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红霞  张润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94-12697
运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2010~2015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进行预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与总收入的关联关系,得出工资性收入是影响总收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许少辉  李宗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57-11558,11569
阐述了昆明市农民收入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并从收入结构视角分析了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昆明市农民收入结构中家庭经营收入仍然占主要部分,但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并成为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部分,转移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也渐趋增加。在昆明市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已开始抗衡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转移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也对农民收入做出一定贡献,农民收入来源渠道渐趋多元化。昆明市要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民收入结构,不断缩小各县区农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在对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农民收入结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静态和动态偏离-份额法对海南省2008—2012年的农民收入结构型动态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尽管其占比仍然高于其他收入占比),而工资性收入逐步上升,成为海口市、三亚市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静态偏离-份额分析显示,海口市农民收入的结构优势高于三亚市,财产性收入结构优势明显,对收入增长贡献较大,虽然海口市、三亚市的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结构劣势亟待改善;两市家庭经营性收入结构偏离分量对收入增长贡献方面,三亚市为正,海口市为负,结构优势不突出;转移性收入结构优势方面,海口市高于三亚市。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显示,海口市、三亚市的收入增速在增加,竞争劣势减弱,优势增强。因此可见,加快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逐步提高转移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稳定家庭经营收入对协调好海口市与三亚市农民收入增长差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郊区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大幅提高,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也在逐渐上升,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稳步下降.京郊农民家庭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家庭经营第三产业规模扩大、财产性收入快速增加的结果.为进一步提高京郊农民家庭收入,政策的着眼点应放在如何增加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和促进家庭经营第三产业方面.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00-102
农民收入的四大组成部分: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各部分收入的高低和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会对农村流转土地的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通过相应的措施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保证工资性收入的稳定性;充分保护和发挥农地的资产特点、增加财产性收入;优化转移性收入的结构才能促进福建省农地的流转,实现农地的规模化经营,进而反过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主要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根据1980—2010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水平建立消费函数模型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影响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工资性收入对消费的弹性不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弹性最小。因此,要拉动广西农村的消费需求,必须改革农村生产经营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相似文献   

7.
罗永  王红姝  张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132-11137
非农收入结构影响着农民的非农收入,关系着农民的增收。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分析非农收入的结构变化,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拉格朗日极值法,构建非农收入最优结构模型,并分析最优结构与实际结构的差异,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2013~2017年黑龙江省的非农收入结构,将非农收入结构与最优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对非农收入的贡献率最高,第二是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依次次之,农民的非农收入表现出来源形式多元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促进农民非农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定量分析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特征,发现虽然广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均纯收入依然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得知: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对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较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关联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潜在影响,然后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揭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提出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1990~2015年期间,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1%、15.72%、15.47%、12.78%;各收入来源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较低、贡献率较小,但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其他收入来源,且处于收敛趋势;(2)农村土地流转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相对其他收入来源结构而言,近几年的农村土地流转对财产性收入增加的作用较小。研究认为,通过确权赋能,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产经营管理,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潜在影响,然后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揭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提出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1990~2015 年期间,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1%、15.72%、15.47%、12.78%;各收入来源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较低、贡献率较小,但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其他收入来源,且处于收敛趋势;(2)农村土地流转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相对其他收入来源结构而言,近几年的农村土地流转对财产性收入增加的作用较小。研究认为,通过确权赋能,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产经营管理,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刘龙腾 《农学学报》2019,9(6):57-63
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收入增长情况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渔民入户调查数据及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2017年我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渔民增收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渔民家庭经营收入是渔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拉动力,但是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收入的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亟需拓展渔民增收渠道;(2)雇工费用占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影响渔民家庭受益的关键因素;(3)我国区域间渔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基于此,提出要构建渔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要提高渔民自身增收能力等改善渔民生产生活、促进渔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总结概括我国海洋捕捞渔民群体存在的收入问题表现,并从资源状况、管理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造成问题的本质:有限的海洋渔业资源不足以支撑严重过剩的捕捞产能,而且当前的外部环境又在加重这种失衡,相应的管理措施不能同时兼顾改善海洋渔业资源状况、降低过剩捕捞产能、维持捕捞渔民收益、缩小渔民收入差距。因此,为解决捕捞渔民群体收入问题,促进海洋捕捞渔民增收,应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保证海洋捕捞渔民的生产物质基础;建立健全传统捕捞渔民渔业权益保障机制,保障海洋捕捞渔民公平发展的权利;完善渔业管理政策制度,确保海洋捕捞渔民权利的均等性;加强对传统捕捞渔民新技术和其他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捕捞渔民综合素质,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地区渔民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而大农业包含农林牧渔四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影响农民收入.在中国东部渔区,渔业对农业GDP的贡献较大.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6.0计量经济学软件分析东部地区渔民收入对农民的贡献,考察中国东部渔业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促进东部渔业发展、提高渔民收入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及中日、中韩、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的实施给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安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渔业主管部门于2001年制定和实施了沿海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政策。论文首先分析了转产转业政策实施4年来,渔船报废补助、渔民转产培训补助、渔业产业项目扶持及渔业税减免等措施对促进渔民转产转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然后对措施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与渔民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及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建议:(1)制订总体规划;(2)延续补助政策;(3)建立海洋捕捞渔民的养老保险制度;(4)落实渔业权保障渔民权益。  相似文献   

15.
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应对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及中日、中韩、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的实施给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安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渔业主管部门于2001年制定和实施了沿海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政策。论文首先分析了转产转业政策实施4年来,渔船报废补助、渔民转产培训补助、渔业产业项目扶持及渔业税减免等措施对促进渔民转产转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然后对措施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与渔民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及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建议:(1)制订总体规划;(2)延续补助政策;(3)建立海洋捕捞渔民的养老保险制度;(4)落实渔业权保障渔民权益。  相似文献   

16.
伴随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富裕起来的珠三角地区的农民收入可持续性面临极大的挑战。通过对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雁田村村民的家庭收入结构进行入户调查,发现当地村民家庭收入具有如下特点:收入水平较高,但对外依赖性较大;收入结构以财产性收入为主;家庭收入水平与家庭所拥有的房屋面积呈正相关关系;村民工资性收入差距不大;人均收入水平与文化程度之间关系不明显。这种收入结构具有很明显的外源性特征,在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下,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对农户收入转型及可持续性问题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力资本作为“活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以浙江省为例,利用回归模型,对农民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分别与农民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珠三角地区农民收入现状及贡献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利用广东省2002~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通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来分析珠三角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土地流转通过工资性收入途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家庭经营性收入途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土地流转平均面积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9.
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影响具有长期性,如何发挥分布式光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需进一步探索。本文以户用分布式光伏为例,利用中部地区Y县2014—2019年农户追踪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探讨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4—2019年农户收入大幅度提升,其中建光伏农户的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大于未建光伏农户,户用分布式光伏使农户人均收入提高25.4%,其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提高74.4%和444.5%,而工资性收入降低45.3%。户用分布式光伏是通过减少非农劳动时间和缩短非农就业空间距离降低农户工资性收入,增加经营性收入,从而影响人均收入。进一步分析发现,户用分布式光伏对非中心村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影响大于中心村农户,劳动力能力越强的农户经营性收入上升幅度越大,工资性收入下降幅度越小。因此,建议统一维护光伏设施,促进劳动力要素有效配置;并依据劳动能力差异分层分配股份,降低劳动能力强的农户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另外,创新光伏产业发展模式,拓宽光伏产业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