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陕西关中地区瓜类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陕西关中地区瓜类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为有效防治陕西关中地区瓜类白粉病及进行抗白粉病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一整套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对陕西关中地区不同栽培条件下瓜类作物上收集的38份白粉病菌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微和超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采集的38份白粉病菌均是单囊壳白粉菌,其中对IranH、Topmark、Vedrantais、PMR45和NantaisOblong等5个甜瓜鉴别寄主高度感病,而对PMR5、PMR6、Edisto47和WMR29等4个甜瓜鉴别寄主免疫,对PI124111、PI124112、PI414723和MR1等4个甜瓜鉴别寄主表现抗病,与单囊壳白粉菌的生理小种2F.的抗感反应一致。【结论】初步确定陕西关中地区瓜类白粉病菌生理小种为单囊壳白粉菌的生理小种2F.,未发现其他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定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上海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栽培方式的西瓜、甜瓜上采集的6份白粉病菌样本进行病原菌种及生理小种鉴定.根据甜瓜白粉病菌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初步确定上海地区西瓜、甜瓜白粉病主要由瓜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所致,并存在2个生理小种即小种Race 1和Race 2 France,其中优势生理小种为小种Race 1,小种Race 2 France仅在浦东新区甜瓜白粉病菌上发现.  相似文献   

3.
1995-1996年,从贵阳地区采集分离小麦白粉菌有性世代菌株45个,无性世代功株62个,分别接种9个鉴别品种上。鉴定结果表明,两类菌源在主要生理小种的组成,出现 及对9个鉴别品种的毒性频率等方面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依据生物间遗传学的理论从流行学方面研究小麦叶锈菌的生理小种及其在我国省区间的分布和消长,并通过小种鉴定,逐步调整和改进鉴别寄主。本年度共测了25个省市自治区的小麦叶锈菌标样470个。用历来采用的8个鉴别寄主按八进法附毒性公式对小种命名。共鉴定出49个小种和一个洛10类群。优势小种仍以小种60,376〈原叶3〉,64和374为主,频率分别为20.85%,15.96%,6.17%和5.74%,对洛夫林10具有潜在威胁的洛10类群发展到26个类型,遍及21个省市自治区。对原用的8个和新采用的8个鉴别寄主进行了评价。原用的8个寄主中,有6个无鉴别作用或与生产无关,应与调整而用与生产有关的品种或抗源来代替。用新的寄主来鉴定小种,有些原来的小种被合并,但新鉴定的优势小种,仍包括原有的优势小种。另一方面,用新的鉴别寄主,有些原来的小种被进一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建立为流行学研究用的鉴别寄主,还有待进一步摸索。用生物间遗传学的方法,对叶锈菌和新的鉴别寄主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寄主与锈菌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确定有4对相对基因对在起作用。洛夫林10,洛夫林13,山前和高加索,4个品种被归为一个组。可能具有同一个抗性基因,有待进一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叙述了鉴别寄主的选择及小种鉴定的结果。按分离菌对各品种的毒性频率顺序,以一定的梯度间隔选取鉴别寄主9个。小种编码用八进制。一般是编码小者毒性较弱,大者毒性较强,编码顺序即当前病菌群体毒性结构的大致体系。1984、1985年鉴定了18省、市、自治区249个标样,分出32个小种,在以鉴别寄主毒性频率划分的9个级别内,小种频率近于正态分布,以1-5群内小种频率高、分布广、占总数的79.2%,是抗病育种应予注意的小种群。四川、北京两地白粉菌群体毒性结构相近,主要差异在菌量及各基因型小种的频率上。用3个鉴别寄主品种的相应毒性基因测试其在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配呈连锁平衡。  相似文献   

