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遥感与GIS的支持下,以东港市1989年TM影像和1999年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选取和计算景观指数分析了东港市10年来的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人工湿地面积普遍增加,天然湿地面积普遍减少,平均分形维数大部分降低,湿地景观破碎度增加,多样性指数下降,优势度指数增加,均匀度指数下降,聚集度指数增加。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反映了城镇规模的扩大,水稻的大面积种植,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等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深刻影响,人为活动已成为东港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
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Landsat 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遥感软件Erda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分维数、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1986-2003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整体景观斑块数目增加了111块,平均斑块面积减小0.7 km2,平均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破碎程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的有利与不利干扰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景观各要素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和相互转化.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景观整体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32降低到1.05,均匀度指数由0.89降低到0.72,表明优势组分林地对景观的控制作用不断增强,景观稳定性和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洪鸿加  陈志良  彭晓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91-11794,11797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珠江口地区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4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判读,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分析了珠江口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珠江口处于典型的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土地类型变化明显,并呈现出较强的时空分异特征。15年来,耕地和林地面积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建设用地长势强劲。②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指数显示,除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外,景观类型的其他几个景观指数的差异性很大,尤其1990~1995年变化最为明显。③景观水平的格局指数显示,1990~2005年间珠江口地区景观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斑块数量显著增加,各种景观指数表明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小尺度下湛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湛江市1986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小尺度下通过RS、GIS技术计算和分析湛江市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景观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分别由1.720增加到1.886和由0.193增加到0.359;而平均斑块面积和景观镶嵌度指数分别由3.220减小为3.103和27.361减小为26.878.这说明在人类活动的强干扰下该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改变,并分析了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东缘贡嘎山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 8.1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贡嘎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 主要结果如下:①1995—200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下降,而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②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均增加;③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优势度变化不大,耕地和林地的优势度减小,草地和水域优势度增加, 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由耕地、林地向草地和水域转变; ④交通干线(公路)附近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加强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淮安市淮阴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6-2008年淮安市淮阴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三个方面,定量分析了淮阴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对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1996-2008年,淮阴区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优势度指数总体呈现增加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47.83×10~6元,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增加了0.003 0.  相似文献   

7.
基于Arcgis和Mapgis软件,利用万年县1992、2007和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资料,运用土地评价法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的方法,选取一些土地评价指标和景观格局指数,对万年县耕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万年县耕地多呈带状和团状分布,19922013年这21年以来耕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斑块平均面积不断降低,斑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不断上升,说明景观破碎度不断增加,斑块形状不断复杂;耕地景观优势度上升,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万年县耕地格局在20072013年这21年以来耕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斑块平均面积不断降低,斑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不断上升,说明景观破碎度不断增加,斑块形状不断复杂;耕地景观优势度上升,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万年县耕地格局在20072013年期间变化幅度比19922013年期间变化幅度比19922007年期间大,说明万年县变化趋势在加快。  相似文献   

8.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郑州市边缘区西北象限样带为例,分析了该区域5个不同梯度绿地景观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斑块密度等指数.结果显示,随着人类干扰度的降低,绿地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破碎度减小,异质性先增加后降低,生态稳定性逐步增强.对不同梯度区域景观要素构成及异质性指数的分析表明,提高绿地景观多样性及维护生态...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对区域景观变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张迎军  王瑞霞  宋智慧  卜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79-6880,6882
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以江苏省仪征市某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选取斑块伸长指数、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廊道密度等景观指标,对项目区整理前后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理后水田面积增大,斑块形状规则,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但同时景观多样性略有降低。因此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手段,以减少土地整理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田景观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选取辽宁桓仁至永陵高速公路作为研究对象,用ArcGIS与实地调查分析工程施工造成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再对比公路建设前后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得出:公路作为一条线性廊道,将研究区域切割得更为破碎,其表现在(1)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0.0645;(2)形状指数增加11.913 3;(3)斑块密度增加3.599 1,说明公路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异质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景观格局理论分析了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的空间结构及异质性变化。结果表明:山地景观系统是由草地、森林、灌木、冰雪以及水域5种景观要素构成,其中草地为基质,水域为廊道。与1994年相比,2008年山地景观系统中草地和冰雪景观要素的多样性指数分别增加了49.0%和4.8%,但整体景观多样性和森林、灌木、水域的多样性指数却分别降低了1.9%、12.0%、3.4%、1.9%。山地景观系统中的整体景观优势度指数增大了12.8%,而景观均匀度却减小了1.9%,其中草地与冰雪景观要素的均匀度增大,分别增大了49.0%和4.8%,而其余的景观要素的均匀度均减小。山地景观系统的整体景观破碎度减小了22.27%,但森林景观要素的破碎度却增大了17.05%,其余景观要素破碎度均减小,其中灌木、水域、冰雪分别减小了32.82%,17.21%,11.96%。山地景观系统的整体景观分离度减小了9.81%,其中森林分离度减小最明显,为26.54%,其次为灌木景观,为11.0%,减小最不明显的的是冰雪,为0.9%。综上可知,14a中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农牧交错带处于气候上的过渡区和生态系统上的脆弱地带,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土地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用1976、1987、1993、1999、2006和2010年遥感影像,运用ENVI 4.7、ArcGIS 9.3 和FRAGSTATS 3.3,分析农牧交错带黄旗海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976—2010年间,耕地和建设用地等人工景观的面积不断扩增,草地和湿地等自然景观面积大量萎缩,其中,湿地面积从193.5 km2减为52.9 km2,减少了73%。在景观水平上,选取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蔓延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分析景观格局。34年间流域景观形状变得复杂,异质性程度增加,景观破碎化加剧,作为优势景观类型的草地对整个景观的控制作用减小。人类活动是黄旗海流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口增加和农牧业发展使建设用地和耕地大规模扩增,经济增长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人工水利设施的建设改变了流域水资源的自然配置,使得湿地资源大量消失。  相似文献   

