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2种核桃适宜的栽植密度,为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早实核桃品种‘强特勒’‘香玲’为试材,在自然条件下研究不同栽植密度(3m×3m、3m×6m、6m×6m)下两种核桃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差异.【结果】不同栽植密度核桃园内微环境存在差异,6 m×6 m的栽植密度更有利于核桃园内光合有效辐射(PAR)与空气CO_2浓度(C_a)增加,相对湿度(RH)减小,使果树间通风透光性增强.3种栽植密度下,两种核桃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且P_n的下降均由非气孔限制引起,其光饱合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在6m×6m的栽植密度下均明显高于其他2种密度.‘强特勒’和‘香玲’分别在3m×6m和6m×6m的栽植密度下P_n、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非光化学淬灭(qN)日均值较高,表现出较佳的光合能力.两种核桃单株产量均在6m×6m的栽植密度下最高,‘强特勒’在3m×6m的栽植密度下比3m×3m和6m×6m分别显著高15.51%和87.68%,而‘香玲’在3m×3m的栽植密度下比3m×6m和6m×6m分别显著高33.05%和16.39%,两种核桃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及粗脂肪(CF)含量在6m×6m的栽植密度下均显著高于3m×3m的栽植密度,并有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栽植密度下两种核桃P_n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SS、SP及CF有一定程度正相关.【结论】3m×6m和6m×6m分别是‘强特勒’和‘香玲’核桃较为适宜的栽植密度,可以达到产量与品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核桃主产区密植园“株间郁闭、行间封行”,核桃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等问题,采用集成配套高密核桃园改造技术,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方法]对高密核桃园进行“大树隔株移植”,测定改造与对照核桃园树冠结构特征、光合参数以及产量和品质.[结果]改造区(6 m×5 m)与对照区(3 m ×5 m)树体和叶片生长指标差异显著,且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瞬间水分利用效率(WUE),瞬间光能利用效率(LUE)均高于对照区.改造区产量有所下降,但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均显著增加,果实品质显著提高.[结论]采取“大树间伐(或移植)”调整核桃园群体结构技术,改造高密核桃园,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槟榔间作香草兰3种不同株行距的对比试验,研究不同荫蔽度对香草兰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间作香草兰株行距为2.0 m×2.5 m时,香草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产量等指标最高,除了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不大外,其余指标都具有较强的增长趋势;株行距为2.0m×3.0 m的次之;株行距为2.5 m×2.5 m的最差.  相似文献   

4.
探讨核桃不同品种坚果的外观性状,为山西吕梁地区核桃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提供基础数据。试验以8年生香玲、扎343、晋香和中林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核桃的质量性状及青果和坚果三径等主要数量性状,对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4个品种外壳特征主要是长圆形,壳多光滑,内种皮多为黄色,核仁均饱满,取仁易;香玲品种的青果和坚果三径均为最大,且青果鲜质量、单果质量与果仁质量均优于其他3个品种,分别为59.93,23.69,11.42 g/个;产量上,香玲的单株果仁产量最高,为3 140.50 g。相关性分析表明,青果三径均值与青果鲜质量、单果质量和果仁质量显著相关,单果质量与果仁质量显著相关,果仁质量与壳厚呈负相关。综合分析坚果外观性状得出,香玲品种更适宜在山西吕梁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对复播青贮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北疆地区复播青贮玉米栽培推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研究两个青贮玉米品种新玉15号(XINYU15)、新饲玉10号(XINSIYU10)在麦后复播条件下,不同密度群体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DMA)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主要动态特征参数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探讨复播青贮玉米高密度高产群体叶面积系数动态变化特征对产量的效应.[结果]各密度群体LAI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趋势,随密度增加峰值增大,相同密度下新饲玉10号群体LAI大于新玉15号.群体的最大LAI在抽雄吐丝期、灌浆期.