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红曲粉中分离筛选高产红色素的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离筛选出产红色素能力强的菌株,采用不同培养基,以稀释倒平板法及平板划线法从红曲粉中分离纯化,再以红色素含量为指标,进行摇瓶发酵试验,优选出产红色素的菌株。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3株产红色素霉菌M1、M2和M3;发酵试验表明,M1菌株在黄豆芽汁发酵液和M3菌株在马铃薯发酵液中产红色素能力都较强,经形态学鉴定证实M1和M3菌株是红曲霉菌,且对酸和乙醇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黄原胶是植物致病菌野油菜黄单胞菌所分泌的胞外多糖,其主链类似纤维素很难降解,可作为生物胶用于增稠剂、悬浮剂、乳化剂和稳定剂,还能引起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筛选分离对黄原胶有显著降解作用的放线菌,以生物方法降解黄原胶,降解产物黄原胶寡糖可有效防治黑腐病,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方法]从自然土壤样品中进行分离筛选、纯化、16S rRNA鉴定及诱变选育,获得高效降解黄原胶放线菌菌株,通过发酵工艺研究,确定最适产酶条件.[结果]优化产酶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 NH4 )2SO4 0.5;,KNO31;,酵母膏0.1;.菌株发酵产酶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28℃,pH7.5,500mL瓶装量为150 mL,底物浓度0.5;,接种量为5;.[结论]获得一株高效降解黄原胶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优化其产黄原胶降解酶的摇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发酵液黄原胶降解酶的酶活达到200 IU/L.  相似文献   

3.
紫外诱变吸水链霉菌选育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永春  曹仁林  彭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47-6848
[目的]为抗生素产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赤霉菌为指示菌,以从吸水链霉菌海南变种S101菌株分离到的S510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后分别采用琼脂块法和二级摇瓶复筛法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以选育出高产菌株,分析发酵培养基pH值和培养时间对发酵液效价的影响。[结果]当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5.5~6.5时,发酵液效价较高,最适pH值为6.0。发酵液的效价在72 h后可维持在较稳定的范围内,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通过连续2次紫外诱变,菌株的产抗生素能力比初始菌株提高了30.06%。将获得菌株在斜面培养基上连续传代5次后,仍有稳定的遗传性状。[结论]采用紫外诱变法选育该链霉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曲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米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化学及复合诱变得到一株曲酸高产菌株ENTG-206,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水解糖12%,麦根-豆饼粉0.6%,MgSO4.7H2O 0.05%,KH2PO40.2%,pH值6.0。以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30L摇瓶发酵,发酵4d产酸可达49.8mg.mL-1。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M-1-1的产芽孢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为该菌株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M-1-1菌株发酵液中的细菌总数和芽孢产率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芽孢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GM-1-1菌株发酵完成后喷雾干燥制成菌粉,加入不同助剂制成有效含量为1010 CFU/g的可湿性粉剂用于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GM-1-1菌株产芽孢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麦麸0.75%、花生饼粉2.5%、CaCO30.05%;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3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60 mL,接种量8%,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54 h.优化后GM-1-1菌株发酵培养基的细菌总数和芽孢产率分别达7.40×109个/mL和89.42%.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GM-1-1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2.06%.[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可有效提高GM-1-1菌株的细菌总数和芽孢产率,且培养基成本低、来源广泛.GM-1-1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用于生产菌剂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对鲜绿青霉具有拮抗作用的阿南德氏链霉菌的发酵工艺,探讨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对其发酵产抗生素的影响。[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对阿南德氏链霉菌产抗生素具有显著影响。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0 g/L,黄豆饼粉15 g/L, KH2PO40.5 g/L,MgSO4·7H2O 0.1 g/L;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0℃,培养基初始 pH 7.7,装液量40 ml/250 ml,发酵时间144 h。在最佳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阿南德氏链霉菌发酵液效价达到452.7 U/ml。[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分离纯化阿南德氏链霉菌产抗鲜绿青霉抗生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对鲜绿青霉具有拮抗作用的阿南德氏链霉菌的发酵工艺,探讨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对其发酵产抗生素的影响。