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伟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502-12503
基于广东省农用地分等调查核算成果,建立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与自然等指数、标准粮可实现单产与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测算该地区粮食理论生产能力和单产、可实现生产能力和单产以及实际生产能力和单产,摸清珠三角不同区域耕地产能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珠三角耕地理论产能的利用潜力平均为4498.83kg/hm^2,东莞市最高,深圳市最低;可实现产能的利用潜力平均为4575.76kg/hm^2,深圳市最高,广州市最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江苏省东海县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及产能的时空变化规律,发现:新增耕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平均理论单产均随着复垦年数的增加而呈缓慢增加趋势,并最终趋于一个相对稳定值,总体上呈现S型增加趋势;研究区新增耕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平均理论单产均呈现东部高、中部中等、西部低的趋势。最后对新增耕地复垦后的管护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江苏省东海县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及产能的时空变化规律,发现:新增耕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平均理论单产均随着复垦年数的增加而呈缓慢增加趋势,并最终趋于一个相对稳定值,总体上呈现S型增加趋势;研究区新增耕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平均理论单产均呈现东部高、中部中等、西部低的趋势。最后对新增耕地复垦后的管护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样分析,采用菲尔德法和加权求和评价法对黄土丘陵区荒草地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肥力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新增耕地的肥力水平、最大限制因素,以及新增耕地的综合肥力指数,并提出合理的施肥策略。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荒草地整治后新增耕地土壤肥力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5.95g/kg,全氮平均含量0.52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8.80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83mg/kg。(2)研究区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指数分布在61.5~73.0分之间,平均得分66.3分,其中得分在65~71之间的项目区占大多数,约占到总数的60%。(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黄土丘陵区荒草地整治后新增耕地肥力指标的最大控制因素,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提高新增耕地肥力综合指数的最直接的方式,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将是提高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河南省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引入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在对河南省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测算了省、市范围内的耕地压力指数,揭示了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不同地域的城市化率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压力明显地区位于西北部,不同地市的城市化率与耕地压力指数不完全相关.基于此本研究从土地利用角度提出:耕地占补区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的技术水平,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新增耕地的肥力水平、最大限制因素以及新增耕地的综合肥力指数,并且提出合理的施肥策略。[方法]通过采样分析,采用菲尔德法和加权求和评价法对渭北台塬区荒草地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肥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土壤肥力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该研究区域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7.8 g/kg,全氮平均含量0.93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4.06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52.3 mg/kg。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指数分布在25~60分之间,平均得分41分,其中得分在30~40之间的样点约占总数的一半,大于50分的约占17.78%。[结论]土壤有效磷和土壤有机质是渭北台塬区荒草地整治新增耕地肥力指标的最大控制因素。提高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提高新增耕地肥力综合指数的最直接的方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将是提高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川北地区水稻免耕抛秧及免耕直播技术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北地区水稻种植采用免耕抛秧和免耕直播生产方式,能够改善土壤耕层通透性,防止坐蔸等危害,保持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耕地生产能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是该地区春季农业生产避灾减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水稻生产30年地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446-3452
【目的】分析江苏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江苏省近30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3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快速减少,苏中地区略有减少,苏北地区快速增加;水稻单产区域差异减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削弱,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缩小;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断下降,苏北地区在全省水稻生产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结论】种植结构调整和耕地面积变化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其中种植结构调整是主导因素;水稻单产的区域变化是耕地质量变化、气象因子和社会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苏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了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下降和单产优势的削弱,促使江苏省水稻生产的重心由苏南地区逐步转移到苏北地区。  相似文献   

9.
