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饲粮微量元素不同添加模式对肉仔鸡生长和胴体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探寻肉仔鸡饲粮中微量元素平衡模式,为饲粮中合理添加微量元素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240只1日龄AA肉仔鸡,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按不同模式添加微量元素:按照NRC(1994)肉鸡推荐量以无机形式添加微量元素(T1,1—42日龄铜、铁、锰、锌和硒添加量分别为8、80、60、40 和 0.15 mg·kg-1);按照中国鸡饲养标准(农业行业标准NY/T 33-2004)中肉鸡推荐量以无机形式添加微量元素(T2,1—21日龄铜、铁、锰、锌和硒添加量分别为8、100、120、100和0.3 mg·kg-1;22—42日龄添加量分别为8、80、120、80和0.3 mg·kg-1);按照课题组前期微量元素需要量研究结果以无机形式添加微量元素(T3,1—21日龄铜、铁、锰、锌和硒添加量分别为4、40、110、60和0.35 mg·kg-1;22—42日龄添加量分别为0、30、80、40和0.35 mg·kg-1);按照实验室前期结果以有机形式减量添加微量元素(T4,1—21日龄铜、铁、锰、锌和硒添加量分别为2、30、80、40和0.25 mg·kg-1;22—42日龄添加量分别为0、15、50、30和0.25 mg·kg-1);按照NY/T 33-2004中肉鸡推荐量以有机形式添加微量元素(T5,1-21和22-42日龄铜、铁、锰、锌和硒添加量同T2)。无机微量元素源分别为饲料级五水硫酸铜、一水硫酸亚铁、一水硫酸锰、一水硫酸锌和亚硒酸钠,有机微量元素源分别为饲料级蛋氨酸铜、甘氨酸铁、蛋氨酸锰、甘氨酸锌和酵母硒。试验期42d。【结果】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 T2组的22—42日龄料重比显著高于T1、T4和T5组(P<0.05),而T2与T3组无显著差异(P>0.05); T2组的1-42日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2日龄肉仔鸡胴体性能及胸肌和腿肌的L*值、a*值、pH和滴水损失均不受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影响(P>0.05),但T5组的胸肌b*值显著高于T1和T3组(P<0.05),而与T4组无显著差异(P>0.05);T4组的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T1和T5组(P<0.05),肌肉嫩度相对较好。【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减量添加有机微量元素(T4, 1—21日龄铜、铁、锰、锌和硒添加量分别为2、30、80、40和0.25 mg·kg-1;22—42日龄添加量分别为0、15、50、30和0.25 mg·kg-1)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适量的氨基酸副产物(amino acid by-products,ABP)对白高粱发酵品质及其消化率的影响,为减轻环境污染及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研究中设无任何添加剂的对照组与添加ABP、ABP+饲用菌的2个试验组进行白高粱青贮发酵试验,通过测定饲料成分和体外消化率得出ABP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探讨ABP对改善饲料发酵品质及提高消化率的机制。【结果】 研究表明2.0%的ABP添加到白高粱秸秆可降低饲料pH至3.65,与对照组(5.13)差异显著(P<0.05),感官评分属于优质青贮饲料区间。各试验组乳酸含量(ABP 组:11.95 g·kg-1,混合组:15.14 g·kg-1)极显著高于对照组(3.54 g·kg-1)(P<0.01)、乙酸与丁酸含量(乙酸:ABP组:2.87 g·kg-1、混合组:2.75 g·kg-1,丁酸:ABP组:0.72 g·kg-1、混合组:0.78 g·kg-1)显著低于对照组(乙酸:3.85 g·kg-1、丁酸:1.39 g·kg-1)(P<0.05),其中ABP+饲用菌的试验组乳酸含量比对照组高了327.85%;各组干物质(DM)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ABP组:58.67%,混合组:57.67%)、酸性洗涤木质素(ADL)(ABP组:4.77%,混合组:4.27%)和灰分(Ash)(ABP 组:1.56%,混合组:2.04%)低于对照组(NDF:63.66%、ADL:5.15%、Ash:2.76%),但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ABP组:35.77%,混合组:28.63%)极显著低于对照组(40.58%)(P<0.01),粗蛋白含量(ABP组:9.65%,混合组:9.67%)极显著高于对照组(6.88%)(P<0.01);各试验组体外消化率 DM(ABP组:74.66%,混合组:80.03%)、NDF(ABP 组:72.74%,混合组:83.08%)和ADF(ABP组:68.29%,混合组:79.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M:60.67%、NDF:48.06%、ADF:44.81%)(P<0.05);结果表明ABP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消化率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作用。由SEM结果可知对照组横切面和表面结构完整、黏附的微生物数量少,而试验组表面结构蜡质层被破坏并黏附着大量的饲用菌、横切面细胞或组织内部黏附大量的饲用菌。以此初步得知ABP改善和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的机制是除饲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外,饲料表面蜡质层被破坏从而促进饲用菌的黏附并降解细胞壁纤维素。