此阶段群体LAI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表明此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结论]密度是通过调控群体的LAI、穗数和穗重来影响产量构成和最终干物质产量,两个品种高产的适宜密度范围是5 000 ~60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晋北地区绿豆适宜的种植方式,以晋绿豆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绿豆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要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绿豆花荚期至鼓粒期必须要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合理的群体透光率,在密度18万株/hm~2等行(D3H1)、18万株/hm~2宽窄行(D3H2)以及20.25万株/hm~2宽窄行(D4H2)3种种植模式下,群体叶面积指数较高,群体光照分布较为合理,能够有效保证花荚生长的营养需要;绿豆的净光合速率(Pn)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密度下,宽窄行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等行距种植;不同处理间绿豆籽粒产量最高的是密度18万株/hm~2宽窄行(D3H2)种植模式(1 556.7 kg/hm~2),其产量较20.25万株/hm~2宽窄行(D4H2)和18万株/hm~2等行(D3H1)2种模式分别高38.4,41.0 kg/hm~2,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余5个处理;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粒质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宽窄行种植单株产量略高于同密度等行种植。综合比较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光合生理及产量相关指标,认为绿豆18万株/hm~2,宽窄行种植60 cm∶40 cm是较为理想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丰和新光两个核桃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核桃品种新丰、新光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征参数、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和单株产量等指标的差异性研究,为核桃生产中的合理调整株行距及丰产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Licor-6400光合系统和FMS-2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两个核桃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及单株产量、单株仁产.[结果]与新光相比,新丰叶片含有极显著高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其光补偿点(LCP)、呼吸速率均低于新光,而表观光量子效率(AQY)和光合速率(Pn)均极显著高于新光,其Pn比新光高29.1;;两个核桃品种的Fv/ Fm、ΦPSⅡ、ETR、NPQ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新丰的单株产量和单株仁产极显著高于新光,新丰和新光的单株产量分别为(1.20±0.22)、(0.55±0.10)kg/株.[结论]核桃品种新丰的光能利用效率观显高于新光,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在特性.  相似文献   

8.
在相同水肥管理条件下,比较3个花生品种花育52号、豫花9326、开农706分别在(65+25)厘米×11厘米、(65+25)厘米×13厘米、(65+25)厘米×15厘米、(65+25)厘米×17厘米4种株行距配置模式下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花生品种全生育期为138~143天;4种不同株行距配置各参试花生品种经济性状差异明显,豫花9326品种优势最明显;花育52号适宜选用(65+25)厘米×15厘米株行距配置模式,豫花9326适宜选用(65+25)厘米×11厘米株行距配置模式,开农706适宜选用(65+25)厘米×15厘米株行距配置模式,在适宜模式下参试花生品种均表现出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早熟棉区行距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及密度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棉花合理密植和株行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南疆阿克苏市温宿县早熟棉区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设3个处理,分别为66 cm(A1)、76 cm(A2)、86 cm(A3);副区为密度,设3个处理,分别为12×104株/hm2(B1)、15×104株/hm2(B2)、18×104株/hm2(B3)。【结果】在相同行距条件下,提高种植密度,棉花株高及节间长度增加,茎秆变细,单株结铃数减少。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增大行距株距变小,纵向竞争大于横向竞争,行距越大棉花向行间倾斜的角度越大。不同行距的棉花产量都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A2B3处理籽棉产量最高。【结论】同密度下,窄行距棉花封行早,营养枝多,叶面积指数高,下部通风透光性差,蕾铃脱落多;宽行距棉花株距小,在同等栽培措施下封行时间晚,叶面积指数低。提高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的铃数增加,单铃重减少。