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麦茎秆机械强度与若干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小麦灌浆高峰期对茎秆的机械强度进行测试 ,并对小麦茎秆各节长、粗 ,株高 ,生物学产量等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小麦茎秆机械强度与各节间长呈负相关 ,其中与茎秆基部第 1、2节间长达显著水平 ,与基部第 3节间长达极显著水平 ,与中部第 4节间长达极显著水平 ;与各节间粗呈正相关 ,其中与第 1、5节间粗达显著水平 ,与第 2、3、4节间粗达极显著水平 ;与穗长及穗重相关不显著 ;茎基部第 2节间干物质对机械强度的贡献最大。在小麦的抗倒性育种中 ,选择矮秆、茎秆粗壮并兼顾大穗的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小麦抗倒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简便快捷的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方法,以48个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小麦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小麦品系茎秆等特性的调查分析,结合多试点抗倒性验证,比较4种倒伏指数法在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评价中的效果。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倒伏与株高、基部茎节特性等密切相关。其中,倒伏与第1至第3节茎秆长度、株高、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节茎秆的径长比、基部茎秆弹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株高越矮,基部节间越短,特别是第2茎节短且粗,茎秆基部弹性越强,小麦品种抗倒性越好。4种倒伏指数均与第2、3茎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茎节机械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分别与其他茎秆等特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第2、3茎节长度和第2茎节的机械强度是上述4种倒伏指数法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的共性基础,同时各倒伏指数又有其特定的关联性状。4种倒伏指数均可有效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但从便利性及相关性密切程度方面比较,倒伏指数2和倒伏指数3鉴定的评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个株高和穗型有较大差异的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茎秆抗倒性能及抗倒指数与茎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倒品种表现为植株较矮、基部节间短粗、秆壁较厚且充实度较高,开花后,其基部节间的干物质输出速度较快.小麦开花后,重心高度上移,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逐渐下降,品种间抗倒性能存在显著差异,抗倒指数以半矮秆品种宁麦8号和扬麦9号为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株高、穗下节间长、基部第1,2节间长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22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和产量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壁厚、抗折力、节间粗和单位节间干重与倒伏指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节的抗折力与节间粗、壁厚和单位节间干重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秆长和节间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基部3个伸长节间的节间长度、壁厚、粗度和单位节间干重与千粒重多呈正相关,多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秆壁粗壮厚实可以孕育大穗,并适当控制株高,对高产抗倒品种的培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越冬期冻害和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中筋高产小麦品种新麦1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从土壤-小麦植株系统出发研究了3个梯度氮肥用量(180 kg/hm2、240 kg/hm2和300 kg/hm2)和3种基追比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基肥:拔节肥为5∶5和基肥∶拔节肥为7∶3)对冬小麦越冬期麦苗冻害和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模式显著影响小麦抗冻能力和茎秆抗倒伏能力。基部第一、第二节间的节间长度和基部第二节间的含氮量均随施氮水平和基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基部第一、第二节间的节间粗度、秆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以及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则表现相反。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与其节间粗度、秆壁厚度、充实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大面积推广的春玉米品种(正红6号、仲玉3号、先玉1171、成单30)为材料,研究其生理成熟后穗下茎秆倒折率、含水率、干质量、机械强度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明确春玉米生理成熟后穗下茎秆倒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春玉米生理成熟后穗下茎秆倒折率呈增加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正红6号、仲玉3号、先玉1171、成单30分别于生理成熟后2.6、17.9、14.6、19.3 d前收获能满足机收倒伏要求;玉米生理成熟后穗下茎秆含水率、干质量、机械强度呈降低趋势,且部分品种间差异显著;穗下茎秆倒折率与穗下茎秆含水率、干质量、机械强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穗下茎秆含水率、干质量、机械强度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茎秆含水率、干质量、第3节压折强度、第3节穿刺强度与穗下茎秆倒折率均符合指数函数关系,拟合的方程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抗倒伏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河南省推广面积较大的1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其茎秆性状和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为抗倒性强或弱的不同类型品种,并研究玉米茎秆形态、力学特征及其与倒伏率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倒性强的品种其株高、穗位高、基部节间长度较小,而基部节间周长较大,以基5节的差异最大。与抗倒性弱的品种相比,抗倒性强的品种的产量平均增加22.7%,穗长、穗粗、穗行数和百粒质量分别增加16.8%、11.9%、2.8%和4.5%,基部节间的穿刺强度、压碎强度和折断力度分别增加29.7%、17.9%和11.9%,以基3节的增加幅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倒伏率与基部节间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节间周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以基5节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节间长)和-0.66**(节间周长)。基部节间的力学特征与倒伏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以基3节的相关性最强,穿刺强度、压碎强度和折断力度与倒伏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71**、-0.7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倒伏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受倒伏率影响最大的是行粒数(-0.77)。茎秆力学性状中以基3节的差异最显著,可以作为玉米抗倒伏品种选择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8.
