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水虻对餐厨垃圾养分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估黑水虻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研究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性能,并分析了最佳生产性能条件下黑水虻对餐厨垃圾转化情况。结果表明:100 g 7日龄黑水虻幼虫处理3.6 kg餐厨垃圾的生产性能最佳,经8 d的转化,餐厨垃圾干物质减少率为74.0%,干物质转化率为339%。转化后黑水虻虫体内的粗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为45.1%和48.1%,是原餐厨垃圾中蛋白和脂肪总量的61.3%和64.0%。餐厨垃圾中61.3%的N、71.4%的K被转入黑水虻虫体,60.0%的P、50.4%的Na被转入虫粪中。虫粪pH、电导率、有机质含量较原餐厨垃圾分别提高了22.5%、32.4%和28.9%,N、P、Na的含量也显著提高了135%、130.0%和92.9%,K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由此可见,利用黑水虻生物转化处理餐厨垃圾是一种可行的高效率、高效益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稻田复种轮作下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及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削弱长期连作障碍,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复种方式,综合分析稻田复种轮作系统下周年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稻田CO2和CH4不同季节排放量趋势一致,均是晚稻>早稻>冬作物,而N2O排放与之相反。从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来看,CO2排放总量明显高于CH4、N2O排放总量。处理A(紫云英—早稻—晚稻)CO2排放总量最高,但N2O和CH4排放总量均最低,N2O和CH4排放总量最高的是处理C(油菜—早稻—晚稻)。无论是冬季作物生长季、水稻生长季还是全年,3种温室气体的综合GWP均是以处理A最低,处理C最高,双季稻田冬种油菜对全球增温贡献较大,对环境来说是不利的,从这一点考虑,冬种紫云英相对来说是对环境更有利的。"混播绿肥—早稻—玉米‖大豆→混播绿肥—早稻—晚稻"综合效益较好,最具可持续发展优势,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综合评估不同奶牛粪污处理方式的温室气体排放规律。[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研究了粪污静态堆肥过程中、厌氧发酵过程及发酵后沼液在储存和还田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静态堆肥过程中CH4、CO2、N2O的排放因子分别为3.66、86.77、1.70 g/kg;厌氧发酵过程中单位沼气产量为0.245 L/g;厌氧发酵后沼液储存和还田过程中CH4、CO2、N2O的排放因子分别为10.88、83.80、5.72 g/kg。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厌氧发酵后沼液在储存和还田过程中CH4和N2O的排放量显著高于静态堆肥过程中的排放量,而2种粪污处理模式CO2的排放量间无显著差异;但因厌氧发酵产生的CH4可用于发电,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结论]测算显示,厌氧发酵管理阶段温室气体的综合排放量为-1 239.91 kg/Ueq,较静态堆肥具有更好的碳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有机废弃物预处理后依然存在高盐分、腐熟不完全以及存在有害物质等问题,探究利用蚯蚓堆肥处理餐厨垃圾与黑水虻虫粪的可行性.试验利用蚯蚓处理餐厨垃圾与黑水虻虫粪,对不同处理的蚯蚓生物学性状以及物料养分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蚯蚓堆肥处理后,处理组蚯蚓的日增质量倍数以及日增殖倍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种物料的pH值趋于中性,并且电导率显著下降(P<0.05);餐厨垃圾和黑水虻虫粪的有机质、铵态氮含量等均显著下降(P<0.05);总磷、总钾、腐殖酸的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黑水虻虫粪的总氮含量上升,而餐厨垃圾的总氮含量下降;黑水虻虫粪和餐厨垃圾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86.67%、81.33%.通过对物料腐殖酸与种子发芽指数的测定,表明2种物料经过蚯蚓处理后,可用于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水氮调控下鲜食葡萄园土壤N2O、CO2和CH4 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其增温潜势,以期了解水氮调控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旨在筛选出更为合理的水氮调控管理模式,从而为减缓葡萄园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于2017年4—12月,选择在河北省葡萄主产区—昌黎,以鲜食葡萄‘红地球’为供试葡萄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设置传统水氮、移动水肥、优化水氮和优化水氮+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一种新型的硝化抑制剂) 4个处理,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鲜食葡萄园土壤3种温室气体(N2O、CO2和CH4)排放量进行监测,比较其综合增温潜势差异,并测定葡萄产量。