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锌是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作物缺锌会明显抑制其生长发育,降低抗逆性。2015年进行谷子叶面喷施绿色锌肥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绿色锌肥具有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2.
绿色锌肥、液体硼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孟宇 《安徽农学通报》2004,10(3):54-54,58
根据蒙城县土地状况和棉花需肥规律,对棉花进行叶面喷施绿色锌肥和液体硼肥试验.结果表明:单独喷施绿色锌肥和液体硼肥具有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薄壳山核桃开花后20 d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锌肥,比较薄壳山核桃单位冠幅产量、出仁率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0.4%锌肥叶面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在河南缺锌土壤上开展冬小麦施用锌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适量底施锌肥和叶面喷施锌肥均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且喷施锌肥增产效果好于底施锌肥。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锌肥施用对我国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收集,分析了我国小麦籽粒锌含量特征以及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小麦锌肥施用方式主要有土壤施用、叶面喷施以及土壤施用+叶面喷施,且土壤施用时锌的平均投入量(12.6 kg·hm-2)大于叶面喷施(1.57 kg·hm-2)。不施锌肥时小麦籽粒锌含量范围为 14.6~50.0 mg·kg-1,且 95.3%的小麦籽粒锌含量低于 40 mg·kg-1;土壤施用+叶面喷施处理时小麦籽粒锌含量范围为 24.0~70.9 mg·kg-1,且76.2%的小麦籽粒锌含量高于40 mg·kg-1。锌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中的锌含量,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籽粒锌含量平均增率排序为土壤施用+叶面喷施(62.6%)>叶面喷施(47.2%)>土壤施用(24.6%)。土壤施用或叶面喷施锌肥时,小麦籽粒锌含量增率与外源锌投入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当每公顷锌投入量增加1 kg时,籽粒锌含量分别提高0.74%和16.39%。土壤施用、土壤施用+叶面喷施时锌肥的平均利用率较低(0.59%、0.94%),而叶面喷施锌肥平均利用率较高(7.27%)。研究表明,不同施锌方式均能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且土壤施用+叶面喷施的效果最好,而叶面喷施方式下锌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探索基施含锌复合肥、叶面喷施锌肥、水肥一体化施锌肥3种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水肥一体化施锌肥优于基施含锌复合肥及叶面喷施锌腐酸,对玉米的增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谭忠玲 《吉林农业》2011,(3):127-127
富利尔,高效速溶叶面喷施硼锌肥,硼(B)含量大于150g/L,锌(Zn)含量大于300g/L,先进剂型、液体硼锌肥,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田奇、氨基酸叶面肥,由多种氨基酸加适量微量元素配制而成,无毒无害,易被作物吸收,是高效绿色叶面肥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湘康玉2号在慈利县适宜的锌肥施用量,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比较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硫酸锌处理对湘康玉2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锌肥对湘康玉2号的生育期没有影响,但是有效增加了玉米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单株产量。湘康玉2号的产量随着叶面喷施锌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锌肥施用量为0.22%时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率达9.29%,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最适合芹菜的叶面喷施锌肥的施肥质量浓度及施肥时间,使其达到最佳的品质和产量,为芹菜富锌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皇后,芹菜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的裂区试验法,叶面喷施5种(包括对照组)不同质量浓度的锌肥,研究其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锌肥能够明显提高芹菜的单株质量、单株高度、锌含量、维生素C含量,调控硝酸盐含量,维持粗纤维含量.其中采收前7d和14 d喷施质量浓度4 g/L锌肥2次时,能够有效提高单株质量、单株高度、维生素C含量、有机酸含量.[结论]喷施质量浓度4 g/L锌肥,采收前7d和14 d喷施2次,可使芹菜的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硼、锌肥用量对苏格兰型留兰香精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苏格兰型留兰香叶面喷施硼肥,增产效果明显,而喷施锌肥不明显。喷施硼肥对其精油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小麦地下害虫、小麦蚜虫、麦蜘蛛、小麦吸浆虫、小麦粘虫及麦叶蜂的危害情况及综合防治方法,旨在为小麦大田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顶空固相微萃取全麦粉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全麦粉、麦胚、麸皮、小麦粉中挥发性成分,为开发全麦粉食品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对全麦粉及其组分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小麦粉和全麦粉分别有24和29种挥发性成分,生麦胚、熟麦胚、生麸皮、熟麸皮分别有27、37、36和27种挥发性成分。从全麦粉中共检出2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7种(17.15%),烃类9种(9.5%),酮类3种(3.77%),醛类4种(39.16%),酸类1种(0.76%),酯类1种(0.72%)。【结论】 全麦粉中挥发性成分数量高于小麦粉,3-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1-戊醇、十二烷为全麦粉区别于小麦粉的挥发性成分,糠醛、3-甲基-丁醛由麸皮熟化得到。  相似文献   

13.