长生13不同生育期茎秆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春谷子长生13的茎秆特性,为抗倒谷子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长生13分别在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倒2节至倒6节的节间长度、直径、茎秆机械强度、单株鲜质量、单株穗质量和植株重心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倒2节至倒6节,节间长度依次增加,节间直径和茎秆强度依次降低;随生育期进度,节间长度依次增加,除倒3节外,各节间长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直径先增加后降低,各节间直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倒2节至倒5节茎秆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倒6节的各节间茎秆强度依次降低,其中,倒2节在蜡熟期的茎秆强度最大(9.87 kg),倒6节在成熟期的茎秆强度最小(5.02 kg),但各生育期的茎秆强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单株鲜质量和单株穗质量逐渐升高,植株重心增加明显,重心在成熟期达最大,为0.57。  相似文献   

9.
对小麦云麦39、靖麦5及高加索3个品种进行考察,探讨主茎的根、茎、叶、分蘖节及穗等性状与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根的性状中,根的平均粗度及一次根数(次生根数)与单株有效分蘖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分蘖节直径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分蘖节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单株有效分蘖数与第一节间长,第一节间粗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有效分蘖数与主茎旗叶长有显著正相关。在穗部性状中,单株有效分蘖数与穗长、穗粒数、小穗数、穗粒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退花小穗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小麦茎秆弯折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高秆、中秆和矮秆3个品种的小麦为试验对象, 进行了不同生长期、不同节间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等力学指标的测定和相应变化规律的研究, 旨在探索指导小麦优种筛选相应的生物力学性能指标和评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在乳熟期内, 节间位置对三品种的茎秆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等三个指标均影响极显著; 生长期对三品种茎秆基部第二节段的弹性模量、抗弯刚度两个指标影响也极显著, 而生长期对茎秆基部第二节段惯性矩的显著性影响因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Stem strength affects directly the resistance of wheat plant to lodging. Unfortunatel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tem strength is not perfect for wheat breeding and genetics up to now. In this study a prostrate tester was engaged for testing the stem strength of 661 wheat varieties and of 1183 single plants from a F2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time to determine the stem strength should be from milk stage to dough ripe stage. The stem strength at the maturity would decrease and it was not easy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varieties. The single plant with a strong stem could be judged using the prostrate tester from the F2 population. By testing the stem strength and anatomic characters of 30 varietie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ith diameter of the upper internodes and the stem strength was observed.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em diameter of the lower internodes and stem strength. It was suggested that a wheat breeder should breed the cuitivar with a strong stem, because the spike weight and biomass yield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stem strength.  相似文献   

12.
张晋贤  阮冠  梁社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64-11667,11728
[目的]探讨水稻茎秆的性状与抗压强度的关系。[方法]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10个水稻品种茎秆(包括3个节间)的形态、解剖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运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技术测出各品种的抗压强度;对特征数据与茎秆抗压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茎的外径、横切面积与茎秆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可作为茎秆抗倒伏的重要参考因素。品种63两优636的外径和横切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受测试品种,且3节间都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产量也高。[结论]63两优636可作为水稻超高产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3.
小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氮效率评价及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麦成株期氮效率评价方法,挖掘和筛选氮高效种质资源,为小麦氮效率的生理机制研究和氮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方法】2018—2020年,以108份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4个氮肥处理水平(0、180、240和360 kg·hm-2),调查不同氮水平下小麦株高、穗长、旗叶长、旗叶宽、茎粗、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和单穗产量11个农艺及产量性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小麦品种进行耐氮性评价和基因型差异分类。【结果】连续2年的数据结果显示,在低氮胁迫下,株高、穗长、旗叶长、旗叶宽、茎粗、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和单穗产量8个性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旗叶长对氮胁迫的敏感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9.766%、16.661%、9.361%和9.275%,累积贡献率达75.064%。以耐低氮性综合评价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小麦品种划分为强耐低氮型、耐低氮型、中间型、较敏感型和敏感型5类。筛选出耐低氮型小麦品种5份,温麦19、西农529、石4185、陇麦212和丰抗2,强耐低氮型小麦品种2份,中麦875和西农158。与低氮胁迫不同,高氮胁迫仅抑制茎粗、千粒重、粒长、粒宽和单穗产量5个性状,株高、穗长、旗叶长、旗叶宽、可育小穗数和穗粒数6个性状值随施氮量上升而增加。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1.348%、20.387%、12.452%和9.850%,累积贡献率达74.037%。依据耐高氮性综合评价D值,将供试小麦品种划分为耐高氮型、中间型、高氮较敏感型和高氮敏感型4类。鉴定出耐高氮型小麦品种9份,包括兰考矮早8、良星99、农大179、豫农9901、兰考926和郑农46等。基于籽粒产量和氮综合评价D值,将108份小麦品种划分为4种氮效率类型,双高效型(西农158和陇麦212等)、低氮高效型(西农585和石4185等)、高氮高效型(长丰1号和中种麦10号等)和双低效型(金丰7183和泛麦5号等)。【结论】供氮水平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指标有显著影响,基于小麦种质间氮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结合3种分析方法,可以准确评价小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氮效率状况。  相似文献   

14.