行距及密度对籽棉产量影响显著,中行距高密度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行距配置对春播高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高油大豆的大面积推广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同一密度(18万株/hm2)下设置等行距DH1(30、30 cm)、等行距DH2(40、40 cm)、等行距DH3(50、50 cm)、宽窄行KZ1(40、20 cm)、宽窄行KZ2(53、27 cm)、宽窄行KZ3(67、33 cm)6种行距配置方式,研究行距配置对高油大豆品种"长豆18号"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采用宽窄行(53、27 cm)种植,"长豆18号"叶面积指数在鼓粒后期仍可达3.67,较DH3处理高19.2%,单株干物质积累在收获时可达32.06 g,较DH3处理高30.2%,产量(2 374.2 kg/hm2)较KZ1处理高33.1%,为"长豆18号"的最佳行距配置.[结论]综合试验结果,针对"长豆18号"大豆品种,KZ2 、DH,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枣麦间作系统冠层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带枣麦间作系统的林冠开放度(canopy openness)和叶面积指数(LAI)进行观测研究,结合间作系统内小麦产量的测定,分析不同树龄、不同株行距的枣麦间作系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新疆枣农间作模式的优化及合理株行距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鱼眼冠层仪获得新疆若羌县枣麦间作系统中枣树带的林冠影像,得出LAI和林冠开放度指标,并测定间作系统内枣树生长指标和小麦产量.[结果](1)同一株行距、不同树龄的间作系统,冠幅越小,开放度越大,LAI越小;(2)同一树龄、不同株行距的间作系统,株行距越小,开放度越小,LAI越大;(3)由于间作地枣树保护带宽2.5 m,且小麦距枣树垂直距离为1.25 m,所以测试区间作系统内小麦产量受到枣树影响较小,且开放度的高低并不影响单位面积的小麦产量.[结论]枣麦间作系统是适合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干旱区大面积推广的枣农间作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栽植密度对枣园冠层结构特征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以新疆阿克苏温宿县10 a生骏枣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AI-2200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4种栽植密度(A.0.5 m×4.0 m、B.1.0 m×4.0 m、C.1.5 m×4.0 m、D.2.0 m×4.0 m)枣园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叶倾角(MTA)、冠层开度(DIFN)与相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物候变化,分析果实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物候推进,枣园LAI和DIFN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不同物候期叶幕体积大小有关。随着株距不断增大,枣园LAI减小,树冠DIFN增大,相对PAR增强,光能利用率提高。C的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单株产量及每公顷产量均高于A和B,可滴定酸含量则明显低于A和B,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3种栽植密度。综合以上结果可知,1.5 m×4 m栽植密度能有效改善枣园冠层结构特征与光能利用效率,在稳定枣果产量的前提下提升了枣果品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夏玉米主栽品种京单28和京玉11的合理密植技术。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等行距(60 cm)种植方式相比,采用大小行距(40、80㎝)种植方式在高种植密度(7.5万株/hm2)条件下可以显著地增加玉米的产量。在相同种植方式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株高及穗位高均呈增高的趋势,但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核桃是我国重要木本油料及经济树种,其生长发育、坚果产量及品质易受病害影响,其中炭疽病为核桃主要病害之一。因此,深入了解常见核桃品种响应炭疽病的能力,可为选育抗病性较强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对‘香玲’‘西洛3’‘西林3’‘契可’核桃分别进行炭疽病胁迫,分析胁迫下的活性氧(ROS)代谢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炭疽病菌胁迫前各植株生理指标差异均不明显,胁迫后各植株均表现为ROS(H2O2、O·-2)积累增多,膜脂过氧化(MDA)加剧,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增强。其中‘契可’MDA含量明显高于‘香玲’‘西洛3’‘西林3’;‘西林3’‘契可’的H2O2与O·-2含量明显高于‘香玲’‘西洛3’。而‘香玲’的SOD、POD、CAT活性明显高于‘西洛3’‘西林3’‘契可’,且活性增强幅度为‘香玲’>‘西洛3’>‘西林3’>‘契可’。由此可知‘香玲’‘西洛3’‘西林3’‘契可’核桃响应炭疽病的生理表现上为‘香玲’>‘西洛3’>‘西林3’>‘契可’。  相似文献   

15.