耕地压力与粮食安全保障密切相关,本文根据2000—2018年黄淮海平原5省2市数据,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研究了该区域的耕地压力大小的变化,借助灰色预测GM (1.1)模型对影响黄淮海耕地压力指数的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等进行预测,并分析了黄淮海平原2019—2033年的耕地压力指数的趋势。结果发现,耕地压力指数总体呈现递减趋势,由研究初期的耕地压力较大威胁粮食安全向耕地压力较小粮食安全有所保障转变。提出区域间耕地压力指数分化严重,应对区域间耕地压力分化问题予以关注,避免大城市粮食供应过度依赖粮食绝对安全地区;严格把控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地用途整理,改良废弃土地,增加耕地资源的储备量;在不影响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采取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等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果空间一致性达到66.43%;引起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指标主要有耕地地力评价因素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用地自然得分评价因素中的盐渍化程度;建立了同一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研究结论:通过衔接模型,可以实现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寻甸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耕地资源的管护正处在由产量安全向能力安全转换的初级阶段,耕地生产能力的监测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以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寻甸县试点为例,通过构建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实际单产与经济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标准粮可实现单产与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标准粮理论单产与自然等指数的函数关系,得到各乡镇监测样点的实际单产、可实现单产、理论单产,并对各乡镇的监测样点进行系统评价,得出监测样点代表的寻甸县耕地产能状况,能够为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果空间一致性达到66.43%;引起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指标主要有耕地地力评价因素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用地自然得分评价因素中的盐渍化程度;建立了同一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研究结论:通过衔接模型,可以实现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3.
黄晓  丁忠义  陶育琼  连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50-19051,19054
在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依据《丰县统计年鉴》中人口、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等数据,采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耕地压力指数各相关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以及耕地资源的紧张程度。研究表明,19992005年丰县耕地压力较大,县域范围内粮食供需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今后丰县耕地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粮食安全将面临更大压力。为缓解耕地压力,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丰县耕地和粮食供需平衡,稳定和提高县域范围内的粮食生生产能力,提出了合理保护耕地的对策与建议:一是采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现有耕地资源;二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力度,增加耕地面积;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水稻生产潜力及科技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对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水稻生产的单产潜力、效益潜力以及耕地利用与土壤肥力变化,进而提出了推进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的科技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土壤肥力是影响作物单产的主要因素,也是耕地分级的重要依据。选择海拔、坡度、耕层厚度、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8个评价指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在ArcGIS8.3和ArcView3.3平台上,实现普安县耕地土壤肥力可视化评价,并对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分析,为土壤培肥、治理、耕地分级和退耕还林(还草)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耕地利用视角下全国粮食生产时空特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考虑耕地数量及各项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方法(LMDI)将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解为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和粮食单产四大因素,研究1996—2016年其对全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空间上呈现南部地区减少、北部地区增加的趋势,导致全国粮食产能重心北移。2)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这些技术因素均是促进因素,其中单产提高对总产量提升贡献最大;期间耕地面积下降与种植结构调整则是粮食产量的抑制因素。研究认为,城市化过程中耕地面积减少不可避免,保证粮食安全不但需要严格保护耕地,而且必须强化"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与复种指数,以稳定与优化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时空变化,构建耕地压力指数因素分解模型,探讨耕地压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鄱阳湖经济生态区总体耕地压力末突破警戒线,但各县(市)耕地压力不平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南区域和西北区域耕地压力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各县(市)耕地压力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从平均效应来看,导致耕地压力减小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导致耕地压力增大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人均食品作物需求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播种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耕地土壤肥力质量和施肥对稻麦产量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6,(12):68-69
以2010年苏州市15个稻麦轮作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当年无肥区和常规施肥区稻麦作物产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耕地土壤肥力质量和施肥对稻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苏州全市各稻麦轮作监测点的耕地土壤肥力质量对小麦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49%;耕地土壤肥力质量对水稻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60%。而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51%,而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40%。经综合计算得到2010年度土壤肥力质量对稻麦两季总产量贡献率为56%,施肥对稻麦两季总产量贡献率为44%。  相似文献   

19.
洪波  陈浩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4):127-129,146
耕地非农化不仅会影响到耕地资源的数量,也会影响到耕地资源的质量。在建设用地“占一补一”平衡制度下,耕地非农化主要是影响到耕地的质量。本文侧重从耕地质量变化的角度探讨了耕地非农化影响粮食生产的机理。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非农化规模与粮食单产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耕地非农化规模与粮食单产水平负相关,耕地非农化规模每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单产水平会下降0.14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的耕地非农化造成了耕地质量水平的下降,并对粮食单产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耕地自然质量等级与土壤肥力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将化州市耕地分为4个监测分区,布设38个采样点,调查测定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和主要土壤肥力指标,并对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耕地自然质量等级指数(y)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pH(x1)、碱解氮含量(x2)]间存在如下数学关系式:y=1 300.15+630.33 x1+3.24x2.pH、碱解氮含量与耕地自然质量等级的10个原始监测指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与自然质量等指数也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