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显微镜下挑取冬虫夏草弹射的单子囊孢子接种于平板上,18℃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过程,发现单子囊孢子产生芽管后,直接进行微循环产孢,产生被粘液包裹的球状分生孢子团,经过缓慢生长形成菌落后,开始无性繁殖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取其分生孢子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在18℃下振荡培养,观察其生长过程。分生孢子液态培养主要经过:(Ⅰ)分生孢子萌发进行微循环产孢;(Ⅱ)孢子萌发产生菌丝;(Ⅲ)菌丝产生芽生孢子;(Ⅳ)芽生孢子生长形成新的芽孢。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冬虫夏草的无性型是中国被毛孢,且分生孢子在液体培养中也存在微循环产孢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流行学方法研究了芸薹链格孢菌的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结果表明:一般浸入水中2h后就有少量孢子萌发,10 h孢子萌发率可达90%以上;孢子萌发时各个细胞均可萌发形成芽管,向不同方向伸长,形成附着胞,20 h附着胞形成率可达50%以上;花粉和叶面物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孢子抗干燥能力较弱,萌发孢子只须经4h干燥即可完全丧失存活能力;芸薹链格孢菌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温度范围均为10~25℃,15℃为孢子萌发及附着孢形成的最适温度,温度达40℃后孢子不再萌发.  相似文献   

3.
液体深层培养贵州绿僵菌分生孢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贵州绿僵菌液体深层培养的研究表明,不同氮源对生长量、液生芽孢子和液生分生孢子产孢量影响显著.不同碳源对生长量和液生芽孢子产孢量影响显著,但对液生分生孢子产量无明显影响.同时试验还表明,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与培养液的碳氮比、pH以及通气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苹果霉心病病原Alternaria alternata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产孢细胞形成及孢子形成均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PH。在25℃、PH 5.6和有水滴存在等条件下的孢子萌发最好、产孢最多;黑暗有利于产孢细胞的形成;不同品种的苹果花粉、果实渗出液、不同的糖类等营养物质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产孢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胶孢炭疽菌侵染杨树叶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胶孢炭疽菌在杨树叶片上的侵染过程,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该菌的致病机制和杨树抗病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胶孢炭疽菌菌株BH12-2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健康杨树叶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和杨树叶片的防卫反应。结果接种4h后,孢子开始萌发产生芽管;8h时芽管顶端形成附着胞;12h时成熟的附着胞中央形成侵染钉;24h时,孢子另一端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48h后芽管不断分枝异化成菌丝并产生次级分生孢子;接种3d时,附着胞基部的侵染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膨大形成侵染泡囊,侵染泡囊初始生长在寄主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不穿透寄主的原生质体,随后产生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的分化;接种4~5d后,次生菌丝在寄主表皮和叶肉组织内大量扩展;第6d时,菌丝聚集在角质层下形成子座组织,并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着菌丝的扩展,叶片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在侵入点周围的叶肉细胞壁附近产生胼胝质,细胞壁向内凹陷并发生溶解,细胞质消解,叶绿体等细胞器解体以及寄主细胞坏死塌陷,最终在叶表面产生典型的褐色坏死病斑。结论胶孢炭疽菌在侵染过程中,一个分生孢子可萌发形成多个芽管和附着胞,提高其成功侵染的几率;胶孢炭疽菌对杨树叶片的侵染类型为细胞内半活体营养侵染型。   相似文献   

6.
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培养液离体培养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观察其萌发过程,结果显示,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可以产生单极芽管和双极芽管,而且芽管顶端膨大可形成附着胞,附着胞形态以球形和棍棒状为主;不同培养液中,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率不同,其中0.1%的菜青虫体壁浸出液(CL)培养液中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最高,分别达到79.01%和18.69%。不同基质对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也不同,蝉翅较适合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竹黄菌的生长发育情况,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其无性孢子的类型和产孢方式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竹黄无性型存在着梭形砖隔状的大分生孢子和椭圆形至近球形的共无性型小分生孢子,并首次报道了大分生孢子形态的多样性和能产生瓶梗孢子及芽生孢子产孢方式的多型现象.  相似文献   

