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推广实施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开展了香根草种植诱杀水稻螟虫试验。通过调查,田埂种植香根草大螟2代和3代危害穴率分别达到92.3%和82.4%,种植香根草的田块水稻枯心率显著低于未种植区。香根草诱控大螟产卵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大田螟害。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施药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性信息素、种植香根草单项及协同使用,研究对水稻钻蛀性害虫的田间防效。研究表明,香根草、螟虫性信息素诱杀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单一组合或协同使用田间虫伤穴率、虫伤株率、残虫数明显低于常规施药情况,说明香根草、螟虫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对水稻钻蛀性害虫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香根草已成为水稻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之一。本研究表明,香根草协同使用化学防治或(和)螟虫性信息素,水稻虫伤穴率、虫伤株率、残虫数明显低于不用药和常规施药情况,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水稻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并杀害水稻螟虫,可作为水稻螟虫的"致死型诱集植物"。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水稻田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的为害,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育寄生蜂等天敌,增加农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1.香根草的主要特征香根草又名岩兰草,因其根部具有浓郁香气而得名,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香根草株高可达2米,密集丛生.  相似文献   

5.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诱杀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药剂防治水稻螟虫常易造成农田和水环境的污染及稻米农药残留超标。香根草植株挥发物对水稻螟虫的雌蛾有较强的诱集作用,且其植株含有杀虫活性成分,致幼水稻螟虫不能完成生活史,从而减轻虫害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作物安全性,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贯彻落实"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确保水稻丰产丰收,加快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光山县于2018年承担了农业农村部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任务,并在示范区内进行了香根草诱杀水稻螟虫试验研究,通过一年来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一)诱集植物及种植方法1.诱集植物。以香根草为诱集植物,由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安排相关科研单位提供。  相似文献   

7.
诱集植物香根草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本研究旨在明确香根草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水稻螟虫可持续控制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方法提取香根草有毒活性物质,并利用饲料混毒法测定各提取组分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水稻和香根草中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二化螟3龄幼虫取食水稻和香根草后体内相关解毒酶和消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香根草石油醚萃取物处理二化螟3龄幼虫9、12、15 d后,死亡率分别为38.89%、57.41%、85.19%,显著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等其他提取组分处理二化螟幼虫后的死亡率。进一步从香根草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获得组分1(Fr1)和组分5(Fr5),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具有较高毒性,以0.05 g·mL~(-1)浓度混入人工饲料饲喂3 d后死亡率分别为85.00%和67.67%,说明香根草中含有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致死作用的有毒活性物质。香根草中总蛋白、纤维素、总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分别为9.45μg、1.61%、1.45%、4.00%,均显著低于水稻中相应营养物质含量,其中水稻中蛋氨酸含量是香根草中的7.0倍。而香根草中单宁含量则显著高于水稻中的含量,是水稻中的1.31倍。此外,二化螟取食水稻和香根草3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蛋白酶、淀粉酶、海藻糖酶和蔗糖酶等消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幼虫体内相应消化酶的活性;6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的幼虫;9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的幼虫。与取食水稻的3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的幼虫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活性也有所降低,但是两者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香根草作为二化螟的致死型诱集植物,对二化螟幼虫的致死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香根草中含有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致死作用的有毒活性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抑制幼虫体内解毒酶CarE和P450酶的活性,使幼虫逐渐丧失解毒代谢能力,最终死亡;二是香根草相对水稻营养物质匮乏,二化螟幼虫取食香根草后营养不均衡,从而影响体内消化酶活性,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8.
水稻绿色防控是指在"绿色植保"新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病虫对水稻的危害。本文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阐释了稻鸭共作、性诱剂诱杀、螟虫诱集植物香根草示范种植、频振式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措施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香根草应用于贵州玉铜高等级公路的护坡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香根草生物技术措施进行公路边坡治理,投入成本仅为纯工程措施的1/5~1/10,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香根草配方基质育苗种植和合理施肥技术的运用,使种植的香根草成活率提高近30%;香根草在锰矿渣边坡种植成活率71%,坡面覆盖达50%,证明香根草能够在有毒的废矿上生长。  相似文献   