旱地小麦品种七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分析,旱地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每公顷最高茎数、容重与产量的相关性较强;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两者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9.568165和9.949188;旱地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负相关性较强,协调两者的关系是该区小麦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通过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小麦或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均能提高玉米气生根条数、0—30 cm土层根条数及根系干重,同时,玉米株高和单株鲜重均有所增加。秸秆还田后,在吐丝期和灌浆中期,玉米茎秆基部3—7节间的长度、直径、干重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基部节间的茎秆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显著提高。另外,玉米的根倒伏系数显著降低,而植株抗倒指数则显著升高。相关分析表明,根倒伏系数与根倒率显著正相关,而与单株鲜重、根系干重和基3节压碎强度显著负相关。玉米总倒折率与节间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节间干重、充实度、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以显著降低夏玉米的根倒率和茎折率,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在六倍体小黑麦灌浆期控水模拟干旱,分析干旱对各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然后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灌浆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个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灌浆期水分胁迫下所有品种都表现出株高降低,穗长变短,单株粒重、千粒重下降,每穗总小穗数、主茎穗粒数减少,而且与对照之间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品种“Tornado”对灌浆期干旱具有强的抗性,可作为今后小麦抗旱育种的种质资源;(3)单株粒重、主茎穗粒数、千粒重与抗旱性关联度大,可作为灌浆期抗旱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麦巨金对德抗961小麦产量和株高的影响。[方法]以小麦耐盐品种德抗961为材料,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喷施麦巨金,对小麦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穗下各个茎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随着喷施麦巨金次数的增加,穗下各个茎节长度缩短越大,尤其是倒二节间和穗下茎,最终显著降低株高;能够改善小麦的产量构成要素,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越大,最终小麦产量增幅越大。[结论]在小麦起身期间隔14 d连续喷施2次麦巨金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小麦株高,还能够明显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小麦茎秆弯曲特性与密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茎秆弯曲特性与密度间的关系。[方法]取郑麦9023和豫麦25茎杆基部第2节间,去掉叶鞘,做弯曲试验以及密度测定试验。利用微机控制非金属材料万能试验机,采用三点弯曲法对去鞘茎秆做弯曲试验。加载前,用游标卡尺测定茎秆外径及节间长度。采用非接触式光学应变引申仪测定变形量,加载速率为10mm/min。当茎秆发生明显的曲折时,停止加载。根据荷载挠度曲线,计算弯曲强度值、弹性模量值、抗弯刚度值。密度测定试验:用电子天平测定茎秆第2节问的重量,根据茎秆的外径、壁厚以及节间长,计算其体积,重量/体积即为密度值。[结果]在小麦灌浆期,茎秆基部弹性模量、惯性矩、抗弯刚度及密度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弯曲强度及含水率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其基部第2节间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抗弯刚度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茎秆密度值越大、含水率越低,抗弯刚度值、弯曲强度值越大,茎秆越不易倒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抗倒伏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土壤肥力和植株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影响。[方法]在不同土壤肥力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群体茎、叶特征的变化。[结果]冬小麦起身期的总茎数略低于成穗数,群体最大时期株型呈现梭形,开花期叶面积系数为4是较为合理的冠层结构;土壤肥力对小麦前期的茎、叶生长影响显著,在中后期也有一定的影响;密度则在形成最大群体前影响茎叶的生长,到小麦开花后影响不明显。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比土壤肥力更为显著。[结论]合理群体的小麦叶片会随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当群体在早晚获得充分光照时,有利于提高群体光能利用总效率和总产量。该研究为培育新品种和改进栽培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类型的14个甜高粱品种,设置4个不同浓度(0、0.3%、0.6%、0.8%)水平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的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差异显著,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杂交种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常规种,表现出较高的耐盐优势;在高浓度条件下甜高粱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对盐胁迫下最敏感的性状依次为籽粒产量、穗粒重、穗重、穗粒数、千粒重、出苗天数、茎重、叶重、单株鲜重、鲜重产量;由逐步回归统计得出,影响籽粒产量的主要因子有穗粒重、穗重、千粒重、穗长、穗粒数、穗粗,影响鲜重产量的主要因子有单株鲜重、茎重、叶重、鞘重、茎粗、株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