【结论】 2.0%的ABP添加到白高粱青贮饲料中可显著提高发酵品质和消化率,对ABP的再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及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利用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玉米—杂粕型饲粮的非淀粉多糖(NSP)酶谱,并分析优化的非淀粉多糖酶谱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和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为饲粮高效利用和精准饲养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一在育肥猪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采用胃—小肠体外模拟法测定体外回肠干物质消化率(IVIDMD);取IVIDMD达到最大值时各NSP酶的添加水平为该NSP酶0编码水平,按照六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体外消化试验,建立IVIDMD与NSP酶添加量的六元二次回归方程,筛选出玉米—杂粕型饲粮最优NSP酶谱(OEC);利用胃—小肠—大肠体外模拟消化法分析测定添加OEC前后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能量消化率(IVGED)和体外消化能(IVDE),以验证OEC的效果。试验二按照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6头健康、体重相近去势公猪(117.8 ± 1.66 kg),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杂粕型基础饲粮,加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OEC;在试验开展第18天采用直肠擦拭法采集猪新鲜粪便,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及相对丰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1)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杂粕型饲粮OEC为:纤维素酶1 003 U·kg-1、木聚糖酶18 076 U·kg-1、β-葡聚糖酶1 377 U·kg-1、β-甘露聚糖酶14 765 U·kg-1、α-半乳糖苷酶337 U·kg-1和果胶酶138 U·kg-1;(2)在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OEC使IVDMD由73.44%显著提高到76.26%(P<0.01),IVGED由74.03%显著提高到76.45%(P = 0.01),IVDE由14.97 MJ·kg-1显著提高到15.58 MJ·kg-1P<0.01);(3)在门水平上,共筛选出了12个相对丰度大于0.1%的菌门,其中Bacteroidota(拟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Spirochaetota(螺旋体门)为优势菌门,三者之和在组内占比达96%以上;(4)在属水平上,饲粮中添加OEC显著增加norank_f_F082,norank_f_Bacteroidales_RF16_group,Bacteroides(拟杆菌属)和Roseburia(氏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Eubacterium_ruminantium_groupP = 0.083)有增加的趋势,而Oscillibacter(颤杆菌克)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norank_f__norank_o__WCHB1-41P = 0.083)有降低的趋势(P = 0.052)。【结论】饲粮中添加体外法优化的NSP酶谱,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玉米—杂粕型饲粮干物质和能量的体外消化率以及体外消化能,增加了纤维分解菌和产丁酸菌等有益菌在育肥猪肠道微生物中的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有害菌的数量,优化了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求预防肉鸭大肠杆菌病的抗生素替代品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选用144只1日龄健康北京公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两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1维吉尼亚霉素(抗生素组)或200 U·kg-1 GOD,于试验第7天分两次对所有鸭口腔灌服0.2 mL大肠杆菌 O88(3×109CFU / mL),两次攻毒间隔8 h。试验期28 d。【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和GOD显著提高攻毒肉鸭1—14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2)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28日龄攻毒肉鸭血液中白细胞数(P<0.05),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此外,GOD显著降低血液中红细胞含量(P<0.05)。(3)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14日龄肉鸭血清MDA和28日龄CAT的含量(P<0.05); GOD显著提高28日龄肉鸭血清T-AOC(P<0.05),且有降低14日龄CAT的趋势(P=0.087)。(4)抗生素和GOD显著降低14、28日龄肉鸭血清内毒素含量(P<0.05)。(5)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肉鸭14、28日龄空肠IL-1β和IL-6浓度(P<0.05),以及28日龄空肠TNF-α浓度(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6)抗生素和GOD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攻毒肉鸭14、28日龄血清DAO活性和D-LA含量(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GOD增加了回肠特有OTUs的数量,降低了大肠杆菌含量,提高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结论】饲粮中添加GOD通过平衡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细菌内毒素的产生以及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来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因内毒素进入血液后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而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肉鸭肠道健康、促进肉鸭生长。