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活体穿刺技术(ovum pick up,OPU),分别间隔3/4(1周2次)、5、7、10、14d对同一批荷斯坦奶牛进行穿刺采卵,根据优势卵泡直径和所有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的状态确定采卵时卵泡所处的发育阶段,从而确定卵泡波的发育动态变化。并以间隔不同时间采卵获得的卵母细胞成熟后进行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制备克隆牛胚胎。重构胚体内培养7d后,通过比较克隆囊胚的发育率判定卵母细胞质量的差异,从而确定最佳的采卵时间间隔。结果显示:①穿刺采集所有直径超过3min的卵泡后,可起始1个新卵泡波,大约5d后从属卵泡开始进入凋亡阶段,7d后进入晚期凋亡阶段,第7~10d又起始1个新的卵泡波,第14d时第2个卵泡波中的从属卵泡起始凋亡。②间隔不同时间组克隆囊胚发育率存在差异,间隔3/4d(1周2次)为23.1%,间隔5d组为15.0%,间隔7d组为10.9%,间隔10d组为4.9%,间隔14d组为29.0%。结果显示:间隔不同的时间采卵,卵泡所处的发育状态存在差异。并对卵母细胞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体穿刺技术(ovum pick up,OPU),分别间隔3/4(1周2次)、5、7、10、14d对同一批荷斯坦奶牛进行穿刺采卵,根据优势卵泡直径和所有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的状态确定采卵时卵泡所处的发育阶段,从而确定卵泡波的发育动态变化。并以间隔不同时间采卵获得的卵母细胞成熟后进行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制备克隆牛胚胎。重构胚体内培养7d后,通过比较克隆囊胚的发育率判定卵母细胞质量的差异,从而确定最佳的采卵时间间隔。结果显示:①穿刺采集所有直径超过3min的卵泡后,可起始1个新卵泡波,大约5d后从属卵泡开始进入凋亡阶段,7d后进入晚期凋亡阶段,第7~10d又起始1个新的卵泡波,第14d时第2个卵泡波中的从属卵泡起始凋亡。②间隔不同时间组克隆囊胚发育率存在差异,间隔3/4d(1周2次)为23.1%,间隔5d组为15.0%,间隔7d组为10.9%,间隔10d组为4.9%,间隔14d组为29.0%。结果显示:间隔不同的时间采卵,卵泡所处的发育状态存在差异。并对卵母细胞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猪GV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后的体外成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研究旨在探索建立猪GV(Germinal visiele)期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方法。用抽吸法采集屠宰猪卵巢中直径为2—5mm及〉5mm的卵泡卵母细胞,再用切割法采集直径〈2mm的卵泡卵母细胞。结果表明,切割法所获卵母细胞数及每只卵巢平均采卵数均显著高于抽吸法(P〈0.05);但切割法所获卵母细胞可用率仅为33.8%,显著低于抽吸法67.5%的可用率(P〈0.05)。用抽吸法采集直径为2—5mm的卵泡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和玻璃化冷冻研究。4组成熟培养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在添加激素和猪卵泡液(pFF)的成熟培养液中培养24h后转入无激素、无卵泡液的基础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0h,体外成熟率达78.9%,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5)。以EFS40作为玻璃化冷冻液,比较细管法和OPS(Open pulled straw)法对猪GV期卵母细胞的冷冻效果,从冻后形态正常率来看,两种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OPS法冷冻猪GV期卵母细胞的冻后存活率和体外成熟率均显著高于细管法(P〈0.05)。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生长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7年6月-11月,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inarum莆田群体(PT)、大连群体(DL)和东京群体(DJ)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3个群体的受精率、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卵径、D形幼虫大小、单水管稚贝大小差异显著(P〈0.05);附着规格、亲贝形态,PT群体与DL、DJ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浮游期间,幼虫生长速度依次为PT〉DJ〉DL,分别为(9.37±0.44)、(9.28±0.59)、(8.70±0.51)um/d,PT、DJ群体与DL群体差异显著(P〈0.05);913龄时,PT、DL、DJ群体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95.08±1.87)%、(85.22±3.34)%、(75.32±3.49)%,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变态期间,3个群体幼虫的生长速度依次为PT〉DJ〉DL,分别为(2.54±0.39)、(2.37±0.52)、(2.05±0.45)um/d,