6.
按斯塔克曼(Stakman)建立的用鉴别寄主鉴定锈菌生理小种的概念和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主要缺点是所分析的结果,掩盖了寄主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不利于更有效地为抗病育种提供情报和妨碍生物间遗传学研究的发展。本叶锈病研究组的试验结果指出,被鉴定为同小种的不同菌株,其毒力不一定相同。本组用河北省的叶锈菌测河北省的主要小麦品种和抗源和用毒力频率来表示,对抗病育种工作者直接提供小麦品种和叶锈菌小种的相互作用,比单纯提供用编号命名的小种名单要有用得多。通过毒性公式的分析,还可以了解叶锈菌的毒性组合和小麦品种的抗性组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小麦叶锈菌小种2号和3号的4—6个菌株,对26—27个小麦品种进行接种试验,其致病力都不相同。用同一套鉴别寄主鉴定为同一的小种在鉴别寄主外另加品种,就可以把命名为同一的小种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生理型”。我组根据东方红3号、丰产3号、白蚰包、阿夫4个品种所鉴定的小种15和16,在上述4个品种的基础上再加上太山4号、洛夫林10号、6068、IRN66—331和Redman 5个品种,可将小种15的26个菌株分为10个类型,将小种16的121的菌株分为17个类型,如在以上的基础上再加6个品种又可将小种15的24个菌株划分为21个类型和将小种16的118个菌株划分为84个类型。所用的品种越多,划分的“生理型”也越多。证明了用有限的鉴别寄主鉴定为同一的小种其致病力不一定相同。也就是同小种的致病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对2007—2010年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小种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粉病菌小种种群结构复杂,共鉴定出36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分别为31号、111号、311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27.27%、27.27%、26.19%,其次为11号、115号和401号小种。同时小麦白粉病菌具有低毒力小种锐减、中毒力和高毒力小种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用7个全国统一的鉴别寄主,对宁夏采集的稻瘟病标样分离到的52个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及小种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宁夏有7群19个生理小种,其中A、B群的生理小种在宁夏均有分布,且A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15.4%,为我区优势小种,其次为B1小种,出现频率为11.4%.本试验结果为指导宁夏水稻抗病育种及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2007-2010年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小种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粉病菌小种种群结构复杂,2007-2010年共鉴定出36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分别为31号、111号和311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27.27%、27.27%、26.19%;其次为11号、115号和401号小种.同时,出过白粉病菌的小麦具有低毒力小种锐减、中毒力和高毒力小种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the pathogen that causes wheat powdery mildew,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affecting wheat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the oversummering is the key stage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epidemic. The more oversummering regionalization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ease predi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versummering data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and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ver the past years, and determined that temperature was the key meteorological factor influencing oversummering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at which wheat powdery mildew growth was terminated(26.2°C) was used as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to regionalize the oversummering range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This regionalization was done using the GIS ordinary krig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nual probability of oversummering region based on Model 26.2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urvey of the more summer wheat powdery mildew. Wheat powdery mildew oversummering regions in China mainly cover mountainous or high-altitude areas, and these regions form a narrow north-south oversummering zone. Oversummering regions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high-altitude wheat growing areas, including northern and southern Yunnan, northwestern Guizhou, northern and southern Sichua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ongqing, eastern and southern Gansu, southeastern Ningxia, northern and southern Shaanxi, central Shanxi, western Hubei, western Henan, northern and western Hebei, western Liaoning, eastern Tibet, eastern Qinghai, western Xinjiang and other region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小麦白粉病抗病新基因PmHNK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周98165对河南省当前流行白粉菌生理小种具有较好的抗性,并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明确其抗白粉病基因及遗传特性,筛选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抗源和理论支撑。【方法】将周 98165与中国春杂交、自交、测交,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鉴定,用小麦白粉病菌08B1进行遗传分析,利用SSR、EST-SSR技术对双亲及抗感池进行筛选和电泳分析,并结合中国春缺四体材料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周98165对3个白粉菌高毒力小种抗性良好,其抗病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将该基因暂命名为PmHNK。筛选了与PmHNK 连锁的5个微卫星标记,在遗传图谱上的顺序为Xbarc77、Xgwm547、Xwmc326、Xgwm299、PmHNK、Xgwm108,Xgwm299和Xgwm108分别为PmHNK两侧距离最近的标记,图距分别为4.2 cM、5.6 cM,最远标记Xbarc77与PmHNK图距为10.6 cM,并将PmHNK 定位于3BL。【结论】抗病鉴定、遗传分析结合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PmHNK是一个白粉病抗病新基因。  相似文献   