GOD能够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用于预防或减轻肉鸭的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160只5.5 kg 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根据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公母各4只)。各处理组饲粮大豆异黄酮添加水平分别为0(空白对照组)、10、20、40、80 mg·kg-1。试猪饲养至7、42d时每个重复分别选取平均体重的试猪屠宰并取样测定。【结果】 断奶后8—42 d和整个试验期阶段,大豆异黄酮40 mg·kg-1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和2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断奶后8—42 d时,大豆异黄酮20 mg·kg-1组料重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8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断奶后7d,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随大豆异黄酮添加水平提高有降低的趋势,其中添加大豆异黄酮40和80 mg·kg-1 组试验猪肝脏中的MDA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10 mg·kg-1 大豆异黄酮组。添加大豆异黄酮20 mg·kg-1 组仔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40 mg·kg-1 大豆异黄酮组和8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添加大豆异黄酮10 mg·kg-1 组肝脏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0 mg·kg-1 大豆异黄酮组(P<0.05)。断奶后8—42 d时,2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试验猪料重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8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断奶42d时,添加大豆异黄酮40 mg·kg-1 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0 mg·kg-1 大豆异黄酮组和8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大豆异黄酮20 mg·kg-1组肝脏的GSH-Px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80 mg·kg-1 大豆异黄酮组(P<0.05)。断奶后42d,大豆异黄酮40和80 mg·kg-1组的空肠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大豆异黄酮40 mg·kg-1组空肠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饲粮大豆异黄酮对空肠的金属硫蛋白(MT)含量有显著影响作用,其中大豆异黄酮10 mg·kg-1组空肠的MT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断奶后7、42d对照组仔猪十二指肠绒毛成舌状排列,绒毛顶端凹陷且脱落严重,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绒毛损伤程度降低,其中40 mg·kg-1组仔猪十二指肠绒毛最完整,成柱状排列。添加大豆异黄酮对断奶仔猪42d的血液中CD4+的水平有显著影响作用,对淋巴细胞转化率、CD8+、CD4+/ CD8+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大豆异黄酮10和20 mg·kg-1组血液中CD4+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80 mg·kg-1大豆异黄酮组(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对肠绒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早期断奶仔猪大豆异黄酮适宜添加量为40mg·kg-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与蛋白质需要量,为制定其饲养标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试验选取健康、体况良好的14月龄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46.50±2.12 kg)和母羊(35.75±2.31 kg)各24只作为供试动物。试验共计40 d,包括5 d过渡期,10 d预试期和25 d正试期;过渡期每天早晚饲喂燕麦干草,中午饲喂少量全混合颗粒料;预试期试验羊单栏自由采食全混合颗粒料,并记录采食量;正试期根据预试期羊只的采食量进行分组并单栏饲养,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各分为4组,按照自由采食(AL组),自由采食量的80%(IR80组),自由采食量的60%(IR60组)和自由采食量的40%(IR40组)4个水平饲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采用全收粪尿法于正试期最后5d连续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这期间准确记录并收集每只羊每天的饲料、粪和尿,并于最后2d采用呼吸面具间接测热法进行呼吸测热试验,测定其生长性能,能量利用和氮平衡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参数及预测模型。