[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对阿南德氏链霉菌产抗生素具有显著影响。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0 g/L,黄豆饼粉15 g/L,KH2PO40.5 g/L,MgSO4·7H2O 0.1 g/L;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 7.7,装液量40 ml/250 ml,发酵时间144 h。在最佳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阿南德氏链霉菌发酵液效价达到452.7 U/ml。[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分离纯化阿南德氏链霉菌产抗鲜绿青霉抗生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发掘天然抗菌物质新资源,从海洋放线菌库中筛选到一株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唐德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dae)。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发现该菌株在2216E液体培养基中28℃摇瓶培养96 h,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进一步通过抗菌活性示踪和多级色谱方法对该菌株所产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采用NMR和高分辨质谱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的两个抗菌活性化合物分别为2-Hydroxy-3-prop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和3-Prop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均为环二肽衍生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链霉菌702自然选育,挑选出5种不同形态的单菌落,对其分别进行摇瓶发酵,测定发酵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中不产色素的菌落发酵后不产生具有抑菌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为选育产生物活性物质的链霉菌702菌株提供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舒  李汉骏  查美玲  付鸣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95-11597
[目的]对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种类的丰富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刚果红平板染色法初筛和摇瓶发酵产酶复筛从农田稻草堆的土壤中筛选出可产纤维素酶的真菌菌株,并对其发酵产酶培养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优化,同时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和18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为1株产纤维素酶丝状真菌RSC1,发酵产酶培养基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含1.3%CMC-Na,0.1%酵母膏和0.1%MgSO4时其产酶活性最高。对该菌进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丝状真菌RSC1与毛霉属真菌Mucor amphibiorum相似度为97%,故将该丝状真菌命名为Mucor amphibiorum RSC1。[结论]该研究鉴定了所分离纯化的菌株为Mucor amphibiorum RSC1,该结果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种类的丰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蛇足石杉体内分离筛选出具有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取野外采集的蛇足石杉的叶、茎和根进行表面消毒后接种于PDA培养基,分离出内生真菌后进行摇瓶发酵,超声提取其发酵产物,以DTNB法检测其发酵产物在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从根、茎、叶中分离得到194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发酵后,对内生真菌发酵提取液进行体外AChE抑制活性检测;共有31株内生真菌显示出体外AChE抑制活性,抑制活性较强的有13株,抑制率在50.2%~80.5%。其中从蛇足石杉茎部位分离得到9株,叶部位分离得到4株。[结论]从蛇足石杉体内可分离出内生真菌,该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在体外有较强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这可能是寻找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海洋产几丁质酶微生物最佳的发酵组合。[方法]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海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几丁质酶活性强的菌株,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诱变及组合发酵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通过紫外诱变产生的菌株的透明圈较大,直径在3~4 mm,但数量不多;培养基碳源以胶体几丁质最好,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在32℃;pH在7.0~8.0产酶量最高;以蛋白胨和酵母粉为氮源对产酶的效果明显;添加Mn2+的培养基产酶能力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变的菌株组合发酵产酶后,几丁质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在组合发酵中,选取高产酶培养条件、不同来源的菌株混合培养对组合发酵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保加利亚乳杆菌优良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于志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22-5124
[目的]筛选保加利亚乳杆菌优良菌种。[方法]对选出的5株菌(ADR、S-1、SY、TX-B、MS2)在液体MRS中培养时的生长特性、OD值和pH值和对数生长末期的活菌数进行比较,以TX-B活菌数最高,确定TX-B为后续发酵试验的目标菌株,将其与现有的优良的球菌进行优化搭配,组成发酵剂,通过鲜奶发酵试验,选育出可生产优质酸奶的乳酸菌种(株)。[结果]TX-B杆菌在42℃的脱脂乳中培养,其生长速率和产酸速率均很快,发酵3 h可凝乳,凝乳时的活菌数和酸度值分别达到7.35×108cfu/m l和94.3°T,发酵10 h,活菌数最高,达1.36×109cfu/m l。TX-B与球菌搭配,通过鲜奶发酵试验及后酸化特性的检测,制得的产品具有酸奶特有的香气,酸甜适宜。[结论]TX-B杆菌是制备酸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4.