【结果】N2O排放通量施肥后呈现单峰趋势,在施肥灌水后的1—2 d出现峰值。氮肥能显著提高土壤N2O排放通量,与传统水氮相比,减氮控水处理能降低73.03%—88.19%的N2O平均排放通量,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等氮条件下配施DMPP能平均降低50.08%的N2O排放通量;各处理CO2排放通量变化趋势一致,在施肥后2—3 d达到排放高峰,在生长期内表现为季节变化规律。减氮控水处理能减少60.56%—62.13%的CO2排放,达到减排效果;CH4排放通量则无明显变化趋势,施肥后CH4排放通量时正时负,其中传统水氮CH4排放通量波动性较大,范围在-0.132—0.238 μg·m -2·h -1,减氮控水处理之间变化趋势平缓,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各处理土壤N2O排放总量从高到低依次是传统水氮、优化水氮、移动水肥和优化水氮+DMPP,分别为3.90、2.83、2.76和2.65 kg·hm -2,排放系数介于0.58%—0.67%。与传统水氮处理相比,减氮控水处理(移动水肥、优化水氮和优化水氮+DMPP)可使N2O总排放累积量降低27.56%—32.09%;各处理土壤CO2和CH4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传统水氮(3 816.05 kg·hm -2、0.060 g·hm -2),移动水肥(3 387.33 kg·hm -2、-0.075 g·hm -2),优化水氮(3 410.95 kg·hm -2、-0.036 g·hm -2)和优化水氮+DMPP(3 412.06 kg·hm -2、-0.030 g·hm -2)。减氮控水处理可分别使CO2排放累积量降低10.59%—11.23%,CH4总排放累积量降低150.23%—224.38%。结合葡萄产量,减氮控水处理葡萄产量较传统水氮处理增加8.81%—19.35%,其中以优化+DMPP处理增幅最大,且比优化水氮和移动水肥处理也高出9.69%和2.25%。 【结论】与传统水氮相比,优化水氮+DMPP处理土壤N2O、CO2和CH4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2.09%、10.59%和150.23%,总GWP 降低了12.82%,实现了葡萄园温室气体减排,同时可使葡萄产量增加19.35%,达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综合评价为本研究中最佳水氮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毛雪    包洁    赵前松    张小东    覃欢欢    梁正其   《现代农业研究》2022,(7):108-110
为了研究黑水虻对餐厨垃圾的处理效果及不同比例对黑水虻幼虫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黑水虻幼虫对不同 比例餐厨垃圾消耗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根据黑水虻生长期,对餐厨垃圾处理分为了4 个阶段,试验在第3 阶段 时,与餐厨垃圾占比60%相比较,餐厨垃圾比例为20%、40%时,黑水虻的平均体重差异显著(P<0.05),与80%相比差异 不显著(P > 0. 05);当餐厨垃圾比例为60%时,黑水虻日增重最大,有70.33mg,餐厨垃圾比例为80%时日增重最低为 27.165mg;餐厨垃圾比例为0%~20%,黑水虻幼虫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洱海流域长期施肥下露地菜田温室气体(N2O、CH4、CO2)和土壤氨(NH3)挥发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趋势及影响因素,依托始于2007年连续进行15 a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5个施肥处理[不施任何肥料(CK)、有机肥(OM)、化肥和有机肥(NPK+OM)、增施氮肥(NPK+OM+N)、增施磷肥(NPK+OM+P)]的温室气体及氨挥发的特征。结果表明:长期定位15 a后,OM处理能显著增加菜田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在等氮条件下,与OM处理相比,NPK+OM处理能显著增加菜田土壤NO3--N含量;NPK+OM+N处理会使土壤pH显著降低,导致土壤酸化。