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龙腾 《农学学报》2019,9(6):57-63
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收入增长情况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渔民入户调查数据及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2017年我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渔民增收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渔民家庭经营收入是渔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拉动力,但是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收入的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亟需拓展渔民增收渠道;(2)雇工费用占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影响渔民家庭受益的关键因素;(3)我国区域间渔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基于此,提出要构建渔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要提高渔民自身增收能力等改善渔民生产生活、促进渔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收入增长情况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渔民入户调查数据及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2017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及渔民增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渔民家庭经营收入是渔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拉动力,但是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收入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亟需拓展渔民增收渠道;(2)雇工费用占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影响渔民家庭福利的关键因素;(3)中国各区域间渔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基于此,从主体能力、内部机制、产业动力、外部环境角度提出提高渔民自身能力,构建渔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实施渔村振兴战略等促进渔民增收振兴渔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2018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影响渔民增收的积极因素和不利条件。最后,从主体能力、产业动力、内部机制、外部环境等角度提出提高渔民自身能力、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构建渔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打赢渔业产业扶贫攻坚战等增加中国渔民家庭收入、改善渔民生产生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总结概括我国海洋捕捞渔民群体存在的收入问题表现,并从资源状况、管理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造成问题的本质:有限的海洋渔业资源不足以支撑严重过剩的捕捞产能,而且当前的外部环境又在加重这种失衡,相应的管理措施不能同时兼顾改善海洋渔业资源状况、降低过剩捕捞产能、维持捕捞渔民收益、缩小渔民收入差距。因此,为解决捕捞渔民群体收入问题,促进海洋捕捞渔民增收,应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保证海洋捕捞渔民的生产物质基础;建立健全传统捕捞渔民渔业权益保障机制,保障海洋捕捞渔民公平发展的权利;完善渔业管理政策制度,确保海洋捕捞渔民权利的均等性;加强对传统捕捞渔民新技术和其他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捕捞渔民综合素质,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20-222
目前,我国的渔业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也有过针对性的研究,但是关于渔民、渔权方面的研究较少.鉴于此,通过在2015年夏季深入温州、台州、宁波、舟山等地对海洋渔村渔民、渔业干部、渔业主管部门等选点调查,结合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目前浙江省海洋渔业、渔民及渔权状况,发现外地农民工成了渔民群体的主力军、渔民群体老龄化现状严重及渔业产量有限性与渔民群体过度庞大存在矛盾,同时渔民的组成结构复杂,以及渔民的文化素质较低与转产转业高要求相脱节,渔业体制与机制改革要求十分迫切。因此建议开展渔业体制改革,通过立法确认渔民身份,立法赋予"真正"的渔民以渔权,建立渔权的退出与准入机制,构建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渔船纠纷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渔业协会的作用等措施,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耿爱生  同春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99-6201,6203
阐述了海洋渔民转型的实质和动因,分析了海洋渔民转型中的障碍,并提出促进海洋渔民转型的政策建议:加强海洋渔民转型的宣传与教育,作好海洋渔民转型的思想动员;科学规划,营造有利于海洋渔民转型的社会政策环境;提高海洋渔民的人力资本素质,助力海洋渔民转型。  相似文献   

7.
程宇昌 《农业考古》2015,(3):248-255
明清时期,鄱阳县古渔村管驿前渔民文化之文化生态兴盛,渔歌是渔家们长期劳动生产的积累与创作,有划船歌、捕鱼歌、开船歌等,渔歌是渔民文化之文化生态的重要符号;酒是渔民文化之文化生态重要元素;鄱阳渔鼓是渔民文化之文化生态的重要媒介;晏公庙水神信仰是渔民文化之文化生态的精神力量与内核驱动;渔歌、酒、渔鼓、晏公水神信仰构成了管驿前村渔民文化的主要内容,形成管驿前村独特的渔民文化主要特点,即生态性、群众性、文化性,极大地丰富了管驿前村渔民们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8.
依据国家最新渔民收入统计制度,研究中国渔民收入结构在2008-2013年的变化趋势。利用灰色关联度量化综合模型,从变化率差异和绝对值差异两个角度,对渔民收入结构与渔民总收入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发现家庭经营收入与渔民总收入的关联度名列第一;基于强调变化率差异,财产性收入关联度名列第二;基于强调绝对差异分析,工资性收入关联度排第二位。通过进一步分析渔民收入结构对渔民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析发现,家庭其他经营收入对家庭经营收入提供的贡献率和拉动力高于来自渔业生产收入所提供的贡献率和拉动力,这表明渔民劳动力已产生明显分化。生产性补贴成为影响渔民收入的第二大要素,其对渔民收入的贡献率与拉动力皆名列第二。渔民工资性收入的拉动力主要来源于其他行业,说明渔业雇工水平低、渔业产业工资水平低;渔民土地和水面经营权租金对渔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产生明显的负影响,作业渔场缩减等问题制约了渔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我国渔民经济收入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渔民经济收入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结果,对渔民经济收入现状进行了分析。统计数据分析表明:(1)全国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体上高于农民,但远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地区渔民收入有所下降;(3)沿海地区渔民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内陆省份渔民,沿海各省之间差异较大。实地调查表明:(1)部分沿海渔区捕捞渔民收入下降,低于农民收入,一些渔民家庭生活贫困,负债经营;(2)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捕捞渔民处于相对贫困状态;(3)内陆渔区渔民收入低,生活贫困等。渔民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渔业资源衰退、渔场缩减、生产成本上升、经营方式落后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渔民经济收入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结果,对渔民经济收入现状进行了分析。统计数据分析表明:(1)全国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体上高于农民,但远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地区渔民收入有所下降;(3)沿海地区渔民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内陆省份渔民,沿海各省之间差异较大。实地调查表明:(1)部分沿海渔区捕捞渔民收入下降,低于农民收入,一些渔民家庭生活贫困,负债经营;(2)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捕捞渔民处于相对贫困状态;(3)内陆渔区渔民收入低,生活贫困等。渔民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渔业资源衰退、渔场缩减、生产成本上升、经营方式落后等。  相似文献   