曲均革  金甚益  绕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16-8817,8822
[目的]筛选产纤维素酶的海洋真菌资源。[方法]从杭州湾海域采集海水和海泥(沙)等样品,采用海水PDA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然后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上进行真菌分离纯化,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产酶菌株,并对其中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了26S rDNA ITS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共筛选到72株产纤维素酶的海洋真菌,两株高产菌株的同源序列比对结果分别与Penicilliumfuniculosum和Pseudocercosporella fraxini的同源性高达100%和99%。[结论]该研究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改造和定向进化奠定了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汪建中  柯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48-6751
[目的]研究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并探讨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酵母种类(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酵母接种量和酵母接种时间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同时研究了各培养条件组合下木质素酶系、滤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探讨了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A3B2C1组合培养条件下发酵基质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3.36%;在此发酵条件下,培养的第5~15天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最高,而各组合培养条件下基质滤纸酶和羧甲纤维素酶的活性则无规律可循。[结论]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为:在接种平菇的同时接种10%的产朊假丝酵母液体菌种。木质素酶系的活性与发酵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可能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筛选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个菌种,通过平板培养、单菌和混菌发酵试验,对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进行筛选。[结果]结果表明: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种作用于豆粕可以提高其粗蛋白含量;枯草芽孢杆菌M5094与热带假丝酵母C3161混菌发酵豆粕效果最好,发酵反应48h后,豆粕的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1.50%,增加率为36.43%。[结论]选择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2种菌作为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复合菌种。  相似文献   

17.
陆伟东  田雪莲  卯霞  丁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04-21705,21799
[目的]从大叶黄杨中找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PDA双抗培养基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分别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后所得的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处理,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用纸片法对分离的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得到28株内生真菌,其中有21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粗提物对指示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75%。[结论]大叶黄杨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天然活性抑菌物质,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18.
杨海英  张振宇  佐玉梅  杜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09-7910,7915
[目的]从云南不同地区腌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筛选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为筛选用于腌菜制作的乳酸菌菌株奠定基础。[方法]将收集到的16个腌菜样品在MRS培养基上分离纯化乳酸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筛选培养基上的水解圈筛选产酸菌株,再通过初步乳酸发酵进一步筛选产酸菌株。[结果]从16个腌菜样品共分离得到22个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有15个是杆菌,7个为球菌;以产酸菌株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产水解圈的3个菌株,其中1086b水解圈最大。初步发酵研究表明2,2菌株乳酸发酵都可使发酵液pH下降,其中10株菌pH下降幅度较大。[结论]分离出多样性丰富的乳酸菌菌株,从中筛选出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研究可为筛选用于腌菜制作的乳酸菌菌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薛静  陶树兴  田泽英  苏蕊  丛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826-8830
[目的]筛选脂肪酶高活性菌株作为脂肪酶生产菌株和脂肪酶基因的供体菌。[方法]从油脂厂等地采集26份含菌样品,采用溴甲酚紫平板对样品进行初筛,以产脂肪酶发酵培养基摇瓶复筛,获得1株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09-7-1,经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该菌株产酶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该菌株所产脂肪酶的性质。[结果]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碳源为0.5%的可溶性淀粉,氮源为0.2%的酵母膏,培养温度为32℃,发酵液pH为5.2,该菌株最初发酵液中酶活力为13.164 U/ml,优化后酶活力达24.112 U/ml,是最初酶活力的1.83倍。该菌株所产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为7.0;酶液在60℃保温90 min后,活性损失较少,pH为5.5~10.0内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脂肪酶生产和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远友  朱薇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87-15889
[目的]为获得初步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及提高绿粘帚霉的发酵产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一系列主要培养条件(碳源、氮源、营养性因素、非营养性因素)对该菌株抗茵活性的影响。[结果]菌株RCEF4099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40%葡萄糖、0.5%白砂糖、1.5%干酵母、0.02%K2HPO。;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40/100ml(V/V),接种量10%(V/V),培养时间为5d,摇床转速160r/min。[结论]获得了初步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