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变态率、变态时间、变态规格,PT群体与DL、DJ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室内培育阶段(20—40日龄),3个群体稚贝的生长速度依次为PT〉DL〉DJ,分别为(22.60±4.04)、(20.67±4.74)、(18.74±5.15)um/d,PT、DL群体与DJ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40日龄时,PT、DL、DJ群体稚贝的存活率分别为(87.07±4.29)%、(66.73±6.43)%、(35.75±4.84)%,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室外养成阶段(80—160日龄),3个群体稚贝的生长速度依次为PT〉DL〉DJ,分别为(86.94±21.72)、(75.23±16.91)、(67.25±18.26)um/d,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160日龄时,门、DL、DJ群体幼贝的存活率分别为(90.21±4.68)%、(66.73±4.94)%、(56.98±6.58)%,彼此是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不同精料水平对新疆驴利用稻草日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3头雄性健康新疆驴为实验动物,体重132±10Kg,3~4周岁,采用全收粪消化实验方法,分三期进行,研究在3种精料水平(0g/d、400g/d、800g/d)下新疆驴对稻草日粮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400g精料组的干物质采食量为3813±284g/d,较0g精料组的3015±265g/d有显著提高(P〈0.01),较800g精料组3490±238g/d有显著提高(P〈0.05),干物质消化率随着精料水平的增加有增加趋势(P〉0.05)。400g和800g精料组的粗蛋白采食量、消化率分别为281±50g/d、53.5±5.7%和357±55g/d、59.2±2.2%,都分别显著高于0g精料组的149±42g/d采食量和36.3士3.8%的消化率(P〈0.01)。400g精料组NDF和ADF的采食量都较其它两组有所提高(P〈O.05),而三组间的消化率无明显差异(P〉0.05)。800g料组磷的采食量、消化率和能量的消化率分别为8.1±2.8g/d、30.8±4.8%和53.5±3.5%,分别较0g精料组有显著提高(P〈O.05),与400g精料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新疆驴在日喂400g精料下能够较好的利用稻草日粮。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大颚器促性腺发育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harus clarkia)大颚器的组织学特点,探讨其大颚器在性腺发育过程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颚器和性腺组织的离体联合培养法,用卵黄发生期的克氏原螯虾大颚器刺激不同发育期的克氏原螯虾性腺。[结果]2处理组卵巢的最大卵径为(0.32±0.05)mm和(0.27±0.06)mm,2对照组卵巢的最大卵径为(0.24±0.05)mm和(0.20±0.05)mm;2处理组精巢的精母细胞直径为(13.09±0.75)μm和(12.93±0.98)μm,2对照组精巢的精母细胞直径为(10.29±1.00)μm和(10.02±0.68)μm。[结论]数据显示处理组的性腺细胞均比对照纽的性腺细胞显著增大(P〈0.05),表明大颚器的功能性物质具有促进性腺细胞发育的作用,支持大颚器作为促性腺生长发育腺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采自越南海域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野生群体(Y)及取自湛江海域的九孔鲍(H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养殖群体(z)进行群体间的杂交和群体内自繁,并对子一代F,的育苗及工厂化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交配组合F,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幼体附着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稚鲍培育期及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正交与反交组合F。代的壳长和成活率均显著大于自交组合组(P〈0.05);受精360d后,正、反交组合野生鲍自繁(YY)及养殖鲍自繁(zz)F,代的壳长分别为(51.6±6.8)mm,(49.9±6.7)mm,(44.3±5.4)mm,(41.7±4.6)mm,成活率分别为(87.8±5.0)%,(89.2±4.4)%,(54.5±2.8)%,(73.1±2.4)%;野生鲍自繁(YY)F,代的壳长显著大于养殖鲍自繁(ZZ)组(P〈0.05),但成活率显著低于养殖鲍自繁(ZZ)组。杂交组合所显示出的良好的杂种优势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表明,群体间的杂交将可能是养殖杂色鲍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COS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给予日卵泡大小与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将414个IVF/ICSI-ET周期中HCG日最大卵泡径线大小分为A组(〈16.0mm)、B组(16.5~17.5mm)、C组(18.0~19.0mm)、D组(≥19.5mm),分析其妊娠结局、获卵数、子宫内膜厚度与可利用胚胎数。