13.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区1996、2005年的SPOT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运用3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分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从1996-2005年,整体景观斑块平均面积减少了73 690.2 m2,平均斑块周长减少了223.3 m,而各景观组分斑块总周长明显增加。珍贵针叶树种形状指数增加了0.41,破碎度增加了0.051。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增加。对研究区和相关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土壤和旅游开发等是森林景观变化的关键性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宜春市中心城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些景观生态学指数的计算与分析,对宜春市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前后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按生态学原理规划后的绿地斑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斑块大小分布呈均匀态势,多样性和均匀度有一定的增加,而优势度有所下降,分离度和景观破碎度也有大幅的下降,分维数则有较明显的上升,绿地景观空间格局优化成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的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试验区域1990年TM影像和2002年ETM+影像,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应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试验区域12 a来景观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2 a间,试验区域景观发生巨大变化。(1)1990~2002年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他植被、裸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得到了增加,其中建设用地相对自身增幅最大,年平均增长率为20.9%。(2)两时期的景观基质均为森林,其他植被、裸地、建设用地、水域作为斑块单元镶嵌其中,5种景观类型相互之间转化频繁,森林主要转化为其他植被和裸地;同时其他植被、裸地也有大部分转化为森林,其原因是人工林的建立,转化后的景观森林的主导优势已不明显。(3)总体景观的破碎度呈增加趋势,但不同景观类型的破碎化指数的变化则表现不同,森林和水域表现出下降趋势,而其他植被、裸地、建设用地的景观破碎化指数则呈上升趋势,景观向无序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TM、中巴资源卫星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等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 4.7、ARCGIS 9.2、IDRISI 15等软件,研究了西安市辖区的景观特征与空间格局,预测了未来的景观变化,提出了景观格局预测的数据转化和多距离空间分析的精简步骤.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景观本底是一个由林地和耕地构成的复合景观基质,建设用地在研究时段内呈现持续增加趋势,且2004-2011年间的增加量高于2000-2004年间的增加量;林地面积略有降低,林地和草地总面积略呈增长趋势,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变化较小.研究时段内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降低,林地景观的连通性增强了,耕地的降低了.各景观类型在所设定的最大预期研究尺度下均呈现显著的聚集空间格局;各年和各景观类型之间的聚集、随机和离散的临界阈值差别相对比较大;水域和未利用地的空间聚集强度明显高于耕地、林地、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耕地和草地空间分布存在一个异质性最大的特征尺度,且均出现了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和离散分布3种分布格局,以2011年最为明显.利用景观指数法和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研究景观格局特征的效果要比单一的景观指数法较理想.CA-Markov模型模拟的结果基本能够反映未来的景观格局状况.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与GIS的北京近30年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图像处理和GIS信息提取和分析功能,确定北京市区域湿地的景观分类系统,获取北京湿地景观数据。同时,基于Fragstats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选取景观面积指数、斑块数及斑块密度、斑块聚集度、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分维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等空间结构指标,从景观水平上研究了1978—2005年近30年来北京湿地景观分布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面积呈现显著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由1978年的68491.63hm2减少到2005年的31416.31hm2,减少了54.0%;2)1978—2005年,北京湿地斑块趋向于不规则化,破碎程度急剧增加,导致湿地易消退、湿地功能难以发挥;3)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北京湿地类型多样性指数值在1.2以上,与均匀度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二者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景观尺度对乌苏-奎屯-独山子地区1990~2005年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分析,从景观格局变化总体特征和景观指数两方面探讨了人类活动在该地区景观尺度上的直接体现形式.[方法]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借助3S技术和图形处理软件.[结果]农田、未利用地、水域、盐碱地和城镇及工业用地景观比例增加,而林地、草地、冰川、沼泽地则减少,山地-荒漠-绿洲过渡带逐渐退化,总体上呈现出"两增一减"的现象;该地区的景观斑块均匀度增加、缀块密度增大、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都增加.[结论]景观格局向多样化、破碎化发展,交错格局趋于简单化、破碎化及脆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