10.
在公路边坡香根草生物治理中应用新型抗旱保水剂和高效缓释肥料的试验证明,该技术措施既能保证香根草生长期间的水分和养分的有效供应,又能提高香根草的种植成活率和坡面覆盖率,达到较好的护坡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既施用缓释肥料,又采用保水剂处理的香根草移栽成活率达93%,坡面覆盖率达90%,护坡效果极好,150 d后坡面香根草已形成草篱,能有效地拦截坡面水土,生物治理和景观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水稻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组合防治试验示范、以生物农药为主的组合用药及总体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化学农药减量防治展示区等研究。集成了减少化学农药扩大生物农药应用的技术体系;逐步实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技术规范化和标准化。明确了主推品种三原则:一是选用低用量、超高效、长效、低毒环保型农药和生物农药;二是组合用药、总体防治,提高单次用药综合效益;三是混配用药。交替用药降低病虫抗性。确定了防治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主推品种,实现大幅度减少水稻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周建  李民  李发保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87-8988,8990
[目的]寻求安全、环保的水稻二化螟防治新技术.[方法]研究了信息素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信息素25个诱捕点100 d共诱蛾1 727头(其中越冬代1 128头,一代599头),越冬代蛾交配率为21.66%,一代蛾交配率为50.92%;试验区二化螟一代防效为41.60%,二代防效为86.70%;农民自防对照区二化螟一代防效为82.00%,二代防效为81.60%.试验区比农民自防区减少3次化学农药的使用,一季水稻可节本省工费用201元/hm2.[结论]信息素诱蛾能力强,可望用于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皖南单季稻区二化螟发生特点及其回升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后期 ,二化螟发生出现了明显的新特点 :回升势头猛、发生型改变、发生期异常等。对皖南单季稻区历年二化螟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认为 :7、8月份高温 ,主防农药品种防效下降 ,秋播免 (少 )耕面积扩大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 ,作物多元化是导致二化螟危害势头回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3000万hm2,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生物灾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为害虽经防治仍然造成经济损失400~500万t。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是中国水稻生产上为害严重的几种重要的病虫害,2001—2004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8500khm2次,其中2003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72.5%。近年来水稻病虫在全国的发生特点表现为:一、大部地区病虫害发生较重,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发生程度中等以上的有稻飞虱、水稻纹枯病;二、次要病虫上升,为害加重。一些过去偶发性的次要病虫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发生面积扩大,发生程度明显上升,已经或正逐渐上升为重要病虫害;三、发生面积较大,波及面广。2004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厄尔尼诺事件将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近年来,随着粮食种植效益的提高,早稻面积将继续回升,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将进一步加大,对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有利;部分地区部分高产、优质但易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种植,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5.
安庆市稻飞虱发生与防治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产体制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单季稻面积随之扩大。水稻依赖高密、高肥实现高产,形成了有利于稻飞虱发生的田间环境。温度是影响安庆市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在水稻生长前期保护利用天敌;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选用高效药剂锐劲特、毒死蜱、综合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植保无人机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条件和防治效果,研究了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飞防助剂等条件对农药雾滴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两种不同施药方式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螟虫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距离水稻冠层2 m、飞行速度3 m·s-1时,雾滴沉降密度(22.3个·cm-2)最大,雾滴在水稻冠层不同部位的沉降密度存在差异:上部>中部>下部;添加飞防助剂药液湿润面积增加764%,雾滴中直径、覆盖率由未添加助剂前 256.3 μm、5.56%增加至327.5 μm、9.82%,雾滴密度由未添加助剂前20.3个·cm-2降低至16.4个·cm-2。在水稻孕穗期,相同药剂配方条件下,植保无人机喷施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20%、83.20%,显著优于传统人工电动喷雾器喷洒防治效果;而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51%、84.01%,对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32%、81.47%,两种喷药方式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在最适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添加飞防助剂等条件下,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抗性二化螟综合治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一系列田间试验 ,明确了二化螟发生与水稻播、栽期及品种间的关系 ,发现在常熟地区将水稻播、栽期分别推迟到 5月 2 0日和 6月 2 0日后 ,可以有效地减轻螟害的发生。在目前使用的和推荐使用的 10种治螟药剂中 ,防治抗性二化螟的单剂以三唑磷、乐斯本和锐劲特防效 (>85 % )较好 ,复配剂以三唑磷与其它有机磷或阿维菌素的复配制剂防效为最好 ,防效均在 90 %以上 ,其中稻虫胺 ,克螟劲的防效达 10 0 %。频振诱杀灯对二化螟成虫也有一定的诱杀作用。在此基础上 ,制定并验证了一套治理抗性二化螟的综防技术  相似文献   

18.
药剂对水稻颖壳色泽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药剂对水稻颖壳色泽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后期用药对颖壳色泽有一定的影响,大量用药尤其是粉剂农药使颖壳色泽明显变暗;穗期适当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在孕穗期和破口期喷施适量三唑酮,颖壳色泽较好;药剂施用对稻米碾米品质无明显影响,但能改善稻米的蒸煮、食用品质,同时一定浓度的药剂施用能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研究三化螟的发生量预测及其致量控制问题,试验在广东省海陵岛进行,当地的主要为害世代为第二世代,根据这个特点,以当代实际卵量与前一世代的顶期卵量的比率,即有效卵量概率,作为连续世代的连接点,组建自越冬幼虫至第二世代的连续生命表,应用排除作用控制指致评价重要因子和分析关健因子的作用,试验结果说明,越冬后幼虫至蛹的死亡,特别是第一世代有效卵量概率对第二世代数量的影响甚大;第一世代幼虫侵入后至第二世代期间,自然种群的发展过程比较稳定,根据第一世代卵量估计第二世代的数量有可能获得较好的顶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62 %螟虱宁可湿性粉剂 ,经毒力测定 ,共毒系数为 12 6 .5 3,具有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 ,江苏、江西两省用 90 0g/hm2 ,对二化螟的防效均在 90 %以上 ,对稻飞虱的防效 95 %以上 ;江苏可维持 2 0d左右 ,江西则在药后 1、3、7、14d的防效达 80 .6 5 %、92 .6 5 %、94.73 %、97.12 % ,效果明显。该剂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 ,对提高经济效益 ,保持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