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提高周口市建成区公园绿地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以周口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形理论、核密度估计法等方法,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根据公园绿地的空间矢量数据和人口栅格数据获取了供需空间分布特征,再使用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价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供需匹配性,最后通过对公园可达性及供给和需求的聚类分析进一步剖析供需差异化的成因。【结果】1)周口市的公园绿地空间布局表现出整体集中、局部分散的特征,公园绿地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整体呈现为两条带状分布。其中新城区公园绿地数量明显多于老城区。2)周口市公园绿地密度从建成区中心向周围不断衰减。3)周口市建成区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总体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差异明显。4)周口市建成区的老城区大部分区域位于低供给高需求低可达性区域,新城区大部分位于中高供给中低需求中高可达性的区域。【结论】针对周口市不同分区公园绿地的特征,提出优化建议并给出构建方案,同时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布局以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差异化的公园服务体系与精细化的人口热力数据,建立多模式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模型G2SFCA,并结合双变量局部空间分析方法biLISA,研究杭州市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的可达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1)杭州城市公园可达性呈现西高东低的整体空间格局,服务不足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的东南部;2)不同群体的公园可达性因社会经济特征不同而异,基于住房数据的高低房价群体呈现出更加显著的空间分异与错配现象;3)随着地理尺度的变化公园可达性的平均值和可达性标准差均下降,基于网格尺度和热力数据的可达性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公园绿地的供需关系。提出区域互动性、设施联通性、群体补偿性、绿地共享性的空间优化对策,以期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人本主义转向与空间动力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在镇街尺度上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调、匹配和聚集空间关系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分区方案和管理策略,以期为福州市城市规划工作开展提供针对性指导。研究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各镇街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差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呈现出由边界向城中心递减的趋势,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则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势。2)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未有镇街落于好本底-高需求型,60.78%镇街落于差本底-高需求型,15.69%镇街落于差本底-低需求型,23.53%镇街落于好本底-低需求型。3)各镇街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自相关关系呈负相关且以低-高或高-低聚集为主,其供需协调度平均值为0.27(基本平衡)。4)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划分为城市生态斑块修复型、绿地生态节点重构型和生态源地网络连通型3大类型6个分区。总体上提出保护现有生态资源、加强城市绿地基础设施建设、重构节点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公园绿地空间布局评价缺乏人群需求考量和量化支撑的局限性,以合肥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以供需平衡为目标,利用POI数据对公园绿地使用主体分布及活动强度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以服务能力与需求评价为核心的公园绿地布局评估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中心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呈“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不平衡分布特征,公园绿地总体布局和层级设置还不能满足人口的使用需求,不同区域的公园绿地资源配置存在差异化和不平衡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公园绿地布局建议。该模型综合考量了城市公园绿地的供给和需求,量化了供需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5.
以郑州市主城区公园可达性、绿地服务水平、区位熵为公园绿地与人口分布均衡性评价的定量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公园绿地与居民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结果表明:1)综合指标分析得出,主城区内6个区公园绿地服务效率差异较大,郑东新区综合值最高,为0.694,公园服务效率远高于其他各区,服务重叠率较高;其他老城区综合评价值普遍较低,惠济区最差,为0.139,服务效果差距较大,公园绿地与人口分布严重失衡。2)反映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网络分析显示:3种交通方式下出行5 min内,惠济区可达性最差,郑东新区最好。3)现状公园绿地在500、1 000 m服务范围内,管城区服务效率最差,郑东新区最好;按照《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中新增居住区,惠济区公园绿地的服务水平在500、1 000 m范围内将分别下降30%、44%,忽略了新增绿地与新增居住区的同步发展匹配。4)各主城区公园绿地的区位熵差距悬殊,表明郑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与居民人口分布极不均衡,郑东新区最高是金水区的154.1倍,前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金水区151.7倍。该研究结果将为今后的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和公园绿地布局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凤飞    刘健      余坤勇    刘艳芬    高仰驰    杨柳青    林灵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6):201-206
随着城市环境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关注,作为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的小型公园绿地日益被重视。引入分形理论的计算方法,用量化的方式探讨福州市主城区小型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特征,以期为后续此类小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与科学选址提供参考。以福州市143个小型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格维数、半径维数、边界维数3个分形维数的计算,分析总结其空间布局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主城区小型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具有分形特征但不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其网格维数为1.135 3,空间分布均质度和填充度较低;半径维数达到2.608 0,离心程度强,没有明显的城市中心指向形态,布局密度以绿地重心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的平均速度比较大,但实际上是一个由中心开始,先缓慢地增加,后转为不均匀的较快速增加,继而进入缓慢增加的动态变化过程;边界维数为1.385 9,生态稳定性一般,具有较为显著的边界效应。福州市主城区的小型公园绿地其空间布局仍可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其空间布局合理性的提高与自我优化结构潜能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GIS技术和Fragstats4.2景观指数分析,采用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度2个空间构成指标和5个常用景观指数,从总体构成、具体河段以及主城与郊区差异比较3个方面分析滨河区主干河流周边绿地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整体区域植被覆盖度不高。