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豆结实前异黄酮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4个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大豆结实前异黄酮在组织中的分布、变化及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豆结实前种子中贮存的异黄酮逐步由种子向子叶,继而向其他器官(主要是叶片)转移,不同器官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异黄酮类物质的代谢。该时期异黄酮的分布存在组织特异性而品种间的差异不明显,各组织问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大豆出苗期,地上部分的异黄酮含量远高于地下部分;幼苗期子叶中异黄酮远高于其它部分;壮苗期和盛花期,叶片中异黄酮的含量远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2.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以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北京夏播条件下种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种子中异黄酮含量在品种间有一定差异,含量的高低与品种的生育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异黄酮含量随着种子的发育进程逐渐增加,10月1日左右达到峰值,生育期短的品种成熟前含量达到最高,生育期长的品种,成熟前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种子发育前期大豆苷元的合成和积累早于染料木素,而发育后期染料木素的合成积累增加迅速,成熟时染料木素含量超过大豆苷元含量。所以,大豆种子中染料木素含量一般高于大豆苷元含量。  相似文献   

3.
用波长为632.8 nm的He-Ne激光辐照大豆种子胚,研究辐照时间对发芽率、幼苗株高及幼苗子叶、叶片和茎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胚经3.6 mW/mm2激光辐照1~7 min后,其发芽率、幼苗株高、幼苗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游离苯丙氨酸(Phe)和大豆异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k)。其中以幼苗叶辐照5 min后和子叶辐照7 min后,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提高最为明显,分别为42.6%和36.7%。本研究还从大豆异黄酮合成代谢起始酶PAL活性、合成前体Phe含量两方面探讨了激光辐照大豆种子胚提高其幼苗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γ射线辐照对大豆发芽和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苷是大豆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试验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晋大53、晋大70和晋大74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γ射线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胚轴长以及对大豆发芽后子叶和胚轴中大豆异黄酮、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辐照后大豆的发芽率提高,胚轴生长速度加快;说明辐照能够提高大豆子叶和胚轴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而对子叶和胚轴中的皂苷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大豆GmSTK12基因编码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研究通过同源克隆方法获得大豆GmSTK12基因,并成功构建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法对大豆品种东农50作遗传转化,测定获得的3份GmSTK12基因过量表达大豆T1及T2代材料生长情况.结果表明,GmSTK12基因过量表达使大豆叶片长宽比、侧根数量、根长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叶面积从V6期开始增加,约为对照品种2倍;GmSTK12基因过量表达使植株地上部分鲜重与干重、根鲜重与干重显著高于对照品种;GmSTK12基因过量表达使植株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及百粒重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研究表明,GmSTK12基因具有增加大豆生物量功能.  相似文献   

6.
大豆叶片和豆荚与衰老相关的某些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东农163及东农42为材料,研究了大豆叶片和豆荚的衰老规律。结果表明,大豆结荚期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比豆荚的叶绿素总含量高。随着籽粒的成熟,叶片和豆荚的蛋白质含量都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并且叶片的蛋白质含量明显比豆荚的蛋白质含量高。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叶片的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豆荚的SOD活性变化呈下降趋势。可见,结荚期,大豆豆荚的抗氧化能力比叶片强。大豆不同品种的同一器官和同一品种不同器官的SOD活性变化都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时期山东大豆品种为主,测定了25个国内外大豆品种的总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总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其变幅为0.804~2.417 mg/g,同一组合的不同品种间总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小,杂种后代的大豆异黄酮含量可能与其父母本的异黄酮含量有关;大豆异黄酮的遗传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五个大豆品种的子叶、种皮、下胚轴、胚根、叶片及根瘤中的酯酶、酸性磷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四种同工酶。结果表明,大豆不同品种、不同器官的几种同工酶酶谱均有差异,下胚轴和胚根中的同工酶酶谱相似,种皮和子叶中的酯酶及酸性磷酸酯酶品种间差异较大,叶片和根瘤中的过氧化物酶表现明显差异,品种间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选用健康的1日龄樱桃谷鸭1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公母各半),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mg/kg大豆异黄酮,于21日龄和42日龄对血清及骨骼里的钙、磷及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3周龄的樱桃谷鸭血清钙、磷含量,除5 mg/kg添加组母鸭钙含量和钙磷比值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公鸭,钙的含量除15 mg/kg添加组显著高于5 mg/kg添加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在1~3周龄,试鸭股骨、胫骨各组各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4~6周龄的樱桃谷母鸭,大豆异黄酮15 mg/kg剂量组股骨湿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 mg/kg剂量组,钙磷比值显著高于5 mg/kg剂量组(P<0.05);而对公鸭,大豆异黄酮5 mg/kg剂量组的矿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添加组;对于胫骨,对照组母鸭磷的含量显著高于5,10 mg/kg添加组(P<0.05),其他各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对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小剂量的大豆异黄酮不利于骨的形成,大剂量的大豆异黄酮能够抑制生长后期动物骨吸收,增强骨质,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持续高温对大豆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控温,在大豆萌发期和幼苗生长期,对10个栽培大豆品种和2个野生大豆材料实施38℃持续高温处理,研究了持续高温对大豆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对大豆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大豆品种的抗高温特性与籽粒大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显著相关。野生大豆的抗高温能力远远高于栽培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