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模糊识别技术鉴定小麦品种(系)抗蚜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利用模糊识别技术在田间对577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蚜的抗性有显著差异。对麦蚜混合种群抗性表现较稳定的有16个品种(系),其中中抗的有9个,低抗7个;单测对麦长管蚜高抗的有中无芒,KOK(1679)等2个,中抗的有洛夫林10号、北京10号、Chul(1497)、L1、JP等11个,低抗的有小白冬麦、西农6028、丰产3号等10个。对禾谷缢管蚜抗性较稳定的有22个,即高抗有5个,中抗6个,低抗11个。其中Chul(1497)、KOK(1679)、JP、中无芒、L、郑州831、北京10号、洛夫林10号等抗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灭幼脲(除虫脲)类,系取代苯基苯甲酰基脲类化合物,又称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有灭幼脲1号(TH6040),化学名称为1-2.6-二氟-(苯甲酰基)-3-(4-氯苯基)脲,化学结构式灭幼脲2号(TH6038),化学名称为1-2.6二氯-(苯甲酰基)-3-(4-氯苯基)脲,化学构式 灭幼脲3号(苏脲1号),化学名称为1-2-氯-(苯甲酰基)-3-(4-氯苯基)脲,化学结构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以往粘虫生命表调查中存在的问題,从改进调查方法入手,采用隔离小区分龄期追踪调查死亡过程,试验校正漏查,并辅以天敌捕食作用的实验评价和血清学鉴定,组建麦田一代粘虫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生命表分析得出:影响种群数量年间变动的关键因子为温湿气候因子和中华卵索线虫的寄生;进而摸拟制定出种群数量的最优预测模型。由实验种群研究得出:粘虫具较高的内禀增殖力,在适宜条件下易造成暴发性为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三因素五水平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选择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粘虫和麦蚜具有特效的粉锈宁、灭幼脲和抗蚜威3种药剂,进行混用防治多种小麦病虫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上药剂混用喷施1次,对上述病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无增效作用。通过单病虫防治模型和药剂混用与产量的关系模型分析,在125个混配组合中,有6个组合的防治效果和千粒重增加均较显著,其配比组合多为灭幼脲和抗蚜威中等以上剂量,粉锈宁为高剂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李光博院士在20世纪50年代对中国蝗虫治理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工作,包括蝗区发生情况的实地调查、蝗虫识别、防治飞蝗和土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示范等。李光博院士总结并探讨了毒饵治理飞蝗的经验和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青鲜毒饵防治土蝗”的新技术,并提出了新的治蝗方针,对于控制蝗虫灾害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倪汉祥 《中国农资》1998,(1):11-12,16
<正> 1 1997年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 1997年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与我们在1996年底分析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总体为中等发生,部分地区为中等偏重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1·1 虫害发生继续重于病害 近几年麦蚜、麦红蜘蛛都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麦蚜发生面积在1300万公顷次以上。据山东省植保总站调查,1997年危害小麦最严重的病虫害是麦蚜,全省发生355万  相似文献   
7.
小麦吸浆虫发生动态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粉锈宁对小麦叶锈病和白粉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锈宁是目前1、2、4三唑类杀菌剂中长效、高效、广谱的一个品种,具有内吸传导性能强,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为了寻找能防治多种小麦病害的新药剂,1978—1979年,我们在进行粉锈宁防治小麦条锈病试验的同时,又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对小麦叶锈病和白粉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取得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农药防治小麦蚜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常用于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较好的农药主要有乐果、氧化乐果和辟蚜雾。但东果类农药对天敌杀伤严重;辟蚜雾虽对天敌较安全,但依赖进口,药源紧张。为了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治蚜新药剂,我们于1987—1988年对新合成的抗蚜威和灭蚜灵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20世纪80-90年代对中国主要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工作, 包括组建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创新性思路、创建主要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以及对21世纪我国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出的发展前景和目标等, 其中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成效。郭予元院士在我国主要粮棉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领域的相关学术思想及贡献, 对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绿色防控策略制定以及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我国实现农作物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