8.
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在病害侵染循环中的作用、孢子形成附着胞的信号传导及其基因表达调节、产孢遗传规律和稻瘟病菌产孢相关基因鉴定与克隆分析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豇豆锈病由豇豆属单胞锈病和豇豆单胞锈菌引起。系单主寄生锈菌,能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是专性寄生菌,只为害豇豆。我国北方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日均温度21~28℃,具水湿及散射光条件,经3~5天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产生芽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炭疽菌属的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成率及形态等受孢子龄、叶汁种类和孢子悬液浓度影响的情况.结果表明,5 d菌龄的孢子以水配成3.4×105个·mL-1左右的孢子悬液,在25℃光照下培养12 h,附着胞的形态特征稳定,较适宜孢子萌发与附着孢形态的观察.对附着胞形态观察发现,11种炭疽菌产生的附着胞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胶孢炭疽菌的12个菌株中,除寄生于雷公藤的炭疽菌外,其余11个菌株的附着孢形态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从山东沾化地区采集到苏丹草大斑病病叶,分离纯化得到纯菌种,通过对其培养性状描述、生长速度测量、产孢方式、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形态的显微描绘与计测和致病性测定,得出鉴定结果:苏丹草大斑病菌为半知菌亚门(Deutercmycotlrm)丝孢纲(Hyphornycetes)丝孢目(Agoncmycetules)突脐孢属(Exserohilum Leonard et Suggs)大斑突脐孢[E.tucicum(Pass.)Leonaral et Suggs]致病性测定采用了孢子悬液喷洒法、菌片接种法和毒素液接种法3种接种方法,其中孢子悬液喷洒法较其它两种方法产生的病斑数量多,症状明显,是最佳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石蜡切片对甘蓝型油菜CMS212A和GMS1665A败育过程进行观察,发现CMS212A花药败育发生在孢原细胞时期,没有造孢细胞和花粉囊的分化,其败育机制较为复杂。而1665A花药进入减数分裂时期绒毡层膨大,使营养物质运抵小孢子母细胞过程受阻,使小孢子母细胞因营养缺乏而死亡。同时,胼胝质酶没有适时的降解胼胝质使小孢子细胞无法正常释放,少数释放出的小孢子也因畸形而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粒而解体。后期绒毡层出现液泡化,挤压药室直至其消失,导致完全败育。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日光温室甜樱桃性器官发育及受精进程的差异,以6年生甜樱桃‘红艳’为试材,利用石蜡切片法和荧光显微技术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甜樱桃的花芽形态分化、雌雄配子发育、受精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条件下,花芽在硬核期开始形态分化,高温区花芽形态分化时间短,花序间发育较整齐,单花分化需45 d左右,而低温区则相反,且单花分化需75 d左右;高温区次生造胞细胞持续分裂时间缩短、小孢子母细胞的持续时间短、雄配子体的形成速度快且整齐度高,低温区相反;高温区从造胞细胞到雌配子体形成需14d左右,而低温区需20 d左右;不同温区胚的发育进程相似,但高温区从授粉到受精的时间比低温区延长约36h,达120 h.日光温室条件下,高低温均影响甜樱桃的生殖生长,高温使甜樱桃的花芽分化开始早,花芽形态分化及雌雄配子的发育时间短,但受精进程减慢.  相似文献   

14.
采集并分离来源于辽宁北部7个市县的7株野生球孢白僵菌菌株,比较了各菌株产孢量、萌发率和孢子的生长速率生物学指标及对玉米螟3龄幼虫毒力水平进行测试,筛选对玉米螟高致病性的白僵菌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各项生物学特性指标数据,筛选出生物学特性表现优良的高致病性菌株1株,即TL3菌株。TL3菌株产孢量达到18.35×107个/cm2,14h的萌发率为93.29%,营养生长量为2.64mm/d。通过对玉米螟3龄幼虫毒力的测定,死亡率达到了98.33%。各项生物学特性指标均显著优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对照(CK)菌株。  相似文献   

