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苏闽  王奎萍  尚衍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40-20641,20644
[目的]比较市场上可同时控制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不同药剂的防效,并检验其对水稻的安全性,为选用适宜的药剂提供参考。[方法]以清水为对照,进行了25%吡蚜酮.噻虫嗪悬浮剂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等5种药剂对水稻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试验。[结果]吡蚜酮.噻虫嗪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对秧田灰飞虱成虫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灰飞虱大发生年份,秧田第4次药后7 d防效均在75.00%以上;25%吡蚜酮.噻虫嗪悬浮剂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效也较好,大多在70.00%以上。[结论]吡蚜酮.噻虫嗪及其与毒氟磷混配剂、吡蚜酮单剂对水稻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种农药防治水稻褐飞虱药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25%吡蚜酮WP等3种农药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对褐飞虱的防效高,对成虫速效性好,对若虫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期长,每667 m2用25%吡蚜酮WP 32 g药后1 d、5 d、15 d防效分别达63.80%、81.03%、92.95%。  相似文献   

3.
新型药剂吡蚜酮防治麦田灰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对麦田灰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效,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600g/hm2,药后15d对成虫防效达86.7%以上;用25%吡蚜酮300g/hm2以上,药后34d对一代若虫防效达94.6%以上,药后44d防效仍保持在79.9%以上,因此可作为生产上防治麦田灰飞虱首选药剂,推荐使用剂量为300g/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效果较好的防控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了药剂拌种和抗病毒剂以及防虫网+25%吡蚜酮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结果]用60%吡虫啉 FS 2 g a.i./kg干种子量拌种、移栽前10 d 25%吡蚜酮 WP 360 g/hm2喷1次,30%毒氟磷 WP 800倍在水稻秧苗3叶1心期施药1次、移栽后7d再施药1次,防效达到88.05%;用防虫网+杀虫剂在6叶1心期揭网,喷施25%吡蚜酮 WP 1次,炼苗3 d移栽10 d后,再次喷施25%吡蚜酮 WP 1次,所得防效为80.50%。[结论]只用拌种或施抗病毒剂的方法不能很好的控制病害的为害。药剂拌种结合在秧苗2叶1心期、移栽前3d的及移栽后7d 各喷一次杀飞虱药剂防效较好,有条件的地方兼用防虫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吡蚜·异丙威对水稻褐飞虱的毒力与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室内毒力测定,吡蚜酮、异丙威以1∶2配比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较高毒力,共毒系数最大达到166.55,LC50为11.01 mg/L,增效显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异丙威WP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30%吡蚜.异丙威WP 20、30、40 g/667 m2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1~14 d)为86.82%~99.78%;其速效性明显超过25%吡蚜酮WP 20 g/667 m2,持效性显著超过20%异丙威EC150 mL/667 m2。吡蚜酮、异丙威混配不但弥补其单剂速效性差或持效期短的不足,而且能避免和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药剂防治效果。30%吡蚜.异丙威WP对水稻安全,适宜用量为20~30 g/667 m2。  相似文献   

6.
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灰飞虱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灰飞虱具有速效好、防效高、持效期长的特点,其防效优于25%吡蚜酮,与吡蚜酮+毒死蜱相近,是目前防治灰飞虱的理想药剂,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推荐用量为90~135 g/hm2,对水750 kg喷雾,使用时间为水稻灰飞虱低龄若虫期。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对灰飞虱成虫防效较高,同时对作物十分安全的药剂配方,开展了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灰飞虱成虫迁入盛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8%乐斯本乳油和12.5%必林乳油复配、48%绿憬乳油都具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研究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浸种对水稻苗期灰飞虱发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浸种,能有效控制水稻苗期灰飞虱发生量,从而达到降低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目的;且对水稻安全,在生产上推荐使用剂量为7.50-15.00g.ai/hm^2。  相似文献   