结果:各组妊娠率分别为:A组17.8%,B组30.1%,C组34.6%,D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体外授精-胚胎移植COS周期中,主导卵泡在16.5~19.0mm时决定给予HCG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3次/d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0.5次/d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瓦氏黄颡鱼幼鱼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10.
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3次/d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0.5次/d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瓦氏黄颡鱼幼鱼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饲养模式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3种饲养模式,分别为3层笼养、网上平养和户外散养.结果表明,笼养模式的肉鸡生长速度在前期(1~21日龄)平均日增重较高,而后期低于平养肉鸡,全期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笼养和平养肉鸡相比,散养肉鸡胫骨长度、腿肌率和皮下脂肪厚度极显著降低(P<0.01);而屠宰率略高(P>0.05).以平养方式饲养的肉鸡胸肌率最高,为34.19% (P<0.01).散养模式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清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发病机制.方法纯系Wistar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PCP模型组(P组12只)、TMP—SMZ治疗组(S组14只)及正常对照组(N组10只).P组及S组于大鼠后腿肌注地塞米松(每次1mg/只,每周2次、间隔3d),诱导建立PCP动物模型.N组同法肌注生理盐水.镜检确认PCP诱导成功后,S...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饵料模式及投喂方式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采用不同饵料模式(M1:海带、M2:海带+贻贝、M3:南瓜、M4:胡萝卜)和不同投喂方式(RM1:饲喂南瓜75 天后饲喂海带75 天;RM2:饲喂胡萝卜75 天后饲喂海带75 天)两种实验方案,以M1模式为对照组,对中间球海胆生长指标及性腺性状进行测量并分析,实验周期150 天。结果显示:不同饵料模式下,M1(57.84±3.25) mm、(72.58±11.07)g 和M2(56.60±2.66) mm、(69.62±8.94)g 模式的海胆壳径及活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极显著(P<0.01)高于M3(53.10±2.28) mm、(57.31±8.18) g 和M4(50.12±1.70) mm、(50.45±4.27) g 模式;M2模式下雌、雄海胆的性腺指数(31.22±3.31)%、(30.92±2.76)%均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3 种饵料模式;M2模式下雄海胆的亮橙黄色差ΔE1和亮黄色差ΔE2均显著(P<0.05)优于对照组(M1模式),雌海胆ΔE1、ΔE2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添加动物性蛋白(M2模式)对促进海胆性腺指数、性腺品质的提升效果显著(P<0.05),但对其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投喂方式下,RM1(55.46±2.19) mm模式的海胆壳径显著低于对照组(57.84±3.25) mm (P<0.05),活体重(68.63±7.39) g 与对照组(72.58±11.07) g 差异不显著(P>0.05),RM1 和RM2 模式下海胆在75~150 天的壳径增长率(12.55±0.22)%、(12.68±1.78)%和增重率(29.60±4.20)%、(30.53±2.0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79±0.97)%、(19.86±4.86)%(P<0.05);海胆性腺指数在不同性别不同模式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RM1和RM2模式下海胆的亮橙黄色差ΔE1和亮黄色差ΔE2均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显著(P<0.05)优于对照组且在性别间表现一致,表明:饲喂南瓜75 天后饲喂海带75 天的投喂方式不会显著(P>0.05)影响海胆活体重的增加,且对海胆性腺指数及性腺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期找到提高海胆生长及性腺品质的饵料投喂模式,为海胆工厂化养殖环节中替代饵料及投喂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3年8月至10月,采用跟踪观察法,在昭苏马场草甸草原上研究了放牧条件下乳用伊犁马的牧食行为.