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T形管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氧气雾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将T形管一端与一次性呼吸机管道V形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一次性呼吸机延长管端相连接,T形管的下端与氧气雾化器连接;对照组则按常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氧气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的满意度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65.0%,P<0.01),机械通气后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vs25.0%,P<0.01)。结论 T形管氧气雾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痰液的黏稠度,提高气道湿化效果,减少VAP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B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并发症如刺激性咳嗽、痰阻、气管粘膜损伤发生较B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在气道湿化上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滴入湿化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压力触发与流速触发在体外模拟机械通气患者非同步持续喷射雾化吸入影响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分流速触发和压力触发两组,每组15例。雾化时长30min,雾化动力源为中心供氧8L/min,模式为容量控制V-A/C模式,潮气量设置为500mL,送气流速为方波,吸气时间1s,PEEP(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5cmH2O,呼吸频率20次/min。结果:压力触发组和流速触发组在雾化吸入完毕后,死腔容量、管道损耗、雾化后雾化器重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压力触发组在模拟肺前后差和过滤器前后差方面体现出差异性,压力触发组在模拟肺沉积量多于流速触发组,在呼出端浪费的气溶胶少于流速组。结论:压力触发组在模拟肺内沉积量和呼出端过滤器截流量优于流速触发组(P0.01),在提高雾化效率和降低因雾化吸入带来呼吸机的损害风险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体林斯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COPD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治疗组(n=40),对照组使用抗炎、解痉、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体林斯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乌体林氧气雾化对COPD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确诊的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雾化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雾化组增加药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及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消失时间。结果雾化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雾化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及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并及早给予综合性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雾化剂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25例(41眼),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16眼)和观察组15例(25眼)。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滴眼液、润舒滴眼液交替点眼治疗,1次/h;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自拟中药雾化剂熏眼治疗(桑叶5g、薄荷5g、千里光5g、冰片2g,加水50 mL煮沸1~2min后待温即取上层药液约20mL至超声雾化器中雾化熏眼,单眼治疗10~15min,双眼20~30min,2次/d,在门诊连续治疗7d)。结果对照组10例16眼中有效10眼,无效6眼,观察组15例25眼中有效24眼,无效1眼,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常规治疗结合自拟中药雾化剂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疗效良好,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 1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硫酸沙丁胺醇2 mL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10 mg雾化吸入,积极给予护理配合。治疗2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36例、无效4例)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1.619,P〈0.01)。结论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操作方便,无痛苦,安全可靠,积极的护理配合亦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BiPAP通气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伴Ⅱ型呼衰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15例。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每天上午及下午进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各1次;B组每日上午及下午进行BiPAP通气各2 h;C组综合A组和B组治疗,每天上午及下午进行BiPAP通气2 h,通气过程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各1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呼吸浅快指数、吸气时间/呼气时间的比值6、min行走距离、呼衰纠正时间。治疗3~8 d,比较通气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进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或B组进行BiPAP通气后,患者的呼吸频率有所减轻,FEV1有所上升,但差异尚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O2、PO2、f/Vt及6min行走距离明显改善(P<0.05或<0.01);C组综合A、B的治疗方法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其改善程度比A、B两组更加明显,呼衰纠正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0.01)。A、B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和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均可独自有效纠正呼衰,两者同时使用存在协同作用,提示无创BiPAP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喉结核患者使用金喉健辅助雾化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喉结核患者106例均进行抗痨治疗,其中51例使用金喉健雾化吸入(研究组),另有55例使用薄荷水雾化吸入(对照组)。比较抗痨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症状(声嘶伴咽痛)、局部病灶及痰菌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症状改善、痰菌阴转、局部病变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8.6%vs 27.3%,92.2%vs 58.2%,58.8%vs 32.7%,均P〈0.05)。结论雾化吸入金喉健辅助治疗喉结核能有效地改善声嘶、咽痛的症状,促进局部病灶的愈合和痰菌阴转,提高抗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的效果。方法:急诊哮喘患儿88例随机分为2组,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组(A组)46例,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联合吸入组(B组)42例。2组均用单剂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记录吸药前后喘息、哮鸣音记分和呼气峰流速(PEF)的变化。结果:A组患儿喘息及哮鸣音记分别于吸药后90min开始低于B组,而PEF在吸药后90min开始高于B组。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哮喘的效果优于沙丁胺醇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咳嗽、咳痰、哮鸣音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豚鼠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相同或相近的雄性豚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周实验组、10周实验组各10只,以腹腔注射10%卵清蛋白和1%卵清蛋白雾化吸入复制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6周和10周时分别采集相应实验组动物的动脉血液,检测血气指标及钾、钠、钙、镁、磷、氯等。结果表明,6周时模型组钙、磷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镁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10周时模型组动物出现血氧分压降低趋势。由此可见,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复制中,离子指标的变化在6周时已明显,而血气指标的变化要在10周后才出现。  相似文献   

13.