13.
优质小麦品种(系)对几种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然病(?)法对河南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系)的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叶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在供试的27个品种中,表现抗3种病害的有11个,占40.74%;抗2种病害的有11个,占40.74%;抗1种病害的有3个,占11.11%;对4种病害都表现感病的2个,占7.41%,抗白粉病和叶锈病品种较多,抗纹枯病和叶枯病品种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和发掘优良抗条锈病和白粉病资源,利用条锈菌和白粉菌优势小种对9 464份种质资源、黄淮南片和陕西省中肥组区试参试品种(系)及自育高代系进行大田抗病性鉴定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存在大量的抗条锈病或白粉病的单抗资源。其中,抗条锈病资源2 836份,占30.0%;抗白粉病资源3 878份,占41.0%;筛选出兼抗2种病害的资源910份,占9.6%。为抗病育种筛选出一批抗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三因素五水平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选择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粘虫和麦蚜具有特效的粉锈宁、灭幼脲和抗蚜威3种药剂,进行混用防治多种小麦病虫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上药剂混用喷施1次,对上述病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无增效作用。通过单病虫防治模型和药剂混用与产量的关系模型分析,在125个混配组合中,有6个组合的防治效果和千粒重增加均较显著,其配比组合多为灭幼脲和抗蚜威中等以上剂量,粉锈宁为高剂量。  相似文献   

16.
温室接种试验证明,小麦白粉病能成功地侵染小麦属以外的6属18种禾草,其中6属17种为国内首次报道的该菌寄主。野外调查中发现,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s(Trin.)Nevski)雀麦(Bromus japonicusThunb.)、早熟禾一种(Poa sp.)和披碱草属一种(Elymus sp.)上的白粉菌发生严重,但室内试验证实前两种禾草上的白粉菌与小麦白粉病无关,后两种禾草上的白粉菌需进一步研究。用小麦白粉菌河南菌系和陕西菌系分别接种同一物种的禾草,所得结果不尽一致。关于野生禾草在小麦白粉病流行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构建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光合生产的模拟模型。【方法】以小麦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不同接种程度的小麦白粉病试验,明确白粉病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量化白粉病对小麦的生理影响;基于单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面积指数(LAI),实现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与作物生长模型(WheatGrow)的耦合。【结果】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单叶Pn和LAI均呈现下降趋势,与对照(CK)相比分别平均下降18.81%和23.41%,且与初始接种程度相比,发病时期对小麦Pn和LAI的影响更为严重;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发展具有明显的平缓期、指数爆发期和稳定期,总的来说各处理下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符合Logistic函数,基于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影响的拟合结果,构建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用以反映白粉病对小麦生理指标影响的胁迫效应;基于WheatGrow模型的光合生产子模型,结合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提出模拟白粉病对小麦叶片Pn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百农64的慢白粉病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发掘慢白粉抗病基因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是培育慢病性品种的基础。本实验利用100个SSR标记和58个AFLP标记,分析百农64×京双16组合218个F2:3系的基因型,构建了由158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在小麦连锁群上覆盖3114 cM。2003-04和2004-05年度将该群体种植于北京和安阳两点,鉴定各个家系对白粉病的抗性。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慢白粉病的QTL分析,发现3个控制慢白粉病的QTL,其中位于2B和2D 染色体的2个QTL在两种环境下均能检测到,贡献率分别为9.6%~11.3%和21.2%~26.1%。QTL遗传效应表现为加性和部分显性,其加性效应均来自抗病亲本百农64。  相似文献   

19.
黄淮麦区18个小麦品种抗白粉病基因的推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5个已知毒性基因的小麦白粉菌株与黄淮麦区种植的18个麦品种相互作用产生的侵染型资料,按生物间遗传学方法推导了这些品种具有的抗白粉基因。结果表明,徐州21、豫麦13和百农3217不含任何抗性基因;豫麦15具有Pm2+Pm1基因;花培28具有Pm2基因;豫麦17和郑州831具有Pm2+6基因;豫麦9号具有Pm8基因;西安9号、豫麦16、陕农7859、豫麦2号、西安8号、冀5481、豫麦10号、皖7107、豫麦7号和百泉3039等10个品种不含供试的已知抗白粉基因。另外,按内部相关法分析了它们可能具有的抗病基因数目。  相似文献   

20.
抗白粉病小偃麦异附加系的选育及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为供体、感白粉病的普通小麦优质品种晋太170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从其BC1F4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偃麦种质系CHadd7001和CHadd7002。形态学、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主要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44。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CHadd7001,CHadd7002及其供体亲本TAI7047对白粉病均免疫,而受体亲本晋太170则高感白粉病,说明其抗性可能均来源于中间偃麦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