结果表明,在15h放牧时间观测中,乳用伊犁马各主要行为的总体时间分配顺序是:休息>采食>游走>挤奶>其他>饮水;在8月、9月、10月其休息时间依次占总观测时间的55.92%,58.10%,56.49%,采食时间依次占总观测时间的33.01%,34.39%,38.37%;不同观察月份间乳用伊犁马的牧食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8月到10月乳用伊犁马采食时间显著增加、游走时间显著减少(P<0.05),休息、饮水时间变化不显著(P>0.05);不同观察月份间,乳用伊犁马在近14 h的观测时间中行走距离也存在一定差异,8月、9月、10月依次为(5.61±0.19),(6.96±1.08),(10.90±0.99) km.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平DDGS对奶牛乳产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8头荷斯坦奶牛,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分别在饲料中添加15%(Ⅰ组)、25%(Ⅱ组)和35%(Ⅲ组)的DDGS,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DDGS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Ⅱ组平均产奶量为10.99kg·d^-1,比Ⅰ组提高了4.67%,差异不显著(P〉0.05);比Ⅲ组提高了9.03%,差异显著(P〈0.05);②不同处理间的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糖和乳蛋白含量,Ⅱ组与Ⅰ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干物质,试验第15天时,Ⅱ组比Ⅰ组提高了4.39%(P〈0.05),比Ⅲ组提高了1.19%(P〉0.05)。根据上述生产性能指标综合评定,建议奶牛配合饲料中DDGS适宜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鹿科动物食性,探讨树叶用作鹿科动物饲料的可能性,以黇鹿为试验对象,选取北方常见榆树、刺槐、垂柳及毛白杨等4种树种新鲜叶片作为饲料,对其适口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黇鹿对4种叶片喜食程度依次为榆树叶、刺槐叶、垂柳叶和毛白杨叶;通过对叶片粗蛋白质含量(CP%)、酸洗纤维(ADF%)、中洗纤维(NDF%)等7种生化指标测定发现叶片中的CP含量(P=0.001)、ADF含量(P=0.025)及NDF含量(P=0.032)是影响其对叶片选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缺氧海马神经元中,KATP对p53下游基因α-tubulin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7d后,将神经元随机分为常氧组、常氧+药物(KATP激动剂二氮嗪和抑制剂甲苯磺丁脲)组、单纯缺氧组(5%CO2,和95%N2)、缺氧+药物(KATP激动剂二氮嗪和抑制剂甲苯磺丁脲)组,采用倒置显微镜和NF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细胞生长和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各下游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单纯缺氧组、缺氧+二氮嗪组和缺氧+甲苯磺丁脲组的多级神经元的百分率分别是(20.6±2.0)%、(26.1±1.7)%和(8.7±1.7)%,各加药组与单纯缺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存活率分别是(75.7±2.8)%、(55.7±2.5)%和(81.1±2.4)%,各缺氧+药物组与单纯缺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组中α-tubulin的mRNA表达水平与常氧时比较明显下降(P<0.01),缺氧+二氮嗪组和缺氧+甲苯磺丁脲组的mRNA表达水平与单纯缺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常氧时各用药组中多极神经元的百分率、细胞存活率以及α-tubulin的mRNA表达水平与常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氧时KATP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KATP对α-tubulin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将壳长6.60±0.03mm的西施舌稚贝随机分为3组,每组投喂不同饵料,分别为藻类(XZ组)、配合饲料(XL组)和藻类与配合饲料的混合饵料(XH组),各设3个平行,20d后测定各组稚贝生长指标、消化酶活性以研究不同饵料对稚贝生长、消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西施舌成活率在88.2%~96.6%。稚贝壳长增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壳长平均增量XH组XZ组XL组。不同饵料组对西施舌体重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饵料对西施舌稚贝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都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力XH组XL组XZ组;纤维素酶比活力XZ组XH组XL组;脂肪酶比活力XL组XH组XZ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