休闲服务类绿地占比较小,分布分散,连通度低。自然形态类绿地占比相对较大,集中分布,连接度低。农业生产类占比大,集中成片,连接度高;中小型河流的公园休闲服务空间体系完善,连接度较好。区域性和流域性两级河流绿地空间功能单一,连接度需提升;主城区主体类型公园和乔木林地分布较之郊区分散,连通性更好。研究结果为城市滨河区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方法借鉴,对于提升复合生态功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由于城市土地空间有限,城市绿地与人口的供需不匹配、不公平等问题日益显现。目前关于绿地供需关系的量化研究主要将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城市中山林、滨河绿地、绿道等居民使用更频繁的绿色开放空间。而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供需平衡是提升居民日常游憩空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对未来城市绿地规划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定义和分类,优化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利用高精度人口栅格数据与公园兴趣点(POI)数据,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从人口需求、可达性等级、供给盲区、空间自相关等方面分析海淀区绿色开放空间供需关系及其空间配置状况。【结果】海淀区东南部中心城区需求量最大,但供给量最小;西北部需求量最小,但供给量最大;在可达性水平上,全区整体偏低,67%的区域内居民的游憩体验达不到平均水平,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两极分化趋势,其中西北部与中部地区可达性最高,东南部可达性最低。全区存在23%的供给盲区空间。西部和东南部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需与供不应需的空间配错现象。【结论】(1)海淀区的可达性整体偏低,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其中可达性指数的高值区域集中分布在香山街道、温泉镇;可达性的...  相似文献   

9.
以福州市晋安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探究路网密度等微观因子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促进城市公园空间配置优化。基于百度地图API路径规划接口及热力图等大数据,采用多种出行模式(步行、电动车、驾车)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福州市晋安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及其活力匹配特征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工具对可达性与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晋安区绿地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向外递减特征,可达性较高的多为综合公园,较低的多为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2)公园绿地活力分布呈现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特征,低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和低可达性低活力类型的公园绿地面积占比多,高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占比最少;3)在可达性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中,发现道路服务指数、路网连接度对公园绿地可达性有显著影响;公园的空间分布上,鼓山镇东部及东南部、岳峰镇东北部为公园资源匮乏区。建议通过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公共绿地及和小型的公共绿地,优化散落分布的社区公园,提高路网密度以及路网连接度,以提升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城市综合公园布局均衡性地定量评估的准确性,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出行模式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利用高德地图的路径规划模型,结合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洛伦兹曲线以及基尼系数等方法,在手机信令数据的基础上对不同时间阈值下的城市综合公园的可达性及供需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中心城区综合公园布局的合理性。结果显示:合肥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的可达性空间差异显著,可达性较高区域通常分布在新城区以及综合公园周边地区,并且随着时间阈值的提高,可达性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均衡态势;合肥市中心城区在15 min与30 min时间阈值下均只有近5%的居住网格处于供需匹配状态;近7%的居住网格处于供需显著不匹配状态,主要集中于老城区西部以及滨湖区北部区域,居住区密度与综合公园数量是影响供需匹配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与高德路径规划数据作为数据源对传统可达性的计算方法以及两步移动搜索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微观尺度下城市综合公园的可达性评价框架,能够精确地评估城市综合公园的可达性;通过优化城市交通的通达程度以提高居民综合公园游憩出行的阈值,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综合公园整体的空间分布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可达性程度已成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指标。为了给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合理空间布局提供指导与科学依据,以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线段模型并进行句法测度与量化分析,结合ArcGIS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4个维度指出南陵县在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1)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良好,能在总体层面上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要求。但其空间聚集性呈现多核心的圈层分布特征,新老城区公园布局不均衡,部分公园周边道路体系建设不完善;2)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感知可达性较差,不利于城市居民通过局部路网感知公园的整体空间信息,并且公园整体空间渗透能力不足,心理可达性一般;3)在依据完善城市道路结构、合理增加公园绿地、优化绿地分类分级体系和丰富绿色开放空间等策略优化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后发现,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的全局与局部整合度值均明显提升,公园空间分布系统性与均衡性方面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以大连市核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eCogntion9.0和ArcGIS等分析工具,应用核密度和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探讨了城市开放空间及其植被覆盖率的空间格局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核心城区开放空间平均植被覆盖率为71.83%,整体空间分布构成差异明显;开放空间及其植被覆盖率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奥林匹克广场、人民广场区域成为开放空间绝对聚集核心;开放空间植被覆盖率及各类型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P<0.01),4类开放空间中只有公园呈现冷、热点聚集,其他均呈现热点聚集特征。经过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空间类型与属性、地形地貌是影响城市开放空间分布格局重要因素,建议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差异化发展与多功能协同等手段进一步完善格局,提升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最美休闲乡村时空演化规律及成因,促进休闲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研究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分形维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休闲乡村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休闲乡村呈现凝聚型分布态势,主要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为高密度核心的“双核结构”,以川渝、闽东南、青海东部等地为次核心的“点状散射”分布特征;休闲乡村在空间上分形特征明显,呈现出不等概率分布状态,分形结构较为复杂;休闲乡村热点区呈现出从长三角地区逐渐向东北部和西南部省份迁移扩大态势,冷点区呈现出向我国西南部省份收缩态势;政策导向、客源市场、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休闲乡村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且影响强度呈现依次递减的变化规律。