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当今高校参与艺术乡建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遗产已经成为一种人文资源,作为当地文化和经济的一种新的构建方式。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对传统古村落的文化保护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传统古村落的人文资源应该被如何开发和利用?开发和利用的表现形式又是如何呈现的?以江西南丰石邮村为例,高校艺术人才参与乡村建设,修复乡村价值,推动古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背景下,梳理出艺术乡建合理的路径,并以于都寒信村的艺术乡建实践为案例,探索以艺术与文化为媒介的“艺术合作型”乡建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建设需要综合各个学科,单从某方面展开乡村建设的实践都较为片面。乡村建设中的设计参与多在实践层面,且尚未突破设计学造物的思路,设计学视角下的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目前尚少。本文从乡村长期存在的问题分析着手,从设计视角对现有的乡建路径、建设的思想进行梳理,为设计参与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浙江艺术乡建遵循“两山”理论和生态建设理念,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取得较好成绩。通过对莫干山、嘉兴、松阳等艺术乡建实地调研,明晰浙江艺术乡建发展秉承逻辑与困境,从生态视野下对浙江艺术乡建提出注重村落生态规划,推进艺术乡建顶层设计,优化生态环境,彰显艺术乡建宜居保障,培育文化艺术产业,激发艺术乡建内在动力,传承乡土文化,提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实践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艺术乡建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重点是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是破解乡村发展不充分的有效举措。农业高校是农科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具有独特优势,也是使命所在,应为乡村人才振兴发挥好人才培育功能。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冲突、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不契合等问题。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农业高校亟需主动对接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调整培养结构;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完善保障措施;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促进思想转变;促进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机能共生,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乡村振兴背景下茶产业发展对高校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当前高校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茶产业发展方向,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从学校、学生和校企合作3个方面提出了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途径,旨在为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全面振兴乡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途径,但乡村发展好不好关键在 于人才的供给,而人才不足且人才流向大城市的现象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阻力。本文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提出地方高 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改革实践——转变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教育价值思维、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开展专业实践教学、加强 政府资金支持,以发挥地方高校教育价值,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从而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的 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为培育乡村振兴共富新农人,浙江省余姚市鹿亭乡成校与该乡中村村建立教育共同体,共同组建师资队伍、融合生产教学项目和研发课程教学等实践,打造创业孵化园,实现了教师成为共富大顾问、学员成为共富领头雁,铺就乡村振兴共富样板路。  相似文献   

9.
浙江不仅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同时也是"两山"思想与理论的发源地、全国乡村振兴改革与推进试点的排头兵。近年来,浙江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创新方面,在课程思政的维度下探索形成了"一懂两爱"乡村振兴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元一体"的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服务实践模式,凝练形成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有风景的思政课"等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品牌,实践形成了"艺术振兴乡村""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活动案例,推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课程思政的生动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实践育人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了认识的主体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高校实践育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政策宣传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高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高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近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该课程的定位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以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对插花艺术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21,(10)
乡村社区从地域构成、人群职业特征、社会经济特征等多个方面有别于城市社区。但乡村社区的规划建设却与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相似。当前乡村地区正进行着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但大部分的规划设计与理论都借鉴于城市,关于乡村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很少。因此,农村规划建设多借鉴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法,而忽视了当地的地域特征,产生了乡村社区"城不城、乡不乡"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孙翠萍  丁莹莹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80-183+187
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涉农人才的支撑。这是时代交给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命题。面临当下高校人才培养与涉农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难题,潍坊科技学院应积极依托学校“大农科”办学优势、“寿光模式”地域特色以及“产学研”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重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案例院校的办学资源优势,本文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双基双能”实践能力体系构建、“三层三阶”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五方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搭建等改革措施,以期为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涉及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振兴,需要各类主体的共同参与.高校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马克思主义共享理论、党的历代领导人"三农"思想和推动乡村振兴实践是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根基.以G校共青团"一工一坊"美育共建共享品牌为例,总结凝练G校共青团美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经验,即"环境营造、机制保障、美育服务、资源共享",进一步探索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的"共建共享""协同联动""志愿服务""智慧架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既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其时代价值的良好契机。在国家发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要正确看待其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通过强化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联系,了解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求;培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队伍;凝聚科研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实施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活动;创新管理机制发挥引导激励作用等举措,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在中国有着深远影响,把乡学村学作为建设农村的中心措施,有着历史必然性。传统的乡约思想、流行的村治思想、定县思想、合作思想以及其他人的实践都成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肩负了前所未有的使命.该文重点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涉农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校、学生和基地3方面提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新时代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被视为乡村景观保护的重要而有效的渠道之一。日本公众参与乡村景观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以日本白川乡合掌村和越后妻有为例,提出合掌村是以当地社区居民为主导力量的内生驱动型保护模式,而越后妻有则是以外界力量介入为诱因的外力拉动型乡村景观保护模式。提炼总结了两者在公众参与乡村景观保护方面的经验,提出其对中国乡村景观保护的启示与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等院校工会(以下简称“高校工会”)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和策略,为高校工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途径。【方法】借助中国知网等知识平台搜集有关文献,利用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发现目前研究的现状和不足。【结果】发现了高校工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主体作用、对接资源、搭建平台、宣传动员等方面的价值,提出了高校工会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高校协同不足、重点人群关注不够等。【结论】文章提出了高校工会在服务产业发展、服务科技创新、服务教育发展、服务文化发展、服务重点人群五个方面对乡村振兴的服务策略以及针对目前存在问题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20.
从主体要素视角出发,构建高校、教师和企业的影响路径模型并统计检验。结果显示,高校的实践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师资力量与教学方式,以及企业的参与程度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对学生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