【结果】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初重在各饲喂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育成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食入总能、粪能、消化能、代谢能、能量沉积量、氮采食量、粪氮、消化氮、沉积氮、沉积氮/氮采食量和沉积氮/消化氮显著降低,即AL组>IR80组>IR60组>IR40组(P<0.05)。但饲喂水平对高山美利奴育成母羊的气体排放有显著影响(P<0.05),IR40组的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育成公羊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氮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维持净能(NEm)需要量分别为227和213 kJ·kg-1BW0.75·d-1,维持代谢能(MEm)需要量分别为283和279 kJ·kg-1BW0.75·d-1,代谢能维持利用效率(Km)分别为0.80和0.76,当ADG为1 g·kg-1BW0.75·d-1时,消化能(DE)需要量分别为760和830 kJ·kg-1BW0.75·d-1,代谢能(ME)需要量分别为570和750 kJ·kg-1BW0.75·d-1,净能(NE)需要量分别为290和370 kJ·kg-1BW0.75·d-1。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维持净氮需要量分别为220.8和190.4 mg·kg-1BW0.75·d-1,维持净氮需要量乘以6.25即维持净蛋白(NPm)需要量分别为1.38和1.19 g·kg-1BW0.75·d-1,当ADG为1 g·kg-1BW0.75·d-1时,粗蛋白(CPI)需要量分别为7.75和6.55 g·kg-1BW0.75·d-1,可消化蛋白(DCP)需要量分别为6.02和4.38 g·kg-1BW0.75·d-1。【结论】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与既定的绵羊推荐值存在差异,可能是与品种、生理状况、年龄阶段和环境等因素有关。此外,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估算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外源性γ-氨基丁酸(GABA)抵抗仔猪氧化应激的作用效果,及海马神经元GABA受体调节凋亡信号通路在其中可能的介导作用,为GABA作为动物应激调节剂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成功构建的仔猪活体和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模型,考察外源性GABA对仔猪血清及海马组织中氧化/抗氧化相关指标、仔猪日增重、脑海马GABA受体以及大鼠海马神经元中GABA受体及凋亡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低、中、高浓度的GABA灌喂组(LD+OS; MD+OS;HD+OS)仔猪血清的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氧化应激(OS)组(P<0.01),而GSH水平均极显著高于OS组(P<0.01),同时HD+OS 组仔猪血清T-AOC水平极显著高于OS组和对照组(P<0.01);且高浓度(100 mg·kg-1 BW)GABA降低仔猪血清MDA含量和增加GSH水平的幅度均高于低浓度(20 mg·kg-1 BW)和中浓度(60 mg·kg-1 BW)GABA。因此,后续研究仅考察100 mg·kg-1 BW GABA的作用效果及其抗氧化应激的机制。OS组仔猪0-7、8-14和0-28日龄的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HD+OS组0-7、8-14和0-28日龄仔猪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OS组(P<0.01);OS组仔猪15-28日龄的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OS组15-28日龄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OS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100 mg·kg-1 BW GABA的灌喂极显著地增加了仔猪的日增重。对照组、OS组和HD+OS组在前、中、后期的腹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氧化应激组海马组织的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HD+OS组 (P<0.01),而T-AOC和GSH的水平均极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1),表明GABA能提高仔猪海马组织抗氧化能力。HD+OS组的海马组织GABAA和GABAB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氧化应激组(P<0.01),表明GABA提高了海马组织GABAA和GABAB的水平。氧化应激组脑海马Bcl-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OS组的Bcl-2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氧化应激组(P<0.01),Bax蛋白水平极显著低于氧化应激组(P<0.01),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氧化应激组(P<0.05)。与此一致的是,氧化应激组、GABA+OS+Picrotoxin组和GABA+OS+CGP54626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ABA+OS组(P<0.05),表明GABA缓解了氧化应激状态下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而GABA受体抑制剂的添加阻挡了GABA的抗应激损伤作用。【结论】 GABA降低了仔猪海马的氧化应激水平,而GABA抗应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凋亡蛋白基因的表达相关,而GABAA和GABAB受体介导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通过AMPK/FOXO3a信号通路缓解氧化应激对猪精液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8头成年(1—2岁)、健康状况良好长白种公猪进行鲜精采集,将质检合格的样品混池待用。