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泸香615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穗总粒数、穗实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式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与穗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每穗总粒数与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建立了泸香615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提出了泸香615高产、稳产的栽培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稻中优281栽培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水稻中优281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与群体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穴有效穗、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产量性状间,穴有效穗与群体有效穗呈显著性负相关,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长则呈显著正相关;其最适栽培密度是20.0 cm × 23.3 cm.  相似文献   

3.
杂交早稻整齐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32个杂交早稻中、迟熟新组合的整齐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整齐度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长整齐度与单株产量接近显著正相关,而其它性状的整齐度对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各性状整齐度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仅单株有效穗数整齐度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其它均未达显著水平;在产量构成因素和性状整齐度中,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株高整齐度、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整齐度。  相似文献   

4.
对两优培九等28个两系组合的10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穗实粒数4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穗长、结实率3个性状与产量达显著水平。千粒重对产量和其他性状影响较小。穗粒数和穗实粒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性状。提出了两系杂交稻组合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四川及南亚2个水稻类群的10个代表品种的45个双列杂交F1组合(按Griffing方法 2设计)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1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的F1优势较大,亲本对其F1的贡献也较大;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次之;株高、穗长、粒宽较小;2在12个农艺性状的66组相关系数中,正相关达显著水平以上的有17组,占25.8%,负相关达显著水平以上的有8组,占12.1%。与每穗实粒数相关的11个性状中,有8个相关系数达到显著以上水平,与单株穗数相关显著的4个性状全为负相关;3构成和影响这45个F1的主要因子是穗部因子、籽粒因子和产量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30.39%、32.24%和20.51%。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省近年来主要推广的17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分析其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 17个粳稻品种各穗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85%~18.41%,其中二次枝梗数、总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是影响最终穗粒数的主要因素。2采用类平均法将17个粳稻品种分为3个类群,这3个类群在产量性状上的差异较大,以第I类群单穴产量最高,表现为每穗实粒数和单穗重高于Ⅱ、Ⅲ类群,而单穴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充实度则相反。3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总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总粒数、着粒密度与单穴有效穗、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实粒数、单穗重、单穴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二次枝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穗部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主要经济性状对杂交稻Ⅰ特优3381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通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Ⅰ特优3381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等3个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产量构成4个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水平,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4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实粒数(P5=0.8097)>有效穗(P3 =0.643 1)>千粒重(P7=0.581 3)>总粒数(P4 =0.118 5).[结论]在Ⅰ特优3381栽培过程中应主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协调好穗粒关系,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主要经济性状对杂交稻I特优3381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通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I特优3381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等3个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产量构成4个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水平,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4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实粒数(P5=0.809 7)有效穗(P3=0.643 1)千粒重(P7=0.581 3)总粒数(P4=0.118 5)。[结论]在I特优3381栽培过程中应主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协调好穗粒关系,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杂交早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2个杂交早稻新组合F1代的7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穗长、实粒数、总粒数、株高4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结实粒2个性状与产量达显著水平;有效穗数与其他性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杂交稻长龄秧迟栽合理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对24个杂交稻品种长龄秧迟栽条件下的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通径分析探明各因子对产量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长龄秧迟栽杂交稻有效穗数与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与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与理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性状对产量贡献不明显;可通过改善管理措施和栽培技术提高长龄秧迟栽杂交稻的穗实粒数,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杂交稻低播种量下精准条播(precision drill sowing,PS)育秧提高机插群体均匀度和产量的效应,创建杂交稻毯苗稀播少本机插理论与技术.[方法]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在余杭区崇化村和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试验.以传统撒播(broadcast sowing,BS)育秧...  相似文献   