在冬季和夏季,分别将150头杂交猪常规屠宰后45 min的胴体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头),第1组为常规风冷,其他4组为间歇水喷淋处理组.样品修整后进库冷却,库中配备一套新型雾化喷淋系统,通过调节能对胴体进行间歇水喷淋,喷淋时间分别为4、8、12和16 h,喷淋周期为每间隔30 min喷淋1 min.研究结果表明,宰后24 h常规风冷条件下胴体干耗为1.28%,喷淋4、8、12和16 h胴体干耗依次为1.16%、0.99%、0.83%和0.69%,常规风冷组显著高于其他喷淋组(P<0.05).夏季滴水损失、背最长肌L*、终点pH值及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冬季(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56例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除常规抗炎治疗外,同时采用沙丁胺醇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照组单用沙丁胺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1%(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普米克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72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均采用综合治疗 ,观察组加用超声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 ,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气分析以及转归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超声雾化吸入肾上腺素组在症状、体征的持续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气明显改善 ,治愈率较高。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 ,改善症状 ,稳定体内环境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1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予以沙丁胺醇与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观察2组患儿咳嗽、喘息及肺部哮鸣音等临床表现在雾化吸入治疗前、治疗后15、30min和60min时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丁胺醇与澳化异丙托品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明显优于沙丁胺醇与溴化异丙托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治疗婴儿肺炎的效果。方法:将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雾化吸入配合吸痰)和对照组(雾化吸入)各42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抗病毒、退热及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拍背吸痰。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率和治愈天数。结果:观察组治愈22例,有效14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2、16、1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c=6.185,P<0.05)。观察组的治愈天数为(6.82±1.7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4±2.62)d(P<0.01)。结论: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对婴幼儿肺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正>雾化吸入作为呼吸系统疾病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具有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在临床中为小儿先心病患儿做雾化吸入治疗时,会出现比一般患儿表现要重的不良反应,如痰液堵塞、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加重、甚至猝死等,所以正确、有效地实施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7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n=25),B组(n=26),C组(n=26)。A组作单纯体位引流,B组作单纯超声雾化吸入,C组在体位引流前作超声雾化吸入。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的痰液排出量、血象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以其作为临床疗效指标。结果:C组患者每日排痰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血象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较A组和B组缩短(P<0.01)。结论: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能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
基于超声雾化的蔬菜栽培管道内雾滴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风速、雾化量、温度差对蔬菜栽培管道内营养液雾气的沉降变化的影响,搭建了基于超声雾化的蔬菜栽培管道试验平台。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风速、雾化量、温度差对管道内雾气沉降量的影响,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影响雾气沉降的因素主次顺序,并建立了营养液雾气沉降量的回归方程。随着栽培管道内雾化量的增加,沉降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当雾化量低于420 mL·h-1时沉降量增加缓慢,当雾化量大于420 mL·h-1时沉降量增加明显。随着风速逐渐增大,沉降量不断减少,风速为1.1 m·s-1沉降量最大,风速大于1.5 m·s-1后沉降量显著减少。沉降量随着温度差的正负水平近似对称变化,温度差绝对值增大,沉降量增加。回归模型的R2为0.734 7,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三个因素对蔬菜根系雾气沉降影响排序为雾化量>风速>温度差。模型求得沉降量最大值为0.063 g,最优组合雾化量为680.11 mL·h-1,风速为1.34 m·s-1,温度差为0.039 ℃。对模型进行验证,在雾化量、风速和温度差的大小依次为:660 mL·h-1、1.5 m·s-1、0 ℃,540 mL·h-1、1.3 m·s-1、0 ℃,540 mL·h-1、1.7 m·s-1、0 ℃时,回归模型预测的沉降量依次为0.062、0.060、0.056 g,试验得到沉降量的实测值依次为0.057、0.056、0.051 g,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依次为8.77%、7.14%、9.80%。该研究结果为快速有效调整根系生长环境提供参考顺序,为根系其他环境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为研究其他形状的气雾栽培装置内根系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