15.
BHL等4种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不同浓度的BHL、快灭灵、乙烯利、二甲四氯钠在油菜蕾薹期对白菜型油菜自交系143C和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3A进行杀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0.5μg/mL BHL在油菜薹高15~20 cm,最大花蕾1.5~2.5 mm时期叶面喷施,单株受药量15~17 mL,间隔10 d后用相同浓度再喷一次,单株受药量8~10 mL,可诱发白菜型油菜91%全不育株率,可使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完全不育,低温不再产生微粉。而另3种药物在本试验中几乎没有杀雄效果。细胞学观察化学杀雄后白菜型油菜143C花药的发育过程:在造孢期造孢细胞粘连,空泡化;减数分裂至四分体期,花药不发育,或绒毡层与花粉母细胞粘连变形;单胞、二三胞花粉期药室有少量畸形花粉粒、或死花粉粒、或完全无花粉粒。  相似文献   

16.
银耳极性测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福建省古田县银耳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28个银耳芽孢单孢分离物。单孢配对试验发现,由同一银耳子实体可得到4种不同交配型的银耳芽孢,它们之间的交配反应受两套因子控制,A(a)和B(b),其中A因子控制配对芽孢萌发管的产生,B因子控制配对产生的萌发管能否形在具锁状联合中的双核菌丝。配对结果表明,福建银耳为双因子控制的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  相似文献   

17.
棉花雄性不育材料亚棉A的小孢子败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海燕  黄晋玲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0):4130-4140
【目的】从细胞学和生理生化两方面研究棉花雄性不育系亚棉A小孢子的败育机理。【方法】亚棉A是从亚比棉×陆地棉3种杂种中选育出来的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运用光学、电子显微技术及生化指标测定法,对棉花不育系亚棉A及其保持系亚棉B小孢子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不育材料亚棉A的败育时期主要在造孢细胞期至减数分裂细线期前;在显微结构上,败育迹象起始于造孢细胞期,造孢细胞粘连,无核仁,部分已解体,未解体造孢细胞发育成的小孢子母细胞中核仁消失,在减数分裂细线期前完全解体,而绒毡层细胞延迟发育,且与中层细胞在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不降解,这些异常现象导致最终形成无花粉粒的花粉囊;在亚显微结构上,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中出现线粒体内嵴消失、内质网断裂等降解迹象的同时,相应绒毡层细胞中也出现了线粒体退化的异常现象。生化研究表明,不育系败育后花蕾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保持系,而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却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的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均低于保持系。【结论】绒毡层细胞延迟发育可能是引起亚棉A小孢子败育的主要原因,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与其雄性不育相关。  相似文献   

18.
感染甘薯小象甲白僵菌菌株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对小象甲的优良生防菌株,对分离自不同寄主的8株白僵菌进行了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生物学指标研究;采用浸渍法,进行了白僵菌对甘薯小象甲成虫侵染能力的初步筛选。结果表明:白僵菌菌株Gxj-10和Xwy-1感染甘薯小象甲成虫15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1%和60.7%,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且在培养过程中产孢量较高。2株菌株在防治甘薯小象甲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5种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制片方法,对不缺绿ogu、陕3A型、nap、pol、758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和比较,以确定这些不育系的败育时期和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不缺绿型ogu CMS花药败育受阻于四分体至单核花粉时期,败育特点是四分体时期持续较长,绒毡层延迟退化。陕3A型、nap、Pol CMS花粉败育发生在孢原细胞时期,少数花药会继续发育产生有活力花粉粒,表现微粉现象。758A的败育时期在孢原细胞时期,败育特点为没有造孢细胞和壁细胞的分化,不能形成药室和花粉粒,败育比较彻底。  相似文献   

20.
在西瓜S351-1雄性不育材料遗传学及细胞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次级造孢细胞在败育过程中,除细胞质壁分离、核解体消失外,细胞质中细胞器的形态与结构亦表现异常,尤其是溶酶体及液泡的数目与形态的变化。解体核周期细胞质中长丝状或封闭环状的内质网复合结构出现等,并对次级造孢细胞中液泡系的动态、内质网的结构异常与败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