试验设计如下:首先,在常温基础稀释液中分别添加0、0.02、0.04、0.06、0.08和0.10 g·L-1浓度的CAPE,将精液样品与各个浓度组依次混合后放置室温平衡,随即转入17 ℃电子恒温冰箱进行常温保存。全自动精子分析仪(CASA)测定1—5 d精子运动学参数(总活率与渐进性活力),筛选出最佳适宜浓度为0.06 g·L-1。其次,将0.06 g·L-1 CAPE与400 μmol·L-1的H2O2建立氧化胁迫模型,在第1、3、5天分别采用CASA测定精子总活率与渐进性活力,荧光探针技术评估质膜完整性与顶体完整性,抗氧化试剂盒检测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在第5 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测定AMPK/FOXO3a信号通路下游靶向基因(AMPK、FOXO3a、SOD1、SOD2、CAT)及凋亡基因BAX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记技术测定AMPK、p-AMPK蛋白表达。【结果】(1)浓度筛选试验中,0.06 g·L-1的CAPE在保存第3 天显著提高精子的总活率并维持至第5天(P<0.05),不仅如此,精子的渐进性活力在第1 天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2)氧化胁迫试验中,H2O2处理组的精子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总活率、渐进性活力、SOD与CAT活性在保存的第5天均极限显著低于空白组与CAPE+H2O2混合组(P<0.001),而空白组与CAPE+H2O2混合组的总活率、顶体完整性、CAT与SOD活性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CAPE+H2O2混合组相比,H2O2处理组AMPK、FOXO3a、SOD1、SOD2、CA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AX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空白组与CAPE+H2O2混合组的AMPK、SOD1、CAT与BAX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蛋白表达水平中,CAPE+H2O2混合组与H2O2组相比,AMPK、p-AMPK 与p-AMPK/AMPK比率显著提升(P <0.05)。【结论】在常温基础稀释液中添加0.06 g·L-1CAPE可通过促进磷酸化AMPK的表达,诱导AMPK/FOXO3a信号下游抗氧化分子的转录,继而缓解H2O2介导的氧化危害对精液品质产生的影响,延长精液的保存时间,但CAPE保护精子氧化损伤更为深入的分子机制仍需作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饲粮不同能量水平对草原红牛气体代谢、养分消化代谢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草原红牛饲养标准的制订和高效饲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12头体重相近(365.08±2.76)kg、健康的草原红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增重净能为5.65(低能组)、6.05(中能组)和6.43 MJ·kg-1(高能组)的饲粮。试验期20 d,其中,预试期18 d,正试期2 d。正试期利用“大型动物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开展呼吸测热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开展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束前颈静脉采集血液样本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高能组甲烷产生量、甲烷产生量占干物质采食量比例、氧气消耗量及产热量显著高于其他组,二氧化碳产生量显著高于中能组(P<0.05),且各项指标均随饲粮能量水平升高而线性升高(P<0.05)。能量代谢参数分析表明,各组消化能采食量、代谢能采食量、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粪能排泄量和尿能排泄量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能组甲烷能排放量、甲烷能占总能比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线性升高(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草原红牛氮代谢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干物质、有机物、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干物质和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有随饲粮能量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P=0.059)。高能组血清总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血清尿素氮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且均随饲粮能量水平升高呈线性变化(P<0.05)。其他各组间血清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适宜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可提高草原红牛的养分利用率,但能量供给过高时会以甲烷能形式损失。综合来看以中能组效果最佳,推荐350 kg草原红牛适宜消化能和消化蛋白日供给量分别为128.12 MJ·d-1、749.50 g·d-1,代谢能和沉积蛋白日供给量分别为121.78 MJ·d-1、678.75 g·d-1,净能日供给量为55.96 MJ·d-1。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余杭区3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3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为Cr14.6~39.5mg·kg-1,Ni8.9~30.4mg·kg-1,Pb18.9~29.5mg·kg-1,As5.38~9.67mg·kg-1,Hg0.060~0.330mg·kg-1,Cd0.12~0.52mg·kg-1。