NPK+OM+N处理pH比NPK+OM处理显著降低9.27%;OM处理会导致土壤CO2和CH4排放量显著升高,在整个莴苣生育期内CO2和CH4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2 489.29±1 562.91)kg·hm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膳食结构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稻田被转为蔬菜种植,影响了土壤碳氮转化过程及其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有必要探究稻田转为蔬菜种植,特别是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初始阶段的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方法】试验选取了长期种植水稻的双季稻田,将其中一部分转为蔬菜种植,另一部分继续种植水稻,每个处理设置了3个重复,按照当地常规模式进行管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3年进行田间原位观测,比较分析稻田和由稻田转变的菜地CH4和N2O排放特征及其年际变化差异,明确稻田转为菜地初始阶段CH4和N2O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稻田是重要的CH4排放源,其第一年的排放强度(183.91 kg CH4-C·hm-2?a-1)明显低于后续两年(241.56—371.50 kg CH4-C·hm-2?a-1),这主要归功于后两年降雨量的增加引起了土壤水分含量的升高。稻田转为菜地显著减少了CH4排放,减少量相当于稻田CH4年累积排放量的83%—100%。菜地第一年的CH4累积排放量(31.22 kg CH4-C·hm-2)显著高于第二年(0.45 kg CH4-C·hm-2)和第三年(0.89 kg CH4-C·hm-2),表明稻田转菜地对CH4排放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效应。稻田是弱的N2O排放源(1.35—3.49 kg N2O-N·hm-2?a-1),其转为菜地显著增强了N2O排放。菜地第一年的N2O累积排放量(95.12 kg N2O-N·hm-2)显著高于第二年(38.28 kg N2O-N?hm-2)和第三年(40.07 kg N2O-N·hm-2)。菜地土壤异养呼吸对N2O排放的影响在第一年明显高于第二、三年,表明稻田转为蔬菜种植的第一年,有机质矿化对N2O排放有重要贡献。在100年尺度CO2当量下,稻田转为蔬菜种植第一和第二年的综合增温潜势(GWP)相对于稻田分别显著增加了390%和98%,主要是由于增加的N2O增温潜势超过了减少的CH4增温潜势。但是,稻田转为菜地的第三年,菜地的GWP((16.72±3.25) Mg CO2-eq·hm-2)与稻田((14.84±1.39) Mg CO2-eq·hm-2)相比无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减少的CH4 增温潜势完全抵消了增加的N2O增温潜势。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稻田转菜地对GWP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第一年。【结论】稻田转为菜地显著减少了CH4排放,增加了N2O排放,增强了菜地第一和第二年的综合增温潜势。有机质矿化过程对新转菜地第一年较高的N2O排放有重要贡献。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了评价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初始阶段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重要性,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9.
餐厨垃圾与鸡粪饲养黑水虻幼虫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考察不同餐厨垃圾和鸡粪配比饲养黑水虻的效果,以提高黑水虻产量。结果表明,当鸡粪:餐厨垃圾为1∶1.5时,黑水虻幼虫的产量最大,净增重量为751 g,黑水虻平均单头重为0.236 g,饲料的转化率最高为38.5%,料虫比最小为5.99,饲料减量率为66.3%。由此可见,通过餐厨垃圾和鸡粪的配比饲养黑水虻具有较好的转化产出。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有机物饲料对黑水虻幼虫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以餐厨有机固渣、麸皮、苜蓿粉、玉米粉、烘干鸡粪等5种单一原料或其组合作为黑水虻幼虫饲料进行饲养,测定饲料、黑水虻幼虫、粪的营养成分,并比较分析各组黑水虻幼虫外观品相、生长性能、营养成分等的差异。结果表明:用餐厨有机固渣饲养的黑水虻幼虫粗蛋白(43.6 g·100 g-1干基)、粗脂肪(28.4 g·100 g-1干基)、盐分(3.5 g·100 g-1干基)含量最高,高于以麸皮、50%麸皮+30%苜蓿粉+20%玉米粉、75%餐厨有机固渣+25%麸皮、烘干鸡粪、64%烘干鸡粪+36%麸皮饲养的黑水虻,且同等喂料量下昆虫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虫体大、外观品相好,幼虫发育时间较短。综上,用不同有机物喂养的黑水虻幼虫营养成分不同,餐厨有机固渣饲养的黑水虻幼虫营养更为丰富,具有较高的饲料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比例的虫卵添加量在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中对生物转化过程和鲜虫产量的影响,探索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对餐厨垃圾的减量化水平,以餐厨垃圾和稻壳粉为主料和辅料,每吨养殖料中分别投加80、100、120、150 g虫卵。结果表明:当每吨养殖料中投加100 g虫卵时,鲜虫产量最大;另外,虫卵添加量越大,黑水虻幼虫对餐厨垃圾的生物转化速率越快。说明每吨养殖料投加100 g虫卵时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加大虫卵投加量可以缩短餐厨垃圾的处理周期,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对餐厨垃圾的减量化水平最高约为79%。  相似文献   

12.