以食用兼加工型品种晋甘薯9号为试验材料,在最适种植密度48 000株·hm~(-2)条件下,研究2种株行距栽植方式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窄行(垄)距宽株距栽植处理(0. 26 m×0. 8 m,即a处理),植株能充分利用有效的土壤空间、养分和光热资源,其单株生产力、T/R值、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经济性状均好于宽行(垄)距窄株距栽植处理(0. 208 m×1 m,即A处理)。收获期A处理单株结薯数较a处理平均多0. 2个,而单株薯重、商品薯重则小于a处理。a处理较A处理鲜薯和商品薯分别增产5. 94%,11. 69%。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适宜机械化栽培矮秆耐密高粱品种‘晋杂34 号’生产的种植模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模式对‘晋杂34 号’株高、LAI、光合特性、单株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距增大,株距变小,拔节期和抽穗期株高、LAI、光合特性、单株生物量、产量呈降低趋势,而采用宽窄行60 cm:40 cm 处理较等行距种植栽培处理,可显著增加抽穗期株高;可提高拔节期和抽穗期LAI、光合特性各指标;可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单株生物量;可显著提高枝梗数、千粒重和产量,比等行距栽培平均增产3.36%~18.81%。本研究表明,行距种植与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息息相关,采用宽窄行栽培措施可提高‘晋杂34号’光合特性,促进生长发育,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核桃品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不同光照条件下铁核桃品种的选择及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6个不同核桃品种的光合速率、光响应、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个核桃品种的Pn日变化、Pn与光强的响应及水分利用率均有较大差异,黔核5号、黔核7号、赫章6号、赫章8号、罗州4号和香玲的光饱和点分别为1490、1475、1490、1478、1460和1272μmolCO2/(m2.s),光补偿点分别为18.3、19.38、18.75、18.51、17.26和16.25μmolCO2/(m2.s)。6个核桃品种的喜光性强弱顺序为黔核5号、赫章6号>赫章8号>黔核7号>罗州4号>香玲,耐阴性强弱顺序为香玲>罗州4号>黔核5号>赫章8号>赫章6号>黔核7号;在上午6:00-10:00,黔核7号的水分利用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籽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籽瓜品种SWBB - 01与全程化机械作业相配套的最佳密度.[方法]采用每穴单株、单双株及双株间隔的密度方式,密度分别为2 778、3 704和5 556株/667 m2,进行三个密度水平三次重复的小区试验.[结果]在出苗后42 d(盛花期)叶面积指数均达到最大值,其中高密度(5 556株/667 m2)的叶面积指数上升速度快.进入膨大期后各处理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而高密度(5 556株/667 m2)的叶面积指数是下降速度最快的.干物质积累以3 704株/667 m2处理取得最大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密度超过3 704株/667 m2后,产量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在新疆籽瓜机械化播种地区SWBB - 01的适宜栽培密度为3 704株/667 m,此密度下可以取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等行距密植机采模式下不同耐旱性棉花品种冠层特性对滴水量的响应及作用机理,为干旱区棉花节水灌溉和耐旱性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耐旱性强的品种新陆早22号和耐旱性弱的品种新陆早17号为试材,设亏缺滴灌(W1)、限量滴灌(W2)、常规滴灌(W3)处理,研究滴水量对耐旱性不同棉花品种棉花冠层结构、光分布、群体光合和呼吸速率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叶绿素含量(Chl)、群体光合(CAP)和呼吸速率(CR)随滴水量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在W3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其中新陆早22号在盛花至盛铃后期上述参数在W2、W3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W1处理;冠层开度(DIFN)和冠层PAR透过率则随滴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处理间均表现为W1>W2、W3;新陆早17号和新陆早22号分别在W3、W2处理下籽棉产量最高,W2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品种间,新陆早22号的Chl、叶面积指数(LAI)、CAP和CR在盛花至吐絮期比新陆早17号高0.8%~10.5%、3.4%~15.0%、1.3%~16.7%、2.9%~22.9%,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新陆早17号高8.9%、9.2%。籽棉产量与LAI、CAP、CR、Chl均呈正相关,与DIFN呈负相关。【结论】 在等行距密植条件下,根据棉花品种对水分的敏感性不同,灌水量控制在3 900~4 800 m3/hm2时,可以使棉花在生育中期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适宜的冠层开度以及均匀的光分布,促进光合速率的提升,在不显著降低棉花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以单作凤丹牡丹为对照,研究了与不同株行距核桃套种模式下油用牡丹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处理内影响牡丹净光合速率(Pn)的主要因子,为油用牡丹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种处理下牡丹的光合参数日变化曲线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单作和5 m×6 m株行距套种下牡丹叶片的Pn值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4 m×5 m、5 m×5 m和4 m×4 m株行距套种下牡丹的Pn值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总体上看,5 m×5 m株行距套种下牡丹在全天中Pn值均最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处理中影响牡丹叶片Pn值的主要因子不同。不同处理下牡丹的光响应参数也具有一定差异。5 m×5 m株行距套种牡丹的表观量子效率(AQE)最高,光合能力最强;与单作相比,4 m×4 m和4 m×5 m株行距下牡丹光饱和点(LSP)高,光补偿点(LCP)低。油用牡丹与核桃树套种时,适当的株行距有利于提高牡丹的光合能力,以5 m×5 m株行距套种最为明显,产量也最高,而株行距过小(4 m×4 m)会导致牡丹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