11.
(续第1期) 3.支持渔民转产就业创业根据渔民的文化层次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渔民转产就业、创业的能力.将上岸定居渔民列为就业困难人员,坚持市场就业与政策帮扶就业相结合,通过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自主择业、岗位援助、政策扶持等方式,开展上岸定居渔民就业援助活动.  相似文献   

12.
渔业作为中国的传统产业,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渔业资源衰退、生产成本提高、渔民增收困难等问题。通过统计数据、市场调查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近10年渔民收入现状,为建立起较为合理、完善的渔民增收机制,提出参考性意见,从立法的角度制定规章制度,渔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优化渔民就业环境,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渔民素质,逐步完善渔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实施,渔民上岸后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受到冲击。以苏赣渝182户渔民为例,从渔民社会交往视角,运用Logit模型分析经济补偿、就业帮扶、创业支持、社会保障等多种扶持政策对渔民精神文明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创)业培训、企业招聘和安置房保障政策均能显著增加渔民的社会交往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08-110
渔业作为大农业中的一部分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渔业生产的不稳定姓,渔民的生活也是很不稳定的。渔民因湖泊生态保护等原因而失去赖以生计的湖面,成为失湖渔民。洪湖拆围对当地渔民生产生活受重大影响。从渔民家庭本身出发,对其生产生活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湖中渔民受到不利影响较大,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而岸上渔民也受到一定影响。针对当前渔民与渔业状况应当对当前政策予以调整,在保障渔民生活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184-186
海洋资源枯竭,捕捞范围缩小,渔民收支难以平衡,造成"失海"现象。在此背景下,渔民纷纷进行转产转业。以烟台东泊子村为例,研究了东泊子村渔民转产转业后的就业现状,发现上岸渔民的就业存在收入低、就业没有保障、难以找到"好"工作的问题,同时也发现渔民上岸后就业环境变好,但对大海仍旧留恋。产生问题主观上是因为渔民自身学历低、技能单一、老龄化严重且没有主动意识,客观上国家政策落实有漏洞、就业市场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6.
潭门镇渔民协会是以潭门镇区域范围内的渔民为主体的自愿型社会组织。文章阐述了潭门镇渔民协会的基本职能,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几个发展较为完善的渔业(民)协会的职能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潭门镇渔民协会存在内外规制不够健全、对政府依赖性过强、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职能不足、服务渔民转产转业职能欠缺等4个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渔民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渔民社会保障的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对浙江舟山某渔村和广东台山某渔村的渔民综合社会保障表现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利用模糊评价法对渔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定。研究发现:在同等条件下,参加合作社的渔民社会保障水平高于不参加合作社的渔民社会保障水平;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越高,渔业的社会保障水平越高。政府可通过相关政策引导渔民加入合作社是提高渔民社会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16-219
渔民养老目前仍处于几乎无保障的状态,对渔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浙江省沿海渔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渔民目前的养老水平,以及浙江省沿海各地现行的养老保障措施和制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政府和渔民本身这三个主体出发,借鉴已有制度的成功经验,为渔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好的对策,以期对浙江省沿海渔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和改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运用VAR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的方法,对湖北省19902014年水产养殖面积与渔民人均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水产养殖面积与渔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水产养殖面积的增加会促进渔民收入的增加;在短期内池塘养殖面积、河沟养殖面积的增加对促进渔民收入增加作用明显,而增加湖泊养殖面积、水库养殖面积对促进渔民收入增加的作用不明显,且渔民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水库养殖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应对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及中日、中韩、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的实施给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安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渔业主管部门于2001年制定和实施了沿海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政策。论文首先分析了转产转业政策实施4年来,渔船报废补助、渔民转产培训补助、渔业产业项目扶持及渔业税减免等措施对促进渔民转产转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然后对措施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与渔民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及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建议:(1)制订总体规划;(2)延续补助政策;(3)建立海洋捕捞渔民的养老保险制度;(4)落实渔业权保障渔民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