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有机种植对盐碱土主要温室气体(N2O和CO2)排放的影响。采用IPCC(1992)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及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种植,有机种植的温室气体(N2O、CO2)排放通量值较低,说明有机种植对盐碱土旱田的温室气体(N2O、CO2)有减排作用。在盐碱土上有机种植大豆、玉米,随着有机种植年限的增加,温室气体(N2O、CO2)的排放值略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且总体的增温潜势依然低于常规种植。而且,有机种植增加了试验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长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可利用氮的浓度和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对于控制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区域碳源汇评估的准确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法  本文以温带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11年)野外氮添加控制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3种氮素添加水平(对照、低水平:50 kg/(hm2·a)、高水平:150 kg/(hm2·a))和3种氮素化学形态(硝态氮:NaNO3;铵态氮:(NH4)2SO4和混合态氮:NH4NO3)对温带人工林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  结果  (1)氮素形态和氮添加水平引起土壤NH4+-N和NO3?-N的显著累积,且NO3?-N的累积效应远远高于NH4+-N;(2)不同水平和形态的氮添加均促进了N2O排放。低水平和高水平NaNO3、(NH4)2SO4、NH4NO3添加分别使土壤N2O年累积排放量增加了87.39%和146.79%、86.13%和74.91%、98.67%和50.50%。长期氮添加对土壤N2O排放的促进态势有所改变,高水平NH4+-N和NH4NO3对土壤N2O排放的促进效应低于低水平添加;(3)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推测,硝化反应是温带人工林土壤N2O排放的主导过程,NH4+-N比NO3?-N转化为N2O的效率更高。  结论  本研究强调了长期野外监测的重要性,氮添加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如果试验时间短,氮添加对温带森林土壤N2O排放的促进效应可能会被高估。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紫花苜蓿绿肥还田与化肥减施对贵州黄壤旱地玉米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及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设置传统施肥(CF100)、绿肥配施70%化肥(AL+CF70)、绿肥配施50%化肥(AL+CF50)及单施绿肥(AL+CF0)4个处理。结果表明,绿肥处理可显著增加CO2平均排放速率,AL+CF50显著增加了CH4平均排放通量速率,而AL+CF0显著降低了N2O平均排放速率。绿肥处理均增加CO2、CH4累积排放量,其中AL+CF70与AL+CF0处理显著高于CF100(P<0.05);所有处理CH4累积通量差异不显著,但绿肥处理使CH4累积通量由汇变为源;绿肥处理可降低N2O排放通量,但与CF100差异不显著(P>0.05)。绿肥配施化肥可实现玉米增产稳产,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AL+CF70较CF100产量增加3.05%,而单施绿肥可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东北主要作物大豆、玉米和高粱为研究对象,首次同步考察了新鲜离体植物茎秆和叶片的N2O和CH4排放。结果表明:3种植物茎秆均能排放N2O,玉米茎秆排放量最大,为13.587μL/L;3种植物叶片的N2O排放较少,但42 h时大豆叶片的N2O排放出现高峰,浓度达33.913μL/L。3种植物茎秆的CH4排放表现出最初有排放之后吸收,3 h时玉米、大豆和高粱的CH4浓度分别为2.113、2.341和2.355μL/L;植物叶片CH4排放不明显,呈波浪起伏的变化规律。从N2O和CH4排放通量看,大豆叶片N2O通量最高,达210.970 ng/(g·h);玉米叶片CH4通量为0.148 ng/(g·h),其他茎叶均为吸收CH4。研究结果不仅为植物叶片本身既能排放N2O又能排放CH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热带地区是陆地生态系统 N2O排放的重要区域,同时对 CO2的吸收和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在高度风化的热带土壤中,磷是影响橡胶林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调控包括土壤N2O 和 CO2排放在内的生态功能。本研究通过室内好氧培养试验,旨在明确外源磷输入对橡胶林土壤 N2O、CO2排放和氮素转化速率的影响。【方法】以热带地区橡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土壤质量含水量 25%、温度 20 ℃条件下,利用 Robot 自动连续在线培养系统,每间隔 8 h 测定培养瓶内气体浓度,研究不同磷添加量对土壤 N2O、CO2排放量和净氮转化速率的影响。【结果】与单独氮添加相比,橡胶林土壤单独磷添加后显著降低 N2O 排放并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单独磷添加对 N2O和 CO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此消彼长”效应。在相同氮添加基...  相似文献   

17.