小麦籽粒胚乳结构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4个小麦品种 (系 )的籽粒断面 ,分析了 2 6个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软麦籽粒断面胚乳薄壁细胞的淀粉粒清晰可见 ,并保持完整状态 ,胚乳结构比较疏松 ;而硬麦籽粒断面胚乳淀粉粒多数破碎 ,胚乳结构相对致密。硬麦品种出粉率、粗蛋白含量、沉淀值、面团评价值等性状的平均值均高于软麦品种 ,但软麦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值高于硬麦品种。籽粒硬度与角质率与多种加工品质性状呈显著正相关 ,与水溶性蛋白质呈显著负相关 ,因而硬度作为硬麦指标比较可靠。试验还发现 ,参试软麦品种中有沉淀值较高的品种出现。  相似文献   

14.
刘锋  孙本普  李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17-18719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栽培对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其与露地麦和适时麦的异同点。[方法]对晚播覆膜麦与相同栽培条件下的露地麦和适时麦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产量结构进行比较。[结果]一定晚播条件下的覆膜麦,单株性状次于适时麦,而单茎性状则优于适时麦;幼穗分化,不仅比同期播种的露地麦经历时间长,且在决定每穗小花数和穗粒数的穗分化主要时期,还长于适时麦;产量结构,优于晚播露地麦,而与适时麦相当。[结论]晚播覆膜麦比晚播露地麦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获得适时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温对小麦几丁质酶基因的影响。[方法]对120个小麦品种进行低温处理,测定处理前后的小麦几丁质酶活力,分析低温对小麦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常温下45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在0.5~0.8,42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在0.8~1.1,几丁质酶活性小于0.5和大于1.1的小麦品种仅占所测定小麦品种总量的27.5%。低温培养后所有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麦几丁质酶活性的升高范围为0~1,74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升高了0~0.2,占所测小麦品种总量的61.7%;37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升高了0.2~0.4,仅9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升高了0.4以上,占所测小麦品种总量的7.5%。[结论]低温条件诱导了小麦中的几丁质酶基因表达,从而抵抗不利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非线性映射对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北部春麦区及西北春麦区,80年代大面积推广的41个小麦品种株高构成指数的地理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主要推广品种绝大多数为中产或中高产类型,麦区间小麦品种株高构成指数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情况及国际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作为三大主粮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立足于国内,从小麦面积和产量波动、生产区域分布、品种演变、小麦品质以及供需形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情况,并结合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发达国家小麦产业发展特点,概括总结国外小麦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结果表明:我国小麦供给总量基本充足、小麦优势产区基本形成、小麦品种由稳产为主逐步向高产优质多抗转变、小麦需求向优质专用小麦转变。但存在小麦种植面积小而散、多品种混种普遍、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小麦产业在今后发展中应加强基础建设,引导形成集中连片种植,落实优质小麦“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以需求为导向引导规范种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在旱棚鉴定条件下,以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试抗旱鉴定品种为试材,对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修订式等抗旱鉴定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抗旱鉴定与小麦抗旱种质筛选不同。抗旱系数反映材料的稳产性,对于小麦种质抗旱性筛选更直观。抗旱指数修订式以对照品种的表现为参照,兼顾品种的相对产量(抗旱系数)和绝对产量,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可操作性强,是目前最适用于小麦抗旱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小麦冠温的多态性及其与品质变异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对小麦冠层温度长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了小麦冠温多态性研究,以揭示其和小麦籽粒品质变化的关联。【方法】将具有不同冠温状态的小麦材料置于不同环境条件尤其气象条件的影响之下,以引起小麦籽粒品质的变异。【结果】小麦按其冠温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冷型小麦,其冠温年年表现为冷型态;暖型小麦,其冠温年年表现为暖型态;中间型小麦,其冠温主要表现为包括冷型态,暖型态在内的6种状态。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冷型小麦的品质变异最小,最为稳定;暖型小麦次之;中间型小麦变异最大,最不稳定。其实质在于小麦植株体内所进行的有关生理生化过程的稳定性因小麦温度型而异。【结论】鉴于冷型小麦具有品质变异小的特性,因而,降低小麦株温、培育出冷型小麦可能是解决小麦品质广幅生态适应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磷肥用量对强筋和弱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试验结果表明 ,在豫北地区高产麦田 ,增施磷肥能够促进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的生长发育 ,并提高其产量 ;对 2类小麦籽粒容重、强筋小麦角质率没有明显影响 ,但可使弱筋小麦角质率提高 ,2类小麦籽粒黑胚率均有所增加 ;增施磷肥对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没有影响 ,使弱筋小麦营养品质下降 ;2类小麦的加工品质均明显改善 ;综合考虑 ,豫北地区高产麦田磷 (P2 O5)用量以 90~ 1 80kg/hm2 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