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Pi)平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Ni>Hg>Cr>As>Pb。总体来看,余杭区蔬菜基地部分土壤污染程度尚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抗氧化剂-水溶性维生素E的类似物(Trolox)通过调控活性氧对猪肌肉干细胞增殖及分化过程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培养肉种子细胞在体外增殖及分化过程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首先在猪肌肉干细胞增殖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0、50、100和200 μmol∙L-1)的Trolox培养3 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统计细胞增殖倍数,同时利用CCK8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Trolox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Trolox处理后表征干性的PAX7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AX7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CellROX荧光染料对细胞内活性氧进行染色并通过高通量高内涵活细胞共聚焦成像系统检测Trolox对活性氧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在猪肌肉干细胞体外成肌分化进程中添加Trolox处理,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分化早期标志基因MYOGCAV-3及终末分化标志基因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表达水平,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MyHC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MyHC进行染色并统计MyHC阳性细胞比例。【结果】细胞增殖倍数统计显示,50和100 μmol∙L-1的Trolox处理组猪肌肉干细胞增殖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CK8测得50和100 μmol∙L-1 Trolox处理组第3天的吸光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和200 μmol∙L-1的Trolox显著上调了PAX7的表达(P<0.05),对PAX7蛋白的表达有上调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Trolox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被极显著降低(P<0.001);在分化进程中添加Trolox后,预分化阶段的MYOGCAV-3及终末分化阶段的MyHC均显著上调(P<0.05),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yHC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yHC阳性细胞比例有增多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rolox通过降低细胞内的活性氧,促进猪肌肉干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南方赤红壤蔗区基于甘蔗产量与土壤磷素平衡的磷肥施用量,为该地区农田磷素高效利用与科学施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2016年在广西甘蔗主产区(南宁市武鸣区)布置田间定位试验,共设5个磷肥施用量水平,分别是0(P0)、75 kg P2O5·hm-2(P1)、150 kg P2O5·hm-2(P2)、300 kg P2O5·hm-2(P3)和 600 kg P2O5·hm-2(P4),连续3年测定甘蔗蔗茎、蔗叶产量和土壤Olsen-P含量,采用Mitscherlich模型拟合蔗茎产量对Olsen-P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并分析植株磷含量,计算甘蔗吸磷量,磷肥利用率和磷素表观平衡状况。【结果】与P1处理相比,P2处理蔗茎产量显著提高8.3%(2014年)、18.0%(2015年)和15.5%(2016年)。蔗叶和地上部产量均以P2或P3处理最高,但不同施磷量间蔗茎、蔗叶和地上部产量整体无显著差异。P2—P4处理蔗茎磷累积量、蔗叶磷累积量和地上部磷累积量也相当。土壤Olsen-P含量、磷素表观平衡量和磷素盈余率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磷素表观回收率和磷素偏生产力随施磷量的增加逐渐下降,以P1处理最高,显著高于P3和P4处理。Mitscherlich方程拟合获得Olsen-P农学阈值为13.4 mg·kg-1。相关分析表明,施磷量与磷素盈余率、磷素盈余率与土壤Olsen-P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小鱼0.01);磷素盈余率与甘蔗蔗茎产量呈极显著二次相关(P小鱼0.01),与磷素表观回收利用率、磷素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指数相关(P小鱼0.01)。当施磷量为40.9 kg·hm-2时,磷素盈余率为0,土壤Olsen-P含量为15.87 mg·kg-1,甘蔗蔗茎产量为 94.2 t·hm-2。线性加平台拟合下的优化施磷量,土壤磷素盈余率为216.2%—232.7%,土壤Olsen-P含量为24.7—25.4 mg·kg-1,甘蔗蔗茎产量为99.7—100 t·hm-2。【结论】在Olsen-P含量较高的蔗区,40.9 kgP2O5·hm-2施用量能维持土壤磷素平衡,保持土壤适宜的Olsen-P含量,获得较高的产量与磷肥利用率,可以作为推荐的适宜施磷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