为研明不同水生植物对蟹塘NH3和N2O排放的影响,本研究设置蕹菜处理(IP)、常规伊乐藻处理(EL)和蕹菜+伊乐藻处理(E-I),定期观测NH3和N2O排放,以及水体NH+4-N和NO-3-N含量。结果表明,IP处理和E-I处理显著降低了NH3和N2O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与常规EL处理相比,IP和E-I处理NH3累积排放分别降低32.49%和18.99%,而IP和E-I处理N2O累积排放分别降低20.23%和29.51%。相关性分析表明,养殖水体NH+4-N和NO-3-N含量均是导致NH3和N2O排放的主要因素。研究建议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通过蕹菜替代部分伊乐藻能有效降低蟹塘NH3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适宜氮肥用量配施硝化抑制剂对柴达木枸杞园土壤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在柴达木地区枸杞园开展研究,共设置9个处理:N667、N534、N400、N267、N133、N0处理分别表示施用纯氮667、534、400、267、133、0 kg·hm-2,N400I2.00、N267I1.33、N133I0.67处理分别表示在N400、N267、N133处理基础上配施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2.00、1.33、0.67 kg·hm-2,采用通气法和静态暗箱法采集NH3和NO2,连续流动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测定气体含量。结果表明:NH3挥发速率与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量下配施硝化抑制剂对NH3挥发无显著影响。N667处理2019年及2020年的NH3挥发速率峰值分别为0.48 kg·hm-2·d-1和0.57 kg·hm-2·d-1,NH3挥发累积量分别为34.49 kg·hm-2和35.11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年相同施氮量处理下配施与未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的NH3挥发累积量均无显著差异;N400I2.00、N267I1.33、N133I0.67处理较农民习惯施氮(N667)处理显著降低了N2O排放。2019年和2020年N667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较N400处理分别增加了43.10%、16.11%,N400I2.00、N267I1.33、N133I0.67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较N400、N267、N133处理降低了28.52%~41.37%。2019年和2020年N400I2.00处理的产量较N667处理显著提高了9.26%及6.67%,且净收益提高了9.80%、7.10%。研究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量相比,减施氮肥且配施硝化抑制剂可显著降低NH3挥发和N2O排放,同时可提高枸杞产量与经济效益。施氮量为400 kg·hm-2且配施nitrapyrin 2.00 kg·hm-2为柴达木高肥力枸杞园较优的施氮组合。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畜禽养殖污水高氨氮负荷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本试验对缺氧/好氧(A/O)中试工程处理猪场沼液过程进行采样,对温室气体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A/O工艺CH4平均排放通量为1 454.76 mg·m-2·h-1,平均排放因子为0.85%,缺氧池排放占比最高,占总排放量的56.0%;N2O平均排放通量为101.25 mg·m-2·h-1,平均排放因子为0.64%,好氧池排放占比最高,占总排放量的87.1%。NO2--N的积累会促使N2O排放,但对CH4排放有抑制作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反应可能是猪场污水处理过程中N2O的主要排放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贵州省冬闲田种植光叶紫花苕、箭舌豌豆、黑麦草和油菜4种绿肥还田对后茬玉米产量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筛选可以减少或一定程度上遏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肥。结果表明:(1)箭舌豌豆处理CO2平均排放通量最高,为79.67 mg/(m2·h),油菜处理最低,为66.53 mg/(m2·h),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冬闲相比,除油菜处理外,其他绿肥处理均促进CO2排放。(2)所有绿肥处理均促进CH4排放,冬闲CH4累积通量为负值,表明绿肥还田导致土壤由CH4汇变为弱排放源。(3)与冬闲相比,除箭舌豌豆处理外,其他绿肥处理对N2O累积排放量均有抑制作用。(4)CO2对全球变暖贡献占主导,N2O次之,CH4所占比例最小。(5)绿肥还田均可提高玉米产量,且光叶紫花苕绿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冬闲,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也较小。因此,综合考虑环境效益和生产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