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超级早稻中嘉早17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精量播种、培育壮秧、适龄抛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平衡促进、湿润管理、旱管培根、病虫杂草、统防统治等。  相似文献   
2.
介绍优质稻品种合丰占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从播种、栽植、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指导该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完善乡村基层农技推广长效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长期不利形势下建立健全乡村基层农技推广长效机制,是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该文结合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经营特点,分析了目前乡村基层农技推广的困境,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乡村基层农技推广长效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H两优302是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HD9802S为母本,与优质早稻新品系R302经测交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品种。在武穴市近3年的试种、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较强、适应性广,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文章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抛栽技术。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稻品种间栽控制稻瘟病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择湖北省稻瘟病常发区的早稻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能够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间栽后各品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还具有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18,他引:21  
秸秆还田影响免耕稻田土壤固碳潜力,相应地改变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影响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对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通过研究不同油菜秸秆还田量(0、3000、4000kg·hm-2和6000kg·hm-2)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和土壤碳固定的影响,评估秸秆还田后温室气体增排的综合增温潜势对稻田固碳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的抵消作用。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CO2和N2O排放,降低CH4排放,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效地提高土壤碳固定,从而有效地提高稻田土壤碳固定对温室气体增排的温室效应抵消作用。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稻田土壤固碳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相应增加,因此必须考虑免耕稻田秸秆还田量的问题,以有效发挥免耕稻田秸秆还田的固碳潜力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7.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在移栽和抛栽方式下的生长特点、生育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移栽和抛栽表现趋势相同,适龄早栽具有早发和早熟优势,秧龄20 d时大田营养生长期延长3~10d,早熟2~6 d;秧龄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优质稻天优华占作双季晚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天优华占作双晚稻栽培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并从播种、培育壮秧、栽植、施肥、水分管理、病虫综防等方面阐述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影响免耕稻田土壤固碳潜力,相应地改变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影响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对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通过研究不同油菜秸秆还田量(0、3000、4000kg·hm-2和6000kg·hm-2)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和土壤碳固定的影响,评估秸秆还田后温室气体增排的综合增温潜势对稻田固碳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的抵消作用。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CO2和N2O排放,降低CH4排放,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效地提高土壤碳固定,从而有效地提高稻田土壤碳固定对温室气体增排的温室效应抵消作用。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稻田土壤固碳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相应增加,因此必须考虑免耕稻田秸秆还田量的问题,以有效发挥免耕稻田秸秆还田的固碳潜力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粮食"产量高、库存高、成本高,进口多,价格低"的农业发展新常态下,国家适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战略,推动农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进粮食稳产、提质增效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藏粮于技"战略进行了新的解读,提出了"藏粮于人、藏粮于研、藏粮于物、藏粮于机、藏粮于网",均为"藏粮于技"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