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浙江不仅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同时也是"两山"思想与理论的发源地、全国乡村振兴改革与推进试点的排头兵。近年来,浙江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创新方面,在课程思政的维度下探索形成了"一懂两爱"乡村振兴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元一体"的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服务实践模式,凝练形成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有风景的思政课"等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品牌,实践形成了"艺术振兴乡村""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活动案例,推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课程思政的生动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浙江省嵊州市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省委提出的"大花园"建设为载体,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合力推进"业态美""生态美""姿态美""形态美""状态美"的"五美花园"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建共享美丽大花园。1.着眼"业态"美,构建"产业兴旺"大花园(1)培育匀称丰腴现代农业实施"两区"提升工程,形成"3211"  相似文献   

3.
高等农业院校要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在农业科技创新、新型人才培养、农业成果转化、脱贫攻坚等各个环节扎实做好工作。高等农业院校要落实《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努力发挥"人才库""成果库""智力库"作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开展研究,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需求,集科研、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高校力量。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这一战略实施进程中,以高等学校特别是涉农高校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构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农业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地理区位、人才供给和心理认同方面的优势表现突出,但也存在学科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支撑作用不强、人才培养模式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对接不畅、社会服务破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困境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地方农业院校探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效果的路径,应坚持农科主导,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全面振兴;"以本为本",创新培养模式,突破人才瓶颈;转变观念,创新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校地校企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5.
刘弘 《甘肃农业》2020,(2):61-6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更是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的总方针.张掖市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如何通过金融来推动乡村发展,加快其农业发展步伐,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本文从目前金融推动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大环境出发,挖掘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角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历史任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农业行业复合功能及区位优势,构建以"政校行企"为载体,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全面服务首都乡村振兴,乡村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水平显著提升,产生巨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林院校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林院校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使命、职责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意义。农林院校要围绕科教兴农主线,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专业结构和办学布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载体,强化科技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建设专家服务队伍,把产教融合贯穿服务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有力提供了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统一战线在围绕乡村振兴中心任务、服务国家"三农"大局上具体展开。高校统一战线既有统一战线本身共同性的特性,又有自身独特性的优势。政治优势、智库优势、职能优势则成为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三大优势的具体体现。如何在高校统一战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失为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理路。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助力乡村振兴是共青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体现,是党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共青团与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契合点,提出高校共青团在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中要坚持系统论观点,坚持问题导向,夯实顶层设计和平台建设,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支撑,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赋予高等农业院校的历史使命。新型大学农业推广模式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我国的大学农业推广与美国、印度等国外的模式不同,但随着开展大学农业推广的国内高校越来越多,推广成效也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安徽农业大学立足安徽县域乡村振兴需求,构建"一站一盟一中心"大学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更好地服务县域乡村振兴、推动校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是帮助学生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下乡返乡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的胜任力要求,明确大学生胜任力现状,能够切实帮助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院校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的胜任力水平,使其在下乡返乡的过程中成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快速落实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长沙县以"发展美学经济、推动全域旅游、做实乡村振兴"为思路,重点培育了以湖南慧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润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民宿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乡村振兴发展。几年来,慧润公司在实践中探索出以民宿经济带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631慧润模式",并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9年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年度双创企业"等荣誉称号。慧润公司累计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2019年带动当地经济产值  相似文献   

13.
农业高校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安徽农大立足人才科技优势,紧贴乡村振兴需要,搭建了区域性农业综合试验站、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的“一站一盟一中心”大学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构建了研发主体、行政主体、推广主体、经营主体“四体融合”的大学农业推广模式,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一探索,为地方农业高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推动校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4.
尽管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不断落实,但在一些地区农村如诸城市依然存在产业发展薄弱、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当前,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提升诸城市乡村振兴效率已成为该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建设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标准,以"三区共建"概念为切入点,概述了诸城市农村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诸城市乡村振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并总结了诸城市乔庄社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1+1+N"模式,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产业发展是山区乡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为例,实证探究山区乡镇单元产业振兴发展模式.调查显示,白沙镇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城乡共建,资源互补""村企合作,共同富裕""科技助力,提质升级""地理优势,集散转运""以点串线,村旅共融"等措...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并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系统全面、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武器.江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持续向好、农村发展稳步推进和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接下来,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建设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和谐有序之美、共建共享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14-2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现代转型、实现乡村振兴。应用伦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伦理吁求,并通过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伦理途径,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更公平、效率的产业兴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消费观,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推动乡村家庭伦理教育和学校伦理教育健康发展;树立"乡村文化自信",建设有生命力的文明乡风。  相似文献   

18.
李伟红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2):2494-249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在于产业兴旺,关键在于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和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浙江打造最美大花园和实施乡村振兴,一方面两者目标基本一致,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两者各有侧重,互为支撑,乡村振兴是大花园建设的根本方向,大花园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行动。丽水最美核心区建设,必须着力打造一批花园乡村风景线,充分发挥传统乡村多元化价值功能,使之成为展示"重要窗口"的亮丽风景。本文通过总结分析丽水市开展传统乡村保护发展的创新实践,基于乡村价值理论视域,立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构建传统乡村价值重塑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共融共享共建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亟需农村人才、科学技术、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化改革,其中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新者,服务于农村建设和发展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基于三螺旋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从知识溢出视角出发,以江苏省农村经济组织和基层政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知识溢出,探讨知识溢出的主体、动机、过程和实现路径。结果表明,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是动态循环的过程,包含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方式,知识的需求与匹配程度决定了三螺旋演化路径;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绩效受知识源因素、农村行政组织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吸收能力以及高校与农村之间溢出途径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强面向乡村振兴的高校人力资本流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官产学合作、促进高校与农村组织的知识交流和人才共享等三条路径可以保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效率,优化当前政策机制。因此,建议在知识源层面,注重提高知识的供需匹配度;在知识接收方层面,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溢出环境方面,构建合作平台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乡村振兴,高素质农业创新创业人才是关键。分析认为,乡村振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是农业创新创业人才,进而提出涉农高校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合作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模式。在比较"校-园"合作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异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校-园"合作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给出"校-园"合作应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及推进农业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