9.
采用拌种和喷雾方法,研究了吡蚜酮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结果表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5~20 g在拌种后3 h播种和6 h播种处理的出苗率、苗高、水稻根长和株高均高于不施药对照处理。在秧苗1叶1心期兑水喷雾时,25%吡蚜酮WP 75~450 g/hm2等处理的水稻根长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以及10%吡虫啉WP 30 g/hm2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秧苗移栽前3 d施药,25%吡蚜酮WP 75~600 g/hm2等处理的水稻分蘖数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之间亦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WP 5~20 g的剂量内对水稻安全,在秧苗1叶1心期25%吡蚜酮WP用量在45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和在秧苗移栽前3 d 25%吡蚜酮WP用量在60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均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通过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水稻灰飞虱试验结果表明:稻种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g/kg拌种,对稻种发芽率影响较小,对成虫产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成虫落秧后的防效较小,对大田条纹叶枯病有较好的防效;稻种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g/kg、4g/kg拌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不同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促进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二叶一心期至五叶一心期4个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结果]不同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不一样。被带毒灰飞虱刺吸取食后,二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达100.0%;三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75.0%;四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31.8%;而五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O。即各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由强至弱为:五叶一心期〉四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结论]秧苗处于不同龄期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秧苗的龄期越小对条纹病毒的耐病性越差。  相似文献   

1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21%醚菊.吡蚜酮SC 375~600 mL/hm2对稻田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2.14%~82.87%,优于吡蚜酮,与醚菊酯相仿;药后7 d,防治效果为95.89%~97.07%,明显优于吡蚜酮、醚菊酯;药后21 d,仍有95.69%~97.52%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吡蚜酮、醚菊酯。该药剂不同用量对微蛛的影响最大,稍高于对照药剂;对狼蛛的杀伤作用明显低于对照药剂;对球腹蛛基本无杀伤作用。因此21%醚菊.吡蚜酮SC对水稻白背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水稻和田间蜘蛛安全,推荐剂量为375 mL/hm2,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白背飞虱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条纹叶枯病连年暴发,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加重的原因,其中包括: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传毒介体灰飞虱繁衍;冬季气候偏暖,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造成虫口基数偏大;生产上推广的水稻品种抗病性较差;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等。结合河南省生产实际,提出了以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推迟播种、平衡施肥、除草和治虫防病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2—2008年,对灰飞虱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灰飞虱在金坛地区1年发生6代;2004—2007年发生量逐年增加,带毒率逐年升高;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食源丰富,1、2、5、6代繁殖量极大。试验研究了灰飞虱发生危害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相关性。在探明灰飞虱发生动态和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插水稻以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大田前期适时防治2、3代灰飞虱若虫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分蘖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95%左右,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株发病率控制在0.7%左右。并进一步研究和实施了与稻鸭共作相配套的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病毒钝化剂病毒康667 m2用量为75~100 g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达83.3%~89.0%;施用杀虫剂吡乙酰甲WP 100 g/667m2对灰飞虱的防效达93.36%,抑制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72.3%。  相似文献   

16.
芮明方  谭宏  叶根如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93-5793
[目的]为了明确湖州市条纹叶枯病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方法]用人工饲养的五代灰飞虱,对“嘉花1号”水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接毒试验。将饲养的5代灰飞虱成虫每穴1头接入瓶内的试验苗上,用网罩隔离培养接虫苗,连续观察60 d,通过统计计算带毒灰飞虱传毒率。[结果]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为5.69%。[结论]带毒灰飞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率较高,应密切监控灰飞虱的发生动态,防止条纹叶枯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7.
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探明灰飞虱发生动态和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插水稻以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大田前期适时防治2、3代灰飞虱若虫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分蘖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95%左右,将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发病株率控制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18.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以醚菊酯与吡蚜酮质量比为1:2对褐飞虱3龄若虫生物活性Lc,0值为2.89mg/L,共毒系数为146.84,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1%醚菊·吡蚜酮S(2375、525mL/hm2在药后3d对褐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19%、90.37%,速效性好,好于吡蚜酮、醚菊酯药剂;其在药后7~14d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在87%以上,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醚菊酯处理,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由此可知,21%醚菊·吡蚜酮sc推荐用量为375mL/hm2,大发生年份用量可以增加到525mL/hm2,对水50kg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9.
水稻条纹叶枯病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症状、病毒特征、传毒途径、传毒介体特征及生活习性,总结出防治该病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