12.
以早杂W两优341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每公顷纯氮用量设0、120、150、180 kg)和栽插密度(每公顷30万、36万、45万穴)对其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肥用量对有效穗数影响大.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小.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②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有效穗数影响较大,各栽插密度下,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③氮肥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④栽插密度对W两优3418的稻米品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高γ-氨基丁酸(GABA)和抗性淀粉(RS)的水稻品种,并配之相应的栽培措施是功能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4个水稻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的产量、每穗有效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总粒数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穗肥能增加水稻成穗率、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和剑叶、倒二叶长宽.②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杂交稻的影响比常规稻更显著.加强水稻生长发育后期的养分管理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在移栽和抛栽方式下的生长特点、生育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移栽和抛栽表现趋势相同,适龄早栽具有早发和早熟优势,秧龄20 d时大田营养生长期延长3~10d,早熟2~6 d;秧龄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新优63等9个籼型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性状分析和1991~1994年江西省及南方区试资料比较,结果表明:新优63的单位面积有效穗与生产上一些应用组合无显著差异,单位面积实粒数显著少于部分应用组合,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极显著地高于其他供试组合。进而对新优63的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5个经济性状与产量间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该组合千粒重大是其特殊的增产原因。本文指出:通过重粒型组合的选育可能是突破目前三系籼型杂交晚稻组合产量徘徊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水稻超产2号壮苗单本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超产2号品种不同播种量和不同秧龄期试验,明确了播种量100g/m、秧龄期40~45d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不仅秧苗根系发达,带有2个分蘖、百株干重达7.7g和维管束数达14个,而且每m2穗数、每穗颖花数、单株粒重及产量均较高。通过一穴不同苗数插秧对比,明确了单本栽培方法比一穴多本(3苗)栽培大幅度增加了有效分蘖天数,提高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还提高了粒/叶比、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后期群体光合生产率能力,从而获得11788.5kg/hm2的产量,比多本植增产24.1%以上。  相似文献   

17.
研究CM生物固氮肥对水稻秧苗质量的影响,确定水稻生长发育的最大施肥量,提出了应用数理统计分析CM生物固氮肥的水稻肥效。采用正交设计的方式,并结合随机区组三次重复试验,进行了CM生物固氮肥的水稻肥效试验。试验地选择在浏阳市文家市镇大成村南盘组邱根成的责任田内,供试作物为中稻,组合为广两优143。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的生育天数、单株穗数、单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磷肥对水稻的单株粒重具有显著性影响,钾肥对水稻的农艺性状都没有显著性影响,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确定了水稻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375 kg尿素、450 kg过磷酸钙及0 kg硫酸钾。  相似文献   

18.
以桢楠实生苗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基肥施入量、幼苗移入容器前真叶数量对桢楠容器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的影响,并建立桢楠容器育苗技术。结果表明,容器规格对桢楠容器苗的地径苗高增长量及高径比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基质配比对容器苗的地径增长量有显著影响,但对苗高增长量与高径比影响不显著;缓释基肥量对容器育苗的地径苗高增长量与高径比影响均不显著;幼苗移入容器前真叶数量虽然对地径苗高增长量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影响高径比;持水量大并且孔隙度高的基质有利于容器苗地径的生长。结果显示,采用容器规格10 cm×12 cm,基质配比椰糠∶泥炭∶油樟叶∶农林废弃物体积比为4∶2∶4∶3,不添加缓释肥基肥,选用长出3对真叶的桢楠幼苗进行容器育苗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后续桢楠人工林的建设与桢楠资源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稻编织布育秧免耕抛秧技术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水稻编织布育秧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五种育秧方式中,以编织布育秧免耕抛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与353、434和561穴孔塑盘育秧相比,增产7.9-16.1%,增收21.9-43.1%;其次是畦面育秧,比塑盘育秧增产5.5-13.6%,增收15.4-35.5%。增产增收主要原因是苗素质好,抛后立苗生长分蘖快,有效穗数多,穗大粒多,同时每667m2节约塑盘成本12-15元。  相似文献   

20.
协优57正交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秧龄对三系杂交中籼协优57产量的影响最大,氮素水平次之,密度和施钾量的影响较小。协优57在合肥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以5月18日播种,秧龄43d,施纯氮262.5kg/hm2,密度22.5万~35万穴/hm2 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