座IDVGA46中,基因型AH对萨福克羊肉用性能有显著负效应(P<0.05),基因型CI对肉用性能有显著正效应(P<0.05)。【结论】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绵羊的肉用性能是可行的,可用于指导绵羊育种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草原红牛和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的牛生长发育、产奶和产肉性能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草原红牛导入1/4丹麦红牛血体型加大、体重增加、产奶量大幅度提高,而产肉量提高不显著,对当地的环境条件未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20.
宁夏地区4个绵羊群体肉用性能及肉质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究宁夏地区滩羊(T)、小尾寒羊(XH)、杜泊羊(DB)和杜×滩寒杂交羊(DTHJ)4个绵羊群体肉用性能及肉质性状差异。测量4个绵羊群体8月龄羊(各4公4母)的体尺性状、肉用性能及肉品质指标,分析性别及群体间各指标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及性别*群体互作效应对各指标(L*、b*值除外)影响不显著(P>0.05),而群体间各指标(屠宰率、背膘厚、净肉率、肌纤维直径和熟肉率除外)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DB肉用性能最好,T肉质优良。DTHJ既继承DB良好的肉用性能还保持T良好的肉品质。对T、XH、DB及DTHJ的体尺、肉用性能及肉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获得3、3、2、 4和4、4、2、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1.623%、91.940%、 83.092%、97.779%和93.154%、 94.436%、87.372%、82.697%。该结果能够为各绵羊群体肉用性能和肉质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