综上,加大对休闲乡村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其交通可达性,构建区域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有助于休闲乡村的集群化、联动化、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徐州市区2008年城市航片影像数据为基础,将遥感图像解译为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水域、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用地类型,并结合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市绿地分布间的空间关系和阻力模型,利用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方法建立徐州市城市绿地空间可达性评价模型,对徐州市区的绿地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内低外高”的特点,而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则呈现“北低南高”“内高外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城市不同绿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于2015年10月,对都江堰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学校绿地、居民区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类型绿地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大小排序为公园绿地学校绿地居民区绿地道路绿地;类群数大小排序为公园绿地居民区绿地学校绿地道路绿地,其中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土壤动物类群数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类型绿地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呈现表聚性,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5~10 cm土壤层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差异显著(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道路绿地与公园绿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城市不同类型绿地生态系统土壤水肥条件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评价城市绿地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的企业空间布局有利于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减少资源调配成本,发挥区位优势。研究以海南省799个休闲渔业经营单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法、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分布形态、分布均衡程度、分布密度三个维度对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整体上呈现集聚型的分布形态,集聚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琼北区、琼南区、琼西区、琼东区、琼中区;(2)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形成南北两极,零星集聚,沿海环绕内陆的密度特征,密度梯度自沿海向内陆呈现4个等级的递减差度;(3)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受到交通、市场、景区区位因素的影响显著,符合“沿路”、“环城”、“傍景”的分布规律;同时,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海南省休闲渔业企业选址,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是最能体现城市绿地各项功能的绿地类型,其数量、面积、空间布局等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发展。本文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为例,从政府、地段、人口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公园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园更新、兼顾公平性、效益性、可达性和发展附属绿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分析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区绿地表层土壤的pH值、电导率、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并基于ArcGIS 10.4运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空间插值模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南京市各类型城市绿地的pH值为中性偏弱碱性,差异性较小.除个别采样点出现极值外,绝大部分样点电导率在100~200μS/cm之间,各样点间无显著差异.从养分含量分析来看,公园绿地类型的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较低,居住绿地类型的碱解氮含量较低.总体来讲,南京市主城区绿地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偏低,有机质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偏高.南京市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偏小,大部分区域处于土壤养分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保护和利用好城市山体自然遗存、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多山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以凯里市主城区2018年9月遥感影像图为基本数据源,在ARCGIS10.2及FRAGSTATS4.2软件支持下,结合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凯里市现有公园绿地的体系组成、空间布局、基地背景与服务能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凯里市主城区现有公园绿地体系较为全面,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不明显;公园绿地整体上呈明显的聚集分布,各社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指标不均衡;公园绿地斑块规模差异巨大,离城市居民生活最近的社区公园和游园数量最多,平均面积最小,公园绿地统计指标的主要贡献来源是遗存于城市之中的自然山体,但其基于游憩休闲的环境友性低,公园可进入性差,游人容量低;公园绿地中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很少,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能力弱。为充分保护和利用传承好得天独厚的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少数民族多山城市,从更新观念、增量联网、扩容提质、传承文化和保护山体5个方面提出凯里市公园绿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县域城镇化特征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20年中国西部地区县域非农业人口长序列统计资料和GIS技术,分析了西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现状特征,揭示了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来,西部县域城镇化进程趋向于良性发展;县域间城镇化发展速度相对差异明显变小,城镇化总体上呈现出趋向加速发展启动的态势;城镇化发展中心呈现东移趋势,在西部的东部边缘地区形成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西部县域城镇化高速增长地带;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趋向于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